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的诗水平如何?她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吗?

大圣的窝窝头


怎么定调一个诗人?

不是说她都多么热门,她的作品多么畅销,她的讲座有多么多观众,就能够定调一个人是不是诗人的。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从媒体宣扬的余秀华,身体残疾的余秀华,浪荡诗句的余秀华来分析。而是要回到诗歌内部,和诗人的身份,两者本身去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思考,什么是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呢?诗人不是一个职业,也不是一个职位,更不是一个身份。能认真执着地写诗,对诗歌有独特的理解,懂诗歌的节奏,韵律,诗行,懂得诗歌字与字之间的美学,会写出高质量的诗,遵从自己的内心,纯粹地写作,并有一定的作品量的人。我们就能够称她(他)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了。

古代李白,杜甫,白居易,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近现代郭沫若,刘半农,徐志摩,艾青,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当然他们可能也有别的身份);当代北岛,海子,顾城,西川等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只有从诗歌内部出发,才能评判余秀华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其他媒体报道,观众评判,访谈,专家吹捧等都是另外一些维度,他们跟诗歌本身相去甚远。

余秀华已经出版过几本诗集了,有《摇摇晃晃的人间》,《我们爱过又忘记》等,我们直接在她的诗集里寻找答案。她的文字是真诚的,热烈的,有时很奔放,有时又天真的像个孩子,她的诗行有独特的自我感官,也有独特的细节,她对文字和修辞的处理是非常成熟的。她写诗的时候对诗歌的节奏也是有把控的。以一首诗为例。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

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在这首诗里,她的写作是非常成熟的,她对爱的观感化成一切细腻的,具象的事物,但像回忆往事般朦胧的笔触又是那么痛苦,从“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开始,就奠定了一个余秀华特殊的角度,特殊的节奏,特殊的修辞,特殊的诗句,还有对爱情特殊的理解。她在诗歌里用修辞和具象袒露着自己,渴求着爱,那么细腻痛苦而又具有个人特色的爱情,非余秀华写不出来。她是具有强烈个人特色的诗人,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另外我多提一句,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不一样,古代诗歌节奏声律和韵是相对固定的,是以分明的格式的。现代诗歌又不一样了,不同地方断句,不同地方分行,不同文字的自由组合,构成现代诗歌节奏意象的千变万化。阅读现代诗歌是需要训练的。一定要多读,多看,多体会文字分行,意象,词句下面的节奏美,修辞美,结构美。欣赏现代诗歌是最高阅读水平的体现。

所谓“脑瘫诗人”“荡妇诗人”都是媒体给的名号,她的诗歌是很美的,非常具有可读性的。


您好灼见君


我比较反感媒体使用“脑瘫诗人”这样的称号,不明白为什么要把一个创造性的职业和身体特征联系在一起。

如果有脑瘫诗人,是不是也要称呼其他职业“前列腺炎大师”、“痔疮画家”?

回到正题说说余秀华的诗歌。

大概有很多普通的读者,不明白现代诗到底需要怎么去欣赏。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古代的诗歌(包括古体和近体诗)和现代诗的区别。

古代诗歌最大的特征之一是受到句式的限制,需要在有限的字数里表达出相对完整的事情或感情,所以语言很重要的一个要求是“凝练”。

而现代诗没有这个限制了,每句诗,一个字也可以,十几个字甚至几十个字,只要排得下都可以。“凝练”不再是现代诗最重要的特点,如果再流于常规表达,那就和散文没什么区别了。

所以窃以为现代诗所需要做的,是在语言表达上求变,创造惊喜。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极好的想象力和语感。余秀华的语感是很好的。

“云落在湖水里,

她落在云上,

树影落在她背上。”

