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制造业正用大数据蓬勃“进化”

5月7日,2019第四届中国工业大数据大会·钱塘峰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

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作了题为《工业大数据与工业智能: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的主旨演讲。他提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转到什么地方去,升到什么水平,靠什么手段转型升级,并没有形成一种共识。但接下来,靠大数据实现转型升级将成为一种新路径。

杭州萧山制造业正用大数据蓬勃“进化”

当然,大数据的价值不在于数据本身,而在于对数据的挖掘,包括挖掘出数据中的价值、数据间的联系,数据匹配、机器深度学习、可视技术等。谭建荣认为:“但是现在很多企业都是信息化的孤岛,信息没有连接起来。”目前工业大数据在运用上仍有产品数据格式不统一、标准化不统一、互通融合困难、集成贯通困难,以及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问题亟待解决。

正如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毛光烈在大会主旨演讲中所说:“大数据是资源,但更是语言。”而如何读懂、利用这门语言技术,将成为摆在每家企业、组织及政府部门面前的关键议题。

在这片新蓝海上,萧山已经率先“登船”。本届峰会上,中国(杭州)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正式亮相,并将在萧山启动共建。同时,由萧山区人民政府、中国电信浙江公司、上海理想共建的工业互联网实验室也正式揭牌,将服务于工业互联网进程的纵深推进。

杭州萧山制造业正用大数据蓬勃“进化”

据悉,产业园总占地57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位于新建成的紫橙国际。园区设有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展厅、路演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由浙江省图灵互联网研究院、浙江省企业信息化促进会、浙江省互联网产业联合会、华为、工业富联集团、中国电信浙江公司、美林数据、恒逸集团、网易云等24家单位共建。

萧山区投促局负责人说,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是一个承载工业互联网人才聚合、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孵化加速的产业平台,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引擎、赋能大脑、产业加速器。

据悉,通过5到10年的建设,产业园将招引和培育百家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孵化千家创新创业企业,集聚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构建世界级工业互联网先进产业集群,打造工业互联网服务高地。

制造业的未来靠数据

对众多制造企业来说,从传统制造到以工业大数据撑起的数字制造业,早已不是“弯道超车”,而是“换道超车”。

在工业大区萧山,很多制造型企业也已经用数据找到了未来。

4月2日,萧山人在通往未来之路上设立了更高的目标,一场专注于如何“变得更强”的千人大会——萧山区创强大会在萧山剧院召开。在这场大会上,恒逸集团董事长邱建林首次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在2024年恒逸建企50周年之际,我们要努力实现工业总产值5000亿元,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行列,成为国际一流的石化产业集团之一。”

而可以撑起恒逸这个未来5年新目标的,就是大数据。

杭州萧山制造业正用大数据蓬勃“进化”

据了解,恒逸将大力构建“一个平台”、创设“两个中心”、打造“一个示范”。其中的“一个平台”就是产业互联网平台。恒逸将以平台为基础,集成行业数据,在实现自身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为全球化纤行业提供各类数字化解决方案。

邱建林表示:“力争到2022年,恒逸产业互联网平台将实现内部运营整合和外部开放运作,成为化纤行业互联网引领者、数据集成者、标准制定者、服务提供者。”

当然,在走向数字未来的现实当下,恒逸也已经靠工业大数据为未来的新征程率先赢得了先机。依托“工业大脑”,恒逸集团旗下逸暻化纤的企业产值今年一季度实现了倍增。今年,逸暻还计划在现有改造基础上,再新增6条传统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预估今年产能将达到75.7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5.87亿元。

逸暻化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公司首创“智能外检”系统,该系统立足于与AI技术,通过图像检测算法、工业视觉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相互配合,实现自动化工业视觉检测、产品外观质量缺陷检测率达到99.9%以上。

杭州萧山制造业正用大数据蓬勃“进化”

而这样的“数字进化”在萧山制造业已经开始成为一种集体行动。走进兆丰机电的智能车间,新上工的AGV小车在笔者眼前跑动,熟门熟路地代替人工运送货物。这座硕大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可员工却比过去少了300人,减少近80%。难能可贵的是,车间里最核心的机器人生产线“大脑”由企业科研团队自主研发,比直接进口设备节约投资3000多万元。

这是工业大数据带给萧山企业的红利,也正成为制造业数字化的缩影。目前,万向工业互联网平台、传化智能供应链服务平台、恒逸化纤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已跻身浙江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级创建名单。包括万向等在内的萧山12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也正迎来一场大变革,原有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不断“进化”。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萧山区已有24个项目列入2019年杭州市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攻关项目库,入选项目全市第二;全区累计实现企业上云17020家;“两化融合”进程加快,融合指数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达到99.58,居全省前列。

萧山区经信局负责人表示,当前的萧山正大力推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以数字作为驱动力,推动体系重构、流程再造,形成新的数字化场景、数字工厂、数字制造等,由此将释放出持久的增长潜力。

杭州萧山制造业正用大数据蓬勃“进化”

萧山工业大数据的未来值得期待

工业大数据正在成为撬动工业发展的阿基米德支点。作为制造业大区,萧山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中国(杭州)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拥抱数字经济和工业互联网发展新浪潮,释放千亿级工业数字化场景和万亿级应用市场红利,让大数据真正成为驱动工业智能化改造提升和高科技领域发展的最强引擎,掀起“二次创业”的新高潮。

杭州萧山制造业正用大数据蓬勃“进化”

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佟桂莉在峰会上致辞说,2016年,萧山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工业大数据大会·钱塘峰会”,开启了中国工业大数据“元年”,工业大数据产业在浙江这方热土上喷薄而出、澎湃生长。此后,萧山积极抢占工业大数据发展风口,合理布局工业大数据产业链,逐步构建起一个大数据产业联盟、一个大数据实验室+N个大数据开发及应用企业的产业生态体系,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家企业单打独斗到全行业协同发展的新跨越,初步形成了工业大数据产业集聚态势。

去年以来,萧山又以争当杭州创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排头兵和产业数字化第一区为目标,依托萧山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广阔的数字应用场景,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全力实施数字经济四年双倍增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万向、传化、恒逸等制造业龙头企业向智能制造华丽转型,紫光集团、网易云音乐、博信智联等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快速集聚,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等一批重量级研究院所相继入驻,中国“V”谷、中国(杭州)5G创新谷等一批优质产业平台陆续发布,形成了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下一代通信、智慧医疗、增材制造等为特色的新产业集群。可以说,萧山工业大数据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数字经济的未来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