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商譽減值?

用戶8768804643930


1.什麼是商譽?

商譽,英文全稱Goodwill,英文字面意思是能夠給他人帶來好感的良好口碑,中文翻譯商譽之中的“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名譽與信譽,商譽是指在過去的時間週期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資本化價值。

2.商譽從何而來?

一般來說,上市公司的商譽產生於對其他公司的併購或合併,也稱之為合併商譽,換言之,如果沒有兼併就不會產生商譽,計算商譽的方式是併購所使用的投資成本減去被併購公司的淨資產。

3.商譽如何計算?

商譽=投資成本-淨資產

簡單舉例子,A上市公司在2018年花費3億收購了一家淨資產是1億萬的B公司,由此,產生的合併商譽就是:3-1=2億,也就是說,被收購的B公司能夠看得到的淨資產是1億,看不到的商譽是2億,這就屬於商譽的資本化。

4.為什麼商譽減值會爆雷?

我們繼續以A上市公司為例,合併商譽是由於收購的投資支出所得,本身屬於支出的組成部分,當A上市公司進行商譽計提的時候就會出現影響上市公司的淨利潤的情況。

簡單理解,淨利潤減掉了“商譽支出”的部分,當A上市公司的淨利潤數值多於商譽時,即使商譽減值,仍會是盈利狀態;反之,淨利潤數值小於商譽時,A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就由盈利變虧損,產生了所謂的“商譽減值爆雷”。

比如A上市公司2018年的淨利潤是5億,收購B公司產生了2億商譽,全部商譽計提之後的淨利潤就是5-2=3億,淨利潤有所下降,但還不至於由盈變虧;假如A上市公司2018年的淨利潤是1億,那麼,1-2=-1億,也就是說在計提2億商譽之後,淨利潤變成虧損1億,由盈變虧就爆雷了,當然,商譽計提少一些,計提5000萬,A上市公司2018年的淨利潤就是1-0.5=0.5億,仍然盈利。

換言之,商譽計提的幅度是影響商譽計提之後是否盈利的因素,話說回來,假如上市公司具有鉅額商譽,總會存有隱憂,因此,對投資者來說,仍要回避那些鉅額商譽的上市公司。

5.在哪裡查看上市公司的商譽?

當然,實際上商譽的計算具有不同的方式,而且較為複雜,對普通投資者來說,只要在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之中查看商譽的數值即可。在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資產負債表】之中就能看到上市公司的商譽,商譽水平合理的上市公司具有投資的安全邊際,反之,不在安全範圍的商譽水平則具有潛在的踩雷風險。

關注傑克,讓你快速看懂股市,文中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感謝閱讀,歡迎點贊評論,有投資疑問可私信互動交流。

傑克財富


無併購,不商譽。

舉個例子!

1、假設我的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我現在看中了一家做手機寵物的互聯網公司,於是我去併購他,說白了就是把這家公司買下來。

2、這家公司資產負債表打開一看,嘖嘖,淨資產很少,統共就幾張桌子,幾臺電腦~雜七雜八加起來不到10萬快錢。找個機構來評估一下,沒錯,公允價值10萬塊。

3、但是我能只花10萬塊就買下這家公司嗎?不可能啊,人家不會賣給我啊,我要只出10萬,人家直接把我懟到辦公傢俱城去了。這個公司的價值不在淨資產上,也就是說資產負債表並不反映公司的全部價值。這家公司人家還有技術、團隊、銷售網絡、遊戲用戶等等。這才是我要的東西,這些東西最後都會反應未來的銷售利潤上。

4、最後,我們經過談判,我出價值1個億,購買這家公司。那麼這1個億與公司10萬元公允價值直接的差就是商譽----9990萬元。

5、我為什麼要給這麼高,因為我覺得這家公司未來能給我做到每年1000萬的利潤。但是,三年的業績承諾期過後,這家公司只能做到500萬的利潤,一做商譽減提測試,我的商譽就要做5000萬的減值計提。

