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书法,明码标价“四尺十万,牌匾一字一万”,对此你怎么看?

行者随想记


我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只要取之合法,没有什么不可。我们不应该用形形色色的眼光去批判他人,应站在客观的立场去看待问题。这是他的能力,只要取之有道,那又有何不可?

我们总是好为人师,喜欢以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去量化他人,站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去肆意评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显然我们做不到这一点。

我是一个凡人,是个平民百姓,也用不着为富人说话,况且人家也懒得理睬我。我们总是喜欢用道德绑架一切与我们认知有偏差的事物,有些在我看来其实是无理取闹。

就如在你看来关系挺好的两个朋友,你问人家借钱,一旦遭拒,便心有不满。殊不知人家借钱给你,是出于情分,不借,也只是本分。又如明星捐款,捐少便会引起网络暴怒。我们总是把他人的人生错以为是自己的家事,说起来也是理直气壮。

但真正的局内人或许把你我当成了跳梁小丑。


钱林林138


一,谈点传闻:贾平凹卖字的苦衷


作家贾平凹,无心作书家,也并不以书家名,但是却开出了“四尺十万,牌匾一字一万”的润格,已经直逼在世中国书协副主席级别以上的润笔酬劳。真“一字千金”,

是典型的“字以人贵”,所以也一直饱受非议。

山栖是胜事,稍一萦恋,则亦市朝;书画赏鉴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过去,我对此行径也是嗤之以鼻,这种搞法,“文人无行”的贪鄙嘛!后来,有次看《锵锵三人行》,听到嘉宾许子东偶然谈及此事,才稍有释然,也有了点“同情之理解”。

许子东是文学批评家,有年西安开会,受贾平凹邀请做客他家。据许子东说,他一进门,就惊呆了,发现贾平凹的家哪里是“居家”,简直是一浩瀚的博物馆。家中满坑满谷都是瓷器、陶罐、古木家具、木雕、石雕等等,数不尽的化石、佛像、陶罐、狮子、字画、貂皮、牛头等散落房内,使人无处下脚。贾平凹看出了许子东的疑惑,意味深长的跟他讲,“许老师,这些东西都是我全国各地搜集来的,没有我它们可能早已被毁掉了,我必须保存它们,以后完璧归赵给国家。您知道我为什么卖字吗,因为不卖高价字,我没钱买这些”。许子东在节目中感慨,那一刻,他才理解了贾平凹卖字的良苦用心。

贾平凹自己在文章中,也曾经这么说,“我平日吝啬,吝啬花钱吃饭和穿衣,写字能算书法了,也不肯轻易为人留字,可谁若送我奇石,我会当场挥书答谢的。以后明知有人投我所好,以石索我字画,我也甘心落其圈套。”

我以意逆志,猜想这也许就是贾平凹卖字、卖高价字最重要的原因。因为但凡涉及收藏行当的朋友都会知道,“以物易物”是收藏家最重要的得物方式;而“入不敷出”又是所有收藏家最真实的囧境。所以历史上,以钱谦益、罗振玉的地位,还得汲汲于贩卖一些拓本以维持生活;现实中像马未都,都是国际富豪榜单中人,但是要安顿他的那些宝贝,照样捉襟见肘,不然您以为人家花甲之年,不好好在家安享天年,到处电视台“走穴捞钱”是闲的没事干?

所以,“知人论世”往往戛戛其难。我们看一个人的行为,评价其表面得失易,但是要了解事情的内情、要理解一个人的苦衷,因为信息的缺乏,因为耐心的不足,往往是不容易的。


二,闲扯下贾平凹书法的价值


上面,我谈了贾平凹缘何卖字的话题。但是既然贾平凹开出了“四尺十万,牌匾一字一万”的天价,那么又会自然引申出另外一个核心问题:贾平凹的书法到底价值几何?

