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

哲學詩畫


《西遊記》的真實內涵,真正“看懂悟透”的人,寥寥無幾…試舉例如下:

一,西天取經,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這師徒看似“五人一組,實際上是“五位一體”,即一人而已!

孫悟空是這個人的“心”,唐僧是這個人的“身”,豬八戒是這個人的“情慾”,沙和尚是這個人的“本性”,白龍馬是這個人的“意志”。

二,孫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師的弟子,“斜月三星”就是個“心”字(斜月不就是那一勾嗎?三星不就是“勾”上邊那三個點嗎?),所以孫悟空是心的弟子,也就是心。這一顆騷動不安的心,於天堂與地獄,善與惡,自我與超我之間來回穿梭變幻。

三,《楞嚴經》上說,心有七十二相,悟空有72變,這象徵世人的心非常善變,瞬息間就會有七十二變。

四,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黃帝八十一難經》上說“人晝夜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人的氣”。什麼東西上能通天,下可入地;什麼東西巨則如山,細則如針呢?不就是人的“氣度”嗎?

五,五行山為什麼能壓住悟空,因為五行山正象徵著佛學中的“貪、嗔、痴、慢、疑”,這五個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即便是孫悟空,依舊逃不出這五個字。

六, 孫悟空一個筋斗就十萬八千里,正好是到靈山的距離,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靈山再遠,也無非是“心中的一個念頭”就到了!善惡只在“一念之間”:一念成佛,一念亦可成魔。

七,取經路上,看似是師徒五人在路上降妖除怪,其實指的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歷練修練,以祛除心魔,“西天取經”就是一個“人生修心”的過程。

真正的靈山,就在我們的心中。唐僧剛開始踏上取經路時,烏巢禪師對他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但是唐僧還聽不懂,直到抵達靈山,由孫悟空點醒了他之後,他才明白。因為唐僧為“身”,要靠悟空這“心”來點醒“己身”,方能明白,領悟。

八, 孫悟空一上路就打死了六個強盜,六個強盜的名字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身本憂、意見欲”,這其實就是代表“人的六根”。孫悟空打死了“六根”,說明“六根清淨”,乃取經之本。

九,白龍馬是意志力,人的意志起初就像“野馬分鬃”,想法多,但不專一,難持久。只有確定了前進的目標,才能一心一意的取得真經。收伏小白龍,即是要達到“心志合一”,後來又收了八戒和沙僧,“身、心、情、性、意”達到“五位一體”,這個“完美團隊”,即“人格健全”的一個人,就長大成人了。

十,因此,《西遊記》是世間最隱密、最深刻的一部成功學!

看似是“取經五人組”一路降妖除怪的玄幻故事,其實是告訴人們,在人生的艱難道路上,如何修練修為,才能“戰勝心魔”,才能成功的勵志經典。

吳承恩通過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引導我們領悟這樣的真諦:在漫漫人生道路上,一個人只有不斷地去歷經磨練,修練自己的“身、心、情、性、意”,才能戰勝心魔,才能最終取得“人生真經”,成就屬於自己的人生。


六福雅士


通讀西遊記,你會發現,這部書與社會和職場不謀而合。一個取經團隊,隱射了很多職場道理。總結一下, 有五點。

一,沒背景的妖精都被打死了,有背景的妖精都成仙了。孫悟空一路上降妖除怪,沒有背景後臺的妖精,都被他打死了。可是那些下界為妖的妖怪,每到關鍵時刻,他們的後臺老闆就出面說情,最後被收服上天了事。職場不也是如此嗎,沒背景的不聽話,肯定被開除了。可是有背景的員工,無論怎麼不服從管理,你又能耐他如何。

二,下屬能力再高,也怕緊箍咒。孫悟空能力很強,但是桀驁不馴,不服管理,於是觀音菩薩和唐僧就暗中做套,讓給孫悟空戴上了緊箍咒。悟空一旦不聽話,唐僧就唸咒,讓悟空痛苦不堪。職場中,很多領導對付不聽話的員工也是如此,不服從指揮,動輒罰款伺候。員工為了生活,只能無奈接受。

三,幹任何事都要經歷一番磨難。唐僧團隊西天取經,一共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後終於取得真經,修成正果。事業發展也是如此,一個人要想取得大的成就,必然會經歷很多挫折和磨難,只有意志堅強,不怕困難,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才能苦盡甘來,功成名就。

四,唐僧是一個好領導。馬雲說過,唐僧是一個好領導。這個取經團隊,除了沙僧老實一點外,孫悟空野性難馴,豬八戒偷懶耍滑,唐僧能把他們捏合在一起,委實不容易。而且取經之路艱難險阻,唐僧就是靠著堅定的信念,最終帶領團隊實現了戰略目標。

五,給自己打工和給別人打工,心態是不同的。孫悟空沒加入取經團隊之前,大鬧天宮,一人單挑天宮眾多好漢,把天宮攪了個天翻地覆。可是加入取經團隊後,動不動就被妖怪打的灰頭土臉,不得不到處求援。細細一琢磨,似乎明白了。以前是給自己打天下,動力十足,後來是給唐僧打工,出工不出力啊!

