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室后裔赵翼,在清朝靠实力考上状元,为何却被乾隆降为探花?

余夕阳


一、状元郎变探花郎

“状元郎”变“探花郎”,明明考了第一名,最后确成为第三名。还是光明正大,公开透明。运气这么差的人是谁呢,他的名字叫赵翼,常州武进人氏。清朝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诗人,赵冀晚年提到此事还是会耿耿于怀。

那么此事的原油究竟是因为什么呢?乾隆爷是这么解释的:“虽然说赵翼文采很好,但是江浙地区的状元太多了,陕西确从来没有过,再说王杰成绩也考了第三,给王杰状元也不为过。”于是乎,赵翼就从状元变成了探花。

二、赵冀的一生

那么,我们来说说赵冀,赵翼从小聪慧,才思敏捷。19岁时就考中秀才,22岁中举人,后来被举荐到军机处,之后就是我们开头说的折桂意外。这对于赵翼来说是不甘确又无奈的。

赵冀在47岁之前,走的是读书做官的路,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正四品;之后目睹了官场的黑暗腐败,以母亲生病为由,乞归故里。乾隆48年,赵翼定居在常州前后北岸,开始了长达30余年的归隐生活。

三、赵冀的成就

赵冀生前多以诗文闻名于世,《瓯北集》就记录了他一生4800多首诗文,而在他去世多年以后,他的史文反而声名大噪,梁启超以为赵翼“用归纳法比较研究,以观盛衰治乱之原”。他的《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撰《廿二史考异》合称三大史学名著。





相思无邪


赵翼是清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脍炙人口的杂诗便是出自他的口中。清代乾隆年间是清代文坛的一次顶峰,期间涌现了大量优秀人才例如袁枚,郑板桥等,诗词散文在清代得到了又一次的长足发展,同时也兴起了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可以说是盛况空前。赵翼就是文人骚客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被誉为清代的白居易。

赵翼出生于江苏阳湖,是宋代皇家赵氏的嫡系血脉,但是到了清代乾隆时期家道中落,他的父亲靠在私塾教书养家,赵翼自小跟随父亲读书,文学底蕴由此培养而来。但是在赵翼15岁时父亲在一位姓杭的大户人家中教书时病逝,由此赵翼只得一边教书养家,一边读书自学,生活太艰难时他还要去抄书赚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赵翼在苦读4年后成为秀才。

然而到了乾隆十四年,朝廷不再提倡私塾,赵翼为了谋生来到京城,当时正是寒冬腊月,北风凛冽,赵翼家境贫寒没有可以御寒的衣物,只能蜷缩在一个饭馆门口,还要当心被店主当做叫花子赶走。这时有一个富家公子前来会友,见他独自一人饥寒交迫,于是邀请他一同吃饭,赵翼受人施舍感到有些羞愧,又实在难忍腹中饥饿,便斗胆吟诗赠予这位好心的公子。公子惊异于他的才华,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并引荐给了自己的父亲,这时赵翼才知道偶然遇到的这位公子正是刑部尚书刘统勋的儿子刘墉。

刘统勋欣赏他的才华,让他来协助自己著《国朝官史》,第二年,赵翼参加乡试中举,获得了主考官汪由敦的赏识,并在汪,刘二人的推荐下加入军机处,负责起草和整理军务文件,尤其是乾隆出兵准噶尔时赵翼依然能高效率处理军务,大臣们都对他赞口不绝。

到了乾隆二十六年,乾隆五十大寿,殿试开启,那年35岁的赵翼正意气风发,但乾隆明确表示为避免天下人议论,上书房和军机处的人才虽然可以参加考试,但是优先录用地方考生。副考官刘伦在众多试卷中发现了一位把策论写的十分有深度的考生,便拿去和刘统勋商议,最后二人意见一致,决定推荐这篇文章为第一名。乾隆审阅之后也对这张考卷十分欣赏,但当他撕开遮住姓名的标签脸色瞬间十分愤怒,大骂刘统勋为何还是推荐军机处的赵翼,刘统勋顿时十分惊慌,但试卷确实是赵翼的。原来赵翼怕主考官认出自己的笔迹而故意换了一种字体答卷,才发生了这件事。

乾隆审阅了第二名第三名的试卷后说,第三名的王杰来自的陕西还没有出过状元,而此人文笔也十分不错,于是钦点王杰为状元,赵翼则被降为探花。

赵翼在外为官期间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在他出任镇安知府时发现有官吏故意多收百姓的税粮,百姓苦不堪言,他当即惩罚了这些官吏。出任广州知府时抓捕了一百多名海盗,但他只处决了几个头目,其他人都遣返,海盗们十分感激,几年内广州再也没有海盗作乱。赵翼在嘉庆十九年去世,享年86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