从某种终极意义上说,中国书法具有本然的修炼意味。书法所带出的文化、艺术甚至是思想世界,务必需有切肤感受,须有脉络传承,才能深入浅出,才能卓然自立。虽然书法作为艺术,客观标准不存在,但经典的书作,在真善美的塔尖上,总有许多趋近性,依据书法艺术大厦的构建,可知好书法有其尺度、品味及眼力。

一方面,公正而言,贾平凹的书法是有才气支撑的,甚至洞见书法“真淳见天地”的真谛。《金刚经》里有说,不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贾平凹的字,有什么相呢,可说无相可言。但正因无相可言,所以纸下墨底没有任何束缚,天马行空,自说自话, 快意驰骋, 酣畅淋漓,似乎裸呈“本来面目”。我们一见贾字,仿佛直面其人;我们一见贾字,即知出自其手:这些字犹如散落在关中平原中的秦砖汉瓦,尽其所有展示着淳朴的农民相,又朴实的近乎单调,放浪形骸的就像一粒粒圆乎乎的土豆;粗犷原始有野性,其间可感受到一种特别直接的善良本性、纯朴的乡土与健朗仁厚的儒风。

艺术这个东西,说到底,还是出乎其人。一旦得入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大自在之境,隔阂之墙就会自动脱落,情感的抒发也就毫无罣碍,就如清人刘熙载所论,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就这一方面,贾平凹对于书法,是有着一般人领悟不到的天分和才情的。历史上很多佛教界高僧如虚云大师,现实中如开国领袖毛先生,寻查其生平,其实都没多少功夫临帖,纯粹靠悟性成就其书法。

另一方面,贾平凹的字毫无章法和根底,属于随心所欲离经叛道的“江湖野字”。对于书法而言,创变当然是重要的,但是创新的基础、自成一家的底气必然是根植于深厚的临池功夫之上。所以 怀素的狂草,表面上是以‘兴来狂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行’的面目呈现予人的,但是其狂怪的前期,是有着艰难的酝酿和漫长地蜕变过程,当一切具备,东风来临之时,方才破茧而出,化蝶飞舞。贾平凹的书法,显然没有多少经典书帖临摹的功夫可言。笔法和结字一味从易,刻意平实;而一些基本笔画,如平捺,折,戈法等均未过关;偶有方笔只是凑数,气魄气骨过滑,太多的圆笔沾泥带水,乍一看其字,仿佛是一条条死蚯蚓堆在纸张上。这种书风,在审美观念光怪陆离 的当下,自然还是吃得开的;但是征诸中国传统书法的审美精神意义,这种丑书的存在本身,也是十分可疑的。

平实的讲,这种书法,自娱自乐还可以,还是“高尚其事”,但是开出“四尺十万,牌匾一字一万”的润格,显然有点“扰乱市场”。只不过,如今早已告别管仲所谓的“利出一孔”时代,这终究是市场行为,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卖家无怨,买者不悔,能卖上亿都是本事,外人也不好说什么,“书借名重”也是正常之事。如今小鲜肉不学无术,镜头上露面几分钟,就可以坐收几百万,一个名重四海的大作家,清贫了半辈子,不偷不抢不骗不逼,卖几个字糊口过日子,又有什么好非议的呢?


三,总结几句看法


1,贾平凹的书法,就艺术价值而言,“四尺十万,牌匾一字一万”显然是乱来了。是典型的“书以名重”、“字以人贵”,是所谓“赵孟能贵之 赵孟能贱之” 。这是仅凭直觉、勇气和常识就可以判断的事情。


2,贾平凹卖字,卖高价字,可能有他需要借此收藏文物的苦衷。况且,

这种卖字现象也是合法合理的市场行为,是非只关乎买卖二者之间,所谓“沉者自沉,浮者自浮”,外人实在没理由去批判。

3,但是,这种现象值得鼓励吗?显然又不该。为什么?只因为如今中国书法的最大困境和最大灾难,恐怕在于书法家的生存意味太强了。多少书法家早已不是艺术家,成箱成篓的所谓“书法家”,为经济牵扯和名利羁绊而蜕化为商人、官僚、帮闲、掮客,才华最后都被生存需要所出卖。

4, 近三十年中国书坛史,可说是集体自残史。区区作家贾平凹怎么卖字,卖出多少钱,实际是无关宏旨的。书法艺术水准的一溃千里,文化人的委顿和扭曲,书坛沦为欺世饰伪、沽名养望、脱空幻诸、方便解数的表演之地,才是时代更该悲歌的“主旋律”。

对于有些丑人丑书,细看细论都是一种残忍。就此住嘴也罢。

2018,2,1,晚饭后


感谢阅读。欢迎朋友们关注敝号、留言,若有认同,也敢请点赞鼓励。我会尽量做到每条不删,每回必复,流量和我无关,只为互相尊重。

月旦人物,臧否时事,议论世情,闲聊文史;不从众,不媚俗,陈说褒贬,谠论是非,不囿于陈见,不刻意立异,是敝号宗旨,也是鄙人标榜。


刘愚愚


有两句老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用来说明作家贾平凹写字卖钱的合理性,再也合适不过了。