玩笑之言,以博大家一笑爾。

1.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和點贊一下,謝謝

2.如果喜歡職場和管理知識,關注本號閱讀相關文章!


管理那點事


《西遊記》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團隊建設才是完美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曾經說過,西遊記的團隊,是最完美的團隊。下面我順著《西遊記》中各個角色的特點,來分析下團隊建設中各個職能各個位置上的人才需求。


1、團隊領導:意志力強,目標堅定,善訂願景,有崇高的理想,強烈的使命感,能夠為團隊設定目標。領導就是企業文化的傳承和傳播者,要堅定不移的奉行公司的文化,以身做則,才能更好的實現公司目標。

相對應的就是唐僧這個人了,唐僧廢話很多,婆婆媽媽而手無縛雞之力,但是他理想堅定,受唐王之命西天取經,這是他的終極目標,而且從不動揺,女兒國也好,盤絲洞也好,春情美色不能動揺他的分毫念頭,既使悟空離開,八戒摞挑子,他仍然向前行進,去西天,取直經,這是他唯一的執念。


2、得力干將:有能力,有個性,有想法,很敬業,重感情,懂得知恩圖報,攻城拔寨的利器,衝鋒陷陣的先鋒。

這相對應的就是孫悟空這個角色了,法力高強,一路上斬妖除魔,保唐僧西天取經一路平安,面對無法打敗的妖怪他也毫不退縮,想方設法打敗他們。面對唐僧的誤解他委屈過、妥協過,還最後還是信守初衷。

能力突出的人,優點和缺點都一樣明顯,孫悟空大鬧天宮,無法無天,幸虧唐僧有緊箍咒,不然我懷疑他會不會半路上把唐僧一棒敲了。自己取而代之。

放在現在團隊中,做為領導,要建立起自己的權威,緊箍咒就相當於企業文化和公司章程,這樣的員工得時時約束,

所以這種性格的是一個好員工,每個公司都需要的人,他們有時可能會破壞規矩,但會給公司帶來更大的利益。


3、團隊潤滑濟:有這樣一種員工,工作能力不太行。但是樂觀開朗,妙語連珠,能給工作中枯悶的人帶來心情的愉悅,能夠很好的服從領導的管理,這種人能力不算特突出,但交給他的任務也能完成。

八戒就是這樣的人,做事總是開小差,時時不忘美食和美女,生活上比較享受隨意而安的模式,很容易得到滿足,他成為西天取經的開心果,孫悟空沒事就喜歡拿他耍耍。

現代社會中,員工的壓力太大,如何做一個快樂的人,八戒兄就是我們的榜樣。但這不能成為我們的主流價值觀;在遇到挫折失敗時,可以成為我們的一種自我解脫。


4、埋頭苦幹的執行者:工作時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對領導忠心耿耿,和同事和睦相處。

《西遊記》團隊中沙僧的真實寫照,挑擔餵馬管後勤任勞任怨,但爭觀點時,他站在悟空一邊說服唐僧,但悟空對唐僧語有不敬時,他又馬上跳出來指責悟空,護衛唐僧,忠心耿耿。

沙僧忠心不二,是老闆的心腹,最信任的人,老闆喜歡用,但如果重用,大用就會出問題,很多企業和團隊的失敗,就是在沙僧這一類的角色上,附以了太大的權力,但是他們能力有限,無法擔當重任,所以往往會造成企業的重大戰略決策失誤。

沙僧這類員工是每個人都喜歡,但是在使用上要得當。


雖然《西遊記》很古老了,可是我相信它的魅力會經久不衰,因為這師徒四人相互相成,互為輔助,各有妙處,根據此拍的電視劇二十多年來每到寒暑假反覆播放,收視率仍然居高不下,是有基原因的。

最後總結一下,唐僧意志堅定,目標明確;孫悟空能力超強,無堅不摧;豬八戒積極樂觀;沙僧任勞任怨,這四個人組合在一起就是最完美的團隊。

你認同我說的嗎?你有什麼更好的看法?歡迎指點!


