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警用科技打造新時代交通管理體系

一直以來,西安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交通管理服務全國最優、不優不收兵”的目標,始終聚焦“緩堵保暢”和“創新改革”兩大主題,努力在精細管理上下功夫,在機制創新上求突破,在科技強警上打基礎,在服務為民上贏滿意,全方位、多層次推進交通管理和交警隊伍轉型升級。在去年新增機動車31萬輛、新增駕駛員25萬人、機動車總量突破320萬輛,共有4條地鐵線路和1400餘處佔道施工的巨大交通供需矛盾條件下,確保了全市道路交通有序運轉、交通安全總體平穩,為西安加快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和國家中心城市創造了良好的道路交通環境。

西安交警用科技打造新时代交通管理体系

固本強基 抓牢隊伍基礎

西安交警緊緊圍繞“追趕超越”定位和打造“交警鐵軍”目標,不斷深化隊伍正向激勵和風險防控,努力建設一支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過硬交警隊伍。

為提高全警政治站位,西安交警建立了支隊黨委抓黨建工作情況彙報常態化機制,對22個黨總支(支部)抓黨建工作情況進行民主評議,切實推動用黨的思想武裝全警頭腦,指導公安交管工作實踐。為增強基層黨支部組織力和戰鬥力,建設了28個規範化黨支部,組織開展大調研活動,形成調研文章30餘篇。同時,舉辦基層黨組織書記暨領導幹部素質提升培訓班,不斷提升領導幹部素質能力。

西安交警用科技打造新时代交通管理体系

在提升隊伍素質方面,市交警支隊聚焦問題、短板,出臺支隊黨委《加強班子自身建設十條措施》等文件,多次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圓滿完成各級別警衛任務60批次,“西馬”等大型活動、重要會議交通安全保障任務258批次,展現了西安交警的良好風貌。並積極開展“學習新思想、開啟新徵程、共圓暢通夢”執勤執法練兵競賽,選拔出民警、輔警“金指揮”20名。舉辦專項警務實戰技能培訓及警用器械、單警裝備使用培訓,在全市公安系統警務實戰教官比武競賽中,榮獲團體總分三等獎的好成績。順利完成了1929名警務輔助人員過渡和套級工作,隊伍整體能力水平明顯提升。

緊緊圍繞紀律作風整頓暨“三深入”“大警示大排查大整改”專項活動,紮實開展隊伍紀律作風排查整改。開展各類考核173輪次,街面檢查185批次,數字電臺考核120輪次,編髮考核通報107期,有力推動了交通管理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堅決打擊處理暴力抗法人員70人,有力維護了法律尊嚴和執法權威。

動靜結合構

建停車管理新體系

西安交警用科技打造新时代交通管理体系西安交警用科技打造新时代交通管理体系

隨著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和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城市停車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停車難、停車亂問題成為了困擾城市交通發展,甚至影響市民正常生活的難題。近年來,市交警支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綜合治理”的指導思想,全力緩解“停車難”,治理“停車亂”,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高點站位

助推政府主導共治

停車治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也牽動著市民的切身利益。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治理停車亂、緩解停車難作為緩堵保暢的重要方面和一項民生工程強力推進,特別是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的治理體系日趨成熟,為停車綜合治理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7年,市政府修訂了《西安市停車場管理辦法》,明確交警是全市停車場管理的主管部門,實現了交警對城市道路空間的統籌管理。同時,通過事權下放、分級管理,進一步發揮了交警部門在靜態交通管理中的主體作用。

