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记忆深刻的中短篇小说?

江上弄舟


中短篇小说小而精,饱含了作者考究的选材眼光、精心的结构安排、凝练而不失热度的文字把控,他们往往由小见大,以类似唐代山水画的留白使人咂摸出醇厚深刻的情感与思想。优秀的中短篇小说比比皆是,而深度大于热度,令人久久回味的有

迟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夏目漱石的《哥儿》、萨特的《墙》、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等,在碎片化阅读的今天,这些中短篇小说也许更适合我们,在空隙时间里,跃入寂静与喧嚣相统一的魔力空间。

1、 与黑夜和解的生命体验美学:《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我想把脸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2002年迟子建的丈夫遭遇车祸不幸离世,丧夫悲痛之下,迟子建迎来了《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追寻丈夫亡魂的女主人公旅行中的见闻,以一个寡妇的哀痛展现普通女性的生活悲剧及底层民众生存困境,是迟子建对爱人的纪念与自我救赎。

小说中带着悲痛的"我"出走三山湖,在途中进入了笼罩着煤尘与死亡的乌塘,孤独的寡妇、"嫁死"的女人、讲鬼的集市、哀婉的民歌、黑白的夜、蒋白嫂雪藏在冰柜里的蒋百遗体组成了夜晚的秘密。逝者已矣,叙述者切身体味到了他人的隐痛与悲欢后终于有勇气与自己的爱人永别,穿过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看到人生的全景与生命的限度,体会一己之悲,更悲悯于黄土之上人类的生存,在经历了心灵的夜哭之后,依旧再次前行。

迟子建惊心动魄的文字、细腻丰厚的情感成就了这部短却情深意重的小说,每每于极度悲伤的时刻,夜晚的风声呼啸过后,月光轻盈而出,也许不曾达到解脱,却叫人想要笨拙、诚实地守护着生活与梦想。

2、 "从来如此便对么?":《哥儿》

夏目漱石的中篇小说《哥儿》,全篇讲述了从江户乡下到四国地区的中学执教的哥儿"自我"与外部环境的正邪斗争,语言轻快酣畅,笑中带泪。正直而莽撞、爱憎分明到不谙世事的江户哥儿与豪放爽直的"豪猪"为伍,以"自我"对抗学校的腐败阿臾、倾轧奸滑、盲从与形式主义;对抗道貌岸然者、为虎作怅者;同情逆来顺受者。在这里不再是"今晚月色真美"而是"我为生性莽撞吃尽了亏。"

小说直指知识分子与民众的主体性迷失,从内部对日本现代化进程进行反思,而近百年前那些沦丧的灵魂今天依旧如故。大多数人都曾像哥儿一样,以自我对抗着环境,一滴清水却无法改变一瓶墨汁,生存或是毁灭的问题再次出现,随从环境还是自我拯救,仅仅思考到此便已是"侠"的精神闪光。

3、 从虚构出发对现实的哲学思考:《墙》

法国作者让-保罗·萨特是存在主义代表人物,重要的哲学家与文学家,荒诞是整个短篇小说《墙》的内核。

小说通过临行前夜死囚的心理展示,传达出关于世界人生的生存哲学,但却丝毫不显说教,反而因荒诞而充满趣味性。巴洛克决心赴死换取格里自由,并不指向道义责任,而指向生命与情感的无意义性,结局中,经历了惨烈思想斗争回归自我选择赴死的人却获得生的机会,也许蔑视死亡可以逾越生死之墙,也许一切不过是荒诞世界的游戏嘲弄。萨特跳出生活现象层面,建构非现实世界带领读者感受对现实的深刻体验,巴洛克与格里的故事非常短小,却使人在平庸生活中体验生存的戏剧性与荒诞性,深思存在的意义到底归于何处。

4、 孤独的殉道者:《饥饿艺术家》

1917年卡夫卡因患肺结核而咯血,病变蔓延到喉咙时他既不能吃也不能喝。1922年在饥饿状态下,卡夫卡阅读并校订了短篇小说集《饥饿艺术家》。"当他完成这一工作时,他长时间地泪流不止。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的感情"1923年他在遗嘱中要求将自己所写一切都付之一炬,但包括《饥饿艺术家》在内的六个短篇却幸免于难。