这是很简单的一个女人在湖边散步的白描。但恰恰是每样东西,都不在自己该在的位置上,通过这种表达,建立了一种打破时空架构的构图。

来不了了。

中年得慢慢行,

他在小酒馆还没有醒来 。

一股无力、无奈,在这种欲说还休的表达里流露。

从村子中间向北,抵达横店小卖部再沿途返回

不会遇见更多的人,更多的车

一滴水在盆子里滚到那边,再滚回来

不会被看出销蚀的部分

用一滴水的意象写生命在无意义的时光里慢慢被消耗。

语感这个东西很奇妙,它是把字词安放在合适的位置,让句子之间、句子与其他句子之间,该突兀时突兀,该柔顺时柔顺的一种能力,是让别人读上去舒服的一种能力。余秀华的语感是极好的,好过大部分之前已成名的作家。后来那个范雨素在叙事上的语感就相对差了很多。

许多现代诗喜欢用大量的隐喻,导致读者会“看不懂”,其实读一首诗,就像在人群里找一张喜欢的面孔,可能看过去都很普通,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跳出来一个惊喜。你也说不上来哪里好,但就是喜欢。

你也读不懂花,但你看到它时,心里觉得美。


东土大唐三俗和尚


余秀华是不是诗人?她写的是不是诗?

我觉得,余秀华最初的大红当然是微信炒作(别人炒作的)的结果,但是从她的诗作来看,余秀华写得很多作品确实是优秀的诗作,余秀华确实可以称为一个优秀的诗人。

最早在微信转发并导致余秀华一夜之间红遍朋友圈的是远在美国的沈睿教授,她转发了《诗刊》编辑刘年的微信,并且把余秀华的诗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作为大标题,不乏标题党的意味,一下子引燃了整个朋友圈。此后,湖南文艺出版社和广西师大出版社分别出版了她的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和《月光落在左手上》,广西师大出版社的销量就超过10万册,是10年来销量最大的诗集,并在此后引发了全国各类媒体的关注、报道和现场活动,余秀华因此爆得大名。

尽管余秀华被炒作成“脑瘫诗人”和“中国的艾米丽·狄金森”,但是我最关心的仍然是,她写的是不是诗?她写得诗怎样?我们来看几首她的诗作——

1、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2、幸福如一片叶子含在嘴里

这个三月,走得小心翼翼

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够获取水分

并从一条经脉上

得到秋天的走向

想让我的一个短句穿过秋天的埋伏

天凉的时候,我怀抱紧张

回首,还会惊心

我不知道我身后的脚印

是否如一个酒杯

怀揣着月亮

3、我怀疑我在这个世界作恶多端

对开过的花朵恶语相向。我怀疑我钟情于黑夜

轻视了清晨

还好,一些疼痛是可以省略的:被遗弃,被孤独

被长久的荒凉收留

这些,我羞于启齿:我真的对他们

爱得不够

还有这些充满灵性的诗句——

4、我一直是个怀揣泥土的人,遇见你

它就有了瓷的模样

5、我请求成为天空的孩子

即使它收回我内心的翅膀

6、我怀疑我在这个世界作恶多端

对开过的花恶语相向

我怀疑我钟情于黑夜

轻视了清晨

好了,够了。你不觉得这是一颗敏感、脆弱的心灵颤抖着写出来的诗句么?你不觉得这些诗句意象充盈、细腻贴切么?你不觉得这些诗放在当代诗人作品集中丝毫不逊色么?

我理解很多诗人的沉默,他们默默地写了这么多年诗,一直只是在小圈子里自娱自乐;而余秀华的冒出,颠覆了这些诗人的位置,正常人被脑瘫者所取代,他们不服气。我知道这些,但是,我不能不说出实话,余秀华的诗比现在80%以上的诗人写得好。她的各方面条件不如其他人好,但她是个真正的诗人。


迷楼


什么人算是真正的诗人?知名学府毕业,荣誉等身,或者贯一大长串各类协会学会会长理事长,这样就能算真正的诗人了么?

\n

我不这么认为。

\n

诗歌是灵魂织出来的文字,好的诗歌不受国界语言影响,好的诗人也无关年龄性别,无关身份等级,无关身体是否健全或有缺陷。有些人士宣扬余秀华能力仅是合格,认为她的残疾和脑瘫为她增添了更多的附加值。不知道评价者真否读了几篇余的作品,对诗者等级划分的依据又是什么?


