白鹿原•揭密白鹿原水溝村古村村名來歷

擊點藍字關注我們發現更多精彩內容

水溝村

位於紡織城東部,白鹿原下,東與席王街辦蘇家營村相鄰,南與紡織城街道辦事處所轄的棗園劉村接壤,西與棗園劉開發區一路相隔,北與新寺村交界,西康鐵路和繞城高速從村東經過。該村原稱“六溝八坡一道塬”,全是旱地,無灌溉條件。2個村民小組,區域面積1.48平方公里。2012年,236戶,877人,耕地532畝。據《咸寧長安兩縣續志》記載,唐天寶年間,因溝中有泉水而取名“水溝寨”,1950年改為“水溝村”。

新中國成立後,水溝村仍以農業生產為支柱。主要是傳統的糧食種植和家禽、家畜飼養。1958年公社化後集體經濟進一步壯大,農業灌溉實現電氣化,農田耕作逐步機械化,大大提高了生產率,糧食大幅度增產。1964年畝產糧食實現農業發展綱要規定的目標400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糧食產量迅速提高,由原來畝產300斤增加到800斤。並且逐步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在確保糧食生產的同時開始發展蔬菜果林等經濟作物。20世紀90年代後,鄉鎮企業興起,村裡不斷廣開門路,招商引資,辦廠子,逐漸形成多元化經濟格局。

<strong>

白鹿原•揭密白鹿原水溝村古村村名來歷

1997年後實行農業結構調整,在確保糧食生產的同時,發展家庭副業,實施“家家富”工程。號召村民因地制宜,發展養殖業和運輸業。存欄肉豬200多頭,年純收入3萬元,運輸業純收入30萬元,家庭其他副業純收入30萬元。

村委會和村民小組集資修路,整理用電線路,為村民日常生活創造良好環境。有治保、調解組織,經常對黨員、村民進行法制教育,治安狀況良好。村委會設有活動室,全天開放,供村民休閒娛樂。為8戶特困戶,辦理了低保,並給70歲以上老人每年發放補助金100元。1985年,該村180戶村民由老村的破窯洞、舊瓦房,遷往新宅基地上的1080間平房,告別了以往“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以及窯洞倒塌的危險。

1956年,建立村黨支部。有黨員20名。1998年,村委會換屆選舉實行直選,候選人競選演說,直接選出村委會主任。村委會先後制定了村規民約,建立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和村務公開制度,村務管理逐步實行民主化、制度化,每年召開一到兩次村民代表會議,由村委會總結半年或一年來村務工作和村級經濟收入情況,實施項目完成情況,並商議下半年或下年度工作計劃。

新中國成立後,為掃除青壯年文盲,提高村民文化素質,村委會設有閱覽室,供村民閒暇時閱讀。新中國成立初就建立了衛生室,有衛生員2名。1970年改為合作醫療,有鄉村醫生3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