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漸漸消失的民間老手藝行業!幾代人的記憶

1.鉅缸,過去自來水通不到家裡,每家都會預備一個缸來盛水。這些鍋啊、碗啊、盆啊啥的,難免會磕磕碰碰,產生一些裂痕。這時就需要找人來修補一下了。這個人就是鋸鍋鋸碗的師傅。現在,鋸鍋鋸碗的行當恐怕快失傳了。誰還會用一個裂縫的鍋子?或許這就是時代的進步吧。

在農村漸漸消失的民間老手藝行業!幾代人的記憶

2.打鐵,打鐵是一種原始的鍛造工藝,盛行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前的農村。這種工藝,雖然原始,但很實用。可以說在老鐵匠手中,堅硬的鐵塊變方、圓、長、扁、尖均可。鐵器成品有與傳統生產方式相配套的有農具,如犁、耙、鋤、鎬、鐮等,也有部分生活用品,如菜刀、鍋鏟、刨刀、剪刀等,此外還有如門環、泡釘、門插等。

在農村漸漸消失的民間老手藝行業!幾代人的記憶

3.脫坯,是過去男人幾乎都幹過的活。過去農村窮得很,誰家要是蓋房,牆體幾乎是用土坯砌成的。於是,脫坯就成了農村蓋房、修房必不可少的材料了。坯另一用途是用來搭炕的,民居里主要的物件就是南北大炕,而這大炕就是用土坯搭起來的。而現在蓋房子,搭炕都用的是紅磚了,所以脫坯這個行當幾乎可以說已經消失了。

在農村漸漸消失的民間老手藝行業!幾代人的記憶

4.釘馬掌,雖然農業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但是牛馬在農村耕作中的作用還沒有被完全取代。一年四季不停地奔走在鄉村田野與城市道路上,牛馬也需要有一雙好鞋來保護好自己的四個蹄。類似這樣給牛馬做“鞋”穿“鞋”的手工小作坊遭遇著瀕臨滅失的境地,不知以後還能不能看到給馬穿“鞋”的民間手藝人。

在農村漸漸消失的民間老手藝行業!幾代人的記憶

5.劁豬,劁豬騸羊,一個行當嘛。只要不是留種豬,公母不論,這一刀子非得挨。不挨這一刀的豬,長到四個月之後,不但不好好吃食,還會發騷——整天吱吱嚀嚀地亂叫。鄉里人知道,騷豬身子骨長不大不說,肉吃起來還有股去不掉的騷味。不知現在農村還有沒有會這種手藝的師傅。

在農村漸漸消失的民間老手藝行業!幾代人的記憶

6.編筐,每到這個季節,忙完秋收,準備入冬時,一些勤勞的人是閒不住的,他們會上山去砍柴禾,上山砍柴的同時,會編筐窩簍的人都要割些編筐的材料回來,晚上沒有別的活動,編制一些筐和簍,用於下一年的生產、生活工具,

在農村漸漸消失的民間老手藝行業!幾代人的記憶

7.扎笤帚,在農村,入冬時,一些勤勞的人是閒不住的,他們會把成捆的高粱杆拿出來扎笤帚。紮好的笤帚可以留著自己用,剩餘的還可以拿到集市上去賣些錢補貼家用。如今,笤帚已被先進的塑料品或機械加工所替代,而作為幾千年的傳統制作的笤帚的工藝也即將消失。

在農村漸漸消失的民間老手藝行業!幾代人的記憶


8.裁縫活,以前,在農村,一個人如果會裁縫活,那是相當了不起的了。不但可以給自己量體裁衣,而且還可以給家裡增加一些收入。特別是過年時,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扯幾尺新布到裁縫鋪花幾塊錢做身新衣服,迎接新年的到來。現在幾乎很少有穿這種手工做的衣服的了,都買現成的。所以裁縫師這個行業在農村幾乎消失了。

在農村漸漸消失的民間老手藝行業!幾代人的記憶

9.電影放映員,小時候,在農村茶餘飯後,忙了一天的人們都會找點樂趣,那個時候也沒什麼娛樂項目,於是看電影成了人們消除百無聊賴的唯一方式。那時電影放映員是讓人羨慕的行業,小孩子們都會圍著問將演什麼電影。電影放映員師傅推著板車東西屯的跑,輪換著放。現在這種露天電影早就沒有了,也沒有人從事這份職業了

在農村漸漸消失的民間老手藝行業!幾代人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