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賞析,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老子《道德經》賞析,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了以後身體就變得僵硬。草木生長時是柔軟脆弱的,死了以後就變得乾硬枯槁了。所以堅強的東西屬於死亡的一類,柔弱的東西屬於生長的一類。因此,用兵逞強就會遭到滅亡,樹木強大了就會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強大的,總是處於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於上位。

老子《道德經》賞析,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賞析:

世間萬物在生命開始的時候總是“柔弱”的,以人來說,連應該最堅硬的骨頭在那個時候都是柔軟的。隨著成長壯大,“柔弱”的成分越來越少,而“堅強”的成分越來越多,這個過程也是逐步向死亡接近的過程。有形的東西都是開始於柔弱的狀態,當發展到剛強的階段就已經應該是“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的時候了。從節氣上說,“立春”是春之“柔弱”,儘管春當令,那時實際上還是冬的力量在起主宰作用,但春天的日子還長;“春分”才是春之“剛強”,那個時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春天,但那個時候實際上春天的餘日已經不多了。就象春之“柔弱”必將勝過冬之“剛強”一樣,夏之“柔弱”也必將勝過春之“剛強”。這是四季之道,也是自然天道。易經中只有第六十三卦“既濟”才是六爻全部陰陽得位的,因此“既濟”就有“大功告成”的意義。但是“既濟”還有“初吉終亂”的意思,為什麼呢?因為它已經“剛強”到頂了,下一步不論怎麼變,都要有陰陽失位的現象了。盈極則虧,剝極而復,這才是“道”的運作規律。強與弱、上與下永遠是相對的、暫時的,會不停地轉化的。在上位時的風光是以在下位時的忍耐為代價的,這叫“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真正的強也是脫胎於柔弱安忍、和光同塵的修養的。“道”的法則就是均衡,在處處不平衡中尋求整體的均衡。

老子《道德經》賞析,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