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说索额图是大清第一罪人,而不是说鳌拜是第一罪人,这是为什么?

追逐星星的星星


我们看看这两个人的结局,

鳌拜虽然被囚禁了起来,但是在康熙中年的时候,得到了平反,他的子孙可以继承他的爵位,享受荣华富贵。这是从侧面肯定了鳌拜的功绩,而索额图则不同了,他被抓了不久便饿死在了大牢里,他的两个儿子也都被康熙给杀了,他生前所有的功绩都被否定。那么为什么两个人的结局差距如此之大呢?

第一,鳌拜只是威胁到了皇权,并没有篡位的打算。

康熙刚登基的时候,只有八岁,还是一个小孩子。所以辅政大臣当时基本上就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按道理是资历最深的索尼主政,可是他的岁数大了,而鳌拜正值壮年,所以成为了四位辅政大臣中权力最大的一个。当然他也是最非常跋扈的一个,不过要说他谋反,根本是找不到证据的。

因为鳌拜压根就不想谋反,他只是想要拥有权力,他为爱新觉罗家族奋斗了一生,没有理由在这个时候毁了自己的名声。所以康熙的小侍卫们上来抓住他的时候,鳌拜压根就没打算反抗,他掀开自己的衣服,让康熙看看自己身上的伤痕,质问康熙为什么要这么对待有功之臣。康熙当时应该也是触目惊心,但是他为了得到属于自己的权力,不得不对鳌拜出此下策。这是权力之争,并不是谋反之罪。

第二,索额图联合太子,想要暗害康熙,性质完全不同。

索额图是索尼的儿子,也是太子的外戚。所以他在朝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到了中年以后,更是出任了国家的宰相。他手底下的党羽那可不是一般的多,所以在九龙夺嫡的时候,索额图为了太子的未来,不得不下了一个狠心,那就是要害死康熙。在康熙祭拜明孝陵的时候,索额图便想着在混乱中用大炮炸死康熙,这样一来太子就可以顺利登基。后来康熙到了西北打仗,得了重病,索额图干脆就为太子制作起了龙袍,这无异于就是叛变。所以这已经不是权力之争,这是一种叛国之罪。

第三,鳌拜对大清的功劳是非常大的,三朝元老遍体鳞伤。

从跟随皇太极开始,鳌拜就崭露头角,成为军中非常勇猛的大将,后来皇太极去世以后,他跟着多尔衮进入了关内。但是他对皇太极死忠,并不想依附于多尔衮,在册立皇帝的事情上,他坚决支持立皇太极的儿子,所以顺治才能够顺利登基。进入关内以后,鳌拜为满清一统江山,打了不少硬仗,最终在顺治朝得到重用,成为核心圈内的人物。到了康熙年间,鳌拜已经成为四位辅政大臣之一,权秦朝野。他浑身都是战争时候留下的伤痕,这些都是他为大清做出奉献的见证,所以这不是康熙所能够忽略的。

第四,索额图摆弄相权,将朝堂弄的乌烟瘴气。

索额图成为宰相以后,一直跟明珠党羽内斗,最终将其斗倒了以后,一家独大,成为朝廷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派。那些不愿意跟随索额图的人,在他看来,一辈子都不会有出头日子。而索额图本人此刻已经达到了人生巅峰,他的权力欲望也开始膨胀,才会想到干预皇帝继承人的事情。其实他是太看重自己了,他以为自己有了一群朋党以后,就能够胡作非为。没想到国家的权力始终都掌握在康熙的手里,所以索额图伏法是活该。


江湖小晓生


康熙说索额图为“大清第一罪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皇太子胤礽的关系。

康熙十三年(1774年),胤礽出生,而在胤礽出生仅仅两个时辰之后,康熙皇帝的结发妻子赫舍里皇后去世。出于对赫舍里皇后的深厚感情,以及为了表彰整个赫舍里家族对于康熙朝前期、特别是在协助康熙皇帝除掉权臣鳌拜过程中的重要贡献,康熙十四年(1775年),康熙皇帝册封年仅13个月的胤礽为皇太子。

