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遼寧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瀋陽都市圈核心城市

瀋陽,簡稱“沈”,別稱盛京、奉天,是遼寧省省會、[1]

副省級市、特大城市、瀋陽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市下轄10區、2縣,代管1縣級市,面積1.29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9.4萬人(2017年)。

瀋陽位於中國東北南部、遼寧中部,是中國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2]、瀋陽聯勤保障中心駐所,地處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通往關東地區的綜合樞紐城市。

瀋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是中國最重要的以裝備製造業為主的重工業基地,有著“共和國長子”和“東方魯爾”的美譽。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稱號。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十佳冰雪旅遊城市。

2019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方案》,對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工作作出部署,選擇瀋陽開展試點工作。

人口

瀋陽——遼寧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瀋陽都市圈核心城市

瀋陽鐵西萬達廣場

根據《瀋陽市2011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瀋陽2010年11月1日零時的常住人口為8106171人。其中,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4095172人,佔50.52%;女性人口為4010999人,佔49.48%。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人口為1652900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146571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為3343252人;具有小學程度的人口為1213643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29.4萬人,比上年末增長0.02%。戶籍人口737萬人,增長0.3%。其中,市區人口591.1萬人,縣(市)人口145.9萬人;男性人口363.5萬人,女性人口373.5萬人。人口出生率8.79‰,降低0.69個千分點,出生人口性別比106.7;人口死亡率11.31‰,提高3.01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2.53‰,降低3.71個千分點。

就業

全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129.3萬人,比上年末下降11.9%,其中在崗職工119.3萬人,下降12.6%。在崗職工中,國有經濟單位52.9萬人,減少7.8萬人;集體經濟單位3.3萬人,減少0.4萬人;其他經濟單位63.1萬人,減少9萬人。在崗職工產業分佈,第一產業0.13萬人,增加0.01萬人;第二產業50.1萬人,減少10.6萬人;第三產業69.1萬人,減少6.6萬人。

2017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9.68萬人,援助就業困難群體就業1.46萬人。2017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0.2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12%。[17]

民族

瀋陽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由多民族組成的聚居區。漢族是自瀋陽建城(侯城)以來就開始定居瀋陽的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數較多的是滿族、朝鮮族、回族、錫伯族和蒙古族。瀋陽是滿清王朝發祥地,自1625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將後金都城自遼陽遷至瀋陽,滿族人口大量聚居在瀋陽。朝鮮族是二戰時期日本從朝鮮半島強遷過來的移民,經過吉林和遼寧的其它市、縣陸續遷至瀋陽,主要聚集在瀋陽西塔地區。回族早在蒙古元朝,就有先人在瀋陽活動,明末清初由關內陸續遷居而來,形成了小集聚區,以後大部分是從內蒙古、阜新、朝陽等市遷入瀋陽。[18][19]

據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瀋陽有41個少數民族成份。即:滿族、朝鮮族、蒙古族、回族、錫伯族、土家族、壯族、彝族、苗族、維吾爾族、藏族、達斡爾族、布依族、侗族、白族、黎族、畲族、瑤族、土族、高山族、羌族、鄂溫克族、哈尼族、仡佬族、俄羅斯族、赫哲族、傣族、哈薩克族、仫佬族、鄂倫春族、水族、納西族、珞巴族、毛南族、景頗族、撒拉族、柯爾克孜族、京族、拉祜族、塔吉克族、東鄉族。

瀋陽——遼寧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瀋陽都市圈核心城市

瀋陽三好橋

截至2015年,瀋陽少數民族人口為705044人,佔全市總人口的9.79%。其中,滿族383376人,佔全市少數民族總數的54.38%;朝鮮族94600人,佔13.42%;蒙古族94530人,佔13.41%;回族72811人,佔10.33%;錫伯族54628人,佔7.75%;其他36個少數民族5099人,佔少數民族總數的0.72%。全市有7個少數民族相對聚居的街道、8個民族鄉(鎮)和256個民族村。

瀋陽少數民族在分佈上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截至2015年,其中滿族主要聚居在東陵區、于洪區,共有113119人,佔全市滿族總數的29.51%。朝鮮族主要聚居在和平區、于洪區、東陵區和蘇家屯區,共有65259人,佔全市朝鮮族人口的68.98%。蒙古族主要聚居在新民市、法庫縣和康平縣,共有58652人,佔全市蒙古族人口的62.05%。回族主要聚居在瀋河區、皇姑區和鐵西區,共有34266人,佔全市回族人口的47.06%。錫伯族主要聚居在沈北新區和于洪區,共有29503人,佔全市錫伯族人口的54.01%。

2017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586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8.2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2261.4億元,增長2.7%;第三產業增加值3335.4億元,增長4.0%。第一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4.6%,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8.5%,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6.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70722元,比上年增長3.4%。[17]

2018年4月,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佈2017年全國26省會城市GDP排名,瀋陽以5865億元排名2017年全國省會城市GDP第15位。[20]

第一產業

2017年,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38.1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種植業產值250.3億元,林業產值12.8億元,畜牧業產值222.7億元,漁業產值27.6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4.8億元。