\n

\n

此处先列几段余的文字——

\n


\n
    \n
  • “深夜 看见父亲背着月亮吸烟
  • \n
  • 那个生长过万顷麦子的脊背越来越窄了”
  • \n
\n


\n
    \n
  • “我请求成为天空的孩子
  • \n
  • 即使它收回我内心的翅膀”
  • \n
\n


\n
    \n
  • “我是一个没有来处水袖长飘的女人
  • \n
  • 老是老了
  • \n
  • 只有眼睛能窝住一湖水”
  • \n
\n


\n
    \n
  • “雪下不下来都阻挡不了我的白
  • \n
  • 我白不白都掩饰不了一生的荒唐”


\n
    \n
  • “我爱上这尘世纷纷扰扰的相遇
  • \n
  • 爱上不停重复俗气又沉重的春天
  • \n
  • 爱上这承受一切,又粉碎的决心”
  • \n
\n


\n

这些文字如何味道,读者自品。笔者赞同另一些人士的评价,“余秀华的诗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就是这种感觉,不像很多人把玩文字、卖弄才情,余写诗像是以独特的逻辑排列那些长在她意识中的文字,她舍不得让那些文字遭受训练,就让它们自然挥舞。而这一切,我猜因为她单纯至极的大脑,虽受过病痛折磨,但也成就了这颗大脑绝世无染。余自己认为,“诗歌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说得多好,她肯定懂诗。

\n

诗歌的国度是自由的,因为人们的思想、灵魂根本不能够被限制,况乎诗人又不是荣誉,它只是一个身份,写诗的人用恣意、真诚、善良记录生命,怎能不算一位真正的诗人。

\n

也不要说什么脑瘫、残疾,对余秀华来说,她从不需要这种残酷的噱头,更不需要人们的怜悯来提升什么诗歌附加值。在上帝面前,让她和天使一样美丽的,根本不是所谓身残志坚,而是一颗始终热忱的心灵。



\n

记得曾经读到一个信息,说很多人做的梦都没有颜色,或者声音、气味、味道,如果有,那便是做梦人异常聪慧的体现,是真正的美梦。笔者感谢所有传递温暖和慰藉的诗人,因为他们让我有机会醒着做了许多场有颜色、有声音、有气味、有味道的美梦,让我的眼口鼻耳心能够一齐体会文字的力量。比如,感谢余秀华。


其实橡皮擦不去


余秀华最著名的诗句是“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现在她有两本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月光落在左手上》在出售,且销量不错。

作为一名脑瘫的农妇,余秀华很早就辍学,作品被《诗刊》微信号发布后,立马被热烈转发,人们像发现被埋没的天才一样赞叹余秀华,认为她的诗歌质朴滚烫,比起经过专业训练的诗人更素朴,直击人心。

2015年余秀华还当选为湖北省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但是随着她的成名一起到来的,还有争议和辱骂。有些人指责她炒作,善于利用媒体,也有人说她的诗歌大胆出位,哗众取宠,并不算好诗。纪录片导演范俭专门为余秀华拍了一部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里面有很多余秀华的诗歌,感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除了极个别标题党式的句子,她的大部分诗歌以一位身体残缺的女性为抒情主体,满溢爱的幻灭与孤独,还有关于存在、真理、死亡等形而上问题的追问。比如下面的: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我爱着的都不是我的

那时候他们从池塘边走过,倒影婆娑

那时候云那么白,不理会这样的婆娑

我看见清风里的许多事物:繁茂和颓废共居一枝

他们的轻言细语里,摒弃了人间残疾

而光,把他们环绕得那么紧


我只想嚎叫一声,只想嚎叫一声

一个被掠夺一空的人

连扔匕首都没有力气


诗歌的好坏读者自己去感受。余秀华的走红,可以说是新媒体助力,也可以说她善于利用媒体造势。她的火,是一种社会现象。


兰阇读书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

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继续看第二首:

