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用一句話形容你是農村人?

鄉村大山楠楠


“面朝黃土,背朝天”嘛。

以前,農村機械化程度低,所以,大量的農活都得靠雙手去完成,什麼鋤頭,鐵鍁,耙子啥的都要用雙手去操作,累得很。等到麥收季節,那更是,頭頂烈日,揮汗如雨,一把鐮刀手中握,成捆的麥子排成行了,一眼望不到頭。中午不回家吃飯的,因為耽擱收割時間,自帶乾糧水壺。午飯時間到時,就到地頭樹蔭下,躺在麥草墊的小床上用膳了,哈。

想想那種熱火朝天的日子,還真是有點特別親切的感覺。這大概是因為,那樣的日子和自然特別親近吧。

現在,機械化程度很高了。一個電話打過去,機械手們便會開著需要的機械來到田間地頭,一陣機器的轟隆聲,地就翻起來了,種子就播下去了,聯合收割機就直接把小麥粒子送到家了。所以,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感覺就少了。但這就是現代化的農業嘛,解放農民的雙手,讓他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活的其它方面去,不就是多少代農民的美好願望嗎。

最後,祝願農民朋友的生活更加美好吧!謝謝。


麥熟天


我全家的戶口本、身份證上面的地址是某某村某某組某某號,這還不能證明我是農民嗎?



即使我們已經在縣城買了房子,但我們的戶口還在鄉下,我們家的親戚很多都還在種地。我家雖然沒種地了,不過我們還有田,有山,並且引以為豪。每次在城市裡看到茶油賣得那麼昂貴,我都會炫耀這玩意我們不愛吃。

每次在豬心湯了舀到蓮子,我都會調侃朋友太小氣,在我們鄉下,我們都是整鍋整鍋的喝不完。

每次去朋友家玩,看到他們把多肉當寶貝,我就會說,這個農村很多啊。我告訴他們,深山裡經常能挖到一些蘭花,味道很香。農村的梔子花雖然沒有盆栽裡的那麼多花瓣,但香氣卻更加濃郁。

朋友花錢送孩子去學游泳,我說,你該把孩子送去鄉下,河裡一扔,不用人教自己就會遊了。

作為地地道道的農民子女,對土地總有一股親切感,覺得那種又腥又香的味道特別好聞。


藜嫄與藍色的海


歲月如一條長河,緩緩流過

家裡的杏黃了,母親打電話來說,有空就回家摘些吃吧!恰逢讀高中的女兒剛好放假回來了,帶著老婆和兩個女兒驅車回家。

沿途道路兩旁綠樹蔥蔥,成熟的麥浪翻滾,是到了該收穫的季節了。偶爾有人把麥子攤曬在道路上,旁邊會用石頭或者樹枝擋著,或是害怕麥子被車輪碾碎吧。小心翼翼地通過,遠遠感受到熟悉的村莊向我張開了雙臂。

車剛停穩,母親已經打開大門,矮小柔弱的身軀映入眼簾,打開車門的那一刻發現媽媽真的老了,歲月的痕跡全然刻在她的身上,蒼老、瘦弱,頭髮花白卻又精神矍鑠。

杏黃了,因為今年天氣熱的晚了些,並不是很熟,吃起來還是很酸,沒有那種酸甜可口的味道,也有點硬。心不在焉地爬到樹上摘了方便麵箱子那麼多,便無心再去採摘,以前那種特別想吃的感覺蕩然無存。倒是小女兒樂的屁顛屁顛,拉著奶奶東跑西顛,忙的不亦樂乎。

到了吃飯的時候了,母親和老婆張羅著去做飯了,兩個女兒擺弄著奶奶那臺老舊的電視機,那種帶“鍋”的天線,倒也能收到他們喜歡的電視節目。閒來無事的我走到院子裡,母親晾曬的黃黃苗、杏乾和撿拾回來的麥穗,這裡一堆,那裡一片,或許平時就是這些東西陪伴母親度日的吧。

