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经取得了荆州,为什么孙权不放关羽一条生路?

用户56085252671


在三国的战争中,领土对于诸侯们有多重要,相信不少人都已经了解了,像一开始的袁绍,因为家世好门生多,导致董卓乱政以后,他头一个跑回了河北老家,紧接着拉起一大批人马伐董,但不是每个人,都是那么幸运的,后期三国领土之争更加严重,赤壁之战后,刘备听从谋士的建议,从孙权的手上借来荆州,三方和平后,孙权多次去讨要无果,反正就是各种赖着不还,因此孙权决定要以武力的方式,把荆州拿回来。

驻守在荆州的关羽不敌,被迫逃出城,在麦城中被东吴大将所杀,其实那时孙权已经占得了荆州,为什么在擒获关羽以后,孙权没有选择放过他,而是下令将其斩首呢?其实个人认为有多种原因,首先刘备不对在先,只要你看过一点三国的话,都应该知道荆州一开始是刘表家的,刘琮把荆州献给曹操,才算是第一次易主,曹操在赤壁失败后,故而被孙权所占有,之后借用给刘备,名义上荆州是孙权的,当初双方约定时,说的也只是借用。

但刘备这一方,其实并不是有借有还,而是借了就不还,荆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隆中对里面,诸葛亮也阐述了它的重要性,孙权也深知这一点,但当时孙刘两家还在合作阶段,虽然曹操吃了个大败仗,南下的实力还是有的,直到后来战事平息,孙权才想要回荆州,但这时的刘备耍起赖,加上曹操又在一旁拉拢孙权,双方之前的合作关系也不复存在,孙权自然会发兵拿下荆州,杀关羽就更简单了,毕竟关羽是守成的大将,将其杀死能挫刘备一方的锐气。

其次关羽与孙权有间隙,早些时候孙刘两家蜜月阶段,关羽奉命镇守在荆州,孙权为了拉近彼此的关系,便派了一位使者过去说亲,想让自己儿子娶关羽的女儿,一般来说,即使不满意对方的话,总归要找个理由搪塞过去,当使者向关羽诉说来意时,关羽却说自己女儿是虎女,岂能嫁给一个区区犬子,把孙权儿子贬的一文不值,这种羞辱相信为人父的,估计都是忍不了的。

最后荆州对孙权十分重要,孙权自然不会仅仅因为关羽羞辱他,就直接把他给杀了,还有是因为心中抱负,你要说孙权不想当皇帝,那肯定是假的,只要有实力的话,大部分人都是想当皇帝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站在孙权的角度上来说,关羽是必须要死的,这便是他的第一步,虽然杀死关羽后,会引发刘备的怒火,可若是留他一命,对自己会更加不利。

关羽是刘备手下一员悍将,不仅武艺高强,对刘备也是忠心耿耿,留这么一个人才给刘备,无疑是在给自己挖坑,在公元200年时,鲁肃便提出了榻上策,比后面的隆中对,还要再早上七年,鲁肃的意思十分清楚,如今汉室大势已去,根本不可能在复兴,而曹操也不是说杀就杀的,东吴的实力还暂时不可与他相抗争,所以应该先保住自己的地盘,等待天下出现变化,之后再伺机而动,找寻机会灭黄祖,之后再诛杀刘表,把长江天险占据住,如此一来才可以争天下。孙权一开始也是按照这个策略实行的,只是没想到后面曹操南下,以及刘备的出现,才不得已改变了方略。

可见在这个计划中,荆州孙权肯定是必要的,所以关羽无论从上面角度来说,也是必死的局面。以上就是个人的一些小看法,其实孙权杀了他受益会更多,虽然古代也有把俘虏的敌方大将送回去的先例,但在孙权这里显然不行,不管是出于公,还是出于自己的私心,当关羽失败的那一刻,就应该知道自己的命运了,孙权消灭这个隐患后,还将其首级送给曹操,不过曹操还是惜英雄,命人将关羽厚葬了。


木剑温不胜


刘备借荆州后,以各种理由搪塞拖延,就是赖着不还。因此,夺回荆州是孙权一直谋划的事情。但是当关羽围樊城之际,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后就出现了一道难题。什么难题?如何处理关羽才恰当。最后,孙权选择斩了关羽,那么孙权为什么不放关羽一条生路呢?我来为大家分析一下。

诸葛亮镇守荆州期间,孙、刘尚处于甜蜜期。当时虽然曹操赤壁大败,但是实力犹存。赤壁之战后,曹操很快就率兵南下,进攻东吴。再加上诸葛亮与鲁肃之间的紧密配合,荆州当时其实是孙刘共同抵制曹操的桥头堡。

等刘备率兵入川,去支援刘璋防备张鲁时,事情开始慢慢起变化。刘备后来反击刘璋,围成都不下。于是给诸葛亮写信,让诸葛亮率军支援。于是诸葛亮对荆州防务进行调整,然后率兵入川。此时,诸葛亮的安排出了差错,致使最后丢失荆州。什么差错呢?

