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談春節:真假拜年維繫禮貌

李敖談春節:真假拜年維繫禮貌

這一集播出的時候,相當於我們舊曆年的除夕了,應該談談和舊曆年有關的事情。大家如果看了我寫的李敖回憶錄,會發現我在中學的時候,我是不過舊曆年的,為什麼不過舊曆年?因為我那時候有一種抱負,要移風易俗,改變這個風氣,改變這個風俗,我認為舊曆年太落伍了,我們應該過新曆年,所以啊我在家裡面就很彆扭。

我們家過舊曆年的時候,父親母親姐姐妹妹弟弟們,他們吃好東西,我不參加。我父親叫他們用一個盤子擺一些過年的菜送給我,我退回,我要吃簡單的蛋炒飯,送來的壓歲錢我退回,大家看著我怎麼搞得這麼彆扭。

我父親是北京大學畢業的,他有一種心胸很寬廣的包容程度,他就笑,你小子要單獨過你就過好了,不過年就不過。所以我就養成了一個不過年並且表演移風易俗的這種態度。直到我父親死了,我怕我母親很難過,我才陪她過。基本上我是不過年的,其實到現在也是如此。

好比說今年舊曆年,我太太帶著我的兒子我的女兒,他們都去日本玩去了,我一個人在臺灣幹嗎?到陽明山我的小書房裡面,吃最簡單的吐絲麵包、泡麵,就這樣子。幹什麼,一個人在活,我基本上的生活就非常簡單,並且用功的。所以舊曆年對我說起來,完全沒有意義,唯一的意義就是給我更多的時間來用功。

怎麼樣用功?因為我所感覺出來的這個年跟一般人不一樣,好比說舊曆年這個年,我在臺中一中,就是五十五年以前,我在臺灣省立第一中學做學生的時候,我碰到一個很好的國文老師,他非常的用功,後來用他的下半輩子寫了一部大書,這部書呢一共有大厚本的五冊,這位老師後來送了我一套,他現在住在美國啊,送我一套。我們看看他這書裡面所談的這個年字,你看這個年字,我們說舊年這個年,這個楊老師就說的很清楚嘛,他這個年字幹什麼呢?代表穀子,稻田裡面種的穀子,穀子熟了,熟了以後呢人揹著這穀子,就是這個年字,看到沒有,整個象形字裡面,甲骨文是這個樣子的,表示一個人上面揹著這個穀子。同樣的我們可以看到,金文裡面是這個樣子,下面是個人字,上面揹著什麼揹著穀子,所以整個的這個結構,年代表什麼?年代表農業社會的人,一年下來收成很好,然後揹著這個收成,揹著一年的收穫,來面對一個新的四季的流轉,這就是代表年。

李敖談春節:真假拜年維繫禮貌

所以從古代的意思來說是這樣來的,當然呢也有其它的解釋,好比說年字代表一個野獸拉,我們要把這個野獸壓住,所以放鞭炮來使這個野獸害怕,這樣子不同的傳說。基本上它是個農業社會流傳到今天的一個習慣,這個習慣對我們有一點點,在過年的時候,就發現不搭調,為什麼不搭調?農業社會過年,過得是多麼辛苦啊。

我舉個例子給大家看,好比我們用清朝做例子,現在我們一年有多少個星期天,我們現在禮拜天休息,禮拜六休息半天,現在又週休兩天,禮拜六休息,等於禮拜五就變成周末了,在臺灣都是這樣子啊,美國也這樣子啊。在過去的清朝的時候,我告訴各位,沒有放假,過年的時候放假,可是過年以外,這個做官的或者公務員天天上班,沒有禮拜天也沒有禮拜六。碰到端午節,碰到中秋節怎麼樣?照樣上班。那個時候商人有的會放假,可是政府還是不放假,政府什麼時候放假?政府是過年的時候,臘月,就是十二月二十一號,有的時候是二十號開始,一路放放到正月,放到第二年的一月十九號,或者二十號,放一個月假,這個一個月以外,全年無休啊,都不休息的。

所以我們現在這種禮拜六禮拜天的觀念是受了全盤西化以後的觀念,我們整天反對全盤西化,這就是全盤西化。中國古代那麼辛苦,那麼做官的怎麼辦呢?到了臘月二十號,大家集合在一起,把這個官印拿出來,供在香案上面,供在臺子上面,燒了香大家磕頭,對這個官印磕頭,然後把這個官印封起來,封起來幹什麼啊?封到第二年的一月十九號,正月十九號再開印,為什麼?不辦公了,我們要放年假了。那出了事情怎麼辦呢?要看什麼事情,殺人案子、強盜案子,這種大案子出來,做官的會出來管,基本上做官的這一年會休息。

休息也不是這麼好休息的,我告訴大家,要拜年啊,拜年等於也是聯絡感情啊,也是拍馬屁啊,你小子做官怎麼拜年呢?不像我們拜年,是初一初二初三拜年,不對的,做官的是大年三十,就是今天晚上去拜年,今天下午去拜年,為什麼?第二天大家都關門了,都不接受拜年的。所以今天我們瞭解的拜年習慣跟以前不一樣,今天我們拜年是初一初二初三去拜年,不對的,在清朝的規矩,做官的是三十下午晚上拜年。