匪邦


馬雲已經說過,西遊記告訴我們,唐僧師徒四人是中國最完美的團隊,為什麼這麼說呢?

唐僧這樣的領導,對自己的目標非常執著,孫悟空,雖然自以為是,但很勤奮,能力強,沙悟淨,埋頭苦幹,吃苦耐勞,毫無怨言,所以這四個人走在一起,組成了中國最完美的團隊。其團隊精神,值得很多公司企業學習。

綜上再補充一下,西遊記告訴我們,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團結一心,沒有什麼辦不到的,同意的請點贊!

——鄂南小偉!





鄂南小偉


第一,不要跟命爭鬥。不是你的,怎麼都不是你的,不管你用盡各種辦法,就像假孫悟空,儘管本領高強,可最後還是難逃一死。

第二,唐僧肉不是你想吃就能吃的,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想吃唐僧肉那是要付出代價的,甚至是自己多年的修煉和生命。

第三,歷盡九九八十一難,也不能取得真經。如果唐僧不是如來指定的接班人,這場取經,就有可能是一場鬧劇。

第四,不要小看任何人,任何一個妖怪,都可能把唐僧師徒取經的道路斬斷,之所以能繼續再往西行,他們不是怕孫悟空,而是怕唐僧身後的取經團隊,尤其是唐僧的導師如來。

第五,不要欺侮小人物,有時連最大的人物也對小人物無可奈何,就像蠍子精。


李治亞文史博客


《西遊記》告訴人們挺多的道理,完全在於讀者自己站在什麼角度去揣摩。一千個人讀《西遊記》會有一千種體會,每個人都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去思考,但只要能夠從中萃取出於人生、於社會有益處的道理,就都該算是《西遊記》給讀者帶來的現實意義了。

《西遊記》中至少可以悟出這麼幾條道理。

其一,出身至關重要。

《西遊記》貫穿全篇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注重“出身論”,只要你出身高貴,幾乎就註定了你成功了一大半,剩下的只要稍微努力,就能博得個美好的前程;出身高貴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是,萬一犯了錯誤,哪怕是極其嚴重的錯誤,這個出身也能替你抵消一大半的災禍,對你的懲罰也可以由雷霆萬鈞的杖刑改為小枝條蜻蜓點水地意思一下。

看看唐僧吧,他本是釋迦牟尼如來佛的二徒弟“金蟬子”(又稱金蟬長老)轉世,憑著這層令人豔羨的與如來佛祖的親密關係,唐僧屢屢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最後功德圓滿,修煉成佛。

其二,作惡破壞力大。

《西遊記》中經常會出現一個雷同的例子,同樣一個人,當他還是妖的時候,戰鬥力爆表,幾乎很難找到對手,屢屢搞得玉皇大帝苦不堪言,最後沒轍了只好向觀音甚至如來佛求救,只有藉助這種終極的法力或法器才可以制服這個妖怪;而一旦他被收服了,棄惡從善了,他的法力似乎也一下子大打折扣,往往在面對一個小妖怪時也一籌莫展,最後只有求助於觀音或如來佛才能擺平這個小妖怪。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孫悟空了,想當年他自封為“齊天大聖”的時候,別提多牛逼了,直接跟玉帝叫板,把天庭鬧得天翻地覆,玉帝叫苦不迭,最後只有求如來佛出面才制服了他。但自從孫悟空老老實實跟著唐僧取經以後,他單憑自己的實力,幾乎再也沒有打過一個勝仗。

其三,寵臣比能臣幸福。

唐僧師徒組成的“四人組合”中,豬八戒就是典型的寵臣,而孫悟空則是典型的能臣。孫悟空、豬八戒和唐僧的關係很微妙:但凡有災有難的時候,能臣孫悟空衝鋒在前、享受在後,有什麼災禍都是孫悟空擋著,豬八戒則躲在後方樂呵樂呵地逍遙著;一旦做完了降妖除魔的事兒,危險沒了,警報解除了,豬八戒就跳出來了,指責猴哥“這也不對,那也不好”,師父唐僧還連聲誇豬八戒說得對,只把孫悟空氣得吹鬍子瞪眼,卻拿豬八戒沒轍。這就是典型的“寵臣比能臣幸福”啊!

