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第一書記馮永成:春去秋來十六載 扶貧路上暖人心

【點贊】第一書記馮永成:春去秋來十六載  扶貧路上暖人心

馮永成,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對農村環境既熟悉又陌生。他熟悉這裡的環境和父老鄉親,但對農村事務非常陌生。感受了幾年大城市的文明氣息後,2016年,他再回到這片土地,看著這裡的一切,心裡直犯嘀咕:能為村民帶來什麼?村民能接受嗎?開展工作會順利嗎?村幹部會怎麼看待?

帶著種種疑問,他走進了梁村鎮大崗鎮五條村,分別擔任肇慶市自然資源局駐懷集縣梁村鎮鎮武村第一書記和駐大崗鎮扶貧駐村工作組組長,以超乎常人的勇氣和執著不斷克服困難,戰勝自己,撲下身子默默奉獻青春。

【點贊】第一書記馮永成:春去秋來十六載  扶貧路上暖人心

▲馮永成在農技知識大講堂上授課

扶貧路永不停步,爭做群眾貼心人

16年前的他,服從組織安排,從偏僻的石咀鎮來到縣城,成為廣寧縣委基層辦的扶貧幹部,後來又成為廣寧縣扶貧雙到辦的扶貧幹部。

2016年4月,他再次響應組織號召,從肇慶市自然資源局回到了農村,從城市重回鄉村,從機關融入村民,到懷集縣梁村鎮和大崗鎮開展扶貧駐村工作。這一選擇與家人的期望背道而馳,也讓他承受了不少壓力。但是,憑著執著與激情的他,最終重回扶貧之路。

“精準扶貧工作難度和壓力較第一輪、第二輪更大。”雖然他曾經是一名扶貧幹部,但要全面瞭解村情民意,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也常常感到無從下手。他和同事們剛到梁村鎮鎮武村和大崗鎮大崗村、大鐘村、富樓村、四保村時,由於這次扶貧“點多、面廣、線長”,足足花了6個月的時間奔波在村頭小巷,走訪兩個鎮五條村的扶貧戶。

【點贊】第一書記馮永成:春去秋來十六載  扶貧路上暖人心

▲馮永成入戶調查

初來乍到,他們都是村民們眼中的“小夥子”。一開始村民們對他們投來異樣的目光,認為他們僅僅是下村轉一轉,走走形式。不少村民疑惑甚至是當面質疑他們,“這些從城市來的小夥子,是來‘鍍金’的吧?”雖然聽著不是滋味,但他始終深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扶貧幹部的一言一行,群眾會看在眼裡,記在心頭的。”

駐村扶貧的關鍵是“駐”,即紮根農村,專心扶貧,以全方位、協調共進的駐村扶貧方式打贏脫貧攻堅戰。因此,他們首要的就是做到以村為家,深入農戶,彎下腰來與村民們“結對子”。每逢颳風下雨就往外跑,憂心百姓的農產品是否受災,危房村民是否搬出……

聚合力拔窮根,脫貧攻堅有擔當

“考出去了就不要再回農村,哪裡都比農村強。”馮永成說道,記得九十年代初考上中專那年,家人再三叮囑自己要往城市發展,現在命運安排他回到農村。“我常跟自己說,要先當‘村民’後當‘扶貧幹部’,要認真學習精準扶貧政策和農業科技知識,從最受農民歡迎的具體事情做起,找準發揮作用的切入點。

其中,耕種是農村最為重要的大事。為此,馮永成和扶貧工作組的同事連續幾個週末沒有回家,一心撲在地裡。為抓好春耕生產工作,曾當過老師的馮永成運用自己在肇慶農校學到的知識,舉辦農技知識大講堂,為農民搶春耕、促生產、增收入提供農業技術服務和組織保障。白天,馮永成到地裡提取基本素材,到市場瞭解需求狀況;晚上,他翻開書本學習和研究土質情況,分析適合種植什麼農作物,幫助貧困戶出謀劃策。

【點贊】第一書記馮永成:春去秋來十六載  扶貧路上暖人心

▲馮永成在田間地頭向村民傳授農業科技知識

在馮永成的帶頭組織下,掛鉤幫扶村的51戶貧困戶成立了扶貧機耕服務隊,積極構建一支能幹事、會幹事、有擔當的脫貧攻堅生力軍。為了幫助貧困戶在耕好自己責任田的同時,進行有償耕種增加收入,市國土資源局結合幫扶村都是平原區田多山少的實際,購買發放了微耕機、種苗化肥和舉辦農機培訓班,提供種苗、化肥以及農技指導方面的幫扶。

據統計,春耕期間,每個貧困戶到田地裡機耕服務15畝以上,服務純收入達到2250元以上,即一年機耕服務純收入達到4500元以上。這樣既提高了貧困戶的勞動積極性,又給貧困戶帶來創收。

再窮也要去讀書,走上就業脫貧路

通過逐戶走訪和結合村幹部的介紹,馮永成了解到大多數貧困戶家庭因為家裡不富裕,初中畢業或未畢業就催促子女趁早出去打工賺錢,這樣就可以幫助家裡減輕經濟負擔。

剛初中畢業的覃大妹、覃小妹倆姐妹在父母的催促下已到佛山找工作。“每次出去找工作別人問怎麼這麼小就不讀書了,或者問學歷的時候,經常會感到自卑。”姐妹倆表示,學歷永遠是她們的痛,現在多麼想回去讀書,但是又怕患有二級殘疾的父母堅決不同意,還要承受各種意想不到的壓力。

馮永成了解情況後,主動上門找到姐妹倆父母。“再窮,也要送子女讀書,不能再像祖輩這樣沒文化。”馮永成不但說服了姐妹倆父母,還親自跑學校辦理“0元”入學(除了國家免學費,再要求學校免住宿費、書費和水電費),並推薦她倆到肇慶市廣寧衛生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就讀護士專業。現在覃大妹、覃小妹倆姐妹已順利畢業並在肇慶一醫院當上了護士。

【點贊】第一書記馮永成:春去秋來十六載  扶貧路上暖人心

▲馮永成陪同孤兒兄妹倆到梁村鎮衛生院看病

覃大妹、覃小妹倆姐妹只是開展智力幫扶的一個縮影。馮永成經過三年的上門動員,目前幫扶村已經有41名貧困戶子女就讀中專和技工學校,繼續自己的讀書成才夢,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幫扶模式,有效幫助貧困戶脫貧。

16年的扶貧生涯,他無怨無悔。不當扶貧幹部,或許單位能安排更好的職務,幹一份更好的工作。當看到今天幫扶村的變化和扶貧戶臉上的笑容,回想與扶貧戶一起奮鬥拼搏、礪煉人生的經過,他慶幸自己一路堅持了下來。在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中,馮永成還被省評為“2016-2018年脫貧攻堅突出貢獻扶貧幹部”稱號。


記者:劉浩輝 通訊員:高健

【點贊】第一書記馮永成:春去秋來十六載  扶貧路上暖人心

【點贊】第一書記馮永成:春去秋來十六載  扶貧路上暖人心

【點贊】第一書記馮永成:春去秋來十六載  扶貧路上暖人心

喜歡!就點一下唄~

【點贊】第一書記馮永成:春去秋來十六載  扶貧路上暖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