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餐廳》:被“忽視”的老年人能否成為綜藝新主角?

文 | 肖曉

患上阿爾茨海默病的蘇大強,忘記了回家的路,卻始終記得為明玉買練習冊。這位從影視劇《都挺好》中走出來的老人,尚能如此廣泛的調動著觀眾的情感,那麼迴歸現實,

在老齡化加速、青年群體成為“漂一代”的當下,我們對老年群體的關注又有多少呢?

數據顯示,在中國每10位老人中就有1位認知障礙患者,其中超過半數患有阿爾茨海默病;而每隔3秒鐘,世界上就會多一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平均每天有超過1000位老人會走失。這些夾雜在最平凡生活中卻格外“觸目驚心”的現實,正是全國首檔關注認知障礙公益節目——《忘不了餐廳》的現實語境。

《忘不了餐廳》:被“忽視”的老年人能否成為綜藝新主角?

​“你可以忘記全世界,我不想忘記你”,在黃渤、宋祖兒、張元坤攜手五位患有認知障礙的老人經營的“忘不了餐廳”裡,這是最直擊人心的力量。目前《忘不了餐廳》播出兩期,不僅拿下了9.3的豆瓣高分,超72%的網友給出五星好評,更不乏網友感慨:“想起我的爺爺奶奶”、“真香,邊看邊餓邊笑邊哭”

《忘不了餐廳》:被“忽視”的老年人能否成為綜藝新主角?

​迴歸綜藝產業,“得年輕人者得天下”的呼聲下,老年群體已然缺席熒屏許久,這樣的背景下,《忘不了餐廳》大膽聚焦被社會忽視的老年群體,並以其為主體解鎖綜藝新可能,何嘗不是一種突破


素人“上位”,一檔讓黃渤甘為“配角”的節目

星素結合下的“明星為主、素人點綴”,是綜藝場最常見的套路,但是在《忘不了餐廳》裡,這五位從1300多位老人中脫穎而出、患有認知障礙的老人——大橋爺爺、小敏爺爺、公主奶奶、蒲公英奶奶以及珠珠奶奶,卻讓征戰電影場和綜藝場多年的黃渤,心甘情願成為配角,圍著他們“打轉兒”

《忘不了餐廳》:被“忽視”的老年人能否成為綜藝新主角?

​觀察老人的狀態,照顧他們的身體,關注他們的精神需求,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是黃渤的主要任務。同樣,對於宋祖兒張元坤而言,陪老人一起完成餐廳服務、聽他們訴說歡樂憂傷,都是最重要的事兒。褪去明星光環,他們和每個走進餐廳的客人、觀眾一樣,都在走近這群老人和他們背後的患者群體

在《忘不了餐廳》裡,五位老人是節目的絕對主角。更重要的是,就像“忘不了餐廳,忘不忘我說了算”口號一樣,他們雖然患病程度不同,但都有一顆用力活著的心,都開朗樂觀、勇敢追求

《忘不了餐廳》:被“忽視”的老年人能否成為綜藝新主角?

​撞臉《飛屋環遊記》卡爾爺爺的小敏爺爺,有著治癒系的招牌笑容;公主奶奶開朗健談,秧歌舞更是俘獲客人利器;大橋爺爺和蒲公英奶奶是文武擔當,中英結合的”書法秀“讓人眼前一亮;珠珠奶奶招牌性的笑聲一出,煩惱散盡……這樣的碰撞,正在打破社會對老年人群體尤其是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固化認知

只是歡聲笑語不斷的同時,阿爾茨海默病和認知障礙也真實影響著老人們的生活:試營業中“被逃單”的小敏爺爺開業第一天執著於“買單”這件事兒、公主奶奶忘記了和自己跳舞的小女孩、珠珠奶奶無論如何也說不出的“招牌菜”,以及營業第二天公主奶奶因為沒有拿到優秀員工而倍感委屈甚至“流淚”……

《忘不了餐廳》:被“忽視”的老年人能否成為綜藝新主角?

這些日常生活中不被關注的小細節、小情緒,恰恰是五位老人以及大多數認知障礙患者需要面臨的“小煩惱”:或是害怕給別人帶來麻煩作用在鏡頭下的強烈責任心,或是失憶忘記一些人和事,或是語言障礙導致的表達困難,或是委屈就哭開心就笑的情緒波動較快。

但是不可否認,這樣的笑淚交織背後,五位老人以及他們代表的老年群體,不再是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特殊群體,也不再是影視劇中刻畫的刻板印象,而是一個個鮮活的模樣,在《忘不了餐廳》背後,一幅當代老人群像逐漸凸顯,更有不少觀眾在這些老人身上看到“熟悉的影子”


“溫柔而堅強”,現實語境與綜藝的雙向賦能

作為一檔關注認知障礙群體、並將老年群體搬上綜藝熒屏的節目,雙重挑戰下,《忘不了餐廳》在製作中選擇減少綜藝中常見的情懷渲染,而是力求真實記錄老人們在餐廳中的一舉一動

。事實證明,這種真實呈現也是節目跨越熒屏、直擊人心的關鍵,不斷感染著觀眾。

在第一期節目中,頗具童心的公主奶奶和乖巧可愛小女孩之間的互動溫情滿滿,“辣椒、茄子、胡蘿貝、蔥”的秧歌舞讓整個餐廳徜徉在歡笑之中,只是笑聲尚未落下,公主奶奶卻對來告別的小女孩記憶全無。“這一幕來得猝不及防,根本沒多想,眼淚就崩了出來,她不記得了,可我們還記得”,某網友寫道。

《忘不了餐廳》:被“忽視”的老年人能否成為綜藝新主角?