云落在湖水里,

她落在云上,

树影落在她背上。

来不了了。

中年得慢慢行,

他在小酒馆还没有醒来。

从村子中间向北,抵达横店小卖部再沿途返回

不会遇见更多的人,更多的车

一滴水在盆子里滚到那边,再滚回来

不会被看出销蚀的部分。

不知道大家看出来什么没有,这两首诗和大家平常讲话有什么区别,诗者歌也,我想大家对歌曲都很熟悉,大家听歌曲的时候,是不是仔细听,就能发现基本都在长调处的音节是一个韵呢,对了,这个就是诗意,所以,我说这两首只能算讲话!不能算诗。


飞扬卡特


现代诗的涉猎,我是肤浅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现代诗的感受。

学术界对余秀华的诗有过一段时间的争议,总体来说赞誉多于批评,这是事实。

我曾读过一篇质疑余秀华诗的评论,内容记不太清了,但是他的观点旗帜鲜明。这位质疑余秀华的作者好像也是同道中人,只是他的作品似乎并不被大众所熟悉,我想原因或许出在这里。

读余秀华的诗,我们常常会被一些突如其来的词句转折惊艳到,就像走在一条乡间小路,花木扶疏间猛然发现一株异于其它的枝干凌空而来,所呈现出的视角效果充满了美学的力度。

余秀华在乡下生活,未出名之前,她的足迹局限于家,菜园,村口,所以她的诗多半是在自己的视野之内。生活现实,对于余秀华来说,是琐碎的,世俗的,敏感的,因此她的诗是感悟泥沙俱下的心灵世界。而身体残疾的客观事实,无疑充满了不堪和残忍,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使得余秀华的诗有种挣脱的欲望。

这种挣脱被诗人赋予了色彩,似乎能听到灵魂在撕裂的声音,像春天破茧的蚕。

赞誉也罢,批评也好。余秀华作为诗人,她的诗以独有的艺术感染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诗人。

余秀华的文学才华和诗歌天赋,在她的诗里得到充分的体现。一些信手拈来的词,像树林里惊扰的展翅而飞,犹如神来之笔;而一些张力有度的句,就像一口长满绿色植物的深井,那种蔓延的幽深绵长,像一条看不到尽头的绿荫小道~~读着读着,内心回荡奋争的嘶喊。

以农妇,脑瘫来给余秀华贴上血淋淋的标签,是一些人的傲慢与偏见,歧视的眼神里分明透露出恼羞成怒的沮丧。

有些事,是冥冥之中的注定。有些才华,是无法摆脱的孤独,这是宿命,也是轮回。


在尘埃里相遇


很难想象,一个被贴"脑瘫"、"农民"、"女人"这些极具偏见的标签下的余秀华,会写出如此文字。人生之中能够透出极强的哲学性思辨,这种思辨为所有在忙碌之后不知生为何物的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说是共鸣也好,说是被打中内心也罢,让人不得不抬头,发现自己之小,世界之大,这个小,不只是余秀华说"诗歌是一个很小我的事情"的小,还有一种渺小,卑微,以及忘记了这份卑微的自大。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随着一首《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突然走红,她的生活也因此改变。媒体频繁登门采访,更多的诗人、批评家开始评价余秀华的诗作。如果不是这首突然就火了的《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余秀华还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农妇,叼着烟,去喂兔子——如果要说她有什么和普通农妇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她患过脑瘫症,影响了她的运动机能,走路有点不顺,笑起来的时候面部表情也似乎不完全受自己控制。但正是因为这一点,当她因诗而红,更多人把注意力放在这个"脑瘫诗人"的娱乐点上,而没有好好去对待她的诗歌。

余秀华的诗歌才华是惊人的——她具有简单几个文字就创造出意象的能力。可以说诗歌是余秀华的精神居所,余秀华通过诗歌打开自己,裸呈自己的生命感受与体验。其大量的身体书写丰富了诗歌表达的向度,维系了诗人冲动情绪、个体体验、本真幻想的支点,诗人借由身体这一中介沟通了现实境遇与命运本质的桥梁。由身体意识所引发的冲动、挑动、打动、撼动而成的诗歌,是诗人余秀华构建自己精神大厦的基石,是宣泄情感欲望的喷口、源泉。

