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出书,不但没一分钱稿费,还要贴钱印刷、自己包销。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司马大师说


我正在第二卷《晓宁乱弹琴》一书,第一本是三年前出的,所以有感悟。

正如好多人问我,自费出书,自费销售,这是何苦呢?要我说,就是两个字:情怀。

网络写作十多年了,总想着把文字变成铅字,出书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第一本书,用了10年时间,第二部书,用了三年,如果有第三部,或许就是余生。

最初的设想是:第一卷,我写明理,第二卷,我写悟道,第三卷,写放下。这是我修行的三部曲,也是我写作的三部曲,从现在看,很难达到。

全书就是乱弹,全是生活感悟,情感故事,心灵鸡汤,谈不上好,但一定接地气,书中观点,并非我自己的,而是来自高人,来自全人类。

写书谈不上效益,我本人又羞于和人张口推销,基本当做名片送人。把书当名片,虽然挣不到钱,但是得到尊重,得到人气。

第一本书,内部准印号,过了一把签名瘾。这次第二本,因为有正式书号,可以面向全社会发行,至于有没有人看,一切随缘。

写书挣不到钱,但这个过程,给我思想,给我文化积淀,我一条手机短信,给人解决了工作,做了别人花好多钱都办不了的事。

所以,写作、出书,不管挣不挣钱,我都会努力做好,因为一个过程,我让自己变得更好,变得强大。




晓宁乱弹琴


我自费出了三本了,这三本书都有人愿意免费给我出,其中有一本还答应给三个点的版税,但我拒绝了,因为给版税的出版周期拖的太长,而且不论给不给版税,他们都要我十年的版权。我觉得相当于我辛辛苦苦养大一个孩子被人抱走了,我挺难过。所以我选择了自己出。第一本《小时候》,我靠书本身的品质和自己的努力推销卖到了二印,这本书我是赚到了钱的。第二本书《毕业在东,爱情在西》销售一般,目前还没有回本,当时也没有想着靠这本小说回本,想着小说出版后方便影视改编。小说还真有文化公司看上,改成了剧本,也有导演愿意执导,但融资有点困难,所以一直未成,但这也是一种生活的尝试不是吗?第三本是一本植物科普《留住四季》,这是一本适合孩子读的图文并茂的书,获得了很多好评,有销售团队看上了它,愿意运作一下它的销售事宜,事情可能成功,也可能不会成功,但我觉得有外界得承认就是好的,人活一生用书去和别人沟通交流自己的生活经验也是一种荣幸。( ˃̶̤́ ꒳ ˂̶̤̀ )





作者刘静


这个问题,前阵子很火的电视剧《都挺好》里有答案。


「作精」苏大强,除了作天作地作儿女,喝手磨咖啡刮彩票要钱,这些爱好之外,还有个爱好就是——写诗。


老聂带了本高主任的书拿给他,说是每人都有。


苏大强什么反应?


啐了一口,「高主任都出书啦?」那表情酸得不行。


「咳!花钱出的呗,你要想出也能出。」


老聂这话说完,还顺带捧了苏大强几句臭脚:欸?老苏,你原来不是挺爱写诗的吗?我看你把你以前写的那些诗啊,找出来整理整理,出本诗集,那多有纪念意义啊。


(划重点,自费出书第一个原因:纪念意义。



苏大强听完这话,心里舒服多了,谦虚两句,我那都是瞎写。


呵,老聂听完,立马给他打住:你这还叫瞎写?都有发表水平了!欸,你要想出,我给你张罗张罗?


说真的,捧臭脚我服老聂。那把苏大强哄得一愣一愣的,眼睛立马都放光了。


「出本书得多少钱呐?」瞧瞧,动心了。


老聂说帮他问问,这话苏大强可听进去了,暗自开始搓手手。


等老聂一走,他戴上眼睛,虚着眼睛看高主任的那本书。


咋了?虚荣心攀比心上来了呗。


你想啊,那谁谁都能出书,写得还没我好呢,诶?我咋不行?那不存在的。


(划重点,自费出书第二个原因:虚荣心和攀比心。



这回苏大强可是认真了,正儿八经在家里笔墨纸砚伺候着,小眼镜一带,毛笔一拿,别说,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来一首:


请君伴我一路行,青山绿水和鸟鸣。

突发灵感心清净,昼夜作诗到天明。


蔡根花小宝贝看到这诗,忍不住饱含感情地读了出来,「苏老师?这是您写的吗?苏老师,原来您是个诗人呐!!」



哎哟,这话一说出来,苏大强开始自己都不信。


架不住蔡根花小宝贝一直夸啊,「苏老师您写得太好了」、「苏老师,你该找个出版社出版啊,这诗肯定能大火大卖」、「苏老师,您太有才了」,「我特别地崇拜您」……


这谁顶得住啊?


