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资本结构加速固化,煤老板们还有戏吗?

文 | 九九消寒

寒冬虽冷,但距离资本种类单一化、水平专业化尚有距离,仍然有很多传统企业资本自降冰点,前赴后继地参与影视投资。在全面退潮的大趋势下,这些传统资本无疑被中小公司看做最后的救命稻草。

他们的目的、手法和曾经蜂拥入局,如今成批撤离的同类资本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如果一定要说区别,那就是今天的乐观主义者和昨天的乐观主义者的区别。

影视行业和过去相比,确实弥漫着一股淘洗之后的整肃氛围。PPT忽悠大法不再管用、数据造假链条被逐个击破、流量IP失灵、成本大幅度下降(尤其是互联网影视),与此同时,规范及扶持政策相继出台,选择在这一节点入局的传统资本,他们的乐观也许来源于此,但追根溯源,影视行业最核心的风险其实不在这些方面,就算解决了这些,影视产品的盈利结构仍然还是金字塔形,这一产业的属性由市场决定,先天注定高风险。

影视资本结构加速固化,煤老板们还有戏吗?

最后一批传统资本退潮,影视行业资本结构固化

面对高风险的影视市场,唯一能够降低风险系数的只有专业的投资态度和丰富的行业经验,但这几乎是所有跨界影视的投资者所不具备的,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一方面,影视投资环境对于传统资本来说确实过于复杂。由于不了解,很多资本方短时间根本无法建立成熟完备的项目评估团队、风险控制团队,面对夹杂着各类渠道的复杂的合作环节,以及市场的不确定性,没有这些团队,意味着只能不断交学费。另一方面,其实也是行业本身的问题,即人才的匮乏会评估把关、专业眼光敏锐的人才业内自己都不够用,从哪儿匀出来被一家跨界投资公司收拢去建立团队?

影视资本结构加速固化,煤老板们还有戏吗?

即使是发展没几年,看似门槛较低的网剧网大,现如今也已经进入到精品化竞争阶段,能够盈利的项目据统计不到10%。成本再低,失败得多了也足够让传统资本能认清现实。大势所趋下,出现回潮不无可能,但通常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你听到哪家公司乍然募到了哪家外来资本,不必太当真,那应该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几次告别秀了。

当这些资本尽数退去,影视行业的资本路线自然尽数划归视频平台及其背后的几脉专业文娱机构。这种趋势是中国大部分影视公司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这意味着更高的标准、残酷的淘汰和最终阶级的固化

优爱腾背后BAT主导的首轮筛选接近尾声,影视头部公司几乎都在一定程度上被大佬绑定,如B系的闲工夫文化,A系的光线传媒、博纳影业,T系的柠萌影视,苍穹互娱。其中耀客传媒、灵河文化、东阳浩瀚等公司更是同时获得了两家乃至三家的青睐。就在上周,一向财大气粗的欢喜传媒也由猫眼娱乐认购了2.366亿股股份,急切地赶上了这班车

影视资本结构加速固化,煤老板们还有戏吗?

影视资本变得单一和固化,一定程度上确实保证了合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但随着渠道方进一步集权,影视公司无论大小,选择必将越来越少,越来越被动

影视公司还能做啥?依靠专业垂直打入产业链

不论上没上市,头部公司被金主看中了总是安全的,如此局面下,我们更关心的,是掐尖之后被剩下的大多数。

这些公司很多拥有从项目开发到内容分发一套完整的链条,但随着资本寒冬的到来,他们越来越难以募得足够的资本来调动整套链条,很多公司选择缩减项目量、裁员、砍部门,但由于没能在寒冬前形成有竞争力的核心团队,体量缩小了,质量却上不去,最后只能走向倒闭。

影视资本结构加速固化,煤老板们还有戏吗?

除了头部公司之外,中国80%乃至90%的影视公司都没有存在价值吗?显然不是。当资本不再支持影视公司“地方割据”,各自为政,调整经营模式,

以更垂直的方式,更精确的定位加入到产业链中来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冗产积压严重,既是因为公司数量庞大,产出供大于求,也因为这样一来人才分散稀薄,不利于聚力提升具体环节的工业水准。很容易发现,近几年来,掌握核心人才资源的公司更容易获得上升,比如主打导演资源的欢喜传媒、坏猴子影业,坚持不扩张、维持着核心创作团队的正午阳光,以及一些在过去一两年中崭露头角的网剧公司。

影视资本结构加速固化,煤老板们还有戏吗?

影视公司所能掌握的资源、市场留给影视公司的时间决定了它们只能收缩战线,发展核心竞争力。这样一来,这些影视公司之间也将达成更牢固的共生关系,所谓的抱团取暖,不是聚在一起瓜分资源,而是成为彼此的资源

影投人 [公众号ID:movieeye]

有眼力、有脑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视内容制片工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