菜園裡幾近乾枯的蒜苗橫七豎八地倒在地上,該是要收蒜的時候了,母親大約是太忙碌了,還沒有顧上去挖。摘下一根帶著果刺的黃瓜,擰開院裡門前那個村裡給裝的自來水龍頭,沖洗一下,咬一口,甘甜可口,沒有汙染,沒有激素的綠色食品還是覺得最可口。豆角掛滿了藤蔓,挑一些成熟的摘下來,放進塑料袋裡,每次回來總是要帶一些走的。那些苦瓜、絲瓜尚不成熟,仍然拼盡全力在努力生長,看著那些頑強的生命力,自是感嘆人生苦短,生活不易。

菜園四周是母親種的那些花花草草,月季、指甲草、蠍子草、菊花、太陽花……品種繁多,花紅柳綠地圍著菜園,簇擁著、開放著,走近去花香撲鼻,頓時覺得神清氣爽。不禁感嘆一個老人對生活的態度,如此執著、美好!

推開老院那扇破舊的木門,院裡雜草叢生,房屋也因為多年沒人居住,破敗不堪了。看到那些散落著的犁、耙、架子車……父親過世多年了,這些東西似是沒有了父親的照顧,慢慢地散架了。靠著這些東西,父親母親撫養我們姊們七個長大成人,成家立業,到頭來卻只能遺落在一孔老院子裡,無人問津。那兩棵棗樹和梨樹怕是也沒了父親的照顧,許多樹枝也都乾枯了。梨子雖掛滿了枝頭,卻是散落了一地,蟲子也把好端端的犁破壞的滿目蒼涼。那兩孔窯洞若不是崖頭那些繁茂的迎春花護著,怕是也早就該坍塌了,不過也是千瘡百孔,讓人不敢走進去細看,更找不到兒時對父親的記憶。

“爸爸,吃飯了!”女兒點點跑過來喊我回家吃飯,從老院子裡出來,點點挽著我的胳膊,十六歲的女兒身高超過了我的肩頭,看著女兒對我的依賴,心裡頓時覺得暖暖的。

還是母親做的手擀麵,還是以前用過的那個碗,吃在嘴裡卻不是當年的那個味道,只覺得澀澀的酸楚湧上心頭。下次回來該是母親的生日那天,是該給她好好過個生日的時候了。

歲月的長河裡,有溪流不斷地湧入,有河水慢慢地滲入河床,還有太陽暴曬後不斷地蒸發,逝去的終將逝去,我們行走在歲月的長河裡,雖不能逆流而上,卻也不能隨波逐流。父母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卻不能陪我們走到盡頭,當他們融入泥土時候,我們應當激流勇進,朝著自己夢想的方向勇敢地走下去!


木子李銀波


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童年夏夜乘涼的往事,證明我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

小時候,村子裡沒有電,沒有電就意味著沒有跟電有關的一切娛樂。沒通電的日子,夏天的夜晚是難熬的,無處躲避的熱和無處不在的蚊子讓大人、孩子都苦不堪言。

村裡有一座橋,是全村人認為的最涼快的地方,當然,更是我們小孩子的樂園。我們總是早早地吃完晚飯,早早地揹著一張張涼蓆去橋上佔地方,一邊玩耍,一邊等著大人們姍姍而來。

每個小孩手裡都會拿著一根蒲棒,沾上煤油或者柴油,點著了,冒著煙,燻那些對我們虎視眈眈的蚊子。

橋上的確是要涼快些的,偶爾會吹來一陣風,帶著橋下河水的涼氣讓我們渾身一震,整個人都舒爽了。

大人們來了以後,我們會安靜很多,喜歡聽他們拉家常,更喜歡聽老人們講故事。

躺在橋上看天是美的,有無數顆星星在朝我們眨眼睛,還有一些雲跟著風在走,月亮在樹梢上,灑下銀色的光。熒火蟲在橋上,在橋下,在我們身邊,忽閃忽閃的。我們沐浴在這光影裡,在老人們的故事聲裡安然地睡去,半夢半醒之間,忽聽有人喊:某某掉河裡了!然後一陣騷動,然後,歸於沉寂,深夜就這樣來臨了……

沒有電的夜晚,我們會找來一個透明的玻璃瓶子,去河邊捉熒火蟲,把那些小精靈帶回家,看它們在蚊帳裡飛,我們睡在熒光飛舞的蚊帳裡,像睡在亮晶晶的夢裡!這樣的光亮一直閃耀在我們農村孩子的童年記憶裡!