作为中国最有名的著名作家,贾平凹著作等身,屡屡获得国内外知名文学大奖。许多文学作品都被改成电影、电视剧,社会影响巨大,在国际上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和声誉。

作家跨界写字,一点不为过。贾平凹著作等身,上亿万字全靠自己手写,从小大到大,几十年里贾平凹,每天都是在坚持写作,再忙再累,他都会用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上几千字。

小时候,每到过年,贾平凹商州家里的春联都是他写的,后来初中暑假在水利工地上干活,当宣传委员编黑板报,在墙上、水库水泥墙了写大字报和革命口号,后来又油印刻板小报,这些经历让他的书法打下了坚实基础,立下了厚实的基本功。

在中国古代,作家、诗人、画家、皇帝将相,那时候没有报纸杂志没有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工作和生活的沟通全靠写字,不管是公文还是家书,都是靠写毛笔字。

作为中国文联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北大学的教授,中国最知名的作家,贾平凹的毛笔字有着鲜明的特色和独特个人风格。可以说,中国书法家协会有几万会员,贾平凹的毛笔字不比其他人差。

至于贾平凹怎么卖字,什么价钱,怎么收费,完全是书法家自己的事情。有没有人买,多少人买,这是市场的自由,公平公正,取决于买卖双方的供求关系,

他的字是否值那么多钱,这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买的人觉得值,不买的人觉得贵。很正常。


探照灯



现在据称“四尺十万,牌匾一字一万”,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不可想象,这对大量含辛茹苦学习书法的朋友来说不可想象。

我想,这样的情况真的有点晕。

但是,收藏有收藏的道理。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名人字画”的社会效应以外。收藏的法则确实与知名度有非常大的关系。

贾平凹作为饮誉全国的著名作家,除了写作,他也是喜欢书画的。


受传统文人现象的影响,不爱好书法绘画的文人那是非常少的。

我国自古就有文人爱好诗书画印的传统。所以,除了大家对贾平凹的小说喜爱,那么喜爱他的业余爱好书画,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特别是现在是价值经济时代,一个人的知名度也是一种价值,所以,贾平凹的书画作品,也就有了知名度的价值。这是我们一般书法爱好者没法比的,也不是能够在一个层次上比的。

那么,市场价值要与价值基本一致的。贾平凹的书法有没有相对的艺术价值?


我看过贾平凹的书法作品。作为一个名人,他能够提笔写字,也算说得过去,如果按照应该的书法艺术,多多少少是缺少一些书法艺术的修养和功力的。

但是,我们按照书法普世的意义来说,贾平凹的书法也不是很差。

加上他是著名作家这个身份,他的书法其实就是贾平凹的另一张面孔而已。

之于价格。在收藏领域从来没有“高价”,只有更高价。因为任何一个价格都是与市场需求有关的。即使他的书法一字10万元,有人要啊。

实际上,名人的书法,不一定艺术好一些就价格高一些。


例如汪国真也是饮誉全国的著名诗人,他的行草书法艺术要比贾平凹好一些。汪国真也曾经经营过自己的书法,但是,一直到他去世,市场价格反映并不高。这就与市场的经营方式是有一些关系的。


汪国真的书法,有毛体字的一些影子。

所以,书法好也是名人,你不善经营,价格不会自动提高。

巷子深了无好酒,我们应该理解现代营销化的文化特色。


千千千里马


说句真话,贾平凹的文学作品的确写的炉火纯青,精致细腻。无论是作品的深度,还是文学技巧及思想理念都是当代一流作家的水准,但书法作品就着实不敢恭维了,从男人的角度看贾先生的书法,显得很拘谨,小气,放不开节奏,象怀孕的女人蹒珊的脚步,没有书法家那种大开大合,力透纸背,笔走龙蛇的恢宏气度。书法靠的是悟性,灵感,灵动,功力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不是说你小说写的好,字就一定写的好,这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但也有文章写的好,书法一流的作家)老百姓常说的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就是这个道理。贾平凹的书法是当下社会的名人效应兼炒作的套路,说白了贾平凹的字根本就不是书法,只能是会写字而己。为什么叫书法,因为书法是艺术;是心手合的高度统一。字不在手上,字在心里。

