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養老服務模式直面“銀髮”大考

高质量养老看江苏 | 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直面“银发”大考

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江蘇60週歲以上老年人口1805.3萬,佔戶籍人口的23.03%,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已迫在眉睫。

隨著人口老齡化形勢的日益嚴峻,江蘇進入了“銀髮”浪潮的大考期。近年來,江蘇堅持以老年人的需求為導向,不斷創新養老服務模式。截至目前,全省已有6市獲批全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其中南京市和蘇州市被認定為全國第一批改革試點績效考核優秀地區。近日,記者走訪南京、蘇州兩地,實地感受我省養老服務模式的亮點。

高质量养老看江苏 | 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直面“银发”大考

將養老機構“搬”回家

“老人一旦發生特殊情況可以直接按響呼叫設備,我們將第一時間查看。”

“盧爺爺,哪裡不舒服就和我說,我多給您按摩按摩。”護理員小李將按摩位置從肩膀換到了手臂。家住南京市玄武區雙龍巷的盧爺爺2007年患上了腦出血,前年又不幸得了腦梗,臥床十多年,生活基本依靠老伴照料。去年,南京試點推行了家庭養老床位,如今,盧爺爺每週都能享受到南京新街口街道大石橋社區悅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2次的上門服務,包括按摩與家政服務等,每次服務時長為1~2小時。

高质量养老看江苏 | 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直面“银发”大考

在盧爺爺的床頭,記者看到了一個醒目的紅色按鈕。 “這是一鍵呼叫設備,老人一旦發生特殊情況可以直接按響它,我們將第一時間打開監控設備查看情況,在聯繫老人家屬與社區工作人員的的同時安排護理人員上門急救。”南京悅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郭朋說。同時,盧爺爺的房間裡還配備了紅外人體感應探測器、體徵監測床墊、無線單體門磁感應器等11項設備,全方位保證老人的健康狀況。

郭朋介紹,自實施家庭養老床位以來,玄武區已配置306張家庭養老床位,“但這還遠遠不夠,到今年年底,我們還將新增500張床位,預計年底實現玄武區家庭養老床位一千張左右。”

隨著人口老齡化步伐的加快,養老服務機構數量快速增長,但養老服務供給和實際需求卻無法匹配,依然存在市區養老機構“一床難求”,周邊地區養老機構床位空缺嚴重等問題。據悉,鼓樓區床位數缺口約2500張左右,玄武區也有1000多張的床位缺口。面對這一問題,去年,南京試點推行家庭養老床位。據悉,截至目前,南京全市發展的家庭養老床位已達3150張。

此外,為了讓長期照顧重度失能老人的家屬得到“喘息”,提高照護質量,南京還率先推出了居家養老護理新實踐“喘息服務”,通過政府購買機構或居家養老服務的方式,以每人每天 150 元的標準,為重度失能老人每年免費提供 15 天的“全託”服務,目前,南京全市已有 600 多位老人享受到了這項服務。

城市裡的“養老花園”

“這裡環境優美,菜品豐富,聽說還有早茶,我們有點迫不及待去體驗一番了。”

古色古香的連廊,粉牆黛瓦的樓房,鬱鬱蔥蔥的綠植……走進南京市秦淮區悅華洪武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彷彿置身於清幽的中式花園。在這裡,中央廚房、老齡學院、智慧平臺運營中心、日間照料中心等設施一應俱全,這座串聯了機構、居家和上門照護的街道養老綜合服務中心可以為周邊多個小區提供助餐、助醫等十多項養老服務。

採訪中,記者碰到了前來諮詢的於爺爺。今年 78 歲的於爺爺告訴記者,自從前幾天參觀了悅華洪武居家養老中心,就一直期待能早點吃上這裡的飯菜, “這裡環境優美,菜品豐富,聽說還有早茶,我們有點迫不及待了。”於爺爺說,平時家中只有他和老伴兩人,吃飯是個大難題, “做少了不夠吃,做多了又吃不完,加上還要買菜、洗菜和燒菜,年紀大了難免力不從心。不過現在有了離家很近的服務中心,吃飯就不是難題了。”

高质量养老看江苏 | 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直面“银发”大考

提供“一日三餐”是悅華洪武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的特色之一。中心還特別聘請了揚州的早茶師傅,每天早晨為老人提供特色茶點。在服務中心老年餐收費標準中,記者發現,只要6元,老年人就能享受到營養粥、湯包、蒸餃及麵條等各類早餐服務。而中餐,老年人只需花費11元,就能吃上一大葷一小葷兩素一湯一粗糧的套餐。

“將老城南文化和養老文化有效融合也是服務中心的特色之一。”悅華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運營總監鮑二行告訴記者,服務中心每週還會邀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為老年人開展剪紙、彩燈等特色課程。服務中心三樓還設置了38張床位,提供長期照護、短期康復、日間照料、夜間託護、喘息服務等多元化服務。江蘇悅華養老產業有限公司總裁黃桂華表示,未來,悅華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還將與阿里巴巴進行戰略合作,運用尖端互聯網技術,將老舊小區打造成“新型智慧養老住區”。

沒有床位的“養老院”

“適合中心發展的‘虛擬養老院’服務規範標準多達115項。”

88歲的楊偉每天都會悄悄做個記號,當記到第15次時,她就會見到最期盼的人了。 “我好想小楊的!”這位雙目失明的老人口中的小楊是蘇州居家樂養老服務中心的護理員。每半個月,楊泉昭到老人家服務1次,每次3個小時,服務內容完全按老人的要求進行。

高质量养老看江苏 | 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直面“银发”大考

居家樂養老服務中心是一家成立於2007年的民非社會組織。像楊泉昭這樣的養老護理員,在居家樂共有 1319名。這座被稱為“虛擬養老院”的服務中心沒有一張床位,卻在為7萬名高齡、空巢老人服務,累計提供上門照料、日間照料、糧油配送等養老服務400萬多人次,實現姑蘇區80週歲以上有需求老人全覆蓋,形成1箇中心17個服務站的統一連鎖運營管理模式,成為居家養老服務的“蘇州樣板”。

居家樂養老服務中心主任劉俊秋介紹,適合中心發展的“虛擬養老院”服務規範標準多達115項,內容涵蓋了環境標準、安全與應急標準、財務管理、服務規範等各方面。 “服務質量是居家樂中心取信於民的核心。”劉俊秋說,中心提供的6大類53項服務,其中包括洗衣燒飯等便民家政類17項,修理水電等物業維修類14項,陪同就醫等助醫保健類13項,還有人文關懷類、文體娛樂類以及應急求助類等。一線養老護理員90%以上持有“家政技能專業證”和“養老護理員專業證”雙證書。居家樂順利通過了 SGS 的 ISO9001:2008 國際管理體系認證。

高质量养老看江苏 | 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直面“银发”大考

虛擬養老的標準化模式不僅在蘇州姑蘇區茁壯成長,更是走出蘇州,目前在崑山、太倉、無錫宜興等地區落地生根,成功打造了虛擬養老院雲平臺發展模式,已為超16.8萬老人累計提供養老服務260.6萬人次。

2016年,全國老齡辦為此專門發了一份簡報,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蘇州模式。

目前,全省已經實現縣級“虛擬養老院”全覆蓋,各縣(市、區)均建成1個以上虛擬養老院,具體包括全省60週歲以上老年人基本信息的數據庫、12349為老便民服務熱線、全省80歲以上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安裝緊急呼叫系統等,為老人提供包括緊急救援、家政服務、日常照顧、康復護理、家電維修、精神慰藉、法律維權和休閒娛樂等綜合性的服務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