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才是最好的緬懷

那日,去朋友處閒聊。偶遇其人楊保平,雖以往未曾謀面,但至今印象依然深刻,總有揮之不去之感。

楊保平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其貌不揚,黝黑的面龐中等的身材,一口河南方言,襯托著他城邊村民的模樣,當得知我是一名作者,就一本正經的想讓我寫一篇,懷念父親和母親的文章。不好回絕,那就聽聽他的具體要求吧。

只見他拿出一本手稿,說這是整理出來的口述文字,顯然他是早有了這個想法,進一步瞭解才知道,在每年的祭日他都會找人寫祭文,今年打算換成視頻的方式了。看著這本不薄的打印稿,期間密密麻麻增改的文字段落,不禁引起了我的好奇,這裡該是一段怎樣的故事呢?以至於它的主人,如此悉心認真,生怕遺漏下什麼。

傳承,才是最好的緬懷

楊宗平看起來已近六十,歲月的痕跡爬滿額頭。他怕我看不清楚,就在一旁做起了講解。他的父親在他12歲的時候就病逝了,母親去世也已經有十餘年了,可是令我意外的是,說起他的父母親竟有如此清晰的記憶,彷彿那些和父母親在一起的日子並未遠去。

聽著這位河南漢子,講述著自己的父親和母親的往事,動情之處分明看見眼裡閃爍著淚光。感情的潮水把我也帶到了,那個跨越幾代人的時空裡。聽著那些對故去親人的表訴,我忽然有所觸動,似乎一下子明白了,眼前這個男人的內心世界。我相信這些故事,他一定跟自己的兄弟姐妹,以及孩子們都講過多次,因為只有在不斷的復訴中,才會展現如此清晰和具體的事例,而且每多一次講述的機會,他就會再加入一些東西,就像一個作者不斷地在修改著一篇文章,最終呈現出來的必然是飽含深情、觸及心靈的嘔心之作。

我不禁聯想如今還有多少家庭,不辭勞苦的做著這樣的一件事情?在我的意識裡,祭祖祭文都是有名望有地位的人家做的事,我一個平民老百姓上數三代,都未有值得記載的大事,又何以立傳?可是楊大哥念茲在茲的就是,看似普普通通的過往事件。他生怕忘記什麼,講著說著還不時得修改著,在別人眼裡可能這些都不算什麼,可是他就這麼堅守著,每年都要把祭文修改,他說他就是要把自己的父母親,所經歷的那些苦難和對自己孩子的疼愛,告訴給自己的親人和孩子們,就是要讓他們知道,前輩遺風猶存,家訓和溫善要代代相傳!

傳承,才是最好的緬懷

這讓我想起一則公益廣告:一個小女孩老是學不會用筷子吃飯,生氣了不想學了,但是她的媽媽為她拿起筷子,耐心微笑又不容置疑的說,你是中國人,就要會使用筷子……小女孩終於能用筷子夾起飯菜了,那掛在臉上的淚滴,也隨著開心的笑容一併綻放了。一樣都是小事,不變的都是那種情懷,我們時時需要堅守的,不正是這種樸素而又偉大,平凡而又深厚的文化底蘊嗎?懷念總是在不經意中不斷憶起,而傳承才是最好的緬懷!一個家庭雖小,但能傳承一些東西,那就不是小事了,治家大抵如此,而一脈相傳的精神又怎麼能說,僅僅是楊大哥一家的事呢?

我們總是會忽視平淡中,那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總是會覺得那些東西太微小太不足為道,殊不知薪火相傳才是一個良好家風的根源。我們告訴前輩:你的兒女不曾把你忘記;我們告訴兒孫:什麼該學什麼禁忌;我們告訴藍天:我知我會,我驕傲!

傳承,才是最好的緬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