城市停車難的癥結在於供需矛盾尖銳和資源分佈失衡,為緩解停車資源總量嚴重不足的問題,市交警支隊積極報請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構建與道路容量相協調、規模適宜、佈局完善、結構合理的停車供給體系作為緩解停車難的重要突破口,促進供需平衡。通過抓基礎配建,保障剛性停車需求,部署開展公共停車場建設三年行動(2018-2020),推進PPP項目、P+R地下停車場等模式;抓政策激勵,大力發展停車產業,2012年以來,全市共吸引社會資金40多億元,全國最大的賽格商城樓頂陽光停車場、西北最大的城東客運站智能化停車樓等一批社會停車場相繼建成投用,新增車位10萬餘個,有效提升了停車供給總量;抓價格槓桿,提高泊位使用效率,同步實行了佔道停車位15分鐘、社會停車場30分鐘內免費政策,引導車輛合理高效利用有限停車資源。

西安交警用科技打造新时代交通管理体系
西安交警用科技打造新时代交通管理体系

深挖潛能 力促社會協同共治

通過深度調研,市交警支隊發現雖然停車供需矛盾尖銳,但停車場使用卻忙閒不均,存在大量停車資源在部分時段閒置浪費現象。那麼,該如何高效利用閒置停車資源?

為解決這一難題,市交警支隊積極開展“時空挪移、資源共享”探索,找到了治理城市停車難的一把“金鑰匙”。通過與區政府、交委會、街辦、社區,共同作為聯絡人、擔保人,給不同行業的企業經營人牽線搭橋,推進停車共享理念。

對個別停車場實行錯時共享,解決商居停車難。例如大唐西市商業區地下車位1600餘個,夜間幾乎全部閒置,而一路之隔的周邊社區卻一位難求,市交警支隊主動牽線搭橋,將商業區車位以夜間每月180元的優惠價向周邊小區住戶租用,租用率超80%,既解決了居民夜間停車難也增加了企業收益,實現了居商共享,合作共贏。

針對就醫停車難的問題,市交警支隊積極聯合醫院、社區和社會資源,內騰外挪,最大限度方便就醫群眾。以兒童醫院為例,通過聯繫周邊小區停放醫務人員車輛,開放社會停車場,內外雙循環、置換增加了近1000餘個就醫車位,基本解決了就醫停車難。為解決入學停車難,聯合教育部門推行錯時上學和彈性放學制度;設置臨時停靠車位,限時上下,即停即走,引導車輛規範通行;協調學校利用操場地下和周邊閒置土地作為臨時停車場,共享周邊小區、單位停車泊位,最大限度緩解入學停車難。

西安交警用科技打造新时代交通管理体系
西安交警用科技打造新时代交通管理体系

以靜制動 勇於擔當牽頭

以文明暢通行動計劃為載體,市交警支隊按照“停車入位、行停有序、違停必究”的管理思路,堅持管理與服務並重,以靜制動,部門協作,社會共治,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通過推行“路長制”,實行動態交通“網格化”勤務和靜態交通“路長制”管理,將管理責任具體到民警、輔警。對於違停嚴重、治理難的路段,落實幹部承包制,一路一策開展整治,全力打造

“規範停車示範街”。並選擇中心城區、交通樞紐等區域地段,設立“嚴管區”,對違法停車嚴格落實罰款加記分管理措施,形成震懾效應。建立停車執法協作機制,將城管部門查處的道沿上違法停車全部錄入交警六合一平臺,統一執法標準,形成管理合力。

單靠執法部門難以實現停車管理的全時段和全路段覆蓋,為此,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共同維護停車秩序,鼓勵市民群眾通過西安交警“違法隨手拍”進行舉報,定期曝光提示,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同時,活用“新國標”,提升管理效能,促進行停有序,暢通城市血管。

西安交警用科技打造新时代交通管理体系

信息驅動倡

導科技引領共治

為積極順應“智慧交通”建設方向,聚焦公安大數據戰略,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開展停車數據共通、共聯、共享,通過創新信息化手段助力城市停車實現精細化管理、點對點服務。

通過建立城市停車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停車智慧管理,目前已有效整合了1389個停車場共計8.6萬個停車位信息。在交警內部開發停車業務管理軟件,實現了路內車位設置、路外停車場備案、執法停車場存取、拖移車動態監管等各項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特別是創新應用“倉儲式”二維碼管理執法扣留車輛,更加透明規範。