6、不過我運氣好,趕上了互聯網熱潮!突然直接互聯網項目大火!!於是我把這個公司包裝下賣出去,把他描繪成未來的獨角獸。果然遭到幾家上市公司哄搶。最後一家公司出價10個億,買下這家互聯網公司。商譽為九億九千九百九十萬元。結果,三年業績承諾期過去以後,還是隻能做到每年500萬的利潤,於是商譽減值九億四千萬。


  • 商譽裡面包含很多上市公司的主觀部分,是上市公司利潤調教的垃圾堆。
  • 注意不要購買商譽佔淨資產比例過高的公司股票。尤其是我們的A股。
  • 很多併購都有三年的業績承諾期,期間一般會盡力美化。
  • 商譽減值對企業利潤影響很大,一定要注意在市場估值過高的時候的併購行為,這些以後在減值的時候,都是雷。

金融分析局


要明白商譽減持之前,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商譽是什麼??

商譽其實就是上市公司兼併收購行為的所產生的附帶產物。比如,A是上市公司,收購一個創業公司B,B的淨資產2億,但A花了5億收購,那麼多花的3億元就是商譽。商譽體現了被收購企業的品牌價值。


那麼瞭解了商譽之後,其實就很容理解商譽減持的意思了

如果市場環境不好,經濟不景氣,被收購公司可能業績增速放緩甚至虧損,在財務上就需要做商譽減值。比如3億,可能減值之後就只有2億了。那麼在財務上,他就是一個調節利潤的關鍵點了——為了避免出現虧損,該計提減值準備時不計提,兜不住了就在某一次的業績報告裡突然一次性計提減值準備,從而導致上市公司出現鉅額虧損。商譽黑天鵝去年就出現過,堅瑞沃能、龍力生物還有遊久遊戲,都是很鮮明的例子!


根據前不久發佈的商譽減值提示風險顯示,截至2018年三季報,A股上市公司商譽達到14484億元。所以對於商譽減持的公司我們需要非常注意的,一旦走了熊市更深一層次的下跌,商業減持就好比是一個利空。如果你持有的個股不但出現了商譽減持,還處在股價高位,那一定是有極大風險的哦!!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什麼疑惑和投資建議也歡迎私信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商譽,很多人認為是“經商的信譽”,這就有點望文生義了。誤認為一些很知名的大企業,商譽很高,其實恰恰相反。

什麼是商譽?

商譽,記住一句話:無併購,無商譽。商譽是一個企業合併另一個企業時給予的超額價值。比如A企業合併B企業,當時B企業的淨資產才1個億,但A企業認為B企業很有價值,合併過來後會給自己帶來很高的盈利,於是花10個億把B企業給併購過來了。其中超額給的9個億,就是商譽。這個商譽9億,是A企業買B企業時真實付給B企業股東的。因此,在A的財報上,會有9億的商譽記載。

什麼是商譽減值?

就是A超額花的9億收不回來了。原來A併購B的時候,評估B會以後每年盈利3億,那商譽9億3年就收回來了。但併購回來後,第一年才盈利100萬,第二年甚至虧損!那必須給那9千萬商譽計提減值了,因為多付出的這部分錢打水漂,白白給B企業的股東了。因此,在年末的時候,把9億一次性全部給記提減值,相當於這9億沒了。

前段時間,不是一些名星成立個幾乎空殼公司,然後有個上市企業高額併購這個皮包公司,最後再計提”商譽減值“的嗎?凡是商譽很高的公司,最好要回避。

謝謝閱讀,謝謝點贊,請在評論中發表您的觀點,或者關注後私聊。


投資悟道


現在資本市場上,很多投資者都會關注上市公司的商譽,以此來作為是否持有該公司股票的一個判斷依據。在資本市場上,經常會看到一些大的公司因為各種需求去收購別人的公司,而所謂的商譽其實就是上市公司兼併收購行為的所產生的附帶產物。假設:甲是上市公司,收購一個創業公司乙,總共花了10億的資金,而乙公司的淨資產只有5億,那麼多花的5億就是商譽,商譽體現了被收購企業的品牌價值。