诸葛亮镇守荆州时,实行的大政方针是以文为主,武为辅,换句话说,以诸葛亮这个文臣为主,主要恢复荆州的民力、物力,其次才是防守。但是等诸葛亮走之后,荆州形势发生了变化。

诸葛亮留糜芳为南郡太守,潘濬为治中从事,主管荆州事务。留关羽为襄阳太守,以武将身份防守荆州。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到底谁是老大。

糜芳认为,诸葛丞相走之后,当然南郡太守最大,所以荆州应该归自己管理,自己是老大。而潘濬是个能力比糜芳还要出众的人,他也主张以文率武,让关羽听郡守调遣,负起防守的责任就可以了。但是关羽不这样想,关羽想要的更多。

关羽始终认为,孙权小人,总是觊觎刘备做大,因此,孙、刘开战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因此,防守的方向应该放在两面,一面防守曹魏,一面防守孙权。而糜芳和潘濬这些文臣太相信东吴,不可靠,必须自己当老大做主。那么他们之间到底谁考虑的对呢?

应该说,关羽还是很有眼光的,他明白,南郡是借来的,归还是不可能的,所以提前做了准备。果不其然,等到刘备打败刘璋取得益州后,孙权就着急着要回荆州了。刘备说夺回凉州之后再归还荆州,双方因此在荆州南部发生军事对峙,险些爆发大战。最后以湘江为界,划分东部的长沙郡、桂阳郡归东吴,零陵郡、武陵郡归孙权。在这次军事对抗中,关羽全程参与,风头很盛。

在这之后,荆州防务就发生了变化。以前主要防曹魏,变成了后来主要防东吴。而东吴这边也是一样的情况,在鲁肃驻军陆口时,从来没有考虑过如何对付关羽。而当鲁肃去世,吕蒙继任大都督,吕蒙迅速改变了策略,并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孙权。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定下计划,瞅准时机武力夺回荆州。那么他们等来机会了吗?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关羽趁曹操用兵汉中和淮南之际,率兵包围了孤军南下的曹仁,围曹仁于樊城。于是孙权向曹操投诚,暗中勾结魏军,约定从后方袭击关羽。后来,曹操派徐晃督十二路人马破了关羽的包围圈,关羽溃败。但此时关羽的部众任然据守沔水,襄、樊间水路不同,因此关羽仍有一定实力。

后来,关羽获悉江陵失守,于是率军撤退。这时出现一个尴尬局面,是追还是不追?如果追,必定能生擒关羽。如果不追,关羽逃跑了很可惜。这时有一个人站来出来,大声喊道:不能追。此人是谁呢?赵俨。

赵俨说:孙权趁关羽北上,偷袭了南郡。他现在既怕关羽回军攻击,又怕我军尾随趁机南侵。因此,我们应当按兵不动以示诚意,让孙权去消灭关羽。假人以手不是比自己动手更好吗?我想曹丞相肯定也是这样想的。后来,曹操果然来信,不让曹仁追击。

于是这道难题就交给了孙权,为什么这样说呢?关羽溃败之军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因此,击败关羽是很容易的事情,最关键的是如何防止关羽逃跑。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孙权派陆逊占领秭归,断了关羽西逃川蜀的路线。又派潘璋在西北方一带埋伏,断了关羽逃回汉中的路线。后关羽败走麦城,被潘璋所擒。那么孙权为什么最后要斩了关羽呢?

其实关于如何处理关羽,孙权也很为难。为什么呢?关羽不仅是刘备的爱将,还是誓盟的好兄弟。如果斩了关羽,等于跟刘备彻底撕破脸皮,连一点讲和的余地都没有了。但是如果不斩关羽,关押和放走都很棘手,于是孙权彻底犯难了。

关于关羽是否经过孙权同意而斩杀历史上有异议,有人说是潘璋自作主张,也有人说是孙权下令。那么历史真相是什么呢?

孙权在决定偷袭荆州时,找到自己的得力助手,一个懂得奇门遁甲之术的神算吴范算了一卦。吴范根据卦象算出关羽必被捉,时间是正午。当快要到正午时,消息还没有来到,孙权于是问吴范:你是不是算错了。吴范说道:还没到时间呢?没过多久,刚好正午时刻,有士兵通报,吴兵擒助了关羽。

权立表下漏以待之。及中不至,权问其故,范曰:「时尚未正中也。」顷之,有风动帷,范拊手曰:「羽至矣。」须臾,外称万岁,传言得羽。

这就解开了一个疑问,孙权一直在等消息,等俘获关羽的消息,而不是等关羽被杀的消息。如果是孙权提前就交代杀无赦,估计史书记载:传言得关羽首级(身)。因此,综合史料,我来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

潘璋捉住关羽后,派人通知了孙权,而孙权正在焦急的等待消息。孙权确定关羽被俘后,惧怕刘备报复,于是有释放关羽的打算。这时有人说了一句话断了孙权的念想,什么话呢?