依託“西安交警微信服務號”,推出了停車誘導、智慧提醒等服務功能,對前端設備抓拍的違法停車,第一時間向車主發送違法警告,並推送附近停車場信息。2017年9月上線以來,微信“互聯網+停車管理”功能已累計服務群眾4000萬次,推送信息1.5億條,其中停車警告信息58萬餘條。開通微信自助挪車和114人工挪車服務,日均服務群眾1500人次。搭建實時精準停車誘導服務體系,為駕駛人提供精準停車誘導服務,同時通過全市76塊三級停車誘導屏實時發佈車位信息,引導就近停車,促進車位資源利用最大化。目前,支隊還聯合兒童醫院,正在積極探索建立就醫、車位同步預約服務,開闢預約車位專區,實現就醫隨到隨停、泊位高效運轉的管理目標。

西安交警用科技打造新时代交通管理体系

傳遞文明

大力推行“車讓人”活動

2017年5月初,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範圍內大力推行文明交通“車讓人,人守規”行動,積極推動城市交通文明新風尚。作為我市的交通管理部門,西安交警充分發揮公安主力軍作用,通過集中統一行動和日常嚴管相結合,全面加強對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等交通違法行為的管控力度,引導每一位交通參與者主動遵法守法。

西安交警用科技打造新时代交通管理体系

多 措 並 行

加強“車讓人”普法宣傳

在繼續深化鞏固全市道路交通違法行為大整治行動的基礎上,市交警支隊以文明交通“車讓人,人守規”活動為切入點和突破口,不斷提升廣大交通參與者的文明出行意識。結合《西安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的頒佈實施,市交警支隊充分運用全媒體手段,廣泛宣傳行人、非機動車交通違法的危害性,通過執法直播、專題解讀等引導開展道路交通依法嚴管話題討論。在全市選取10個重點路口試點人臉識別系統,實時曝光行人闖紅燈違法行為。全年共查處機動車不禮讓行人43.13萬例,“雙微”平臺曝光車不讓人3000餘例,始終位居全國前列。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深化行人、非機動車交通違法行為整治工作,持續鞏固前期治理工作成果,市交警支隊從3月1日起至5月31日,在全市部署開展了春季及“兩會”期間交通秩序整治暨兩三輪車整治百日競賽活動,持續加大“車讓人,人守規”宣傳、教育和處罰力度。百日競賽活動開展以來,機動車禮讓行人和行人、非機動車遵章率明顯提高,交通秩序有所好轉。

西安交警用科技打造新时代交通管理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共查處“車不讓人”交通違法行為3.2萬餘例、行人交通違法38226例、非機動車交通違法143399例。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主要城市騎行報告》,西安被評為“文明騎行程度最高城市”。

西安交警用科技打造新时代交通管理体系

持續發力 進一步淨化交通環境

市交警支隊將繼續以此作為長期重點工作,持續開展“車讓人,人守規”文明交通創建活動,全力推進城市文明交通建設,全面提升交通秩序管理水平。

在總結前期經驗的基礎上,支隊將根據工作實際,合理安排勤務,科學部署警力,結合早晚高峰兩三輪車整治點,同時開展“車讓人,人守規”整治現場處罰教育工作。充分利用電子警察、布控球等科技化執法設施、設備,加強對機動車不禮讓行人的非現場處罰。同時,積極聯繫共青團、工會、婦聯等群團組織和機關單位,在單位內部廣泛宣傳文明出行創建活動;積極聯繫公交車、出租汽車、網約車等企業,動員其駕駛人參與到“車讓人,人守規”文明創建活動中,充分發揮行業表率作用,組織開展“0”交通違法行為競賽活動,樹立典型、弘揚正氣。並利用電視、廣播等主流媒體結合交警自媒體,面向社會持續開展“車讓人,人守規”活動宣傳教育工作,使“車讓人,人守規”文明交通創建活動深入人心,在全市範圍內形成“車讓人 人守規”文明交通新風尚。