当下,文学,艺术,音乐,娱乐圈里的人心浮躁,轻漫,追名遂利,就是以赚钱为最终目的,几年前赵本山的书法也在娱乐圈甚嚣尘上,四个字竟卖了90万,(被其徒弟们联手托走了)你说赵本山书法有什么艺术可言,一个二人转的艺人,从小牵着瞎子舅舅四处走街窜巷卖唱的人怎么一幅书法就卖出了“天价”不是炒作是什么?他学过书法吗,临过帖吗?你就是再有悟性,书法靠的是时间,勤学苦练,功夫,文化的积淀才能形成功力,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赵本山从小品舞台消失后他的字还有人问津吗?

这就是典型的名人效应。无独有偶,那个就会唱《东逝水》的朱一文也玩起了书法,你说你个锹镐不动的农村二流子连上厕所的“男,女”刚认全,也在网上晒起了书法,你不是亵渎书法艺术是什么?不要说是书法:你连钢笔字都不会写,听说名人的书法能骗钱也赶紧搭上未班车也要整两个花花,岂不是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为什么现在出点小名的人对书法都这么趋之若骛,不都是钱闹的鬼吗?

书归正传,贾平凹和赵本山在书法的造诣上不可同曰而语,毕竟贾先生在文学艺术上有崇高的艺术成就,至于书法吗,只能是见仁见智了,无论贾先生的书法是何成度,到了哪个门坎儿,其中國著名作家的地位是任何人无法撼动地。


松江巨浪


欣赏水平有限,对贾平凹的字不敢恭维。

贾平凹小说写得好,因而名声大噪,可以说享誉海内外,因此,他的字也就“鸡犬升天”,“贾体书法”随之水涨船高,价格不菲。

不知道有几个人能欣赏贾氏书法的精髓,并能谈出个一二三来?笔者是不行。

但是,如果有机会能掏弄来一幅贾平凹的字,笔者也会喜滋滋地装裱挂出来。为什么?借贾平凹的字给自己增増彩、添添光,显得自己也是文化圈有知识有层次的人。

说白了,字好看还是难看不重要,关键是这字是那个写出了轰动一时、争议颇多的小说《废都》的人写的。

喜好贾氏书法,估计也和一些人喜欢和领导合影一样,是欲借强者之光增加自己色彩。





阳光灿烂的日子205


说什么“卖字是为了投资古董”,然后捐献给国家,明明是“上坟烧纸,糊弄鬼魂”。

出了这么多书,得了这么多稿酬,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多捐点。

为了一个所谓的“善举”,而损坏中国的文人形象,糟踏中国的书法艺术,“可耻”!

我要是有钱人,我才不买你那个破字,直接交给国家,直接捐给贫困山区,比这好多了。


京东千里行书法




(一)

早年朱大可于《十作家批判书》论贾平凹《废都》的一句话精彩绝伦:纵风情万种,肾亏依然!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他的被禁又解禁的这部奇书?

至于被禁的原因你们懂的!

贾先生终于活成了他所讨厌的人!

满身铜臭,两袖金钱。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这是一种伟大的成功,恭喜恭喜。



让我告诉你们事隔多年后的关于《废都》的记忆:

那还是要几乎十五年前在武汉的时候,一日在地摊上淘了一本《十月》杂志,里面通篇连载了贾平凹先生的《废都》一书,篇末说此书已由杂志主办单位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云。

书的主要内容讲了西京著名文人庄之蝶和几个女人的情欲纠缠,仿《红楼梦》的笔法(如开篇便是,“一千九百八十年间,西京城里出了两桩异事”云云),又有人编小曲传唱,写到古玩器具也极为考究,全是诸如“大红金钱蟒引枕”、“雕夔龙护足矮屏短榻”之类……

书中写激情戏时以大量的方框代替,并辅以欲说还休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此处删去多少字”,这是一种比马赛克更高级的东西。它对于当时国民G点的撩拨,是致命的,并以席卷天下的趋势蔓延。

《废都》的出版是当年文艺界的盛事,出版之日,全国各地的书商将印刷厂的门口堵得水泄不通。后来正式上架销售时,似乎是一月就破了百万,然后半年的样子销量在五百万册左右……正在如火如荼的当口,忽然被禁。



(二)