那人说道:狼子野心之人不可放,难道您忘了当年的曹操了吗?曹操放走关羽,如今被关羽逼得差点迁都。您难道也想重蹈覆辙吗?孙权大惊,于是下令斩了关羽。

而曹操则占尽了便宜,不但解了围,还借孙权之手斩了关羽,让孙、刘联盟瓦解。真是老奸巨猾呀!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孙权袭取荆州后,对如何处理关羽很为难。但是经过部下提醒,关羽骁勇,如果放过他,恐怕会步曹操后尘。有一天,恐怕关羽会率军卷土重来。因此,一不做二不休,孙权下令斩了关羽。说到底,一切都是利益使然。你觉得呢?


每日趣评


站在孙权的角度来考虑,关羽必须要死。一方面,这是孙权为了实现他的大战略,必须要走出的一步;另一方面,这也是孙权对关羽能力的肯定。毕竟,虽然杀掉关羽会得罪刘备,但是如果留关羽一条命,对于孙权来说是利大于弊的。两权相害取其轻,杀掉关羽其实是最好的选择。



先说一下孙权的大战略,简单点说,就是连刘抗曹,然后在伺机而动,灭掉刘备,与曹操平分天下。

很多人都认为孙权的目标只是荆州,既然拿下了荆州,目的已达到,那就没有必要再杀关羽了。但是!这么想就太小孙权的狼子野心了。他的目标哪里只是关羽手上的那区区荆州四郡之地?从他命令吕蒙偷袭荆州那刻起,孙权就做好了跟刘备翻脸,与曹操结盟,灭掉刘备的打算。

这一点,在《三国志》中讲的很清楚。

后权破关羽,欲进图蜀,拜泰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三国志·周泰传》

关羽被杀,孙权没有收手。他派人北上联络曹操,准备孙、曹联合夹击刘备。他连益州的大门都没有摸到,就提前拜了东吴大将周泰为汉中太守。孙权的野心昭然若视,一个荆州又岂能满足他?

那么孙权为什么会在灭掉关羽后,想对刘备下手呢?这个问题,还要从头说起。


建安五年(公元200 年),鲁肃提出了历史上不太有名的榻上策(东吴版的隆中对,但比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要早七年)。

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三国志·鲁肃传》

鲁肃对孙权说:汉朝不会再复兴了,曹操也不能一下子除掉。以我们东吴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跟曹操争锋。所以我们应该先保住自己的地盘,然后静观天下的形势变化,等到北方大乱之时,我们在出兵消灭黄祖,进攻刘表,将长江天险据为已有,然后打出帝王的旗号以谋取天下。

说白了,就是鲁肃建议孙权夺取荆州、益州和交州,在加上已经在手上的扬州。以江南四州之地与曹操隔长江对峙。

眼熟吗?这不就是后来的南北朝么?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刘表是要灭掉的(并且孙家和刘表本来就有仇),益州刘璋也是要灭掉的。建安十三年,孙权灭掉了黄祖,开始了他灭刘表,割据江南的第一步。

只不过没想到后来,曹操南下荆州,再加上抗曹英雄刘备的出现。让东吴方面不得不修改鲁肃当年的既定计划。

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三国志·鲁肃传》

刘表死后,鲁肃对孙权说:曹操准备大举南下荆州,刘表的儿子肯定守不住。我们现在应该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他现在的处境不乐观,我们去了,刘备肯定很高兴。就算以后刘备不服从我们,也不要紧,我们可以直接吞并他!

世人都当江东鲁肃是厚道人,其实鲁肃的心也黑着呢。



后面的事,看过三国的都知道。孙、刘联军击败曹操,保住了江东。随后曹操领兵退回了北方,留曹仁镇守南郡,以遏制孙权、刘备向西的扩张。紧接着,周瑜猛攻南郡,曹仁退走襄阳,于是东吴控制了荆州的南郡和江夏郡,基本实现了手握荆扬,与曹操隔江对峙的局面。

不过鲁肃认为,曹操强而孙刘弱,如果让东吴独自承担从扬州到荆州的整条防御线,这对东吴来说,压力太大。于是鲁肃建议,将南郡借给刘备。也就是孙权守长江下游,刘备守长江中游,两家继续联合抗曹。

鲁肃的想法是符合孙权利益的,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孙、刘划分防区后,曹操居然不打刘备了。

曹操在赤壁一败后,一万个不甘心,想再次消灭孙权、刘备等辈。只是曹操认为刘备不足为虑,所以他先攻击孙权,对刘备不再打击。再后来,曹操两次南下,把火力全部集中到了孙权的身上。而刘备那边无事,他先是取了荆州南部四郡,站稳了荆州。后来又引兵西进,攻占益州,把孙权气的半死。