其四,朋友關係要長期經營。

做人不能太短視,只看到眼前利益,而應該放眼長遠,應該用這種眼光來經營和朋友的關係,千萬不能有困難的時候想起朋友,災難過去了,朋友就丟到腦後去了。《西遊記》中,孫悟空這一點就做得很好,平時陪著唐僧往西天取經,一旦有機會,就不忘到之前的老朋友府上溜達溜達,串串門,聯絡聯絡一下感情,說不定下次遇到什麼妖怪,恰好是這位朋友的“下酒菜”呢?可以說,孫悟空幫助唐僧化解的九九八十一難中,有很多次都沒有向觀音或如來佛求助,而是仰仗他之前朋友的力量。


喬鞅


正面的道理:

1、相信信念的力量。再大的困難在信念面前都不堪一擊。

2、天底下沒有捷徑。不是一個筋斗雲取了真經就完事,用唐僧的話說:每一次磨難都是造化。

3、相信團隊的力量。就算團隊有沙和尚這種混吃等死的員工,看個行李總是可以的。

反面的道理:

1、別和國家作對。就算是孫猴子,照樣把你收拾了。

2、要有後臺。當所有人都沒辦法的時候,還是如來佛管用。

3、別混日子。沙和尚一路上一幅事不關己的態度,最後只能封你個羅漢。混日子的人最後都被日子混了。


屯元國學文化


《西遊記》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看了354個回答,答案都非常的精彩,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每個人都有個人的說法,討論這個問題,意義深刻。


《西遊記》就是告訴大家有一個團隊的精神,唐僧,領著三個徒弟去西方取經,西方很遙遠,得經過萬水千山,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到達西天,取得真經。

唐僧作為一個領導,手下有三個徒弟,總共4個人,也就是一個團體,沒有團體精神,很難實現統一的目標,另外在領導用人的時候,不管什麼人,都得會去利用,調皮搗亂的也得用啊,忠厚老實的人,有得用。首先都要看領導怎麼用,只要領導有能力,把員工管理好,員工都是好員工。


唐僧的大徒弟孫悟空,可以說天不怕地不怕,外號叫孫大聖,在天上大鬧過天宮,偷靈丹,大鬧蟠桃會,與天兵天將交戰過,玉皇大帝制服不了,讓如來佛壓在山下500年,孫悟空可以說是一猛將。

豬八戒天蓬元帥,好色之徒,在天宮調戲女人,被玉帝貶到人間,投胎成一個老豬,被高老莊,莊主收留作為女婿,好吃懶做,貪杯,好色。

沙和尚在天宮,不小心打碎了玉盞,被貶到民間,這三個人可以說各有各的長處,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作為一個領導怎麼去用?

結合現在的體制,孫悟空這樣的人,必須得用,孫悟空這個人,天不怕地不怕,不過人家有能力,會72變,一根棍子,會扭轉乾坤,妖魔鬼怪都怕他,如果沒有孫悟空,唐僧取經真的很難,作為現在的領導,必須得用這樣的人才。

豬八戒好吃懶做,吃不飽,吃不夠,看見了女人就拿不動腿,豬八戒有豬八戒的好處,經常在領導面前表現積極,領導不知道的事情,豬八戒可以在領導面前,把下面的情況,及時的反映到領導,讓領導知道,下面的人們都幹什麼?以後的工作中怎麼去做?作為領導豬八戒是最受歡迎的員工,這樣的人必須的用,是領導的眼睛。



沙和尚的忠厚老實人,領導叫他幹啥就幹啥,領導的分配工作,能夠積極的完成, 作為領導缺不了沙和尚這樣的人,如果缺了這兩個人,單位企業根本就不可能過了。
所以唐僧作為領導,就得有一個團體精神,不論什麼樣的人,各有各的用處,各有各的缺點和優點,只要把人利用好,就能夠把上西天,取來真經,團體精神是最重要的。


聖伯


《西遊記》給我們的啟示太多了。下面列舉十條:

一,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通往西天取經的過程,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的考驗之後,最終可以取得真經,修成正果。

二,唐僧一路降伏四個徒弟的過程,其實是在降伏自己心中的心猿意馬,貪嗔痴的過程。孫悟空代表嗔恨,豬八戒代表貪心,沙和尚代表愚痴,一個人能降伏貪嗔痴,他就能經得起各種考驗,最後修得正果。

三,任何人都會錯誤,甚至於犯法,只要在有信仰的人的正確領導下,朝著既定目標前進,有一套科學有力的管理制度和手段(帶上緊箍咒),犯法的人也可以變好,改正錯誤,完成任務,修成正果。

