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1915年的潮汕地圖,請收好


這是一張1915年的潮汕地圖,請收好

長光伯曾經在網絡上搜索到清代及民初有兩張地圖按比例描繪了當時的潮汕區域。

一張是1903年清代時日本松邑孫吉編的廣東省全圖,其中清楚地描繪了當時潮州府的地域,可能看到,當年潮州府管九縣,海岸線與現在已經有了很大的差別,特別是澄海地區,南澳島對岸是個海灣,樟林當年還是在海邊的一個古港。


這是一張1915年的潮汕地圖,請收好

另外一張就是1915年同樣由日本繪製的汕頭及潮州地圖了。

很幸運,長光伯在新加坡學者陳傳忠及潮州文化愛好者許立耿的幫助下,從英國的收藏者手中買到了這張1915年潮汕地圖的原件!

這是一張1915年的潮汕地圖,請收好

這是一張1915年的潮汕地圖,請收好

這是一張1915年的潮汕地圖,請收好

這張地圖有四個部分:汕頭及潮州地區圖、汕頭城區街道圖、角石(礐石)街道圖、潮州城區街道圖。

汕頭及潮州地區圖

裡面有些地名有用中文標註,其他的地名基本是用音譯的,奇怪的是,有些地名是直接用潮州話發音音譯,如意溪,標註的英文是Oi-koe,就是潮州話發音,楓溪的標註是 Fong-kai,浮洋的標註是Fow-yong,很明顯就是廣州話發音了。

地圖中除了有紅色的潮州至汕頭、汕頭至漳州的公路外,還有黑色的潮汕鐵路路線及沿線各車站。

可以看到潮汕鐵路始發於潮州北關的意溪站,終點是汕頭站。


這是一張1915年的潮汕地圖,請收好

汕頭城區街道圖

1915年的汕頭城區面積僅有現在的幾十分之一。

以小公園為中心扇形擴散至西南方向。


這是一張1915年的潮汕地圖,請收好

地圖中也是隻有少量關鍵地名有中文標註,其它的都是英文音譯標註,很難看明白。

許立耿先生在網絡上找到了這張地圖的中文版圖片,雖然清晰度不高,但地名能看得很清楚。


這是一張1915年的潮汕地圖,請收好

由於汕頭近年的沖積及填海,現在海岸線與1915年已經有了很大差別,也可能由於當年科學技術的原因,地圖比例不是非常準確,從地圖中的同濟橋位置,可以看出右上角就是烏橋島,當年還是一片荒蕪之地,市區要經烏橋島才能到達潮汕鐵路汕頭站,該站就是現在的汕頭汽車站。

角石(礐石)街道圖

汕頭開埠之初,風景秀麗的礐石就受到洋人的青睞,英美領事館、英郵電局、海關專員住宅區都駐紮在礐石,地圖上還能看到礐石醫院。

這是一張1915年的潮汕地圖,請收好

潮州城區圖

這張1915年的潮州城區圖雖然不大,但信息量非常多。

這是一張1915年的潮汕地圖,請收好

地圖左邊的黑線是潮汕鐵路,潮州車站就在現在潮州賓館對面的西車站。

棕綠色的是城牆,當年的城牆完整地包圍著潮州古城。除了現在的東門廣濟門外,西門就在西馬路尾,北門就在北馬路尾北門市場,南門就在牌坊街南端。

古城的城牆外,葫蘆山還有另外一圈城牆,那是葫蘆山腰城。

是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潮州總兵吳三奇為平三藩所建。現僅存殘垣數十米。

這是一張1915年的潮汕地圖,請收好

除了完整的城牆外,當時的護城河也基本完整。

在老人的口中,西湖還稱為城河。

這條城河沿城牆外流至南門南壕池,再經南門外流出韓江。

城牆內現中心醫院處是一處池塘,在舊道臺旁還有一處池塘,它就是書院池。

現在除了西湖外,其它的城河池塘已經消失了。

這是一張1915年的潮汕地圖,請收好

長光伯還發現了這一地圖的一個錯誤,就是西馬路,地圖中的西馬路是直通東門街的,但事實上,它應該是北移至西門街對直。

西馬路下方的Kai guan-sz是開元寺,前面的路是開元路,當年的開元路還是“斷頭路”,沒有通往現在的開元商場一帶。

這是一張1915年的潮汕地圖,請收好

同樣在許立耿的幫助下,長光伯也下載到這張地圖的中文版

這是一張1915年的潮汕地圖,請收好

地圖標註文字,除了街道名稱外,最多的就是宗教場所了:城隍廟、傳教堂、禮拜堂、天主教會堂……

南堤頭現在鳳城公園處是英國福音醫院、婦女聖經會。

橋東韓山旁英國教會堂就是現在的番仔樓遺址。

這張1915年潮汕地圖中,應該還有很多很多信息等待我們去發掘。

讓我們一起去發現其中更多的奧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