这很显然,当年弱小的刘备坐大了,而孙权成了冤大头。于是东吴开始转变思路,想要遏制刘备的发展。


第一次遏制是建安二十年,孙权派鲁肃和吕蒙取荆州。武陵、长沙、桂阳三郡投降,只有零陵郡守不降。刘备从益州领兵五万,并令关羽做策应,准备找孙权火拼,双方大战是一触即发。曹操见孙、刘火拼,便乘机攻打汉中,威胁刘备后方。

在此期间,鲁肃与关羽谈判,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单刀赴会。

汉中的张鲁敌不过曹操,很快开城投降。刘备见后院起火,赶紧与孙权和解。双方以湘江为界,刘备将长沙、桂阳两郡正式割给孙权,双方暂时和解。

在这之后,刘备认为荆州的问题解决了。因为划了一半的土地给孙权,他认为这就足够打发孙权了。但是,前面也说了。孙权的终极目的是吞并荆州、益州,与曹操搞南北朝对峙。荆州两郡之地,岂能打发他?

因此,孙权必然要谋求整个荆州!这并不是他脑子发热,突发奇想。这是他老早就定好的大战略。只是刘备、关羽不知道而已。

汉中之战后,刘备的势力达到了巅峰。没过多久,关羽破于禁,围攻襄阳、樊城。整个宛洛地区纷纷响应关羽,曹操为之大震,甚至有迁都的打算。

这个时候,只要孙权不是傻子,他应该都能明白——刘备的威胁大过了曹操!如果再不遏制刘备,东吴将难以自保。

于是孙权第二次遏制刘备的行动开始。吕蒙偷袭了南郡,陆逊等人也乘势袭取夷陵、武陵等地。这次偷袭的结果是,刘备领有的荆州四郡全部沦陷,他留在荆州的精兵全军覆灭,东吴的势力范围推进到了夷陵,也就是三峡口。刘备被彻底堵在了益州。

很多人都认为,孙权在这个时候破坏孙刘联盟是不对的。但是站在孙权的角度来说,曹操是威胁,刘备难道就不是威胁?更可气的是,关羽镇荆州,脾气那叫一个大哟!孙权大小也是个人物,他怎么容忍关羽三番四次对他权威的藐视?所以,孙权认为不能再等了。否则刘备的膨胀将无法遏制。


在吞并荆州后,孙权按照原计划,将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同时向曹操称臣,并且还劝谏曹操称帝,想把曹操拉下水。一副标准阴谋家的形象。

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三国志·魏武帝本纪》

岂不料曹操不吃孙权那一套(主要还是曹操年纪大了,进取心不足),他一面派人安葬关羽的尸首,一面对孙权假意安抚。但是孙权提出的联合灭刘计划,曹操始终是无动于衷。坐视孙、刘两家内讧。

权送羽首於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三国志·魏武帝本纪》

接下来的一件事,更让人意想不到的了。曹操居然在关羽死后不久,也病死了。刘备窝在益州,他居然也没有兴兵为关羽报仇。这下孙权是懵逼了……

下一步怎么办呢?曹操已死,曹丕继位。曹魏那边忙于篡汉,暂时肯定不会有动静。如果伐蜀,单靠东吴一家的实力,灭刘备肯定是不可能。可是如果坐视不动,也太浪费时机了。孙权在深思熟虑后,决定伐曹!

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使将军高迁等徙汉南附化民於汉北,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将军。——《三国志·曹仁传》

孙权在曹操死后,刘备不动的情况下,举兵攻打襄阳。并且,他还短暂的占据过襄阳一段时间。只不过后来魏国反扑,襄阳很快又再次被魏军收复。

再之后,刘备也登基继位,并举兵五万讨伐东吴。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而曹丕当时也秉承了曹操的策略,对两家都不帮忙,坐视吴蜀内讧。

因此从孙权的战略角度考虑,占荆州只是他大战略的第一步,灭刘备才是终极计划。如果说孙权都打算联曹灭刘备了,那留着关羽还有什么用?他倒不如把事情做绝,为将来联合曹操消灭刘备做好铺垫。




接着再说第二点,关羽的能力很强,这也是孙权不得不杀他的重要原因。

当时,孙权政治的地位不高,在统治东吴将近二十年的情况下,他的官方职务仅仅只是个讨虏将军、会稽太守而已,并且连个像样的爵位都有。孙坚的乌程侯爵位,孙权没有继承(给了孙匡);孙策的吴侯爵位给了孙绍,孙权也没有继承。表面上,孙权虽然有车骑将军、徐州牧这两个官号。但是要注意了,这两个官职是刘备以汉室宗亲的名义替他表举的,远在许都的献帝并没有承认。