余秀华的诗歌是诗歌天地的一颗偶生的稗子

余秀华的诗水平如何?这的确值得好好探究,但毫无疑问的是,只有把余秀华身上的标签逐一剥离,才能真正体会她的诗。

假如你是沉默的,身边的那个人也无法窃取

你内心的花园,内心的蜜、你的甜蜜将一直为自己所有

没有一个盗贼,没有季节错乱的蜜蜂

雪徐徐落进院子里,世界维持着昨天的次序。

——《假如你是沉默的》

余秀华是一位诗人,但是在她的诗歌之外,她的先天缺陷、农村背景甚至是语言风格,也在过度的放大中遭到无意或者是有意的误读。这首《假如你是沉默的》可以看作是对那些声音的抗议。毫无疑问,余秀华的诗的动人的,是有诗性的。与当代诗歌口语化、大众化潮流不同,余秀华的诗歌语言具有很强的诗性特质,语言的本色与力度呈现出她对外界敏锐的感受力和面对痛苦时的审美姿态。如果仔细分辨,余秀华的诗是有源流的。她抛开了方言,舍弃了古诗,从现代诗,包括大量译介的西方现代诗那里寻求营养。所以,她不是一个天启、一个奇迹,而是有自觉地在阅读和写作。在艺术上,她吸收了很多西方现代派的东西,通感,陌生化,叙事,日常生活场景表达等,这些技巧她都非常熟悉并运用自如。

余秀华的诗歌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况性诗歌,这类诗歌表达的是对自我身份意识的某种寻找和审视。在她的诗歌某些句子中,我们可以发现主体在不断消失,生成各种动物、植物、甚至生成各种不可感知的东西。另一类是人存在的经验性诗歌。她将这类诗歌几近被滥用的美好文体托举出文字泛滥的激流中,显示出它发展千年而未曾凋落的婉转之光,还带有一丝"未完成"的味道。

余秀华对于自己的诗歌创作,有着充分的自觉。余秀华的诗中有一种深沉的关于生命情感的东西,或者反过来说她是把所有生命的热情、愿望、信仰、绝望,都宣泄在了她的诗里。对她来说,诗已经不称其为诗,而是承载生命另一种状态的某种容器。用她自己的话说,诗歌就是一个让人安心的东西。她远离了文学的实用性,也没有把诗当作实现某种抱负的工具,她在诗中救赎她自己,诗在她的笔下还原了诗的本真。准确的文字,流畅的节奏,清新的意象,迷离的意境,适中的人文深度——这让她的诗在众多高山仰止的现代诗里,多了一份亲和,也令其收获了更多诗圈以外的读者。懂诗的,叹那股子彻底与凌厉。不懂诗的,爱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味之清欢。


余秀华是真正的诗人吗?——是,也是一个渴望挣脱束缚的灵魂

我遇见他的时候,他阴险一笑

我认识你,我们在午夜脱下囚衣,又在黎明穿上,在清晨各奔东西,又在黄昏聚集

说起人生,他喝起一口酒,大喊一声——

跑。

——《通缉犯》

余秀华曾说,写诗是她对这世界唯一的贡献。

有人曾经这样对她做出评价"我觉得余秀华的诗写得刚刚好,孔子讲文质彬彬,一个人的实质超过了他的文字就显得粗野,如果一个人的文采超过他的本质,就显得有点酸。而余秀华的诗,文字就显得刚刚好"。

余秀华是一个好诗人,余秀华是一个好诗人,这个好绝非"那一缕乡愁道不尽"的好,而是"堂吉诃德还在不断向着风车挑战"的好。虽然她的诗作仍然存在种种不足,但是那种随口即诗的语言天分、极强的情感冲击力、对生活里的某些瞬间细节的把握能力,都是不容忽视的。但是的但是,在专业、诗歌史的角度上,她仍然不是一个时代里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诗人也许在克服自身的弱项之后,她有可能达到这种程度,但至少现在不是。有人说特殊身世造就了余秀华。其实,苦难的环境绝不是一个人能写、会写、写好、写出名的必要条件。余的生命里,诗歌更像一种必然。读越多,就越相信,这样一支被上帝亲吻过的笔,离开"农妇""残疾人"的手,一样有成名的一天。而从量和质来看,她还有许多可能性。