李敖談春節:真假拜年維繫禮貌

拜年怎麼拜呢?告訴大家,不親自去拜哦,坐個轎子,轎子裡面放你兩個靴子,就你做官的靴子,皮靴?當然不是皮鞋,靴子,露出來一看,有人在裡面,事實上這個大官本人不拜年的,那麼誰穿這個靴子呢?兩種,一種是空的靴子,空的靴子呢,就是由這個抬轎的人遞名片,遞賀年片去賀,一個呢裡面坐了個人,什麼人呢?絕對不是別人,而是這個大官的親戚,好比說李鴻章的小舅子這種人,表示我跟他有親戚關係,代表他給你拜年。

請注意啊,拜年的時候,你不能夠接了我的賀卡以後,請我進去坐,為什麼呢?那是失掉禮貌的,我進去以後,簾子一揭開,轎子原來不是本人,是代表,這個就穿幫了,不禮貌,所以啊不可以這樣啊,怎麼樣?你不可以請我進去坐,我就形式上就是給你卡片,給你拜年,表示我人到,禮貌到了。

這種東西什麼東西啊?這個東西就叫做車楦,什麼叫車楦?楦是什麼東西啊?楦這個字嚴格講就是第四聲,車楦。我們做皮鞋時候,裡面一塊木頭,這個鞋是照著這個木頭做的,木頭是腳一樣,然後這個鞋做出來。我們現在的皮靴子放在那裡就會走樣,怎麼樣呢?裡面塞了一個假的腳在裡面,把它撐住。像有錢的女孩子穿的皮靴啊不能隨便放的,要把它撐住,把它撐滿,這個東西,這裡面是塊木頭,像腳的這塊木頭就叫做楦,車楦就是做官的車過來了,轎子過來了,裡面有人把它塞滿,這個人不是真的人,是假的人,不是大官本人,是他小舅子,或者沒有人啊,所以叫做車楦,用這種方式做一個拜年動作,全是假的。可是請大家注意啊,這個禮貌就是在那個真假之中呈現出來。

大家看我李敖的名片,這是我李敖的名片,非常簡單,李敖,臺北市敦化南路一段,三百零六號,晉南大廈十二樓,電話二七零一一一八九,傳真二七零四三一七五,整個名片看的乾乾淨淨,所以我開玩笑,你看了我名片啊,才知道我多麼謙虛。按照洋規矩,你看啊,過去有一個例子,一個外國人也是美國人,他們說要去拜訪尼克遜這個副總統,要去拜訪他,就請教禮賓司,美國國務院的禮賓司次長,說怎麼樣去拜訪這個副總統,這個外國人怎麼請教,禮賓司就告訴他,你去按電鈴,然後呢你遞出你的名片,然後呢他在家,你就跟他講一句話,然後不要打擾他,至多十分鐘就要出來。如果他不在,你把這名片啊折個角,這就表示什麼啊?表示說你放到他信箱裡面,表示你親自到了。這個折角在美國的禮貌裡面,就表示我親自,這角我是親自折的,我本人來了,英文講叫就我自己來了,親自來了。結果那個外國人照了禮賓司的指示去這樣做了。結果出來以後,禮賓司的人問到他,說是不是按照我們的規矩做啊?他說沒有,他說我一按電鈴,就出來一個人,我以為是傭人老媽子,結果不是,就是副總統的夫人,副總統的夫人正在清理房間,手裡拿個掃把,請我進去坐,我一去就到她廚房,兩個人就是天南地北聊天,一聊天聊了一個小時,就這樣出來了。所以就沒有按照你們所規定的這個禮貌。

這就是一個特殊的例子,就是真的人相處的時候,不需要禮貌,可是一般人要禮貌的時候,就維繫了這個規則,禮貌代表什麼?當然它不是很真的,可是它是維持一個形式上的互相尊重,有尊卑之分的這些規則。為什麼像臺灣這些人亂了套子呢?這些官場官不像官呢?原因就是他們基本的規格多沒有教養,所以禮貌維持著這些基本的教養,今天呢都沒有了。

這個時候我們來看這個過年才知道,哦,這是農業社會的東西,為什麼是農業社會的?農業社會不放假,辛辛苦苦一年,那個時候存一點錢,穿新衣,戴新帽,小孩子變得快樂,在我們北方的叫花子,都可以分到很多東西吃,它代表了一個一年的一個結束,跟一個新年的開始,所以它有時代的意義。

現在小孩子每隔五天,禮拜六就放假,禮拜天也放假,假日對他沒有那麼大的意義了,他物資也沒有那麼匱乏,他要買皮鞋,要買什麼東西,也不像以前人那麼寒酸了,那麼窮了,所以過年對他沒有意義。外面人回來,過去都是趕回來過年團聚,現在交通那麼方便,朝發夕至,也不發生那麼多的隔離的感覺了,所以呢團聚不團聚也不是那麼重要了。所以呢整個的一個農業社會的一個習慣,我們把它搬到現在的這個社會來用就難免不搭調,那種感覺也沒有了。