从某个角度来说,孙权纯粹就是靠着孙策的余荫,非法武装割据了江东。他的统治存在合法性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此,孙权急需要获得汉室对他政治地位合法性的承认,并摆脱刘备在合法性上对他的束缚。

换而言之,孙权需要用一个投名状向曹操表示和意。而这个投名状的分量不能太轻,否则曹操也看不上眼。

那么谁的分量最重呢?刘备的分量最重,但是刘备在成都,孙权逮不到刘备。于是孙权就退而求其次,只能找关羽了。



关于关羽,实事求是的说,虽然他大意丢了荆州,并且在历史上也并非一流大将。但是关羽本身是名将,这一点没有疑问。

在刘备集团中,关羽是最擅长指挥水军作战的将领,在水淹七军战役中,他统帅的荆州水师直接摧毁曹魏宿将于禁的信心,令三万魏军精锐近乎成建制投降。

众所周知,东吴擅水军,这也是曹操始终吃不下孙权的原因。而关羽也擅长水军,这就让东吴的水军优势不存在了。让关羽这样的将领掌控荆州,比曹仁那种旱鸭子北将,对孙权的威胁要大得多的多。(如果让关羽逃回蜀中,配合刘备指挥夷陵之战,五万蜀汉军不一定会败给陆逊)



因此从关羽在刘备阵营中的地位,以及他的水军指挥能力来说,关羽都必须死!孙权就是要灭掉这个隐患,并且提着他的脑袋去找曹操索要统治合法性。


Mer86


虽然在赤壁之战中,蜀汉与东吴曾经结盟,联手共同对抗曹操,甚至双方还结为亲家,但是这都已经成为老黄历、过去式了。

魏蜀吴三国鼎立,但是三方都有一统天下的野心。

曹魏方面多次南下,赤壁之战就是最大规模的想要一统天下的战事;蜀汉政权占据益州之后的多次北伐,也表明了“兴复汉室”的野心;东吴也是有多次出兵合肥,想要走出江南,入主中原的意图的。

所以魏蜀吴三国互相牵制,虽然总体上是以东吴、蜀汉结盟对抗曹魏,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强大己方的势力,所以,东吴方面对荆州也是虎视眈眈。

东吴政权与蜀汉政权的交恶。

蜀汉政权的逐渐强大,是孙权所不愿意看到,甚至不愿意想到的。

孙权哪怕是在赤壁之战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将刘备放在眼里,实际上,赤壁之战最大的工程确实是东吴的水师。所以在赤壁之战后,蜀汉政权逐渐崛起,跨荆益二州,怪不得孙权的眼红。

姻亲也没法做了。

孙尚香确实嫁给了刘备,但是双方一直不和睦,主要原因当然是孙尚香过于强势,再加上背后有东吴做靠山,刘备也不能做的太过分,双方只能称为“相敬如冰”,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双方没有子嗣,失去了结盟的基础。

孙尚香“大归”回东吴,刘备是可以忍受的,但是孙尚香要将刘禅带走,蜀汉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孙尚香要强行带走刘禅,虽然被赵云拦住,但是双方的交恶已经形成。

最终导致,这一段不匹配的婚姻不了了之。

东吴攻打荆州真的是讨债吗?

刘备立足未稳时,借东吴的荆州南郡确实存在,但是在刘备入主益州以后,已经另取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东吴,可以说双方并不存在“债务纠纷”。

孙权进兵荆州,是为了打压蜀汉的崛起。

孙权执政期间曾多次出兵,但是都以失败告终,最终的结局只是维护了江东的痛原有地盘,但是蜀汉政权却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蒸蒸日上,入益州、定汉中,甚至关羽还出兵襄樊。

但是孙权却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蜀汉崛起,甚至有了入主中原的希望,因此才袭击荆州,杀害关羽。

这是国家层面上的对抗,再加上关羽曾经拒绝了孙权结亲的请求,既然无可挽回,当然是把事做绝。

但是放关羽一条生路是绝对不可能的,曹操用自己的切身经历说明了,关羽是绝对不可能另投他人的。

最终导致了关羽遇害,但是也全了关羽忠义之名,这才有了后世的“关二爷”。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第一,关羽是孙权最危险的敌人。

孙权把江陵借给刘备后,关羽坐镇江陵,他不仅没有感恩之心,反而不时找借口挑衅鲁肃,企图挑起战争。

孙权很愤怒,就打算把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占为己有,派了三个人,分别挂长沙太守、零陵太守、桂阳太守的大印,走马上任。三位东吴任命的太守还没走到目的地,便被关羽派人一打痛扁,鼻青脸肿逃了回去。