饥饿艺术家表演饥饿艺术,有人认为其自我吹嘘,有人视之为一个江湖骗子。人们抛弃了饥饿表演,热衷于观看动物的野性表演,饥饿艺术家的孤寂日甚一日,最后他只得用生命来证明自己的艺术。作为精神存在的人与人的动物性的矛盾与悖论中,我们看到的是艺术的探险者与误读中前行的殉道者形象,在很大程度上这正是卡夫卡的自况。

愚昧的世界里清醒的异类"不疯魔不成活",这是艺术追求对生活的沉重报复,其中,卡夫卡仿若带着一腔孤勇,极端注重生活的感性体验与对话语阐释的反动,坚守着自我"信仰"的仪式感。

读《饥饿艺术家》克制的文字却震人心魄,多重解读空间下是使人泪涌的精神力量——"倘若心中没有对某种不可摧毁之物的信念,人便不能生存"那是一种深刻的悲剧之美。


一往文学


记得早些年一直订阅《小说月报》和《小说选刊》,后来居无定所,每当在候车室等车的时候,都会到书摊看看有没有新一期的《小说月报》卖。

我读过大量的优秀中短篇小说,所以我觉得我来推荐还是有可信度的。

首先推荐李佩甫的两篇中篇,一篇是《无边无际的早晨》,一篇是《豌豆偷树》;只推荐不剧透。然后是鬼子的《上午打瞌睡的女孩》和《被雨淋湿的河》;

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黄泥小屋》、《大坂》;

贾平凹——《晚雨》、《白朗》、《五魁》、《美穴地》;

苏童——《桑园留念》、《刺青时代》、《祭奠红马》、《妻妾成群》、《红粉》、《寻找养蜂人》;

潘军——《对门对面》、《重瞳》、《秋声赋》;

邱华栋——《哭泣游戏》、《掌上的星光》、《所有的骏马》、《波光粼粼的河底》;

刘醒龙——《凤凰琴》、《恩重如山》;

王蒙——《秋风醉了》、《坚硬的米粥》;

杨争光——《赌徒》、《老旦是一棵树》;

李国文——《涅槃》、《天问》;

铁凝——《永远有多远》、《省长日记》;

池莉——《致无尽的岁月》、《生活秀》、《来来往往》、《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绿化树》、《习惯死亡》、《青春期》;

方方——《一波三折》、《万箭穿心》、《桃花灿烂》;

叶广岑——《梦也何曾到谢桥》、《黄连厚朴》、《醉也无聊》;

王安忆——《小城之恋》、《上种红莲下种藕》;

迟子建——《青草如歌的上午》、《清水洗尘》、《起舞》;

刘庆邦——《走窑汉》、《遍地白花》、《杏花雨》;

阎连科——《年月日》、《朝着东南走》、《横活》、《寻找土地》;

阿成——《良娼》、《空坟》、《年关六赋》、《小酒馆》;

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

曾明了——《黑嘎》

王朔——《空中小姐》、《浮出水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顽主》、《许爷》、《动物凶猛》;

……

看过太多,还有太多优秀作家的作品没有推荐,就此打住吧!


战羿


最早看到的是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久久不能忘怀,后来蒋子龙、冯骥才的系列中短篇小说让我着迷,陆文夫的‘美食家’‘围墙’等也不错,茹志娟的‘百合花’经久难忘,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情那景一直刻在心上。刘兆林的《啊,索伦河谷的枪声》一直在我耳边响起。

