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資訊: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專攻小區物業疑難雜症

“現在,我們遇到什麼問題都找委員會的委員。為啥?因為相信他們。”家住知春路57號院的居民姜楊欣慰地說。姜楊口中的委員會,全稱叫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也是北京市首個社區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物業服務無法滿足居民的各種需求怎麼辦?中關村街道希格瑪社區率全市之先成立“專委會”,為居民排憂解難。

5年的難題7天解決

“我真的沒想到,困擾了5年的暖氣不暖,竟一週就給解決了。”提起去年冬天發生的事,姜楊仍是連連稱讚。

知春路57號院屬於希格瑪社區內的老舊小區,樓齡已有21年,但因為缺失物業公司,房屋漏水、零件損壞、暖氣不熱等日常維修事宜都無處解決。“特別是冬天暖氣不熱,人在屋裡都得穿羽絨服。”姜楊向記者解釋,知春路57號院是通過希格瑪大廈寫字樓供暖,而寫字樓在晚上和節假日等無人的時候都會“悶火”,溫度就比較低,“這事兒大家抱怨五年了,卻一直找不到地兒說去。”

去年12月7日,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在希格瑪社區掛牌。委員會成立的第二天,姜楊就向委員反映了小區暖氣不熱的問題。在委員會的協調下,供暖方迅速安排人員入戶測量溫度。一個星期後,57號院的居民就感受到了屋裡的暖意,拿溫度計一量,室內溫度已經有22℃,比之前提高了4℃。

“那陣子,大家夥兒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年的暖氣可暖和了。’”姜楊說,也是從這件事起,居民們開始相信委員會,覺得心裡有了依靠。

“專委會”解決多件大事

作為成立不足5個月的“新生兒”,希格瑪社區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為居民解決的可不止這一個難題。

社區原先的自行車車棚,又髒又亂,堆滿了廢棄舊車。居民們反映後,委員會協調街道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社會機構對舊車棚進行了更新改造,增加了防火防盜設施,還安裝了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如今的車棚,乾淨整潔不說,還特別安全。”現場居民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於今年春節前投入使用的新車棚,進出刷門禁卡,內設有24小時監控,燈管也是自動感應開啟。

而就在幾天前,委員會又解決了另外一件大事——希格瑪公寓的電梯大修問題。“希格瑪公寓的兩部電梯用了21年,已經到達使用年限,無法通過日常維保來養護了。”希格瑪社區黨總支書記胡永珍講起,各方都很擔心電梯的安全,可苦於一沒有業委會、二來自管物業公司沒有備案,無法申請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然而,2018年10月,一次毫無預警的電梯衝頂事件,讓大家感受到了啟動大修的緊迫性。

“怎麼解決申請主體的問題?”環境與物業管理委員會主任周楊平介紹,在實地查看、學習法律法規之後,由委員會牽頭,邀請海淀區房屋管理局、街道、居委會、社區民警和物業負責人開展“多方會談”、疏通障礙,最終啟動了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綠色通道。

“專委會”串起業主和物業

“作為北京市首個社區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所有涉物業的問題都屬於我們的工作內容。”周楊平告訴記者,希格瑪社區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物業公司和業主委員會之間的日常協調工作,監督物業、業委會履職。同時,委員會也發動居民自治,以議事型協商、對話型協商、共建型協商等社區協商方式化解物業矛盾,實現社區成員的參與式治理。

“委員會的1名主任、2名副主任和6名委員均由居民推選產生。”周楊平表示,委員會委員都要定期深入社區走訪查看,收集問題並推動解決。同時,還積極探索建立了“約談”制度,業委會不作為、業主損害小區公共利益、物業服務企業管理不到位等問題,都納入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約談監督整改的對象。“在委員會的倡議下,針對社區內60歲以上老年人,物業公司也推出了免費上門維修服務,維修僅收取材料費。”

“有了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我們居民是最受益的了。”姜楊笑著對周楊平說,以後有事還找委員會,“您可得接著幫助我們。”

公開公正透明,是溝通的最好良方

物業資訊: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專攻小區物業疑難雜症

物業資訊: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專攻小區物業疑難雜症

張海濤認為:

安居則樂業,關於社區的思考和實踐是多方面的,實踐經驗,制度建設必不可少,就身邊的宜昌長江瑞景小區,民悅家園小區,問題至今仍待解決,看似複雜其實簡單的問題,無不考驗職能部門及基層的智慧和決心。高效、廉潔的來服務於民、取信於民,造福於民。

基層治理是社會治理體系中最基礎的環節,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嚐盡人生百味,方知人間冷暖。從街頭巷尾到百姓人家,從衣食住行到治安物業,生活中那些看似雞毛蒜皮的事情,卻是人民群眾最為關心的事。

正所謂群眾利益無小事,基層治理水平高低,直接關係人民群眾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基層治理究竟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呢?

民生“小事”必須“大辦”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小區物業管理與每一位小區居民息息相關。要明確業主委員會的法律地位和組織性質,將其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立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企業三方聯動工作機制。對居民們比較關心的公共用房、公共收益等問題,要加強監督管理,建立公開信息平臺。

區區小事關民生、利在長遠,要以敬民之心,革煩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守法規之底線,實事求是,溯本清源,小事管好、服務到位,也是功德一件。

(免責申明,文章內容系轉載的,轉載內容為原作者觀點或資料整理而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原作者觀點,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你有什麼物業鬧心事及更多物業資訊與業委會資料及維權交流,關注後私信微信聯繫

郵箱:[email protected]你有什麼物業鬧心事及更多物業資訊與業委會資料及維權交流,關注後私信微信聯繫

<strong>

<strong>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