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個成語知識小課堂——兵不血刃:未經戰鬥就取得了勝利

每天一個成語知識小課堂——兵不血刃:未經戰鬥就取得了勝利

陶侃(259-334),字士行,廬江潯陽人,是東晉有名的將領。他自幼喪父,家境貧困,雖才能過人,卻一直得不到提拔,只能在縣裡找個普通的差使補貼家用,與母親勉強度日。

有一次,鄱陽名仕範奎慕名前來拜訪他,倉促之間家裡竟拿不出可以招待客人的食物。陶侃的母親只好剪了自己的長髮,拿去變賣以換取一些酒菜。這才沒在客人面前失了禮節。

範逵同陶侃邊喝酒邊聊天,二人越談越投機。吃過飯後,範逵起身告辭,陶侃一直把他送出百里之外。臨別時,範逵問道:“你是否想到郡裡去找個差事做做?”陶侃說:“怎麼會不想呢,只是苦於無人推薦啊!”

此行之後,範逵專程趕到廬江郡極力向廬江太守張夔稱讚陶侃的才德並找各種機會向張夔推薦陶侃。再範逵的極力推薦下,張夔便把陶侃召到郡裡,先後任命他為督郵和主薄,並且舉薦他為孝廉。從此陶侃的名聲漸漸為人所知,受到一些州郡長官的賞識。

公元305年,右將軍陳敏擁兵作亂,派兄弟陳恢率軍進軍武昌。荊州刺史劉弘決定起用陶侃為江夏太守,派他出兵擊退陳恢。

劉弘的部將扈瓌出於妒忌,私下對劉弘挑撥道:“陶侃和陳敏是同鄉,您派他統率重兵去平亂,萬一他有異心,荊州定會失守。”劉弘說:“陶侃的為人,我非常瞭解,他是不會做出這樣的事來的!”

陶侃從旁人那裡聽到扈瓌對劉弘說的話以後,為了解除劉弘的顧慮,便派兒子陶洪和侄兒陶臻去荊州見劉弘。劉弘卻命令他二人回武昌,並且加任陶侃為督護,使他能夠專心一意地在前方作戰。

劉弘的支持和信任,令陶侃備受感動。為了報答劉弘的知遇之恩,他堅定沉著地指揮將士們奮勇殺敵,連連獲勝,取得了顯著的戰果。

陶侃治軍嚴明,有大將風度。他非常關心和愛護他的士兵,處處以身作則,廉潔奉公。每次繳獲的戰利品物品總是全部分給將士們,自己分毫不取。因此,他深得部下的擁戴,他的部下也都忠心耿耿,樂於為他所用。

後來,陶侃被升遷為龍驤將軍、武昌太守。他先後受朝廷派遣,南征北戰,因各種軍功被封為柴桑侯,食邑四千戶。

陶侃在擔任廣州刺史期間,局勢平靜,軍務也比較空閒,但他仍堅持每天早早起床,然後把一百多塊磚搬到屋外,黃昏時再搬進屋來。有人問他這樣做的原因,他說:“中原還沒有收復,我怕過分安逸了,將來不能再為國出力。”

在交州刺史任內,陶侃每天都要親自接待賓客,批覆公文,工作非常勤奮,幾乎沒有休息的時候。他常常對人說:“大禹能夠愛惜寸陰,我們就更應愛惜分陰。一個人如果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就是自暴自棄!”

屯騎校尉郭默,是個驕橫跋扈的人,因為洩私憤,殺害了平南將軍劉胤。事後,他還偽造皇帝詔書,誣陷劉胤造反,通報給各個州都。宰相王導異常擔心難以制服郭默,不但不敢問罪,反而任命他為西中郎將、江州刺史,以示安撫。

陶侃得到劉胤被害得消息,立即請求討伐郭默。他書信於王導“郭默殺害州官,你就任命他為新任州官;若他殺害宰相,你也讓他當宰相不成?”王導看到陶侃的書信侯,覺得他說得有道理,便接受了陶侃討伐郭默的意見。

郭默聽說陶侃親自前來討伐,心裡非常驚恐害怕,準備率軍逃離江州南下佔領豫章。可是還沒來得及還沒有動身,陶侃已經兵臨城下,把江州包圍得水洩不通。

郭默知道自己肯定不是陶侃的對手,有了投降的打算卻又怕被處死,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這時晉軍在城外發起猛烈進攻,叛將宋侯眼見大勢已去,便逮捕了郭默,開城迎降。陶侃兵不血刃地平定了這場叛亂。

由於陶侃治軍有功,屢建戰功,對鞏固晉國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晉成帝下詔拜他為大將軍,同時還授予了他各種特殊榮譽。陶侃並不居功自傲,屢次上奏辭讓。

公元334年夏天,陶侃得了重病。臨終前,他給晉成帝寫最後一道表章, 希望把自己受賞的節磨、車蓋和官印等物全部奉還朝延;對自己不再能為國家盡忠效力,表示遺憾。他死後,被朝廷追尊為大司馬。

兵不血刃:未經戰鬥就取得了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