对于胤礽,康熙皇帝可以说是倾注了自己的半生心血,不仅将胤礽带在身边亲自辅导和培养,给了胤礽诸多的机会去不断的磨练提升,并且,从朝中选择了张英、李光地、熊赐履、汤斌等饱学鸿儒为其传道受业。

但是胤礽的表现却让康熙极度的失望。胤礽变得极度贪婪,生活奢靡,自己亲自并且安排亲信向属下官员索贿,同时,胤礽对于康熙、对于兄弟、对于朝臣都是极度的不敬,完全没有一个储君应有的风度。

而康熙认为,胤礽的“变坏”,不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康熙老师的问题,问题出在了与胤礽关系最为密切的外臣,同时也是胤礽叔姥爷的索额图身上。

特别是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皇帝南巡,走到德州的时候太子病重,康熙急召索额图赶来照看太子胤礽,索额图与太子就此朝夕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而在此之后,太子的种种恶习逐步的开始暴露了出来。

于是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对索额图已经忍无可忍的康熙皇直接将其拿下,并且圈禁在了宗人府,九月,索额图被活活饿死,结束了一生。

康熙皇帝本想借索额图的死,给太子胤礽一个提醒,但是面对索额图的死,太子胤礽反而产生了浓厚的报复情绪,与康熙的关系也开始逐渐恶化,最终,使得康熙皇帝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热河秋闱期间,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为由,第一次将皇太子胤礽废黜。

但是伴随着皇太子胤礽被废黜,康熙的众位皇子为了储位进而爆发了更为激烈的争夺,为了稳定政局,康熙重新将胤礽复立为皇太子,而此时,为了增加皇太子胤礽重登太子之位的合法性,索额图也就必须要背下整个“黑锅”。

“从前索额图助伊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

而在批判索额图的同时,康熙将 “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的帽子,扣在了索额图的头上,并且将其全部的功劳和功绩予以了抹杀,一方面,是因为索额图与明珠长期进行着党争,弄得朝堂之上的乌烟瘴气,纲纪废弛,本就让康熙非常不满,另一方面,康熙将太子胤礽“变坏”的全部原因归结在了索额图身上,毕竟胤礽是康熙花费半生心血和精力培养的储君,也是康熙的希望所在,康熙的愤怒之情也是可想而知的。


事实上,鳌拜的单从历史功绩上来说,要远远超过了索额图,甚至就连索尼都自叹不如,康熙不断批判索额图,也是为了给鳌拜平反做准备。

鳌拜是清朝前期的功臣,权臣,但绝不是叛臣和奸臣。

首先,鳌拜为大清王朝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皇太极时期开始,鳌拜在皮岛战役、松锦大战,入关之后与李自成、张献忠的征战中,立下了不世之功,这一点就连首辅索尼,都是望尘莫及的。

其次,鳌拜对于皇太极、顺治、康熙,都是非常的忠心。

特别是在皇太子死后以及顺治在位时期,鳌拜坚定了站在豪格和顺治一边,为多尔衮所记恨,即便是受到了多尔衮的百般排挤和打压,鳌拜始终没有向多尔衮屈服,这份气节也是赢得了顺治皇帝的钦佩。

再次,尽管鳌拜专权,但是鳌拜对于康熙朝前期的稳定与发展也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顺治皇帝死后的大清王朝,处于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中,也正是鳌拜等人的积极努力,才保障了政权的平稳过渡,也维持了全国政局的稳定。

只是鳌拜善政专权的做法,直接威胁到了康熙皇帝的皇权统治,但是鳌拜的功绩却是实实在在的。因而在康熙中期开始,逐步恢复了鳌拜的名誉,但是康熙皇帝碍于情面,没有亲自为鳌拜平反,只是将其家人重新进行的任命与录用,而时间正是在索额图被康熙处死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康熙智擒鳌拜,康熙没有错,鳌拜也被证明没有错,那么,错的必然也只有协助康熙除掉鳌拜的索额图了,于是康熙也是把这样一顶罪臣的帽子扣给了索额图,也是为了给鳌拜的最终平反做着铺垫而已。


