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火炮的彈丸威力有多大?

關東書場


真的沒多大,尤其是在炸藥發明以前。

《施琅大將軍》、《康熙王朝》、《太平天國》等古裝劇中但凡涉及戰爭畫面的,大型火炮的參戰畫面一定是導演渲染戰爭場面的重頭戲,這也好理解,煙火道具組購置幾包炸藥,砰砰一爆,火光沖天,比一群人勞神費力的打鬥半天視覺效果要好出幾個數量級,投入少,產出大,但這點並不符合歷史。

首先,黑火藥本身的威力就有限。

古代火炮無法達到無往不勝,無堅不摧的地步,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火藥威力有限,康熙在位時間是1661年—1722年,這個時期僅有黑火藥發明了(9世紀就發明了黑火藥),火炮發射僅能使用黑火藥,黑火藥本身威力較小,僅有黃色火藥的六十分之一左右的威力。

諾貝爾1862~1890年間,發明和改進的炸藥有很多種,包括TNT和特強黃火藥,但這種安全廉價的炸藥當時並沒有應用到戰爭中,包括1861年開始的美國南北戰爭,使用的火藥也全都是黑火藥。


其次,古代使用的炸彈大多數是實心彈,殺傷力主要靠砸。

火炮演變的一個重要原型就是拋石器,最初發射的都是實心彈,根本做不到一個炮彈下去,觸地即炸,一堆士兵被炸翻,康熙帝那時如果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征服世界的雄心都有了,但那時真的做不到啊。

從各地的博物館裡也能找到證據,那時的火炮,90%以上的炮彈都是實心彈,材質有石頭、鐵質、鉛彈

圖示:戚繼光館裡的紅夷大炮,紅夷指紅頭髮的荷蘭人或葡萄牙人。

圖示:戚家軍裝備的虎蹲炮
這種炮彈質量越大,威力也越大,戚繼光的虎蹲炮,能發射30兩的鉛彈,鄭成功收復臺灣時紅衣大炮炮彈一發也有24磅,相當於10.8公斤,以當時城牆的防禦能力,一炮雖不能灰飛煙滅,但是砸塌或者打個小口子還是可以的。

遠距離攻城主要用實彈,近距離對陣主要用霰彈,也叫葡萄彈,炮彈使用的是很多小石子或者鉛彈,發射出去呈扇形,增大了攻擊範圍,但是射程一般。

最後,以上內容非憑空臆想,而是有人做過實驗的。

美國一個電視節目曾經復原了拿破崙的八磅炮,此炮能夠發射八磅重的實心彈,節目組總共發射了四枚炮彈。
準備發射第一發,把地砸了小坑


第二發,打到了模型右肩膀

第三發打偏了

第四發將模型頭部打掉了。

操作體驗就是不太好瞄準,因為當時沒有設置準星,威力也遠沒有電視劇裡呈現出的場面大。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了,更多科普歡迎關注本號!


核先生科普


古代的火炮威力實際上並不大,但是也有例外,那就要看你到底願不願意去冒險了。

大家聽說過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嗎?對,我要說的就是那一款大型火炮,口徑達到760mm,炮彈重量達到680公斤,這就是古代黑火藥火炮能夠達到的一種極限值,當然沒有上線,只不過這樣的火炮製造出來危險係數太高了,即便是火炮的設計者也在炮彈的一次發射之中,死於當場。為什麼,炸膛!

根據君士坦丁堡的記錄來看,其實這種火炮發射的時候,能夠快速的對城牆產生破壞,並且有些炮彈甚至穿過的城牆,直接砸到了城市之中,對城市之中的居民產生危險,黑火藥的威力只能夠通過數量的堆積來增加,比如說著名的天啟大爆炸,事實上這次爆炸很有可能是一次軍火庫內部的黑火藥粉塵爆炸。

所以說為了儘量的控制火藥的威力,以及能夠方便火炮的鞋帶,所以一般來講所使用的火炮,它的炮彈重量大概是十公斤左右,對於古代的人來講,火炮並不是主要的殺傷手段,這個東西攜帶起來太過於笨重,而且威力也有限,裝飾它填到發射的時間也長,(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除非在一些特殊的戰場上面才能夠有所應用以外,其他時候基本上還是靠弓箭或者是靠騎兵來說話。

到了拿破崙戰爭期間,拿破崙經常喜歡使用炮兵,但是他對於炮兵的使用有自己的理解,也就是炮兵使用的時候,必須得配合步兵進行使用,比如說英國在殖民地戰爭期間,就經常先用步兵進行排隊槍斃戰術,然後再使用火炮進行沙上等敵方潰敗的時候,派出自己的騎兵進行追殺,這種戰術屢試不爽。

由此可見,在古代火炮的威力確實大,但是承擔的戰術任務並沒有那麼重要,更多的時候只不過是承擔一種戰術上面的威懾。就比如說在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時候,本來寄予厚望的這種大炮,由於自己發生了炸膛,所以攻擊城市的任務,最後還是一要依靠自己的奇思妙想,用木板將戰船引到護城河裡面,然後通過戰船的高度去登上君士坦丁堡的城牆。