​第二期節目迎來了兩位特殊客人——被隱瞞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母親和充滿擔憂的女兒,“很怕媽媽會忘記我”,面對鏡頭不再年少的女兒仍然忍不住落淚,但更讓她焦慮的是如何和母親溝通、以及母親的生活受到影響。突如其來的疾病,太多的家庭手足無措,何嘗大眾對這一疾病和群體關注的缺失

除此之外,在深圳打拼十年的女孩決定辭職回家陪父母背後,是“漂一族”對家庭的迴歸,和對老人的關注。無論是五位老人還是來到餐廳的客人,其實都是社會現實的稜鏡,折射著最嚴肅的社會問題:目前,我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預計到2050年,患者人數將達到2700萬

“把悲情的病痛變成快樂的綜藝,溫情而堅強”,從殘酷現實出發又不失溫暖,是《忘不了餐廳》最大的溫柔。而“悲情的病痛”和“快樂的綜藝”,看似相差甚遠,實則是一種現實語境和綜藝場的雙向賦能,是當下娛樂場對現實的迴歸和關注。

《忘不了餐廳》:被“忽視”的老年人能否成為綜藝新主角?

2018年至今,現實語境正在成為綜藝題材新破局點,但老年群體仍鮮少被關注,更遑論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群體。但是立足現實,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數量正在快速增長,並有著年輕化的趨勢,這也意味著,這一現實題材的開發有著天然的關注度和話題土壤,更重要的是它迫在眉睫,亟需關注。

另一方面,作為影視劇外的第三戰場,綜藝節目快速崛起,而依託其強大的社會影響力、明星號召力、以及對年輕群體的高俘獲度,也有望帶動更多人關注現實生活中老人的生活現狀。

“想起了我的爺爺奶奶”、“希望這是一個切入口,讓更多人關注阿爾茨海默病群體”,節目播出後網友感慨。

歡笑之餘,讓我們認知這種病症存在的普遍性,也讓我們更加坦然地面對它,也希望看到節目的老人能更加坦然的面對自己,另外能夠通過節目讓大家認知到這些老寶貝有多麼可愛,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節目播出兩期,當初黃渤口中的“希冀”正在慢慢實現。


老年群體進駐綜藝場,有望彌補空白成為市場新貴?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到2018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49億,佔總人口的17.9%,預計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突破3億,佔總人口的34.8%。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劇的同時,年輕人扎堆成為“漂一代”,留守老人、被“忽視”的老人更是成為常態,吃飽穿暖一度是我們眼中的“奉養老人”

另一方面,立足綜藝市場,無論是可追溯至《爸爸去哪兒》的親子類真人秀,還是2018至今以現實語境為背景的情感觀察類綜藝大爆發,

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是,文娛產業對老年人的關注甚少,老年題材仍然缺席熒屏許久,尤其是縱覽國內綜藝市場,鮮少能夠找到一檔以他們為主體的節目。

《忘不了餐廳》:被“忽視”的老年人能否成為綜藝新主角?

這種現實語境和綜藝題材缺失的強烈對比,既是一種創作上的偏離,更是一個全新的風口所在。《忘不了餐廳》以五位患有認知障礙老人為引子,引發社會對老年群體的關注,同時以餐廳經營為代表的慢綜藝穩站市場風口,還彌補了老年題材綜藝的缺失,實現題材上的突破和創新,自然令人眼前一亮。

“公主奶奶業務能力很強啊,瞬間進入狀態”、“老人們好可愛,工作特別認真”、“爺爺奶奶們都好努力的生活,感動”……或許對於太多人來說,《忘不了餐廳》並不是典型意義上的綜藝爆款,但縱覽豆瓣等各社交平臺,關於明星的討論少之又少,相反五位老人和他們代表的老年群體正在高調搶佔輿論關注

《忘不了餐廳》:被“忽視”的老年人能否成為綜藝新主角?

換言之,作為一檔以老年群體為主體的綜藝,《忘不了餐廳》的嘗試是極為成功的。除此之外,節目本身和老人之間也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在向社會大眾展示老年群體風貌、普及阿爾茨海默病、傳遞正確對待病患態度的同時,五位老人也在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融入社會,有助於改善其認知功能。

“想看看能把黃渤從《極限挑戰》拉出來的綜藝,得有多強,看後我懂了”,豆瓣點贊最多的短評如是寫道。毫不誇張,無論是關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現實語境,還是將老年群體搬上熒屏的綜藝題材創新,亦或是製作中的“真實”和“舉重若輕”,《忘不了餐廳》都代表著當下綜藝節目的全新高度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