本人孤陋寡闻,读书不多,记性也不好,常常读个开头就不看了,合上书本就忘了,能记住的也就那么几篇,若是参加应试,估计也会名落孙山。


清风明月72518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张承志《黑骏马》和《北方的河》、贾平凹《腊月正月》、莫言《红高粱》和《透明的红萝卜》、郑义《远村》和《老井》、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王蒙《春之声》和《坚硬的稀粥》、张贤亮《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阿城《棋王》、铁凝《永远有多远》、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晚上》、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黄油烙饼》、刘庆邦《神木》、苏童《妻妾成群》《肉联厂的春天》、池莉《烦恼的人生》、方方《风景》、李晓《继续操练》。冯骥才《神鞭》《三寸金莲》《刷了李》、陆文夫《美食家》《围墙》、史铁生《命若琴弦》《遥远的清平湾》、陈源斌《安乐四陈》《万家诉讼》、刘慈欣《微纪元》。


赵爱军36


历经文革的磨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创作进入一个井喷期,从蹉跎岁月里走出的作家们擦拭着伤痕,带着对过去岁月的审视与反思,慢慢由迷茫走向寻根,用敏锐的笔触和满腔的热情,抒发着对失去岁月的祭奠和怀念,拥抱着崭新的生活。

许多的作品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些深深触动了灵魂,至今觉得那时的文坛是百花绽放,那时的作品是最令人难忘的。

张承志的《黑骏马》《北方的河》,张炜的《古船》,邓刚的《迷人的海》,张抗抗的《北极光》,铁凝的《哦香雪》,宗璞的《三生石》,朱苏进的《射天狼》,古华的《爬满青藤的木屋》,冯骥才的《雕花烟斗》,从维熙的《雪落黄河静无声》,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雨》《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刘心武的《班主任》,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叶辛的《蹉跎岁月》,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陈建功的《飘逝的花头巾》,韩少功的《西望茅草地》,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贾平凹的《腊月正月》,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等等。

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是那些动人的小说作品和那些感人的故事,久久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像一曲曲动人的乐章,一直在那里咏唱,我国当代文学史也因那些优秀的作品而更加辉煌。


冷水涤心


长篇小说,场面宏大,波澜壮阔,很精彩。但也有些长篇小说,尤其一些网络小说,十万字能说完的,偏要写上几十万、上百万字。像个话唠,废话连篇,说个不停,不知道闭嘴,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倒是中短篇小说,言简意赅,短小精悍,更容易让人记忆深刻。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麦琪的礼物》,自从读过,一直记忆犹新。一对年轻的穷苦夫妻,男的最珍贵的只有一块祖传的金表,女的最珍贵的是自己的一头金发。

要过圣诞节了,女主人公准备给丈夫买个珍贵的礼物,但没有钱。女主人公最后卖掉了自己的头发,然后买了条精美的表带。丈夫回来,她把表带送给丈夫。但丈夫为了给妻子一个惊喜,却把金表卖掉了,为妻子美丽的头发买了把精美的梳子。当他们拿着都没有用的表带和梳子时,真是让人悲哀哭泣。这真应了中国古代诗人的一句话:贫贱夫妻百事哀。但也真正为两个人同甘共苦的真情而打动。

还有法国莫泊桑的《项链》。女主人公玛蒂尔蒂,为了参加一个舞会,借了朋友的一串珍贵的项链。结果回到家里,发现给遗失了。没有办法,借钱买了一串一模一样的还给朋友。为了还债,他和丈夫整整奋斗了十年。当朋友再碰到玛蒂尔蒂时,女主人公已经被折磨的不成样子。朋友得知真实情况时,告诉她:那不过是一串假的项链。相信女主人公死的心都有。我们也为主人公的不幸而落泪。生活的玩笑真是开不起!


