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秒|一位21歲的濟南姑娘:她是這樣理解“骨髓移植”

齊魯網5月7日訊

骨髓移植,可根治像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75種疾病,而我國等待移植的患者達400萬!但手術雙方多是不能透漏信息的陌生人。幾人能為了毫無關係的陌生人,獻出自己的鮮血?

我們就來認識一位21歲的姑娘,濟南年齡最小的造血幹細胞捐贈者——宋丹。

鮮紅的血液,從身體流出又流入,造血幹細胞就被採集出來。因提前打“動員劑”,宋丹身體多少有些不適,而躺在病床上的她卻一直面帶微笑。“還挺開心吧,能幫到一個人。因為我的家人得過白血病,所以我對這些事情比較瞭解,而且也比較理解患者家屬的心情,在生命面前還是挺焦慮,挺渴望的。”

這段經歷,讓宋丹更加熱心公益,大學一年級就加入中華骨髓庫。今年1月份就有一名患者與她配型成功,她毫不猶豫就答應了。因身材瘦削,宋丹需要在兩天內多次手術,甚至更長時間。這讓一旁照顧的媽媽李秀玲有些心疼。當時被告知,自己女兒要捐獻造血幹細胞時,內心一度猶豫。“也是有些心疼啊,沒有一個母親不心疼孩子的。捐獻,是為了救人。只是孩子有愛心,我也支持,救人一命啥事都好。”

骨髓移植手術本身很成熟,難就難在配型成功概率非常低:血親之間25%,而非血親之間成功率在幾十萬至上百萬分之一!每一例配型成功,都像一次奇蹟。在宋丹為南方一位患者捐獻幹細胞時,齊魯醫院一名幸運的小患者,也將接受一位60多歲的外省志願者的捐獻。患者家屬介紹說,“我和他媽都不行,五個點相合。等了多長時間?從去年11月份,等了半年。真是不幸中的萬幸,找到一個捐獻者,十個點全相合。所以我們也很激動。我們相當感激!”他還表示,夫妻兩人也要加入到中華骨髓庫裡面去。

因為對“骨髓移植”的誤解,目前加入中華骨髓庫的志願者只有280萬人,因為配型概率低,成功只有約8000例。而我國等待幹細胞移植的患者有400萬!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董孝媛介紹說,“現在所謂的骨髓移植,是採集外周血幹細胞,已經不是二十年三十年前的骨髓移植了。雖然沿用那種稱呼,但安全性來說,是非常安全的。打動員劑,每個人多多少少有不適,有人腰疼,頭疼,但絕大多數,都是可以耐受的。”據介紹,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已有三十多年曆史,統計顯示,捐獻者的健康狀態和普通人沒有區別。而且國家明確規定,決不允許為救一名患者而去犧牲一名健康人的利益。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多一名志願者,就多一個人獲得重生的希望。您如果有意,可聯繫當地的紅十字會諮詢,為延續生命貢獻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