我今年七十歲,我經歷過這種舊時代的北京的這種過年,剛才我所描寫的清朝那種過年的方式我還沒有趕上,可是呢我也多少能夠感覺出來,也耳聞目染過那種老式的過年的趣味,現在沒有了,沒有了硬要把它搬來過,當然我們感覺就不一樣了。所以看你小孩子也沒那麼快樂,為什麼?因為每天都在過年,他們的享受他們的心情天天在玩在過年,所以就沒有這種問題了。

所以這些就是說我有這種眼光,很早就不肯過年的原因,我覺得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了,這就是我這麼一個別扭的感覺。可是現在我重新來解釋它,來解釋我在高中時代就開始的這種不過年的這種習慣,基本上那個動機是我認為是很了不起的,為什麼?胸懷大志啊,我們要改革社會啊,要改革你這民間的民俗啊,改革民間的習慣啊,是這一套。事實上呢,現在看起來,剛才我所說的,這個社會變化太快了,每天都在過年,至少我們每個星期都在過年,所以這種改變呢就沒有意義。

好比說過年在老規矩裡面,過年的時候可以賭錢,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啊每個禮拜六很多人家裡面打起麻將來,每週在賭錢。所以我所說的,我們每天都在過年,就不發生這個過年的意義。

我說我這節目,如果我談一般的你們所瞭解的過年,不需要我來做,為什麼?你們可以在書裡面查到,或者可以有很多人談民俗的這些節目他們都可以講到,不需要我李敖來說,我李敖說出來的,大家覺得就不一樣了,你看剛才我跟你講清朝過年的這一段,你們覺得的確是不一樣,為什麼?這表示說你要深的真的通這段歷史,你才能夠講出這些來,否則話呢講的跟別人一樣,不需要我李敖來講了。

我順便呢對告訴大家一個特色,就是你們要指責我李敖,說我李敖有錯誤,有很好的一個機會。我在網站上看到很多的人指責我李敖,我告訴大家一個竅門怎麼樣可以表現出你比李敖有學問,我告訴你,你去查字典,我李敖的節目裡面無懈可擊的,極少錯誤,不敢說沒有,極少錯誤,可是請注意,我講的話,我的發音,我讀一個字,講一個字的詞兒,有的時候跟別人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你可以找字典一翻,你李敖唸錯了,我告訴你我有很多理由,證明我沒錯,可是我要那樣念,為什麼要那樣念呢?就是說我們要通俗念法,就是那樣念。

我舉個例子給大家看,我在臺灣,我們從小在北京學的,女媧補天,走的慢慢的是蝸牛,在臺灣念女蝸,不是女媧,女蝸是補天,爬著過去是蝸牛,為什麼我們學來的是蝸牛,在臺灣念蝸牛呢?為什麼女媧補天,臺灣就變成就女蝸是補天呢?我們覺得不對啊,原因就他們是跟著字典發音的,我們是跟著習慣來發音的。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好比說北京的衚衕,衚衕臺灣念成衚衕,大家聽了就笑,尤其北京人聽了會笑,什麼叫衚衕呢?因為跟著字來唸的,臺灣這邊沒念錯,可是一念就洩底了,因為北京不這樣念,北京念衚衕,為什麼念衚衕?就是它是真的語言,跟你事實上的語言是不一樣的,我李敖會把這個分的很清,可是一般人分不很清,就以為我錯了。

我告訴大家我極少錯,不敢說絕對不錯,我極少錯,原因就是我會按照一般的習慣來唸它,好比說我所佩服的錢其琛先生,我念錢其琛這個字,念深,詩經裡面的話是琛,為什麼你李敖念深?我想錢其琛先生也會有什麼經驗,發現別人把這個字念成深,為什麼?按照習慣來,大家看這字一定是念深字,就唸深字吧,我想錢其琛先生也會接受這個念法,可是大家都念錯了,正式念法念琛,詩經裡面的珍寶,琛,念琛,應念錢其琛,可是我們覺得錢其琛念起來大家更能夠自然,為什麼呢?因為大家看到這個字,就以為他念深,就唸深好了嘛,我想錢其琛先生也會覺得就這樣唸吧,就大家這樣子成了習慣以後,就可以這樣做了。所以大家注意啊,我的一些發音,我念的一些字,一些詞,你們如果說我發音錯了,暗示你可能跟字典來的,事實上我沒有錯。我沒有辦法一個字一個字跟大家解釋,來澄清,不過你要挑我錯的話,從這個地方可以挑李敖的錯。你不說李敖那個字唸錯了,李敖那個字唸的不準,如果這樣子你會快樂的話,你可以去查查字典,可是我告訴你我沒有錯。(摘自 李敖有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