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崇祯帝和宣统帝?

历史图社


崇祯和宣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都是亡国之君,某种程度上说,都是苦命的人。因为他们都生活在王朝风雨飘摇之中,一生也算辛苦,但最后也不能摆脱亡国之君的命运。但也有很多不同,下面就来说说。

首先说一说崇祯。

崇祯帝,名叫朱由检,生于1611年2月6日,于1644年4月25日北京城破时在煤山吊死。崇祯帝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1627年,朱由检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但其性多疑,刚愎自用,又刻薄寡恩,无力挽救衰微的大明皇朝,在农民起义和关外后金政权内外夹击之下,1644年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朱由检死后庙号怀宗,后改毅宗、思宗。清朝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有人认为,明实亡于万历,崇祯继位,大明朝已经积弊根深,大势已去,加上百年难遇的小冰河时期,导致灾难频繁,引起农民起义,加之关外后金崛起,终于让明朝积重难返,最后崩溃。崇祯只是生活在一个灾难的时代,他励精图治、年轻有为,最后却敌不过命运,是一位可敬可叹的帝王。但也有人认为,明朝的灭亡,崇祯要负主要责任,历史上遇到自然灾害的帝王很多,他们就处理得很好,比如成化年间的朱见深。明朝虽然内忧外患,但不乏良相名将,如果中央朝廷处理得当,完全可以扭转乾坤,但崇祯生性多疑,刚愎自用,要为明朝灭亡承担主要责任。

我觉得,崇祯帝可以说是哀其不幸,但也怒其无能!

首先,崇祯不是一个幸运的人。在他之前,明朝早已历经200多年,早已变得积重难返,宦官专权,文官结党营私,百姓生活艰难。继位之后,于内灾难频繁,导致赤地千地,民不聊生!于外,后金经过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人的努力,已经逐步统一关外,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逐渐成熟,已经具备一个国家的雏形,并且后金统治集团精诚团结、励精图治,相对于明朝的暮气沉沉,整个后金处于蒸蒸日上之中!

其次,崇祯也是一个失败的人,缺乏扭转乾坤的能力。如果崇祯在仁宣之治那样的时期后面,或许可以算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国家也不会有太大的事。但他深处动荡之中,则缺乏相应的能力。他生性多疑,在位十七年,更换内阁首辅就达50多次,更不要他逼死、杀死的文臣武将了。袁崇焕、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陈奇瑜。。。。。明末的将领,放在任何时期,都会大放异彩,但都直接或间接毁在了崇祯自己手里。崇祯多疑刚愎自用,而且又不敢担责,每每有事,第一件事就是找替罪羔羊,比如和后金何谈,一暴露就杀了陈新甲。导致后期放眼满朝文武,却没有人敢再站出来做事了。

再说一下,宣统帝!

宣统为清朝第十二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年号,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个年号。自1909年启用至1912年2月12号后废除,1917年6月底,在张勋拥戴下1917年7月1号第二次登基,清朝辫子军控制了北京城,并通电全国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北京城街头重新挂起了黄龙旗,不久后与共和派革命员发起战斗,辫子军维持10多天后战败,革命军动用飞机轰炸皇宫威逼清帝退位,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空袭,轰炸皇宫紫禁城,宣统帝于7月12号再次退位。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是唯一一个登基三次,退位三次的皇帝。

清朝暮年,国内国外的形势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文化和思想,包括帝王思想,都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国内国外的矛盾都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没有遇到过的。所以,宣统作为清朝亡国之君,的确有很多因素是自己不能控制的。这样的变革,世界范围内也几乎没有封建君主获得成功。再加上,宣统帝继位之时,只是一个孩子,一个什么丢不懂得孩童。宣统一生。历经清朝、民国、新中国,许多时候身不由己,命不由己,所以他是一个苦命的人。作为一个封建帝王,身处大变革时代,又是一个孩子,真的没有么能够责备与他的,只有惋惜。

《清史稿》:帝冲龄嗣服,监国摄政,军国机务,悉由处分,大事并白太后取进止。大变既起,遽谢政权,天下为公,永存优待,遂开千古未有之奇。虞宾在位,文物犹新。是非论定,修史者每难之。然孔子作春秋,笔则笔,削则削。所见之世且详于所闻,一朝掌故,乌可从阙。傥亦为天下后世所共鉴欤?