所以,综上所述,尽管索额图在康熙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征漠北、抗击沙俄侵略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作出重要的历史贡献,但是因为太子胤礽的关系,功绩全部被抹杀,还被扣上了“第一罪臣”的帽子,但是后来的历史证明,太子胤礽的“变坏”,和索额图并没有关系,更多的是应该康熙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是康熙贵为天子,不可能对此负责,因而索额图也就替康熙接下了整个“黑锅”,再加上康熙对于鳌拜的歉意,索额图成为“大清第一罪臣”,也就成为了必然。


雍亲王府


皇帝想要处死一个功臣,理由很多,结党营私,中饱私囊绝对算一个拿得上台面的理由,“谋逆”简直更是罪该万死,直接诛九族了。索额图就是死于“谋逆”。那么他究竟“谋逆”没谋逆呢?这全凭皇帝一句话,皇帝说你谋逆你就是谋逆,这就是皇权制社会最大的霸道。

康熙不说鳌拜是大清第一罪人,是因为问心有愧,鳌拜该杀还是不该杀?只怕康熙心里最清楚。

作为大清的开国功臣,鳌拜最初追随皇太极攻察哈尔部,攻朝鲜,可谓战功赫赫,而攻打皮岛一战中,鳌拜的表现简直令人热泪盈眶。要知道,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视皮岛为心腹大患,他们日夜筹划,就是为了能将这个与关外宁锦一线的明军互为倚角的“钉子”拔去,除掉毛文龙,除掉袁崇焕,后金的胜利便指日可待。

当时鳌拜打了前锋,率先冲上皮岛,却早已被严阵以待的明军攻打,一时间炮矢齐发,鳌拜展开了近身肉搏,拖住了明军,让清军后面的部队赶来,最终取得了胜利。

松锦之战中,双方交战也十分惨烈,鳌拜坦露胸膛,命令部下下马步战,近身肉搏,再次打败明军,而返回的途中清军遭到截杀,鳌拜再次大喊着冲到前面保护皇太极部队,他冲锋陷阵,五战五捷,身上伤痕累累,无一处完好……

如果一个人肯为你的江山玩命搏斗,试问有谁不为之动容?而当康熙用诈术——一群少年,擒住鳌拜时,鳌拜并未反抗,只是掀起衣服给他看,问他——“为何诛杀大清功臣?”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句话对少年康熙而言,恐怕是他到死都不能忘记的——无论是他的动作、语言还是悲哀的神情。

康熙对鳌拜的定罪也仅仅是——“妄称顾命大臣,窃弄威权。”然而这顾命大臣是顺治亲自赐给他的责任,而不是他的过错,这点康熙心里也跟明镜似的。

不仅如此,鳌拜还有拥立之功。论资格,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比年幼的福临更有资格接管大清江山,鳌拜在崇政殿冒着被多尔衮记恨的危险,大声说:“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这一句话断了多尔衮继位的可能性,也让鳌拜其后遭受了多尔衮三次迫害,两次差点被杀。

他忠于的不仅仅是大清的江山,而是皇太极、福临、康熙一脉的江山。这样一个对康熙有恩,甚至恩重如山的人,康熙因为夺权而杀死他,其心又何尝不愧疚呢?