孙权很生气,派吕蒙带着两万人的东吴兵团杀入荆州,直扑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关羽大怒,打算出兵跟吕蒙干上一仗。但是,正好在这个时候,传来曹操大举讨伐汉中张鲁的消息。刘备若一意孤行,与孙权开战,恐怕将死得很难看。双方谈判后达成协定,把荆州一分为二,以湘水为界,以东归孙权,包括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西归刘备,包括南郡、零陵、武陵。

关羽利用荆州无战事的良机,大肆招兵买马,扩充军队,势力越发强大,成为孙权的心腹之患。

第二,吕蒙吹风点火

鲁肃去世后,吕蒙接替其职,驻兵于陆口,监视关羽。与鲁肃温和派的立场不同,吕蒙属于军队中的鹰派人物。鲁肃是政治家,更多考虑的是政治方略;吕蒙则是军事家,更多考虑的是军事战略。

自从刘备借荆州后,吕蒙便视狞猛枭鸷的关羽为心腹大患。在他看来,关羽乃是一员骁勇虎将,决不可能老老实实呆在荆州,一有机会一定会向外扩张;更令人担心的是,关羽驻兵于长江上游,倘若发兵攻吴,则可顺江而下,占据地利上的绝对优势。此人不除,终究是东吴的心腹之患。

除掉关羽,势必与刘备彻底决裂,那么凭东吴的力量,能否独自抵抗曹操呢?吕蒙有自己的分析,他晋见孙权,秘密进言道:“若我们全面夺取荆州之地,可派遣征虏将军孙皎守备南郡,潘璋驻扎于白帝城,蒋钦率一万人马作为机动力量,游弋于长江一线,我亲自屯兵襄阳。如此一来,曹操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呢?何必非得倚靠关羽呢?”

说实在,孙权对刘备的背信弃义早就一肚子牢骚,无处发泄,听吕蒙这么一说,眼睛为之一亮。

吕蒙继续说道:“刘备、关羽君臣一伙,诡计多端,狡诈多变,反复无常,着实不可推心置腹以诚相待。如今关羽之所以迟迟没有对东吴用兵,只因为主上圣明,还有我吕蒙等人在,不敢轻举妄动。倘若不在我们强大时摧毁其力量,一旦我等去世,想要跟他们较量,还有可能吗?”

这些可说到孙权的痛处去了。当年要不是他出手相助,刘备、关羽早不知死到哪去了,他们非但没有报恩之心,巧取豪夺益州后,还赖着荆州,每想到此,孙权都窝一把火。还有一件事,孙权也一直耿耿于怀。当初孙、刘结盟,孙权为了拉近关系,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后来又打算与关羽结为亲家,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求婚,欲迎娶其女儿。不过孙权派去的使者见到关羽后,关羽破口大骂并把使者赶了回去。这件事,着实让孙权很没面子,要知道他的地位可是比关羽要高,以高就低已经是很看得起关羽,没想到却自取其辱。

想到这些,他更加坚定铲除关羽的决心,全力支持吕蒙的计划。

3、杀关羽是向曹操示好。

作为一位政治家,孙权心里很清楚,要从关羽手中夺取荆州,意味着与蜀汉决裂。东吴与蜀汉决裂,就势必要向曹操妥协,以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尴尬窘境。

孙权与曹操秘密联系,出其不意地进攻关羽大后方。关羽傻了眼,老巢被端了,长江航线也被东吴所控制,想杀出一条血路回益州也难上加难。他一路向西,手下人马越来越少,大家都知道大势去矣,逃的逃,跑的跑。等到关羽行抵麦城(湖北当阳东南),已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此时荆州几乎全部落入东吴之手,关羽一支孤军怎么可能杀出重围呢?孙权派人前来劝降,关羽心知已陷入天罗地网之中,不如假装同意,等孙权疏忽时杀出重围,便可逃往益州。主意已定,他便将计就计,谎称欲投降,暗地里扎了许多稻草人,树于城头,城楼上还挂满旌旗,伪装成主力部队尚在城内的假象,实际上却偷偷打开城门,溜了出去。

但是关羽最终没有逃掉,他还是有骨气了,拒绝投降。不投降,关羽对孙权的惟一价值,就是对曹操示好了。于是关羽被砍下首级,送到曹操手中。


君山话史


公元219年末,关羽在穷途末路之际被吴军俘获,次年初被斩杀于临沮。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关羽西逃时,荆州三郡已入孙吴之手,孙权夺取荆州的目的显然已经达成;且杀关羽只会加深他与刘备之间的仇恨,这和孙权“联刘抗曹”的大战略也并不相符,那么孙权为何非要置关羽于死地呢?也许在孙权看来,这是上天给他的一个契机,只可惜他误判了。

孙权谋定天下的战略

关羽死后,我们知道孙权是将关羽的人头送给曹操了,为何这么做呢?演义小说中从侧面解释了这是孙权借刀杀人之计,希望刘备将愤怒发泄到曹操身上,然关羽死于孙吴之手已是不争的事实,刘备泄愤于曹操?除非刘备是弱智吧!所以显然孙权这么做并没有考虑要转移“刘备仇恨”的问题,那么为何如此呢?目的只有一个,便是拉拢曹操,而关羽首级便是孙权向曹操纳的投名状。