很多年前读他的《守口如瓶》就觉得贾老师快要成仙。

中国人有写而优则书或演而优则书的传统,选择用儒来包装自己,贾平凹先生也概莫能外。

凭良心说,以贾先生文学上的造诣,其书法自然不会差。

其字古拙质朴,粒粒饱满如石。

我不懂书法,然而看他的字总觉得怪怪的,他的字单个看来都是不错的,综合一看,总让人想到八大山人笔下之鸟,一股子峻峭难言、郁郁寡欢。

和丰姿神秀、俊朗甚都这些字眼都是不沾边的。

却又不是丑书,笔笔粗重,自有苦功。

这让我这个书法门外汉也很彷徨,不知该说好还是不好。

私以为书法可用郭德纲咖啡大蒜言论形容之,最终都要让人民群众能欣赏得来才是好东西。

为什么看了《兰亭序》都说好,而丑书就骂声一片呢?

贾先生的字,以我的水准不敢妄言,只敢说出心中所想——看起来不舒服,没有大家气象而已。


王事情


卖字是知名公众人物变现的渠道,核心原因在于写字的人知名度高而不是字写得好。

买家的心态分析

能开出价钱来,说明贾平凹的字有市场,卖的出去。那么我们先从买字人的角度分析,一般人买书法作品,大概有三种驱动力。

其一、审美驱动。悬挂和使用书法作品是中国传统审美现代化的一部分,譬如书房、客厅、办公室、会议室乃至于其他公共场合,都可以悬挂书法作为审美材料。特别是较为个人化的场合,如书房等等,往往是主人进行智识生活的场所,悬挂书法为的是自身的审美需要,所以这类作品特别讲究本身艺术的优劣,为此而买字甚至求字,一般看中的是本身的审美价值。

故宫博物院藏傅山篆书唐诗轴

其二、纪念驱动。就如同很多影视剧里生离死别之前,一个人要把常用的物品留给另一个人一样,有些时候使用书法作品是为了纪念作者和主人、和环境的特殊关系,这种情况下并不强求作品的艺术价值,反而是所书写的内容特别重要。

云南籍政治家楚图南题写的云南民族博物馆馆名。

其三、传播驱动。写字的如果是名人,那么落款的人名就有一种魔力,可以暗示买字的拥有者有特殊关系,或者能够彰显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学术点说,名人的名字作为一种符号,有一种特殊的神秘力量(即克里斯马,Chrisma),有利于符号指向物品的传播。所以很多公共空间和商业空间喜欢以此为理由使用书法,这类情况对作品的艺术性要求不高,对作者的名气要求很高。

贾平凹的书法

作者的心态

现代社会知名人物已经成为一种消费符号,其名气的附作物可以被资本化为商品进入流通。而资本是逐利的,这种逐利体现在关联性上。通俗的说,名气越大,资本越趋之若鹜。贾平凹的字亦然,无论其真实水平如何,只要落笔成书,就会成为商品用于交换。名人作者一方面可以用这种商品去换取经济收入,一方面这种商品化实际上也促进了作者名气的再生产,毕竟受众不是书法家,而是名人的粉丝。

书法好坏的标准

对书法的审美,主要看其取法,一般都是临摹经典的法书模仿先贤风格,到随心所欲之后方可加入自己的创造成名成家。评价贾平凹的书法亦然。此外还要看书写技术,笔锋运用是否得当,运笔是否有断裂与飞白等等。



万堤方


老实说,我不知道是我水平不够,还是这些所谓”书法家“放水了,反正我是欣赏不来这些”书法大作“。

古代书法家的作品,那真是有一种美感。无论是王羲之的《兰序集序》,还是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赵孟頫、宋微宗赵佶的楷体、行楷、瘦金体,甚到看不懂一个字的张旭和怀素的狂草,都无不极具美感,那怕如我欣赏不懂艺术,也觉得赏心悦目。

可现在很多所谓的”书法大师“,不乏有书法协会的,很多字写得让人难以接受,难道现代人欣赏水平真得降到这地步了吗?我看也未必,前面所说的古代真正的书法大家,他们的作品几千年都不会被埋没,现在仍然是书法艺术的宗师。

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乏权贵者、明星大腕的涂鸦之作被标以高价,那不是艺术价值,买的是权利,是利润,大家心知肚明。当权力和名气的光环消失后,那就是一堆废纸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