鳌拜死于与四大臣尖锐的矛盾,给政敌留下很多把柄,而其心又耿直,有什么说什么,勇猛有余而心机不足,所以才落得被杀的下场。小皇帝想亲政,鳌拜是绊脚石,搬开绊脚石他才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这其中孝庄的主意也起了关键作用。

鳌拜是武将,他的功劳是自己一刀一枪打下来的,他跟索额图不同,索额图是外戚,外企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政治混子外加吃软饭的。

索额图是个政治投机分子,其人脑子很聪明,学东西过目不忘,最终凭借索尼的身份打入政治决策核心,又因赫舍里皇后的裙带关系而备受瞩目。

索额图在智擒鳌拜中出谋划策,算是他立的第一件大功。但其实康熙并不觉得他多有功,认为是自己的功劳。

三藩之乱中索额图出谋划策,说——将那些建议撤藩的人处死吧!康熙训斥了他,抬举了明珠,但索额图不在意——毕竟此时他有一张王牌在手——太子胤礽。

这便触了康熙的逆鳞,外戚干政是皇帝最为忌讳的,而索额图却越来越明目张胆,毫不顾忌,他以为朝廷是他自己家里,皇帝是他的一个亲戚,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甚至在与明珠争斗时,他大肆结党营私,篡夺太子干大逆不道之事——”凡皇太子服御之物,俱用黄色“,这条建议就是索额图提的,犯了康熙的大忌,康熙就直接质问他:”你想干什么?想谋反吗?想让太子杀死朕,然后当皇帝吗?“

明珠和索额图,原本是皇帝制衡朝臣的两颗棋子,明珠是”长子党“,力挺长子党皇帝,已经够蠢的,索额图比他还蠢,力挺太子胤礽当皇帝。

康熙心里命定的皇位继承人,一直是胤礽,那为什么索额图明明押对宝了,却还是死了呢?

因为在皇位继承人上,皇帝不允许任何人押宝,无论朝臣站哪一边,都注定是错的。聪明人永远站在当朝皇帝这一边,不结党,不站队,做一个“孤臣”,这样皇帝才会对他放心,才会日后赐给他顾命大臣的权力。

皇帝还活着,他就要拥立皇子,无论是哪一个,都注定是个死。

索额图如果是个聪明人,他应该祈祷明珠长命百岁,权势不倒,因为一旦明珠倒了,他这颗棋子就成了弃子,注定要步明珠的后尘。

所以康熙说他是大清第一罪人,还说他“助胤礽潜谋大事,朋比徇私,益加贪渎。”可见康熙想他死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并不说明索额图真是罪大恶极,企图谋逆,索额图未必有谋逆的心思——他只是想抱住年轻太子胤礽的心,让赫舍里氏的辉煌延续下去。他想做个辉煌显赫的奴才,他没有谋逆的野心,也没有谋逆的能力。

康熙咬牙切齿地说索额图是大清第一罪人,说明对他已经恨之入骨,到了口不择言的程度,仅此而已。

所以索额图是个聪明人,他也是个蠢人,他玩了一辈子政治,但他却不懂人心。


静说历史


鳌拜与索额图的罪状,有本质区别。鳌少保罪在擅权,索中堂罪在谋逆。


鳌拜虽晚年蛮横专权,但并无谋逆之心,或可说史未载其有取代之心。而且他随皇太极征伐半生,功勋彪炳,并在皇太极驾崩后联合众人对抗多尔衮,最终政归顺治。鳌拜于大清建政、皇权延续都有不二之功,号称“满洲第一勇士”。


至于索额图,一生确也立功无数,比如计擒鳌拜、计平三藩、会俄签约,但是和鳌拜两大功勋相比就不够台面了。只是,索额图和纳兰明珠连年党争,差点拖垮整个朝廷,陷入了权斗的中心漩涡,觊觎神器。单此一项罪过,不枉康熙帝抹杀功绩,怒斥其为“大清第一罪人”。


東方史話


首先说明鳌拜不是大清的罪人,相反鳌拜是大清的第一功臣,没有鳌拜的存在,清廷注定将陷入更加激烈的党争。

鳌拜的倒台,只是因为当初鳌拜的权势过盛,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在高位的鳌拜,注定不能独善其身,势必会在众官员的趋炎附势下形成自己的党派。