四,公有制的體制存在一定弊端,人人都不太出力。比如,孫悟空的經歷告訴我們這個問題,孫悟空在大鬧天宮時,好像能力很強大,沒有什麼對手,但在取經路上,好像能力不足,經常打不過妖魔鬼怪,為什麼?天宮是國營單位,人們出工不出力,取經路上的妖怪,是民營企業,人人都有看家本領,有的還有強大的後臺,他們與孫悟空打架時,會全力以赴,用盡各種手段,孫悟空就顯得力不從心。

五,中國人想像中的法律應該是用犯罪的大小來量刑。孫悟空大鬧天宮,打砸搶什麼都幹,罪惡極大,被如來佛祖一巴掌壓在五指山下,判出有期徒刑500年,直到唐僧取經時需要人才,才請求將他放出來。美國人實施了按罪判刑的方法,而我們卻不採用。

六,《西遊記》表面講的是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真正講的是一個追求覺悟的修行人,降伏自身心魔,自我完善,獲得智慧和勇氣,完成從平凡到偉大的修煉歷程。

七,唐僧師徒的取經之路,實際上就是和自己作戰的旅途,是和自己的自大、貪念、嗔怒、情慾、傲慢、懷疑、痴迷、偏見鬥爭的過程。唐僧的八十一難,不都是自己的心魔在作祟嗎?悟空一路上的降妖除魔,斬斷的都是師徒自己的心魔。明白了這些,再看《西遊記》,就會大有不同。你就會發現每一章節的情節、每個妖精的角色,其實都不簡單,都是在影射修行時會遇到的問題。

八,緊箍咒的真實含義。心猿、意馬在這裡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指人的雜念。唐僧是個凡人,也有七情六慾。有了各種慾望,就會有雜亂的念頭出現。人很難控制自己的思想,思想會在我們不經意間把我們帶到千里之外。我們誰能夠做到在哪怕一分鐘的時間裡面,不讓頭腦有任何的念頭出現呢?悟空一個筋斗雲可以翻出十萬八千里,就是作者用來暗示:雜念的威力和難以控制。

唐僧要秉心成佛,首要的就是降伏心猿意馬,不讓紛雜萬千、隨時變化的情緒和念頭干擾自己,影響自己對心的修煉。唐僧給悟空帶上金箍,其實也是在給自己的頭腦帶上金箍:一方面表明了控制雜念的重要性,它貫穿唐僧修煉的全過程;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唐僧控制心念,要一心不亂的決心。

九,換個角度看《西遊記》,也可以看做是走在修行歧路上的孫悟空,尋求自我救贖的傳奇。悟空自恃神通,卻到處碰壁,走到了窮途末路,被壓到了五行山下動彈不得。悟空反過來要向三藏學習,學習仁愛,學習慈悲,學習菩薩道,來實現個人修行的圓滿。悟空放棄了自己阿修羅道的大聖身份,從菩薩道的小行者做起,決心是多麼堅定。

十,吳承恩寫《西遊記》,是有現實意義的,他是希望能對讀者的現實生活有所啟發。那我們順著吳承恩的現實主義思路來想:悟空寫的是誰呢?悟空代表著我們自己。每個人都能從悟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或是爭強好勝、或是追求力量和能力、或是剛強和急躁、或是扶危濟困崇尚正義、或是出身貧寒但有所成就、或是自信乃至剛愎不進人言、或是有悟空身上最突出的品質:追求上進。悟空在《西遊記》裡面的角色,和我們每個人一樣,都是在路上,在爭取目標的過程中。

如此列舉下去,可能有上百條啟示,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西遊記》不是神怪小說,雖然說的是天上的事,但講的是人世間的事,在任何時候對我們都有啟迪作用。

如果你認為回答得還不錯,請點個贊哦!


飛飛貓1


吳承恩讀了一輩子書,直到老來方得中榜,做得一七品縣令,在任一年,便辭官回家。時思時弊,心中憤懣,逐寫一書,名西遊記。說,整個社會,官官相護,結黨營私,腐敗成風,凡系爹生娘養,有三親六故者,皆不能稟公執法,固塑一石猴,由石縫中崩出,無私無畏,抱打不平,然,終敗於權勢,被逼無奈,保唐僧西天取經,一路之上,所遇妖魔,有的來自天庭,有的來自西竺,個個背景了得,九九八十一難,使石猴吃盡苦頭,如有降服,將要打死,或老君或觀音,保護神即刻就到,哈哈一笑,將妖孽領回,西遊喻示,縱有三頭六臂,七十二變,一蹦十萬八千里之術,要想改變社會,實屬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