那么孙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就得谈谈孙权谋定天下的大战略了。

“联刘抗曹”是孙权的大战略不假,但这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么孙权图谋天下的大战略究竟是怎样的呢?从早年鲁肃提出的“榻上策”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初步的规划。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

“曹操不可卒除......惟有鼎足江东......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其大意便是曹操已称霸北方,一时难以将其消灭,只有牢牢掌控江东这一块地方,然后慢慢向西发展,直到占据江南四州(荆州,益州,交州和扬州),方可与曹操争锋,一决高下。

所以尽管孙权是“联刘抗曹”,但只要有适宜的机会,他肯定会毫无顾忌的消灭这个“盟友”,这便是孙权要拉拢曹操的原因。

弄巧成拙,引火烧身

也许当时在孙权看来,杀关羽以联合曹操是实现他目标的一个极好的契机吧,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曹操汉中新败。公元219年,刘备与曹操于汉中大战,最终刘备取得全胜,时曹刘双方势同水火。

其二:关羽发动襄樊之战,降于禁,斩庞德,再一次拉深了曹刘仇恨。

其三:蜀汉的荆州三郡已入囊中,蜀国国内人心不稳。

时曹刘结怨已深,刘备又遭受了“失荆州三郡”的重创,孙权料想曹操应会与自己合作,杀关羽也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与刘备决裂)让曹操放心。若孙曹两家一同伐蜀,拿拿下益州岂不指日可待?据《三国志·周泰传》中的一段记载,我们不难看出当时孙权确有这种心理。

“后权破关羽,欲进图蜀,拜泰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

只可惜事与愿违,曹操并没有联吴伐蜀的想法,反而更乐于“坐山观虎斗”,看孙刘交恶。故以“王侯之礼”厚葬关羽头颅,给了孙权一计重拳。

后来事态的发展我们也知道,孙刘交恶,大战夷陵,尽管孙权一方获胜,但其损耗可想而知,谋定天下的大业终难成矣!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首先关羽太牛逼了,在荆州驻守期间,无人敢惹,不管是曹操还是孙权都不敢硬取!


最后还是关羽主动在刘备夺取益州后发动樊城之战,发动樊城之战后势如破竹,威震华夏,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曹操吓死了,都要迁都避开关羽的锋芒了!


这个时候司马懿出了个很好的主意,联合孙权,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孙权当人马上背叛孙刘联盟,联合曹操,干掉关羽,况且荆州一直是他望眼欲穿的,孙权太想得到荆州了!于是曹操和孙权一拍即合!


吕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拿下荆州,关羽没有后援,在两方的夹击下败走麦城!被孙权活捉!


孙权不可能放虎归山了,否则荆州他怎么可能拿得稳!关羽回到益州,一个回马枪过来孙权的荆州又没了!


其次就是孙权多次要和关羽联姻,巩固孙刘联盟,关羽不同意,关羽看不起孙权,还说虎女岂能嫁犬子,还把媒人赶回来,这是对孙权赤裸裸的侮辱,孙权当然恨关羽了,抓了关羽也不可能放了关羽,必须要杀掉啊!


鹏程日志


先来弄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关羽究竟是谁杀死的,是吕蒙还是孙权?翻开史书来看看。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三国志·潘璋传》记载:璋部下司马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三国志·朱然传》记载: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

潘璋

由此可以推断,关羽是被潘璋的部将马忠生擒的,将关羽斩首应该是经过孙权批准的。简而言之,就是孙权下令杀死关羽的。

那吴主孙权为什么不放关羽一条生路呢?继续来分析几个原因。

首先,孙权应该很讨厌关羽。史书记载了一件小事,即孙权曾向关羽求亲,结果求亲的使者被关羽臭骂了一顿。孙权身为一国之君,多少人高攀不起,关羽竟然敢拒绝,这对孙权是极大的侮辱。关羽如此轻慢无礼肯定让孙权心里很是不舒服。

孙权

其次,关羽是当世虎将,绝不可以放虎归山。虽说关羽的荆州军团已经被消灭光了,但若关羽、关平等将领逃走,他日刘备来攻吴,岂不是多了几员猛将吗?