但是鳌拜这个人对待康熙,他是没有反心,虽然鳌拜动过专权的心思,但最后都由于各种原因,使得鳌拜不愿意背叛康熙。

很多人认为要不是鳌拜年老,估计鳌拜还是想当皇帝的,人一旦老了就容易念旧情。

年老之后,鳌拜的野心确实消退,并且面对高位,鳌拜未尝不是如履薄冰。鳌拜自己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存在,就是对皇权最大的挑战。

当康熙亲政之后,鳌拜选择了称病,其实也就是为了自保,但是其党羽还在,康熙怎能放心。

所以康熙扳倒了鳌拜,但是在其死后又追封他,又为其平反。只能说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只有孑然一身才不会被猜忌怀疑。

而索尔图则真正是清朝的一大罪人,因为他差点断送了康熙征讨葛尔丹的大业,差点使得大清王朝再度丢失对漠北地区的控制。

当年索尔图同明珠两个人搞党争,其实这暗地里却是关于夺嫡之争,因为大阿哥和太子,是明珠和索尔图在朝野最大的王牌。

大阿哥是明珠的外甥,而太子胤礽则是索尔图的外孙,至于为什么不是大阿哥为太子,这涉及到赫舍里皇后。

当初康熙为了获取索家的支持,娶了索尼之孙女,也就是索尔图的女儿赫舍里,正因为有了这一层关系,才使得康熙能够顺利亲政。

而皇后生胤礽的时候难产去世,康熙为了索家的继续支持,不得不立尚在襁褓中的胤礽为太子。

这就埋下了夺嫡之争,因为当时的大阿哥已经是三岁,也就是说这其中不经意间就将明珠和索尔图带入了皇子夺嫡之中。

明珠和索尔图在朝搞党争,其背后就是为了自己的家族能够享受未来至高无上的荣耀,这也是就使得他们各自扶植各自的皇子。

而大阿哥无疑是优秀的,因为有军功在身,替康熙南征北伐,在军中也有威名。

太子则显得不争气,在孝期作乐,气的康熙愤怒不已,有了废除太子的意思。

只不过这个时候葛尔丹战事再起,康熙不得不三征葛尔丹。

意识到太子失宠的索尔图,居然决心造反,透露情报给葛尔丹。使得清军粮草被焚烧殆尽,差点康熙就死在了三征葛尔丹的战场上。

而且索尔图已经准备好了各项事宜,打算等康熙一死,便封锁京城,尊太子登基。

所以康熙回京之后,失望至极。想到当初索尼的忠心耿耿,康熙泪流不止。将索家上下,按律全部处置,太子也就此被废!


小司马迁论史


康熙有没有说过索额图是大清第一罪人不知道,但对于康熙来说,索额图比鳌拜的罪过大多了,索额图想要康熙的命,而鳌拜最多想做个权臣罢了。一个弑君,一个专权,哪个罪名大呢?显而易见

鳌拜于大清有功勋,于康熙有功,有没有鳌拜改变不了明清结局,但是如果不是鳌拜,或许大清帝位就会落到多尔衮或者豪格身上,这一点,康熙应该心存感激。对于鳌拜不满意,那是因为康熙长大了要亲政,亲政就要收权,这就引发了辅政大臣和帝王之间的矛盾

四大辅政之臣,索尼适时而终,退出了权力争夺;苏克萨哈早先跟随多尔衮又背叛多尔衮,先天条件不足,最先出局;遏必隆明哲保身,想当墙头草,也被清算;就这个鳌拜,要军功有军功,要政绩有政绩,要人脉也有人脉,当真让康熙头疼,最终只能以莫须有的罪名暗算……

康熙年老时,自个儿都给鳌拜平反了……

索额图和鳌拜不同,早期的索额图投靠康熙,在康熙和鳌拜争权中力助康熙稳定朝堂,有功劳。康熙也为索额图的这份功劳,付出了应有的赏赐,如果老康活的时间短一些,君臣二人说不定相得益彰,留下佳话

但是康熙太能活了,作为皇太子的胤礽,离帝位就一步之遥,但这一步胤礽走了三十年,不仅没走到,还越走越远,康熙太能生了,老四老八老大,都在盯着。身为皇太子的亲舅舅,索额图看不到希望,索性背叛康熙,走向弑君篡位之路