關於農村的記憶很多,暫且分享到這裡。




橙橙的天空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這裡有這城市沒有的閒情逸致。

大概每年的國慶節假期吧,這個時候家家收割玉米,那個時候條件有限,不像現在收割機一套程序.以前就是幾把小鐮刀砍幾畝地.

國慶假期差不多也是秋老虎這個鬼天氣,熱死了.早上不早早出去的話,那太陽一出來整個人都溼了。然後一家老小在玉米地裡撥玉米,大人們負責剝玉米,我們負責撿玉米放小推車上。當然,我們小屁孩都是離的老遠,比誰扔的更準。就這個沒少被挨批。

農村的早晨,是很認人感覺最舒服,也最愜意。聽著鳥兒的叫聲起床,天然的鬧鐘,哈哈。

中午的話,驕陽似火哇。瀝青路都曬化了,但好在,農村就是樹多,中午一般都在乘涼。

夜晚的農村,最貼近自然。知了的叫聲,夜晚的小精靈螢火蟲,還有蚊子🦟。

喜歡農村帶來的自然氣息。就先分享到這吧。


小天使的嘴巴


我是一個農村人,太陽沒出,我就頭戴草帽,肩扛鋤頭,手提水壺和一點乾糧,走向通往山上莊稼地的那條小路。

當然,有的朋友也許不明白,不就是上山乾點活,還要起的那麼早,還拿水和乾糧。

那我現在就來告訴你,因為我家離山上那塊莊稼地太遠,如果起的遲了,走到山上莊稼地,太陽出來了,天氣就熱,幹活就不好乾,。所以只有早起,才能多幹點活。帶上水和乾糧,是為了在山上莊稼地裡多幹點活,路太遠,不可能肚子有點餓就回家,只能在地裡喝點水吃點乾糧,幹到中午12點左右回家吃飯休息。

對我們農村人的作息,你瞭解的多嗎?





唯美視覺美圖


一句話(黃圖高原種麥時節):父輩們吆喝牛的聲音此起彼伏,加上各種蟲鳥的鳴聲,宛如盛大的音樂會。

一個故事(關於回聲):那時候不知道回聲是怎麼回事,爺爺把回聲叫“溝娃娃”,大體意思是說你在溝的這邊大聲喊,溝的那邊會有一個人學你喊。

為了看“溝娃娃”長什麼樣,我哥、我弟還有我,我們三個,一個在溝的那邊喊,兩個在溝的這邊找,整整一個下午,翻遍了每個牆縫,找遍了每個鴿子洞,也沒找到“溝娃娃”的蹤影。“溝娃娃”這個謎一直到初中看了某本課外讀物關於回聲的解說後,才知道原來“溝娃娃”就是童話故事。。。。。。


那雙皮鞋不合腳


我的老家,在天津靜海縣的農村,喏,那條路的盡頭就是。

每年秋天的十一國慶放假,我常常回老家看看。這時候,秋塘滿滿,蘆葦悠盪,田野裡都是豐收的模樣。

我喜歡看廣袤的田野,地裡的莊稼已經收的差不多了,父親在地頭看見我來,遠遠的高興的向我招手,晚種的向日葵露出孩子般美麗無暇的笑容,我喜歡去地裡撿落下的穀子,爬上樹搖晃樹上沒打幹淨的紅棗,去地裡收父親種下的那些密密麻麻的山藥蛋,還有,晚上坐在老家的院子裡看燈光中朦朧的石榴樹,聽金鈴子在草叢裡鳴叫,還有窗子裡飄出來的親切的家鄉話。抬頭看天,天藍的乾淨,深邃,很多城裡看不見的星星亮亮的,風鈴一樣搖曳著,閃動著,晚風輕輕吹過房簷,有淡淡的果子香草香還有木柴的香味混在一起,讓我久久的沉醉在故鄉的夜裡,幸福的酣眠。

2819.04.20.晚











時光155048490


“早拿糞篼中拿鍬,晚上就著油燈剝豆角”。這就是說,清早起床就拿著糞篼去拾豬牛屎;中午飯前飯後就扛著鐵鍬去剷土燒火糞;晚上一家人就點亮煤油燈剝豆子。這是兒時媽媽教我們唱的兒歌。歌詞冒著濃濃的鄉村氣息,是最“接地氣”的原汁原味農字號歌聲。這歌聲,唱出了農家生活的節拍,唱出了農民快樂的心聲。