如果收購完成後,公司乙經營達不到收購時盈利預測的數字,就會產生商譽減值。要是業績增速放緩甚至虧損,那麼在財務上也需要做商譽減值。比如說:公司乙在收購完成後,承若實現5個億的業績,可實際收益只完成了3個億,就表示未完成被收購時的價值承若,那麼剩下的這2億,就要從5億的商譽裡面扣除,也就是所謂的商譽減值。另外,要是乙公司未來經營一直都達不到收購時評估資產組價值的指標要求,那麼在商譽中就會連續出現減值,一直到該公司的商譽值減值到0為止。

而商譽減值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影響肯定是負面的,一旦商譽減值的消息確認出來,投資者對於上市公司股票的估值就會有所下降,從而引起一系列的拋售,導致股價的下跌。特別要注意的是高位的個股,持有股東的獲利盤比較多,趁機把股票賣出套利的人比較多,拋壓盤一大無法承接,很可能就改變了股價的上漲趨勢,變成震盪或者下跌的走勢。

所以對於商譽減持的公司,我們在炒股的時候需要非常注意,儘量避免買入這樣的股票,因為這些股票在當前環境下,明顯是風險大於收益的存在。即便在看好,也要等過段時間風險釋放之後在進行參與。

如果大家對我寫的內容還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互動交流,如果覺得寫得還可以,希望能夠點贊關注。


專業配資鑫配網


商譽減值簡單點說就是高價收購的企業在整體運行之中呈現的價值縮小了,所以存在商譽減值。可能這樣說並不好理解。舉個例子可能能夠更好的理解,如果到市場中購買一件衣服,價格是多少呢?是5000元。可以理解為這件衣服現在市場的標價就是5000元,任何人來購買都是5000元。但是到批發市場一看,一模一樣的衣服,也是一個牌子的,批發價格3000元,整個批發市場的價格都是3000元。這中間存在著中間價差,怎麼算呢?就算作為了商譽。

如果去理解一家上市公司的商譽呢?就是一家上市公司收購了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市場的估值為10億元,但是註冊資本以及固定資產、實際資產才達1億元,那麼就存在9億的商譽。換句話說就是按照市場的估值進行著的收購,並不是按照實際的固定資產價值、實際的價值進行的收購,差值部分被上市公司財務作為了商譽。

理解了商譽,那麼如何理解商譽減值呢?

瞭解商譽減值就需要理解,上市公司收購的上市企業並不是一定能夠賺錢的,可能還存在虧損以及估值的下降,如果估值下降了,那麼對於商譽來說就是極大的影響。比如,一家上市公司收購的公司,估值在2018年間減少了10億,那麼上市公司的商譽減值是多少呢?就是10億。因為估值、運行等情況存在著較大變故,所以每一年、每一季商譽也會存在變化,在這種變化之下,就存在著商譽減值。而對於大幅商譽減值的情況也是存在著股價的風險,涉及到的是整體的上市公司估值。對於高商譽減值預期的上市公司,年報期間還是當規避就規避。


厚金說


商譽屬於會計上的概念,我們先看看會計準則是如何定義商譽的:

企業在合併時,企業合併成本大於合併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確認為商譽。視企業合併方式的不同:控股合併的情況下,該差額是指在合併報表中應予列示的商譽,即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與購買日按照持股比例計算確定影響又被購買方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吸收合併的情況下,該差額是購買方在其賬簿及個別財務報表中應確認的商譽。對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存在合併差額的情況下。企業首先應對企業合併成本及合併中取得的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進行復核,在取得的各項資產和負債公允價值計量並且確認了符合條件的無形資產以後,剩餘部分才構成商譽。

簡單的理解,就是A企業計劃收購B企業,B企業的賬面淨資產為1000萬元,但是雙方最終達成的收購價格是1500萬元,多出來的500萬元就是商譽。從商業上來講,之所以會多出來500萬,通常是由於B企業有一些資產按照會計準則無法確定為賬面資產,比如品牌溢價、專利技術等等(實際上可能是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在大牛市的氛圍下,併購往來帶來股價上漲,股東便可套現離場,最終買單的還是散戶)。

會計上要求商譽在確認後,持有期間不要求攤銷,而是在每一會計年度期末,對其價值進行測試,按照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的原則計量,如何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的部分,則計提減值準則