重臣背叛谋反,在清朝,索额图算是头一个。康熙如何能饶他,如何不恨他,就算说索额图是大清第一罪人也说得过去……

以上,希望有所帮助


灵石蕴珠宝


因为鳌拜和索额图触及的康熙核心利益是不同的。

康熙登基的时候,当时满人入关地位初步稳固,但是,由于康熙之所以能够登基,主要是因为他小时候得过天花,不那么容易死,要不然皇位也轮不到康熙来当。

所以对康熙来说,鳌拜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拿康熙当回事。

作为顾命大臣的鳌拜完全不懂得遵守君臣父子的那一套规矩,导致如果鳌拜在世,康熙的权威永远都建立不起来。即便鳌拜没有反心,等鳌拜死了,康熙也收拾不了局面。

所以鳌拜只能先下手为强,杀鸡儆猴,让所有大臣都懂如何遵守康熙的规矩。

所以等到康熙的脚跟彻底站稳了,和鳌拜之间的矛盾就不存在了。

但索额图不是。

索额图从他老爷子索尼开始,是为康熙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人。所以,从鳌拜死后,索额图顺利居于高位,但是,索额图虽然是满人呢,却在级短的时间里学会了汉族大臣才会的招数:

党争。

中国古代皇帝对党争都深恶痛绝,所以康熙提拔了明珠以制衡索额图。但不久以后康熙就发现,明珠和索额图居然神奇的变成了“寡头”,也就是朝廷上如果不是索额图的人,就是明珠的人;第三股势力已经被排挤干净了……

所以明珠被罢黜自然不必多说;而索额图呢?却在明珠被罢黜后,又参与了太子之争。

要知道,尽管鳌拜飞扬跋扈,但在骨子里,鳌拜忠于大清的心是不会变的;但是索额图呢?连满族官员都带坏了,居然开始玩党争了?

显然,在康熙眼里,除了尼布楚条约外,索额图所作所为,连满族官员都教坏了,当然是“大清第一罪人”。


酒骑风


康熙恨索额图的原因没别的,就是因为索额图把康熙呕心沥血30年培养起来、本性十分仁孝的皇太子教唆引诱到了企图弑父篡位的叛逆之路。更可怕的是,因为父子反目,导致其他皇阿哥费尽心机争夺嫡位,把皇室的家丑展现在了世人面前,这是康熙深恶痛绝透顶的。

康熙8岁丧父、9岁丧母,亲兄弟姐妹也没几个,虽然贵为皇子,却没有像普通的儿童一样享受父母给予的恩爱。因此,康熙对待自己的子女是十分的疼爱,不希望自己的不幸在子女身上重演,这恐怕是自古以来每个合格的中国父母共同的观念。

所以当皇子与朝臣发生矛盾时,康熙总是袒护皇子。当皇子与朝臣共同作奸犯科时,康熙更是用处罚大臣的方式尽力去维护皇子。

大阿哥在舅父、内阁大臣明珠的鼓动和支持下觊觎太子地位。而太子则靠着自己的姥爷、内阁大臣索额图势力与之对抗,这就为后来的九王夺嫡开了个头。太子和大阿哥的储位之争,更多的是以索额图和明珠为首的两大朋党之争。以此为模式,朝臣也就各自物色皇子,作为自己争权夺利的靠山和掩护。

为了抑制党争,更为了保护皇子们,康熙当机立断摧毁了明珠一党,目的是为了敲山震虎。但是索额图却自认自己胜出,更加变本加厉,居然生出了拥戴太子弑君篡逆的荒唐念头。而太子原本被康熙调教的宅心仁厚、英明睿智的皇太子经历与大阿哥的争斗后,被索额图搞得冷血残忍、昏聩糊涂,并且把其他皇子争夺嫡位的野心全给勾起来了。但是由于朝局的错综复杂,康熙不能马上废掉太子,为了打击这股潜在的叛乱力量,康熙决心严惩索额图,给包括皇太子在内的众皇子敲了一个警钟。