中国新诗发展了百年,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随着诗人之死、以及各种光怪陆离诗歌文字的出现,人们对诗人的误解不断增多,诗歌也成为了晦涩难懂的同义语,诗歌的创作一度走向困境。以"诗人何为"的质询也换了几次语境。可是,正如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一个时代的目光,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内核。

余秀华的出现给沉闷的诗坛带来了一股新鲜血液,这符合普通读者对诗歌亲民性、大众化的期许。这里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另外,她这样的草根身份,符合如今浮躁社会的期许。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余秀华,还会有李秀华张秀华出现,早晚会出现。而要想对余秀华做一个整体性的评价,给她在当代诗坛里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恐怕是一件十分困难(有争议)的事情。与大多数人的印象相反,当代诗人里高手辈出,好手如云,余秀华的整体表现可能不会像很多人所想的那样出色。

余秀华,一个奔跑在逃逸线上的诗人,她埋藏在诗歌以及创作行为中的密码,等待着我们去解开。


一往文学


我比较支持食指的观点,余秀华就是个笑话,我甚至认为是对诗歌界的高级黑。诗人未必一定要有家国情怀,但是诗至少不能是丑恶、淫荡、庸俗的代名词。吹捧余秀华是对诗人群体的又一次打击。为什么不能把有限的资源留给顾城、海子这样的诗人?直到他们去世了才懊悔不已。余秀华的诗并不是主旋律,但对主旋律无妨,不会引起对主旋律的争论。相反会引起人们对诗歌的质疑,会给诗人抹黑。

我怀疑诗歌界一直在遭到打击,因为诗人是敢说真话的一群,他们敢于表露自己真实的情感。八九十年代诗歌繁荣的局面,突然崩塌,你不觉得可疑吗?随后听到的是诗人们的自杀、被杀、被追杀、逃亡。一定有好的诗和优秀的诗人,但他们却默默无闻,没有被评论界发掘和介绍,他们被视而不见了。而介绍给公众的诗人却令人作呕,这不是对诗歌的打击吗?


新疆曹子建


余秀华,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妇女,一下成为引人注目的公众人物,成为自强不息的典范,是什么原因促成的呢?毋庸置疑,是她残疾的身躯,更是身残志坚的诗人身份带来的;这个社会总需要一些典型、需要挖掘出一些感人的事迹,余秀华就属于这样的典型!当然,如果仅仅是因为身体残疾就被树立典型的话,那未免太缺少亮点了,也很难博取大众的眼球。但余秀华不一般,因为她会写诗,而且还写的很不错!



那问题来了,她是属于真正意义的诗人吗?她的诗真的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吗?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妨先看看火遍全国的那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是怎么写的: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其实,看余秀华写的这首诗,其内容和层次都很不错,也有一定的深度;但让许多人诟病的是,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哗众取宠的标题呢?给人一种俗的联想。当然,我们不知道余秀华是怎么想的,也许有她自己的考虑。但作为一个残疾人,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作,这本身就很让人敬佩!她写诗时也未必想到出人头地,只不过是圆自己的文学梦和对生活的感悟罢了,而且从其诗做本身来说,我认为余秀华写的诗,至少比那些自我标榜的著名诗人要强的多!至于后来媒体怎么炒作,余秀华自己已经做不了主了,而且她也乐意这种炒作带来的实惠,以至于参加国内各种讲座、座谈!我们当然无权指责其本人,谁不想生活的更好呢?但我们也看到,有些诗人在未出名前,诗写的很好,一旦滑入名气和利益的链条,便江郎才尽,写不出有深度的东西了,余秀华会是这样的人吗?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