通俗的理解就是,A企業收購B企業時支付對價1500萬的前提是判斷B企業未來10年每年可盈利XX萬,但是實際上由於市場環境變化、技術更迭等等原因,導致這一判斷無法實現,因此需要對商譽進行減值。

以上都是理論上的商譽減值。小花在這裡要說的是,2019年1月A股商譽暴雷不斷,可謂是世紀奇觀。然而,我們需要反思的是監管制度的缺失

監管層對收購疏於監管的結果就是導致市場產生一大批高溢價收購的公司,千萬別說諸如公司也不傻出這麼高價收購自然有它的道理這種傻話,因為從本質上來講上市公司跟小散的利益角度完全不一樣,很多投資者會有這樣一種思維,那就是上市公司和投資者都是為了公司多盈利這個目標,所以收購也是為了多盈利,表面上看起來是講的通的,如果你這麼想只能說明你上的當還不夠多,舉這樣一個例子,可以設想一下一個年利潤幾百萬但市值卻在幾十個億的高市盈公司的老總有兩條道路等待著它選擇,正常經營和套現,老總心裡明白的很,套現所賺的錢要比正常經營多的多,如此投資者跟上市公司大股東還會在同一利益鏈上嗎,斷然不會,所以產生巨大商譽的併購一定要警惕其利益的輸送。

財富小花


耳趙團隊:商譽減值,就是一個球隊剛買來的明星球員下樓腳崴了!這個賽季都上不了。虧了!

這兩天是上市公司集中發佈2018年年報的日子,各種故事漫天飛,十多年來都沒出現過如此慘的業績暴雷了。從數據上看,上市公司們業績暴雷的主要原因是商譽減值。

什麼叫商譽減值呢?

我們先看看什麼叫“商譽”。商譽的意思就是,上市公司購買一家公司,被購買公司的賬面淨資產只值2個億,結果我們溢價花3個億買了,多支出的那1個億,就叫做“商譽”。就像你經營一個球隊,最近剛剛換了一個老闆,給了你好多錢,於是你花大價錢買了個明星球員。球員本來年薪200萬,你為了挖他年薪給了300萬,多的100萬支出在你球隊的賬上就計入“腳譽”(商譽)!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黃金右腳球員是被你打動了,結果過來上班的第一天,還沒出場,下樓的時候黃金右腳踩了西瓜皮,腳崴了。送到醫院一看骨折了,這賽季沒戲了。這筆買賣就虧了啊。我們給他降薪這都無所謂,問題是我們計入賬面上的那筆溢價“腳譽”(商譽),怎麼辦啊?怎麼和老闆交代啊。年終總結大會上,我們只能說,這筆溢價做的不好,減值了。
上市公司在購買其他公司的時候, 人家的老闆不捨得賣,咱們只好溢價,支付多一些的錢購買。多支付的這些錢買到的就是“商譽”。“商譽”也是我們買到的“資產”。當然,這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是買到的公司確實發展前景挺好,能掙錢。
這兩年的經濟情況和股市如你所見。那簡直就是福不雙至禍不單行,目前的現狀是經濟環境不景氣, 企業整體盈利能力下降。買來的公司都不掙錢,那肯定不值這麼多溢價(商譽)了。
雙重打擊之下,只能做商譽減值啦。其實也不是壞事,畢竟長痛不如短痛。做了比較大幅度的減值可能也是釋放風險的比較可行的做法。
耳趙團隊:願知識帶給您健康!

耳科趙醫生


商譽是公司併購時發生的項目,大多數收購都是溢價收購,收購市值高於該公司資產賬面價值時,多出來的部分就記為商譽。商譽作為一種無形資產,代表了它們可能給公司帶來美好預期,在學術上,商譽來源於好感價值論、超額收益論和總計價賬戶論,總計價賬戶論成為會計上核算商譽減值的來源。

我國的會計準則和美國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一樣都是從攤銷法修訂成減值法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方對合併成本大於合併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當確認為商譽,每年年終企業按照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比較賬面價值和可收回金額,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的,應當確認商譽的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攤銷法可以逐年減少商譽賬面價值,而減值法雖然能更好的反應合併企業的價值,但成為了企業修飾利潤的工具,該計提的商譽減值沒有計提,成為管理層調節利潤的手段,加上2018年商譽積累爆發,證監會提示商譽減值風險以後,導致1月末商譽減值的雷集中引爆。

(王二狗)




孫建波


不請自來,如有冒犯,敬請原諒!