从这个意义上说,索额图作为康熙朝第一罪人,是一点也不冤枉。

鳌拜作为清王朝开国元勋,又是三朝老臣,到了康熙朝当上辅政大臣,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不是耿耿忠心,绝不会获这样荣誉。因此,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证明鳌拜有弑君篡逆的心思。他只是作为一位位高功更高的武将免不了个性张扬、锋芒外露的本性。


大将军威武K


诚邀,如题。在各种版本的野史和小说中,康熙的确说过“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不过小编也确实没有在正统史书中看过有关此的记录。按照索额图一生的功绩而言,作为大清第一罪人也是名符其实了。


索额图,历经顺治康熙两朝,父亲索尼是顺治朝的首辅大臣,深受顺治帝和孝庄的敬重,得益于父辈的庇护,索额图的官位一直顺风顺水,做到了康熙的国丈,领内大臣,他的女儿是康熙的皇后,他的外孙是康熙的太子,这样一位皇亲国戚,为何成为了康熙口中的第一罪人呢?


实际上这与太子有关

刚才已经说到,索额图的外孙是康熙的太子。为了稳固太子的位置,索额图不断的对政敌明珠,陈廷敬等人做对。为了笼络人心,索额图大肆收受贿赂,结交朋党,事发后为了让太子提前登基,甚至于敢刺杀康熙,把康熙爷气的啊,差点没背过去。所以康熙称他为本朝第一罪人,这也是有道理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啊,还是要有点敬畏,有些良心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要说这个问题,就不得不从这两个人物说起;

鳌拜:

清光绪年间有个叫徐珂是这么评价鳌拜的;"鳌拜当国,势甚张,以帝幼,肆行无忌。"其实我们刨除历史主观的分析,只记录客观事实,再加上人物所处环境来考虑,就会发现,鳌拜被灭那是早晚的事;不是说他有多大罪,而是他影响到了康熙皇帝对于整个清朝的把控力。我们都知道,顺治帝退位,由于康熙帝少年所以设置四位辅政大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四位?相互制约嘛!顺治爷自己就深有体会,当年他少年登基的时候设立两位辅政大臣: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本来是相互制约的,但是济尔哈朗太怂,一直说了不算,没过多久就被找个理由搞掉了;剩下多尔衮一家独大,那顺治爷的日子可想而知;现在到他儿子了,那就得多个心眼了;所以设了四个,当然也可能是孝庄老太后设的;

四位辅政大臣:索尼、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这样搞有利于年轻的康熙帝统治啊,首先,这四个人虽然都是满八旗人,但没有姓爱新觉罗的;其次,这四个人中间关系错综复杂,其中索尼属于正黄旗,鳌拜和遏必隆属于镶黄旗;而苏克萨哈是正白旗;当时满八旗并不是同等地位的,它分上三旗和下五旗,正黄、镶黄、正白就是上三旗,每旗一到两个,雨露均沾;另外苏克萨哈和鳌拜有姻亲。这样搞,这四人基本没法抱团;

但是后来,局势发生了变化,首先索尼是个三不管,你们爱咋整咋整,反正我也老了;其次,苏克萨哈先被鳌拜搞掉了;又没过多久索尼也撒手人寰了,只剩下鳌拜和遏必隆了,完事遏必隆还是个怂货;孝庄和康熙一看,我去、这不和顺治爷当年一样一样的嘛?我猜当索尼死之后,孝庄太后一分析局势,估计都得一哆嗦;再加上鳌拜是个武将出身,估计做事不怎么低调,整天张扬的要死,换了你你试试当时康熙帝得什么感受?就好像你应聘到一家公司当部门经理,结果部门之前有个副经理,能力虽然比你强,但整天看不上你,遇到啥决策都得他说了算;你说你会不会想法把他调走或者辞退?