苏大强飘了,膨胀到天上去了,真的信自己是个诗人了。


(划重点,自费出书第三个原因:享受被崇拜的感觉。


有人欣赏你的作品,夸你夸到你脸都麻了,花钱买享受,再正常不过。



尾声发射中心


下放农场有位朋友,才华横溢,出口成章。他非常勤奋,白天大田劳作,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搞创作。夏天蚊虫多,蚊香也舍不得,冬天披着厚厚的棉袄。四十多年前,没有电脑,二十多万字的小说全靠一个字一个字爬格子。整整一年时间完成。后又花上一个月工工整整誊抄一遍。

小说我读过,描写的是知青的喜怒哀乐,有血有肉接地气。构架的情节要比《金光大道》耐看。朋友跑了好几家出版社,无一例外要求作者自费出书。一位名不经传的下乡知识青年,哪来的资金。有家出版社看都没看,直接拒绝。耗费一年多的作品,被无情的市场规则扼杀了。

有次单位请我们当地的文联主席讲课,这位老先生德高望重,出了几本诗集。讲座结束后,老先生向每位听课的人发一本他创作的诗歌。第二天,文联有位同志打来电话,书籍是收费的。没办法,请示领导后,按书的定价累计后的金额,专程送到文联。据文联同志解释,老先生出版这本诗歌是有条件的,由他本人包销2千本,先礼后兵是无奈之举。

出版社也要成本核算,对作者送稿审查很严。编辑的眼光很毒,看重的是名气大的作家和预测成为畅销的作品。对不知名的作者,采取的是包销或自费的政策,出版后既使滞销,也不会影响出版社的效益,巧妙的规避了风险。

作者辛辛苦苦创作的作品,好比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有的作者甚至举债,希望让更多的读者分享他的成绩。回本还得有渠道,靠关系推销,没有通道只能白送了。还看见有位作者把几百本自己创作的小说打包送进废品收购站。

这些辛酸的例子,滿滿都是泪啊!


秋平171152879


自费出书寻常见,本人已觉不新鲜。几友佳帖均拜读,各有见地谈锋尖。不宜对此太较真,顺其自然随其便。是非标准别太硬,道德判断勿过严。还是宽容比较好,但愿书坛景灿烂。一一再补充两句,有网友谈其名人富翁出书易,平民百姓布衣庶人出书难,容易让人产生这么一印象感觉,正式出版部门都是唯身份论唯钱是举,等等。其实,就卑人多年与报刊投稿的实际经历,绝大多数编辑都是把稿件质量放在首位,较公正严格地把握审查过关的底线的。自己写的较满意的自认为有水准的文稿,多数能被通过在报刊登出 ; 而那些写时就感觉平淡无特色的稿件,寄出后也均为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阿生701


说说我对自费出书的看法。

出书,对每个人都是梦寐以求的好事。



(朋友刚刚寄来的自费书)

从前,把文章印成铅字,很难。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自己豆腐块文章见报,高兴好几天。现在,网络发达,只要想写,自媒体任性发,只要不违法,渠道多得是。对世事发表看法,随时随地。

从前,出书门槛高,内容、文笔要求较高。有的上岁数的人,穷一生精力一本书也难问世。现在,把过去的文稿整理润色一下,印成书,作个纪念,无可厚非。一般的人钱不是问题,贴个一万二万,图高兴。

自费出书,十个有九个不为赚钱。分赠给同事、同学、学生、朋友、亲戚,留给后代,作纪念,作传家物件,有一定意义。

自费出书,可对一生或某个人生阶段做个总结,提供人生借鉴,启迪周边的人,尽管有限,意义还是有的。或对从事的职业研究的领域,有所感悟,印成书,对他人(哪怕只有一人)有帮助,足矣。



(2011年自编文集)

之所以自费,因为你的作品可能没有达到官方出版要求,也可能没有卖点,出版社贴钱他才不干呢。

当然,对自费出书,一些大咖和自识清高的精英,不屑一顾,嗤之以鼻。

这是一个全民写作时代,大狗要叫,小狗也要叫。许多出版社,只要作品不违法,只要个人肯出钱,出书方便。这是时代的进步。

如果你是年轻人,没名气,先自费出书,打打广告,出出名,为以后打基础,不失一良策。

自费出书,是令人骄傲的一件事情。有人眼红,是他眼高手低,写不出来。自费出书,总比写不出书强几倍。

我时常收到识者邮来的自费书,内容和印刷质量都不亚于名作家和大出版社。把她和名著放在一起,逊色不了多少。




(我们中文班的诗文集)