商譽減值是什麼?我們站在財務角度,從商譽和減值兩個方面來說一下。

1、商譽。商譽本來是指公司的聲譽,是公司長期經營所形成的美譽度,目前屬於會計的資產類核算科目,而且主要在合併報表中體現,通常來說一般有內部商譽和外部商譽之說,內部產生的商譽即為其原始定義,因為很難滿足資產的定義,主要是內部產生商譽的成本很難準確計量,因此在中國會計準則下是不允許確認內部商譽價值,包括國際會計準則和美國會計準則均不允許確認內部商譽,所以,一般所說的商譽,都是第二個含義,即對外併購非關聯第三方公司,且構成控制,納入合併範圍,這時併購方支付的對價超過被併購方淨資產公允價值中,併購方按股權比例應享有部分的差額,即為商譽。

一般來說,併購方作為母公司,會編制合併報表將被併購方合併進來,在合併報表中體現商譽,母公司自身財報只會有長期股權投資而不會有商譽。

2、減值。根據現行會計準則,商譽不得攤銷,但每年必須做減值測試,如發生減值跡象,必須計提減值準備,將商譽減值至其可回收成本,而可回收成本,基本按照現金流折現法的方式來計算。基本公式是將被併購方可以看做一個資產組,按其每年預計的現金流,按折現率進行折現,並彙總各年折現後的金額,如果該金額超過被購併方併購日的公允價值,則沒有發生減值跡象,如果低於,則發生了減值,要計提減值準備。一般而言做減值測試前都會先看是否有減值跡象,減值跡象一般有內部和外部之分,內部主要是被併購方嚴重虧損、資不抵債、核心管理層不穩、公司戰略決策重大失誤等等,外部因素主要是經濟、政策、法律、社會、技術環境對被併購方企業產生重大負面影響,未來經濟收入的不確定性加大,當發生上述跡象時,則會做減值測試。

好了,基於以上,我們再來說說最近A股大金額的商譽減值事情。

1、首先是商譽減值是否有合理性因素?是有的,根據當前的經濟環境並不是太好,消費投資和出口都有些疲軟,再疊加與美國的貿易戰因素,反映到經濟實體,就表現為經營收入預期的相對大幅下降,在保持折現率(資金成本並沒有顯著下降)不變的情況下,減值測算公式中的分子就會變小,導致預測的整體可回收成本減少,在n多上市公司構造概念並因此大量購併各類企業時,因收入預期大幅下降,自然會發生商譽減值現象。

2、是否存在財務造假的可能?完全可能,首先是有動機,科創版註冊制的預計推出,會導致上市公司殼價值下降,以前為了保住殼資源,不得不硬挺著不做商譽減值,並採取各種合規和不合規的措施,以便能夠實現盈利,不至於被退市或者掛ST的title,現在殼價值下降了,沒必要硬挺著了,可以將若干年沒做減值的商譽減值到位了。其次是有機會,上市公司肯定不會說是因為殼價值下降才計提,如今經濟環境不好已經是企業家的共識,而且貿易戰確實會造成企業收入下降,這麼好的理由不找,以後哪來機會。最後有方法,商譽減值測試,本身是基於管理層的假設,關鍵的假設一個是未來收入增長率的假設,另一個是折現率的假設,這兩個假設稍微動一下,預測的未來現金流折現數據就會差異巨大,簡直是操作簡單易行還合理充分,當前的經濟環境完全提供了修改收入增長率假設的最合理的理由,既如此,上市企業何樂不為呢?只是減值幅度大小是否合理,也只有企業自己知道了。

以上是我淺顯的分析,因學問有限,可能會有錯誤,敬請原諒,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