西安交警用科技打造新时代交通管理体系

深化改革

回應群眾需求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抓住公安部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契機,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創新服務方式,深化業務監管,有力確保了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落實到位,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

按照“一窗通辦”“通道式查驗”要求,重新梳理優化了內部業務流程。車管處所有業務大廳均已實現了普通業務“一窗通辦”和全項目電子繳費,總所設置了自助服務區。全面落實“通道式查驗”和新車掛牌預約制度,新車掛牌由過去的2小時縮短至30分鐘,號牌領取由過去的3個工作日縮短至30分鐘。積極推動全市25家汽車4S店、5家二手車交易市場、4家機動車檢測站承擔了機動車掛牌、核發臨時號牌等車駕管業務。與人保西安市分公司合作,在碑林大隊進行試點

“警保聯動”工作模式,逐步形成了“警保編組、屯兵街面、聯動查勘、綜合服務”的新機制,大幅提升了交通事故處置效率。

西安交警用科技打造新时代交通管理体系

依託“交管12123”手機APP和互聯網交通安全綜合服務平臺,21項車駕管業務實現了全流程網上辦理。每天有近500名群眾通過手機微信、互聯網平臺辦理各類車駕管業務。西安交警微信服務號和APP目前吸引註冊人數突破378萬人,日活躍用戶15-20萬人,為群眾提供3大類72項便民服務,上線運行以來,共在線處理交通事故8萬餘起,佔全市快處快賠事故量的65%。頒發電子證照62萬餘張,違法隨手拍審核38萬起,智慧提醒超2.38億條。長期穩居全省政務微信排行第一位,活躍度全國第一。“西安交警”微信服務號被列為騰訊警務微信十大經典案例。

改革未有窮期,創新永無止境。下一步,市交警支隊將按照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公安局黨委對我市公安交管工作的要求,圍繞“大整治、智能化、上街面,補短板、鑄鐵軍”的總體部署,下功夫、出實招、見實效,全力以赴為打造安全、暢通、有序的城市交通環境貢獻西安智慧和西安力量。

西安交警用科技打造新时代交通管理体系西安交警用科技打造新时代交通管理体系

聚力創新

打造智慧交通

作為硬科技之都,西安市委提出“加快數字化轉型、建設新型智慧城市,作為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先手棋”,2018年年底,西安交警厚積薄發,經過兩年的大數據平臺運行積累、沉澱,作為新型智慧城市的標誌性項目——西安交警城市大腦指揮中心正式啟用。

在2+5智慧交通規劃基礎上,市交警支隊經過不斷融合、升級,初步打造了符合西安路網實際、交通管理特徵、群眾出行需求的西安交警城市大腦指揮中心,作為西安交通管理的神經中樞,集交通綜合監測、可視化指揮調度、精細勤務管理、科學督導評價、互聯網便民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現已實現一屏全域感知、一屏綜合監測、一屏統籌決策、一屏科學評價、一屏多方協作,為精確打擊、信息研判、指揮調度等實戰應用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持。

西安交警用科技打造新时代交通管理体系

為保障“西安年·最中國”活動順利進行,西安交警大膽嘗試,採用指揮中心大屏直播互動指揮方式,坐鎮指揮中心,總覽各轄區交通概況、勤務部署情況、警員位置信息、多路現場視頻實時切換、活動現場實時圖文信息交互,打造了大型活動指揮作戰一張圖新模式;同時與西安急救中心建立急救綠色通道工作機制,及時應對急救任務過程中對重危病人的護送需求,確保生命通道的暢通;運用大數據技術持續拓展便民服務領域,為群眾打造了三個觸手可及的指尖終端——西安交警微信服務號、西安交警APP和支付寶城市服務,實現了多個業務的在線全流程辦理,做到了讓數據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路,得到市民群眾及省市領導一致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