最后,施行栽赃嫁祸之计。孙权袭杀关羽夺取荆州奉谁的命令?曹操!于是,孙权将关羽的首级献给了曹操,曹操也很机智啊,自然看破了孙权的小伎俩,遂以诸侯之礼将关羽安葬了。

《吴历》记载:权送羽首於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

曹操

孙权敢杀关羽,应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孙权料定刘备会来夺回荆州这一块战略要地,即不管关羽死不死,吴蜀之间的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对此孙权是有心理准备的,占领荆州杀死关羽后,孙权还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第一,迁驻地。就在公元221年,即刘备称帝的那一年,孙权迁都鄂州,改鄂州为武昌,并修筑各地城池,说明吴军时刻处于备战状态。

第二,向曹丕称臣。曹丕称帝后,孙权主动派遣使者表示祝贺,并请求成为魏国的藩属,还将俘虏于禁送回北方以示诚意。于是曹丕册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

第三,拔陆逊为大都督。孙权看人的眼光依然独到,果断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以及孙桓等各部共五六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

陆逊

最终,夷陵之战吴军大胜,蜀军大败而归。孙权成功保住了荆州,这和事先充分的准备是分不开的。


小刀文史



关羽自据守荆州以来,每次的攻城掠地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人也越来越骄傲,自大。

或许是孙权看到了这种机遇,还是被欺负的太没有面子,反正不管是哪种原因其联合曹操兴兵伐蜀,荆州则是第一个需要拿下的战略核心位置。

为此,孙权出动了全部精锐并压上全家性命,拿下荆州已志在必得。果然不出其所料,关羽兵败如山倒,败走麦城,那么大家会问孙权既然已经得到了荆州为什么不像曹操一样放孙权一条生路呢?还在死后将其人头送给曹操呢?

第一在这里先说明孙权不像曹操那样器重关羽,曹操对关羽亦爱亦恨,爱是爱他的忠义无双,当年的温酒斩华雄,美髯公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可不是盖的。关羽关云长一代名将只可惜不是为曹操曹孟德效力,曹操恨的就是这个。

曹孟德在收到孙权寄送过去的关羽首级时,曹操为其厚葬,并对其言:你这辈子什么都好就是跟错了主公啊,你要是跟了我就不会出现这种结局啊!可见曹操对关羽是真的喜爱。

想当初,关羽被曹操生擒时,要其投降必须约法三章,即是关羽找到大哥刘备后必须让其返回。曹操也答应允许。于是出现了美髯公千里走单骑开始了寻哥之旅。这一美谈至今仍被传唱。

那么为什么孙权不像曹操一样放云长一马呢?



我分析总结了以下可能原因。

第一,关羽曾得罪了孙权,不给孙权任何面子。在孙权提出愿与关羽结为男女亲家时,关羽说出,虎女怎能下嫁犬子?一语得罪了孙权。

第二,孙权认为关羽到了如此大的岁数仍能如此勇猛无比,担心放虎归山,东山再起,生出不必要的麻烦。于是便快刀斩乱麻,取下关羽首级送于曹操坚定两者联盟。


第三,孙权与关羽性格本身不和,若收下关羽等于养虎为患,不能肯定关羽是否对其忠心,而且关羽会不会追随自己还是另外一回事。毕竟千里走单骑就看出关羽对其大哥的忠心。

那么放也不行,留也不行,也就只有除去云长了。关羽这样也算是个最好的结局了,以忠义始以忠义终,一生以忠义为先。


智化冰川


如题,其实在“三国演义”中曾经提过,孙权并未想追杀关羽,关羽被杀主要是吕蒙违抗命令一意孤行的结果。


那么吕蒙为什么那么恨关羽呢?

说到吕蒙对关羽的不满,不得不提到东吴另一位名将——周瑜。

吕蒙是东吴名将,鲁肃死后代其镇守陆口,吕蒙承蒙周瑜的提拔重用心中感激,而关羽所在的刘氏集团几次三番使计,最后活活气死了周瑜,吕蒙看在眼里开始记恨刘备,自然也就记恨作为刘备的政权的左右手。同时关羽自己也心高气傲,以“虎女岂能嫁犬子”羞辱吕蒙的顶头上司孙权,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在夺得荆州后想的是想着如何才能捉住关羽杀了他,而不是放他一条生路。


有看官可能会说了,吕蒙只是一个将军,没有孙权的命令他敢这么做吗?

其实,他还真敢!

东吴的军队与其它两方不同,东吴的军队多为私兵,这么说吧,军队附与具体的每一个将领,将领再附于吴候孙权。所以,东吴的大都督是有很大的权利的。想当年孙权想罢周瑜兵权以防止他进攻刘备都只能谎言“曹操攻打合肥”以诓他回来。所以吕蒙还真敢自作主张。

其实孙权当时还是奉行“联刘攻曹”的国策的,他命令吕蒙夺取荆州也只是打着刘备失信的旗号,而关羽是刘备政权的核心人物,刘备的结义兄弟,孙权知道如果关羽不保,孙刘联盟就没有一点回旋之地了,他自然不会让北方虎虎视眈眈的曹魏渔人得利。

实际上,后来吕蒙庆功宴上所谓的关羽附身而亡史书上也多认为是孙权对这个不听话的大都督下手了。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我的回答。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