不断有识者促我出书,说不定哪天我真就出几本。把以前见诸报刊和没公开的东东,晒晒。没人要,留与后辈作柴烧。


七秩老松树


自费出书有两种人。一种是有权的,一种是有闲的。有权的出书就是名利双收,有闲的是赔功夫蚀饭钱。有权的出书是赚钱的买卖,别说出书都是傻❌冤大头,他们出书包赚不输。首先和出版社谈出书的时候,手下的虾兵蟹将便纷纷赞助,这个时候捞一笔是铁板上钉钉,赢定了。三十万的赞助费,回扣十万,出版社十万,自己定心拿十万。二是书出版了。先别看他或者她写的什么,先看底版上的定价,大多是天价,和书本的厚薄成正比的,一般都在三十元左右。这个时候,给他或者她推销这些书的还是这些当初的赞助人,这些赞助人大多是单位头目,一支笔签个名在出书人开出来的发票上,这张发票便可以在单位会计那里能够提现的。推销一百本,照例可得三千元,其中两千元给出书人,一千元自己是可以上腰包的。而且这包销人还能得个美名,曰:支持精神文明建设。因为他们往往会把这一百本书当做单位福利发给职工。职工拿回家怎么办?!多数是当做废纸卖给了走街串巷吆喝着收破烂的人,一百本里面有没有被那么三五个人正儿八经而读读这书?!难说。读了之后又能够得到点什么精神上的愉悦或者收获就更加难说的了吧。但是出书人只要有十个这样的包销人兼赞助人,三年五年就会出一本或者几本书,你只要看那些不断推出新作来的人自费出书了,你就知道他又有雪花银子进账了。至于那些有闲阶级自费出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到今天还有空出来的房间堆放着永远卖不出去的皇皇巨著的都有。笑笑而已,夫复何言?!


一般般的过客


事情都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

比如,出书,可以更好地建立个人品牌,也是个人形象,也是给自己的一个宣传。但有人却把这事说成建立“人设”,或者说“包装”自己。但,无论怎么说,都是人家对自己的一个定位。


比如,出书,可以给自己更多的信心,有人从出第一本书开始,有的就一年一本书的出,越来越有力量写,对自己越来越肯定,也不枉费自己对写作的热爱。不同的是,可能,第一本是自己投钱出的,以后的书,都是给自己挣钱的,能力有了,收获有了。


再比如,一个人在几年间的特殊经历,非常有感触,特别想分享给大家,于是,把所有的灵感全部集中到这本书了,对自己而言,有收藏和回忆的价值;对别人而言,感受一下自己没有的经历,或是没有的梦想经历,也是一点心灵的安慰。这样的书,一开始可能会是投钱,但,说不一定就火了,比如《鲁滨孙漂流记》,等,很多。


还有一种,是这一生拥有很多波折经历,也为自己赢得了很多的成绩,拥有了财富,也拥有了权利和地位,想给自己出一本自传。想留给子孙后代一些有用的经验,也是满足自己的心愿,对自己这一生的肯定!


所以,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值得我们学习,都是对人生抱有更多的希望,有上进心,人生也有精彩!


祝您快乐!


小鱼小家


自费出书在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就我个人的减觉而言,总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好事,而是文化的一大悲哀,想想作者辛辛苦苦写了一本书(也许是几本书),却没有相应的报酬,这合理吗?国人自古就有著书原为稻梁谋的说法,当代人总不能肚子写作吧?何况饿肚子是会要命的。

其实,自费未必没有好事,有些自费书质量挺高的。相反,一些有稿酬,甚至书还没出版,就付了酬的书并不咋的。但出版社赚了。名人出书易,书一出来就一片骂聲,但出版单位,还有那些专门的吹鼓手,仍然毫不脸红的大放厥词,说某某某书有多好多好,甚至超过了什么什么,这样的例子就不举了。相反,真正写的好的,没有出名的,必须自费。

这样做结果是名家的书越写越烂,无名的想出书费用越来越高,我堂堂中华文被那些见钱眼开的所谓名家,出版商弄得一塌胡塗,所以习老人家也呼吁出精品!精品能出来,一个人一生写6O部书,能有几部精品,相反一个矻矻穷年写了一部书,自已掏出版费,印刷费,再去寻情钻眼卖书,他敢出书吗?

当然宫员,富豪出书,则吊当别论,总对出版单位有好处,不说也罢!

指头困了,不想写了!


李忠堂


山东省济南市中官驿街三十八中学二连三排的五四甲午马,1972年届初高中四年制文凭毕业的康氏有信铁华,在下岗求生存等待正式退休期间的2003年,就在其母校三十八中学语文徐志伟老师及省社科院刘晓焕老师的扶持帮助下,出版了香港天马书号的《溯根》一书!总之,那时的我是下岗工人,虽然是仅印了这一千册的书中内容,但至今也不过时也,现代此盖天宣夜说发表的理念观点,均源自我2003年以香港国际书号出版的《溯根》一书之中!風月——虫二无边!幽幽邃月的龙得传人文化,毕竟还是需要龙的传人“善抱者不脱”曲水流觴蓝亭序的来传承延续至万世一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