2017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64.7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1.5萬公頃。糧食生產實現十四連豐,糧食總產量384.1萬噸,其中水稻產量105.4萬噸,玉米產量261.3萬噸。水果產量30.8萬噸;蔬菜產量387.3萬噸;肉類總產量67.8萬噸;禽蛋產量19.6萬噸;牛奶產量50.3萬噸。

2017年,全年農業機械總動力371萬千瓦,比上年增長7.3%,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提高到93.6%。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20.3萬噸,地膜覆蓋面積4.6萬公頃。

2017年,全市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4個,省級重點龍頭企業44個,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8個。全市農民合作社7980個。“三品一標”認證面積達806萬畝。高效特色農業面積達到176萬畝。建成萬畝糧食作物綠色高產創建示範園25個。環城都市農業產業帶17個項目竣工。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9處,解決4.7萬農民飲水安全。[17]

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糧食總產量

萬噸

360.4

#水稻

萬噸

102.3

玉米

萬噸

244.2

小麥

萬噸

0.6

大豆

萬噸

3.3

油料

萬噸

10.7

蔬菜

萬噸

371.3

主要畜禽產品、水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肉類總產量

萬噸

64.5

#豬牛羊肉

萬噸

47.7

牛奶產量

萬噸

48.4

禽蛋產量

萬噸

19.3

生豬出欄數

萬頭

484.9

牛出欄數

萬頭

53.6

羊出欄數

萬隻

81.3

豬年末存欄數

萬頭

216.5

牛年末存欄數

萬頭

52.3

羊年末存欄數

萬隻

76.1

水產品產量

萬噸

24.1

第二產業

2017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76.4億元,比上年增長2.8%。其中,重工業增加值1046.1億元,增長2.7%;輕工業增加值230.3億元,增長3.2%。裝備製造業實現增加值901億元,增長4.0%,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0.6%,比上年提高5.6個百分點。工業出口產品交貨值224億元,增長23.4%。

201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549.2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利潤總額283.6億元,增長21.7%。工業產品產銷率98.5%,下降1.3個百分點。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汽車

1052859

#中華牌

168868

#寶馬牌

305845

汽車發動機

萬千瓦

7471.6

金屬切削機床

53171

#數控機床

37154

採礦專用設備

257258

金屬冶煉設備

24508

工業鍋爐

蒸發量噸

10961

空調器用壓縮機

萬臺

241.9

彩色電視機

萬臺

145

輪胎外胎

萬條

985.6

鋁材

29766

化學原料藥

29405

啤酒

千升

932464

軟飲料

1662409

乳製品

578053

2017年,全市建築業增加值445.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5%。資質等級以上建築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339.7億元。[17]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1484億元,比上年下降9.0%。從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427億元,外商及港澳臺經濟投資181億元,民間投資876億元。從產業分佈看,第一產業投資21.2億元,第二產業投資305.5億元,第三產業投資1157.3億元。全年新增固定資產887億元,增長103.7%。

2017年,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814.2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其中住宅投資620.5億元,增長26.5%。房屋施工面積6967.1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823萬平方米,其中住宅688.3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1300.2萬平方米,增長9.8%,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191.2萬平方米,增長8.4%。

國內貿易

2017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89.8億元,比上年增長0.1%。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實現網上商品零售額196.6億元,增長37.4%。按地區分,城鎮零售額3645.4億元,下降1.2%;鄉村零售額344.4億元,增長16.0%。

2017年,全年成交額超億元的商品交易市場58個,交易額1452.5億元。

對外經濟

2017年,全年進出口總額867.6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其中,進口總額549.9億元,增長17.4%;出口總額317.7億元,增長13.4%。全年新籤外商投資合同項目178個,合同外資額105.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0.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1%。全年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合作合同金額9.4億美元,實現營業額7.4億美元,外派人員0.5萬人次。

旅遊

2017年,全市國家A級旅遊景區111家,旅行社257家,星級飯店70家。全年旅遊總收入660億元(按照省考評口徑調整),比上年增長13.1%。其中,國內旅遊收入637.2億元,增長13.2%,外匯收入3.5億美元,增長2.1%;接待國內外旅遊者7234.5萬人次,增長13.0%,其中,國內旅遊者7165萬人次,增長13.1%,入境旅遊者69.5萬人次,增長1.9%。全市在建旅遊項目113個,當年投資112億元。

金融

2017年,全市新增撫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瀋陽分行等各類金融及金融服務機構3家。到2017年末,全市銀行機構及網點1445家,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15752.9億元,比年初增長9.0%;本外幣貸款餘額13160.6億元,比年初增長2.8%。

東北大學

東北大學

2017年,全市證券營業部及網點118個。全年證券交易額40263.8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股票交易額17076.3億元,下降13.6%;基金交易額1003.3億元,增長45.3%。

2017年,全市保險機構及網點707家。全年保費收入371億元,比上年增長21.8%。其中,國內財產險保費收入83.4億元,增長3.4%;人身險保費收入285.2億元,增長28.8%。全年賠付及給付支出100.9億元,下降0.6%,其中國內財產險賠款支出45.3億元,增長3.7%;人身險賠付金額54.2億元,下降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