當然也有的時候,這個炮彈的思路也會變通一下,比如說在海洋上面,或者是在某些時候火炮的炮彈不夠用了,人們就會拿一些質量比較硬的東西,比如說叉子,刀啊之類的,噻著炮彈裡面,然後發射,在加勒比海盜裡面曾經有一幕就是雙方之間的炮戰,結果對面發射了一把叉子上來!在吸血鬼獵手林肯裡面最後發射出來的炮彈裡面竟然還有一把林肯原先使用過的叉子。那個時候火炮由原先的實體單個炮彈變成了一個開花彈!


漩渦鳴人yy


我國古代火炮從唐開始,炮彈分為實心彈和開花單。

說說實心彈的威力,假如敵軍整齊的佈陣列隊被從正面來了一炮,一發實心彈打穿八到十排是沒有問題的,對面陣形就會被打亂。即便是拋物線落下,高速彈跳傷害也不可小覷。況且還有一種叫葡萄彈如圖,包裹起來,一打一大片,類似於超大號的土火槍。另外還有鏈球彈:用一根鐵鏈,鏈接兩個鐵球,海戰時打對面桅杆還是很好用的。在電影《加勒比海盜》中,在炮筒內放叉子之類的東西是完全可行的。另外還有石質的炮彈而西方在火炮技術和炮彈方面的技術在弗朗機炮(速射炮)的發明和1803年榴霰彈的發明後都有了質的飛躍。前者為其在殖民世界起了很大作用,而後者直接將炮彈威力邁了一個大的臺階:將炮彈殺傷距離由300米提升到1100米,而且是一打一大片。

在古代極其有限的技術下就能造出如此威力的大炮,實在是令人欽佩。






服役期最長的二級士官


古代的時候人們打仗,主要靠的就是刀劍,再厲害一點的就是大炮,但是當時的大炮和現在是不一樣的。在古代的時候,大炮裡面裝的並不是彈藥,而是石頭。在這裡我們首先要說一下,古代的大炮不僅用來發射實心的鐵蛋。

中世紀發射的炮彈是圓形的石彈,這種投射武器通常是由鐵或銅製成的,子彈和火藥通常是通過炮口填充的,通常使用大型射石彈來轟擊敵人的城牆。在機槍誕生之前的第十七和第十八世紀裡,歐洲各國的大炮大多使用實心彈,即“鐵球”。但是那個時代的大炮不僅是隻有這一種石彈,而且是有霰彈,榴彈,榴霰彈等等彈藥。但是實心彈最低成本,所以得到最廣泛的應用,十幾公斤的鐵球發射,一旦它擊中密集的步兵編隊,它的殺傷力就不能被低估。

但是它的低命中率以及需要使用當時昂貴和高度不穩定的榴彈才能得以發揮它的威力特性,使得這些新炮不如平射的步兵炮實用。因此,在那個時代使用的大炮標準彈藥就是使用實心彈。一般說來,古代大炮有兩種炮彈,一個是堅固的,不易碎的,它是實心彈,有很長的發射距離,它主要用於攻擊城牆和水站,通常是實心鐵球和花崗岩球。還有一種是易碎的,分為實心或空心,實心一般為砂球和瓦球,主要用於對付敵人。

這種彈丸在裝彈時是一個整體,當其排出時,會破碎成不同尺寸的碎片,就相當於射程較大的大型噴頭。當然,在早期階段,是直接加碎石鐵砂的,在後期階段,將鐵砂直接放入瓦罐或瓦球中。說實話,在古代戰爭中大炮的真正目的是威懾,殺傷力其實是在第二位的。例如,明朝末年,袁崇煥一舉殺了努爾哈赤。事實上,它根本沒有擊中努爾哈赤。

事實上,是大炮的聲音嚇壞了努爾哈赤的馬,所以馬跳起來把努爾哈赤扔到地上,造成努爾哈赤受驚又受傷,就這樣去世了。因此,在近代軍隊形成之前,大炮的威懾力遠大於實際殺傷力,當時最強大的騎兵的馬匹最怕響聲,如果大炮響了,騎兵的馬肯定會受到驚嚇。因此,在拿破崙之前,大炮的威懾力遠遠大於實際效果。拿破崙把小型野戰炮兵帶進戰場,使大炮真正成為戰爭之神


風雲知世界


陸軍主要還是實心鐵彈,還有爆炸榴彈和榴霰彈。其他如鏈彈主要是海軍用。但是榴彈引信要提前點,性能不穩,不好用。榴霰彈距離近,使用也差。所以陸戰還是主要用實心彈。至於威力,要看好多因素,別的答案說了不少,不在贅述。歐洲實心彈的殺傷記錄是拉文納戰役,法軍一發炮彈打倒了33個西班牙騎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