我們兒時就是這麼做的。清晨起來,立即下床,拿起糞篼和扒兒到村頭屋場上去拾豬牛屎,那時對豬牛糞特別喜歡,每看到一垛糞,比現在撿到一筐蘋果還高興。每天早上把村頭屋場全跑遍,大約個把小時,一筐糞基本上就滿了。扛著那滿滿的一筐糞,喜滋滋,甜蜜蜜地在父母面前“擺功”,父母也是笑哈哈,樂悠悠地給予“獎賞”,給我一把蠶豆和花生,這個憑自己勞動換來的東西吃得真香甜。

媽媽一邊抓豆和花生給我,一邊對我說,那糞是蠶豆和花生的糧食,這些作物就靠它開花結果。不給它們糧食吃,是長不大,結不了果子的。就像人一樣,沒有糧食吃就會餓死。聽著媽媽的話,我漸漸地懂得了肥料的重要性,也對豬狗糞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每當拾起一垛糞,總覺得那不是髒東西,不是臭味,反而是一種說不準的好東西,第二天起得更早,拾糞勁頭更足,撿起的豬糞更多。

中午,我們兄弟放學回家,又急急乎乎地拿起鐵鍬去村頭的地壩邊剷土,把它一塊一塊地翻曬乾,再團攏在一塊燒一場火糞。那火糞用土砌成長方形土堆,中間鋪上黃草,黃草內卷著幹牛糞餅,中間是實的,兩頭是空的,張開出氣冒煙,一場火糞大約要個把小時才能弄成,後來從兩頭點燃往中間燒,經過一夜的燃燒,裡面的燃燒物全部變成了灰燼,那似墳的土堆憋下去了,裡邊的土也燒黑了,說明這場火糞燒的很成功,最後把那堆燒黑的土拌細撒到農作物的根部,促使作物更好地生長。

晚上,我們一家人拿起板凳馬兒,圍坐桌旁,就著撲閃撲閃的煤油燈火剝蠶豆,那些新摘下來的蠶豆角,很脆,兩手一瓣,裡面幾兩三粒圓鼓鼓、鮮嫩嫩、水靈靈的豆子就跳出來了。全家人七手八腳,不一會兒工夫,一篩子鮮豆子就剝成了,晚上剝好攤開,清早趁太陽曬,曬個天把時間,那豆子就變堅硬了,用鐵鍋炒著吃,吃得響響的,肉質鮮鮮的,真有味道。

這就是我們農家一天的生活。這生活,自在,繁忙,恬淡,快樂,雖然生活很清苦,但充滿著歡樂,這歡樂是而今的“農家樂”無法比較的。

我始終懷念那種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田園氣息,農家生活。為什麼?因為我原本是個農民……





老孫遁世無悶


用一首詩來證明俺是農村人

《老院子》

老院子很老

老到爺爺都不記得是什麼時候就有了老院子

老院子很小

僅住著三戶人家就擠成了馬蜂窩

左邊住梁家

三間小土房

右邊住王家

門前有棵大白楊

俺家住正房

臨街有個小門面

賣點兒土產和日雜

掙點兒生活錢

梁家養了幾隻雞

下蛋特別勤

王家男人多

幹活兒有力氣

梁家雞下了蛋

做成蛋花湯

王家送一碗

俺家送一盆

一鍋湯喝完

心裡樂開花

誰家有個事

王家全出動

人多力量大

事兒辦得順

誰家買東西

俺家照本賣

不賺一分錢

鄰里之間不分你我

就像一家人

如今已過二十年

老房已坍塌

梁家在村東

蓋了大瓦房

王家去省城

住上大高樓

俺家翻蓋了老土房

日子很紅火

雖然三家離得遠

老院兒情更濃

沒事兒打電話

說說心裡話

有事兒常走動

就像老故人

你是否也曾住過老院子

一輩子都忘不了好鄰居

你是否還住著老院子

也有一幫好鄰居

有情也有愛

沒事喝兩口

打打小麻將

日子挺舒暢

農民詩人李元 於2019年4月13日作於 大雲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