江上弄舟


世界上优秀的中短篇小说简直太多了,我给大家推荐我读过的优秀中短篇小说名篇。我就不说推荐理由了,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一)中篇小说

1,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2,小仲马,《茶花女》。

3,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

4,加缪,《局外人》。

5,沈从文,《边城》。

6,屠格湿夫,《春潮》。

7,方方,《风景》。

8,海明威,《老人与海》。

9,川端康成,《雪国》。

10,王安忆,《小鲍庄》。

11,张承志,《北方的河》。

12,莫言,《红高梁》。

13,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15,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16,林海音,《城南旧事》。

17,王小波,《白银时代》。

18,苏童,《妻妾成群》。

19,布宁,《莉卡》

20,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

(二)短篇小说

1,汪曾祺,《大淖记事》。

2,汪曾祺,《鸡毛》。

3,沈从文,《三三》。

4,鲁迅,《伤逝》。

5,扎西达娃,《系在皮绳扣上的魂》。

6,卡夫卡,《变形记》。

7,契珂夫,《跳来跳去的女人》。

8,契珂夫,《带阁楼的房子》。

9,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

10,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11,巴尔扎克,《一幅未完成的杰作》。

12,托尔斯泰,《舞会之后》

13,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14,莫泊桑,《羊脂球》。

15,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16,张爱玲,《倾城之恋》。

17,布宁,《旧金山来的客人》》。

18,冈察诺夫,《磨坊》。

19,泰戈尔,《喀布尔人》。

20,莫言,《枯河》。


枯禅斋


鲁迅的小说全都是中短篇的,《呐喊》就是一部鲁迅的中短篇小说,印象最深的当然是《阿Q正传》、《狂人日记》、《孔乙己》等。

阿城的“三个王”,即阿城最著名的三个中篇,即《棋王》、《树王》、《孩子王》。“三王”基本上都是讲知青插队入户在农村的故事,小说手法颇有点魔幻元素,但故事寓意颇深,有些观念比如《树王》里描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这个似乎有点超前了,而一个知情下棋如有神,其写法有点传奇手法,阅读起来非常有劲,你会兴致盎然,在八十年代时期,可以说是那批作家作品中最具阅读性的作品之一。

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也是颇具现代派手法的两个中篇小说,两个中篇都描写一个非常封闭、愚昧的乡村,一群封闭、愚昧的人,深入挖掘了乡里人的某种人性的东西。如此以小说挖掘人性的写法,韩少功有其独到之处。

王安忆的《小鲍庄》也是一个中篇小说,可以说,王安忆就是凭《小鲍庄》在八十年代,在当时的文学粉丝群中打响知名度的,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有《荒山之恋》、《小城之恋》两个中篇,虽然三个中篇的水准有高低,但在当时,都是能够叫我们这些业余文学爱好者眼前一亮的作品。

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在当时《班主任》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甚至获得197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一名,但我个人却并不觉得这篇小说有多么优秀,它只是比上述几个中短篇出来的早,但小说中有非常明显的应景时政的痕迹,从文学价值层面上谈,如果今天再去阅读,它起码不是一个优秀小说。可当时却在中国文学界引起了轰动,不过销声匿迹的也很快。


久卓子60


忘不掉的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羊脂球》,一个妓女救了一车人的命,反过来,一车的各色人等却嘲笑,讥讽妓女。出版那篇小说的时代距离我们已是遥远了,但,那些人物令人作呕的表演却厉目如新,擦不去。

还有川端康成的《伊豆的歌女》,故事没有多少情节,却语言清新自然,宛如现实真景,印象尤深。

接下来是鲁迅的部分作品。

笔如刀峰,字如利剑。通过故事情节的转承和描述,报露社会现实与腐败。特别是历害。

其次是《人性的光辉》一本溥书,内中写了亚伯拉罕.林肯的一生,尤其实在,感慨万端,无法释怀!


一颗飘草


中短篇小说看的也许不少,但说的出来的倒不是很多,也许是对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之间的这个界定不是很清楚。

刘震云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中国作家,读的第一部作品是《一句顶一万句》,就是获得茅盾文学奖那一部。看了后感觉很对路,于是接着他的《手机》、《我不是潘金莲》、《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另外还有些中短篇,比如《一地鸡毛》《单位》等官场小说,对单位内各色人等的内心世界和彼此之间的勾心斗角、尔欺我诈描写的那叫一个犀利,一个传神,让人拍案叫绝。

鉴于此,推荐刘震云老师的《一地鸡毛》、《单位》、《官人》、《新兵连》,希望提问者能够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