久而久之,这颗钉子扎的越来越疼,必须得拔了;其实我们分析鳌拜的所谓三十条大罪,基本没啥,主要就是结党营私,剩下的都是说办事怎么怎么不礼貌之类的;大哥结党营私算罪嘛?现在好多企业内部还站队呢!要是算罪,不知道砍掉多大一批人,当然那个年代又不是法制社会,康熙爷说算那就算!当然,恨归恨毕竟人家也没犯啥实在事,所以康熙爷只是囚禁并没有杀鳌拜;

总结鳌拜:鳌拜倒主要是权力过大,有点功高盖主的意思,另外就是太张扬了,可见为人还是低调点好,有时候该退就退,该让就让;


索额图:

他可不简单,他的死实实在在就是作死,我们还是像之前那样,我们结合客观事实加上人物所处环境来分析;

先说索额图是怎么死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发现太子与索额图密谋篡位的证据,以本朝第一罪人之名将索额图拘禁,不久便死于狱中;说白了就是索额图和自己儿子未来皇帝密谋篡位,被发现了所以抓起来整死了;

这就不得不说太子胤礽和索额图的故事了,太子的母亲是孝诚仁皇后,也就是索额图大哥的闺女,所以也就是说索额图是太子他三舅老爷,听起来不算远哈,胤礽呢,两岁的时候就被封为太子了,初期表现还不错,很受康熙爷和大家的喜欢,但是人家做太子也就做个十年八年的,由于康熙爷身体比较好,导致胤礽这个太子一做就做了二十年,到康熙二十九年的时候,那时正赶上噶尔丹不听话,康熙爷亲自去怼他,顺带着把胤礽带上了,估计胤礽做太子时间太长做烦了,说了一些丧气话;让康熙给撵回去了,从此康熙爷就不太喜欢这个儿子了,开始各种削权、各种监控,这个大家可以理解,有时候越烦一个人吧,就看他哪都烦;

这时候身为三舅老爷的索额图本来是打算退休的,看到太子一天天势弱,哪哪能坐得住啊?都是实在亲戚,就开始帮着出谋划策出鬼点子,结果被发现了,这才被抓,气的康熙爷给索额图定了一个本朝第一罪人之名名头;

那我们就来分析分析,康熙爷是咋被索额图气成这样的?

第一:索额图和太子密谋还是奉康熙爷命令去的,康熙四十年那时候康熙带太子南巡,结果太子生病了,康熙爷估计那是时候还没发现索额图和太子有一腿,于是拍索额图去照料探望;估计后来发现他俩有一腿时,气的活劈了索额图心都有,在我身边装好人,我派你去照看,结果你俩还有一腿;估计心情跟派媳妇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兄弟,结果回头发现兄弟跟媳妇有一腿的感觉是一样一样的;

第二:密谋篡位,先说这事是不是真的,我估计可能是真的,即使没想真干,起码也是想来着,你想啊,太子干了那么多年,看样子还得再干那么多年,最关键的是眼瞅着还越来越来不得势了,那不得想点阴招,挽回点局面嘛?这跟《琅琊榜》中誉王谋反是一个道理;但是这事,作为皇帝能忍?绝壁不能啊!

第三:煽动太子,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小时候父母老跟我说别和谁谁玩,把你带坏了,殊不知可能是我把人家带坏了,又或者人家父母也是这样说的。父母其实都有这种心里,孩子学坏了不是孩子的错,都是别人教的、别人怂恿的、别人引诱的。太子要谋反,错的不是太子,是太子身边的人,身边的谁呢?他三舅老爷索额图呗!都是他出的主意,把我好好一个儿子带成这样,这要是能忍我就不姓爱新觉罗;

就这样,三舅老爷索额图被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总结索额图:选择很重要,年纪到了,退休就得了,还非得搞些事情,越老越不着调,再说了,选太子选下任皇帝,那是人家皇帝的事,你没事在旁边下巴巴啥?结果导致前半生一顿操作猛如虎,末了一看比分零比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