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小仙的乾貨分享,乾貝的工藝流程原來這麼複雜!

乾貝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食材,它鮮美絕倫,營養豐富,所謂:“食後三日,猶覺雞蝦乏味。”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乾貝在上架之前都經歷了什麼,在加工的過程中都有什麼講究,乾貝的品級是如何確定下來的。今天小編就和大家簡單分享下乾貝在成為商品前的那些事兒,讓您知道一顆優質的乾貝真心來之不易,作為一個有態度的吃貨應該好好珍惜眼前的幸福!

包小仙的乾貨分享,乾貝的工藝流程原來這麼複雜!

通俗的說乾貝就是扇貝的乾製品(專業的說法應該叫多種貝類閉殼肌乾製品的總稱),也叫江瑤柱、馬甲柱、幹瑤柱,尤以粒形肚脹圓滿、色澤淺黃、手感乾燥且有香氣、口感嫩糯鮮香回甘之類為佳,它富含蛋白質、脂肪、碘、鐵及維生素A等營養元素,具有降血壓、降膽固醇、補益健身的作用。

總的來說,乾貝的工藝流程是這樣的。原料處理—脫殼取閉殼肌—洗滌—水煮—乾燥—包裝,總共6個工藝步驟,其中每個步驟裡又有各自講究的地方,咱們一個個來說。

包小仙的乾貨分享,乾貝的工藝流程原來這麼複雜!

原料處理

這原料處理看似比較籠統,實際上可來不得半點馬虎。加工乾貝必須要以鮮活的乾貝作為原料,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容易被忽略的一點就是,捕撈上來的乾貝應該及時加工,乾貝如果放置時間過長的話,會使貝類的肉質消瘦,鮮度降低,影響產品質量和成品率。此外乾貝最好的生產集結是春末夏初或秋末冬初,這兩個集結的扇貝肉質最為肥美,加工出來的成品質量也更好。

包小仙的乾貨分享,乾貝的工藝流程原來這麼複雜!

脫殼取閉殼肌

取閉殼肌是個技術活,沒兩把刷子還真無法勝任。捕撈上來的新鮮乾貝表面附帶著泥沙等汙物,因此必須要用海水反覆沖刷洗滌乾淨。再用圓頭刀插入殼縫,貼著殼壁一邊把閉殼肌(也就是貝柱)一端切下,去掉一面殼摘下內臟團和外套膜(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貝邊),留作副產品處理,再用圓頭刀沿著另一邊殼的內壁把貝柱完整的切下來。

包小仙的乾貨分享,乾貝的工藝流程原來這麼複雜!

洗滌

洗滌其實沒什麼好多說的,就是把切下來的貝柱用海水洗乾淨後瀝乾水分即可。

包小仙的乾貨分享,乾貝的工藝流程原來這麼複雜!

水煮

水煮是乾貝的必經之路,他也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用海水煮,這樣就可以不用另外加鹽了,而是用淡水煮,要加入少許的鹽,比例是3%,而原料與水的比例則是1:4。具體過程是先把水燒開,把洗過的貝柱盛入籮筐一起放入鍋裡,並使其來回轉動,目的是為了保持受熱均勻。煮的時間不要超過2分鐘,時間久了乾貝容易碎,煮完後需要用海水或鹽水沖刷掉汙沫,瀝乾水分後出曬。

包小仙的乾貨分享,乾貝的工藝流程原來這麼複雜!

乾燥

水煮完的乾貝就可以進入晾曬階段了,比較好的方法是放在整潔的席子上攤曬,避免貝柱相互貼在一起,擠壓互相的生存空間。每天要輕輕的翻動兩次,在中午的時候記得要放到陰涼通風的地方,炎炎烈日會將乾貝的皮膚曬裂,不但影響顏值,還會造成營養物質的流失。當乾貝曬到全乾以後就可以入庫了,但半個左右要出來風乾一次,之後就可以上包裝了。

包小仙的乾貨分享,乾貝的工藝流程原來這麼複雜!

包裝

在包裝乾貝的時候,要人工篩選出雜誌,並用聚乙烯無毒型塑料薄膜袋進行包裝封口。

包小仙的乾貨分享,乾貝的工藝流程原來這麼複雜!

最後咱們再來說說乾貝的級別,大致有一級、二級、三級之分

一級品,每粒重1g以上,色澤淡黃,微帶白霜,粒堅實、整齊,味道鮮美,破碎率在5%以下。

二級品,每粒重1g以上,色澤暗黃,微帶白霜,粒堅實,味道鮮美,破碎率在10%以下。

三級品,大小不夠均勻,色澤暗紅或紫紅,鮮度較差,但無異味,破碎率不超過20%。

包小仙的乾貨分享,乾貝的工藝流程原來這麼複雜!

好了,今天關於海鮮乾貨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我們下次再見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