毛泽东:迩者李守信卓什海向绥进迫,德王不啻溥仪,蒙古傀儡国之出演,咄咄逼人。日本帝国主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周恩来:你当皇帝的时候才两三岁,那时的事不能让你负责。但在伪满时代,你是要负责的。

喻大华:无疑,末代皇帝溥仪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是人类历史上拥有非凡经历和传奇命运的特殊人物,然而,他身为皇帝却没有掌握过一天国家政权;长期处于政治漩涡中却未发挥关键的作用。


南楼看书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之一,可与清朝的雍正皇帝相比,可以这样说,崇祯皇帝是一代明君,但同时也是亡国之君。明君为何会亡国?那是因为明朝已经到了无力回天的地步,这个黑锅被崇祯皇帝背了。

明朝实际上从明英宗朱祁镇流亡开始,就已经走了下坡路,加上明朝嘉靖皇帝大兴土木导致国力大不如从前。到了天启年间的时候,明熹宗朱由校又是一个木匠皇帝,心思完全不在朝政上,他不爱江山,不爱美人,偏偏好木工活,导致明末宦官专权。

到了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的时候,虽然朱由检雄心壮志,勤政爱民,对大明的江山是呕心沥血,事事亲力亲为,但最终都没有能抵挡住满清的军队。崇祯皇帝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他的失败,也因为他多疑误杀了袁崇焕。

清末的宣统皇帝只是历史进步的牺牲品。宣统皇帝即位的时候只有三岁,人事不省,朝政大权都在乃父摄政王的身上。其实从登基到最后清朝灭亡,小皇帝都没有什么意识。因为清朝灭亡他才6岁。

退位后,宣统皇帝也在紫禁城里住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最后被驱赶出宫,还被日本人利用,最后当了汉奸,建国后继续被改造。说实话,宣统皇帝溥仪是一个苦命人,虽为皇帝,亡国后沦为贵族,虽然衣食无忧,但是充其量也是日本人和国民党等政权的傀儡。


用户85346592990


他们都是亡国之君。一般而言,亡国之君分两种,一种是自取灭亡,一种,则是前人挖坑,后人硬扛。

显然,他们都属于后者。

崇祯是明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南明就不谈了),有明一代,像他这么勤政的君王是比较少见的,励精图治的皇帝却没能保住江山,崇祯的遭遇令人嗟叹不已。

明代的亡国,朱元璋要负责,嘉靖、万历也同样要负责,老朱的封藩制度掏空了国库,后面这俩不上朝的时间加起来也足有半个世纪。

不过不能把所有的罪名都推给其他人,朱由检的刚愎自用、独断多疑也加速了国家的毁灭。

崇祯值得同情,但算不上可怜。



宣统是清末亡国之君,与崇祯相比,他的背锅痕迹要更为明显,自然,他是真的可怜。

宣统帝从继位到退位可以说都是一脸懵,他太小了,玩泥巴的年纪,哪能知道这些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待到他长大成人,清廷也已覆亡多时了,如山般的压力却让他喘不过气来:他需要重振大清先辈的荣耀,并且光复祖宗打下的江山。

然万民觉醒,封建根基已去,他根本没有实现这种“宏图大志”的可能,而且,他也没有了可用之人。



宣统可能也明白这一点,不过身后站着一堆遗老遗少,作为家族的精神象征,他已经没有了退路,哪怕是飞蛾扑火,也必须舍命一搏。

自然,他失败了,并且被唾弃、被嘲讽,还沦为了战犯。

崇祯不是先帝之子,溥仪同样也不是,大厦将倾时,他们被抓了壮丁,然后推到了最前面。

他们跟替死鬼并无多大差别。


浮沉于史


不好比。

崇祯是勤奋的无能之辈,掌握实权十七年,自己一波骚操作,硬生生断掉了很多翻盘的机会。【除了勤奋和自杀,根本没有什么好赞誉的。】

而宣统,六岁时清朝就灭亡了,没有得到什么有限的皇家教育,更没有掌握过实权,之后一直是各方势力的傀儡。

所以让宣统有崇祯那样的觉悟,几乎不可能。


咱来了


崇祯: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溥仪: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清的皇帝我就不会甘心。(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


懦夫救星X


我最爱看辫子戏了,大清恭宗宣统孝献大帝溥仪是非常伟大的帝王,至于那个什么崇祯皇帝,完全不知道他是谁。


秦地良民


崇祯和宣统比起来实在太垃圾了,整个明朝皇帝都不能和满清皇帝相比,我大清皇帝卖国求荣可是一绝,明朝皇帝如果有这项技能也不至于落到被灭族的下场,我大清皇帝就不一样了,只要能做皇帝给谁当狗都地关系,这就是他们的区别。


冷雨敲窗无心言


这个问题问得不错,当年很多北京人看见溥仪经常坐在景山公园那根老槐树下抽烟。不知他在想什么?


涛海拔天


同样是末代皇帝,但是对于国家来说?大明王朝是亡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手里,最后把自己吊到了,那颗挺有名但是并不高的歪脖子树上了。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大清朝廷倒闭时他才是个六岁的小孩子而已啦。根本就没有任何可比性。


爱看爱思考


两位都是亡国之君,帝国经历两百多年已经到寿终正寝的时候了,两位只是背锅的。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是至理名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