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資訊:八年撰寫出物業糾紛調解祕笈

物業資訊:八年撰寫出物業糾紛調解秘笈

夏添(中)在調解中 本人供圖

“每個人都要回歸小區,因此物業糾紛關係到每一位居民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4月22日,看到“長江日報喊您來誇身邊‘最美人民調解員’”的消息,漢陽居民張師傅專門來電,他要為漢陽區物業管理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夏添點贊。

曾經深陷物業糾紛的他,在夏添的幫助下順利擺脫掉煩心事,深深體會到“物業糾紛事兒不大,但會破壞業主們的情緒,就像皮膚瘙癢一樣,雖不致命但讓人心煩意亂。壞情緒積累多了,必會爆發,成為破壞基層治理的不定時炸彈!”

上週,長江日報記者來到漢陽區紅色物業物業糾紛調解中心,瞭解物業糾紛調解員夏添的“調解經”。 成立“專科門診”,應對基層治理“皮膚瘙癢”

據統計,武漢市物業糾紛案件逐年攀升,法院判決的物業糾紛案件,90%的案件涉案金額10萬元以下。“如果將醫療糾紛比喻成燙傷性疾病,那麼物業糾紛就是皮膚瘙癢,病情雖小但影響健康,必須快速診治才能防止病情擴大,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2011年下半年,漢陽區司法局聯合區房管局在全市率先探索成立物業糾紛調解的“專科門診”,當年8月,“物業管理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物業調委會)正式掛牌。

目前,物業管理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已升級為“紅色物業物業糾紛調解中心”,成為別具特色服務民生的黨建品牌。

物業資訊:八年撰寫出物業糾紛調解秘笈

夏添(左二)在調解中 本人供圖

夏添就是這家“專科門診”引進的“專家號”。他曾在一家物業公司擔任項目經理助理,還在漢陽區法院做過書記員,既有物業管理的經驗,又有專業的法律知識,正是物業調委會尋覓已久的專業人才。從事物業糾紛調解工作8年,夏添也找到了自己專業和事業結合的最佳契合點。

2018年,由於工作突出,夏添榮獲武漢首屆“江城調解之星”榮譽稱號。

撰寫物業糾紛秘笈,做出行業調解“漢陽示範”

物業糾紛非常“龐雜”,涉及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夏添看來,物業糾紛調委會要解決的不僅僅是個案,更重要的是在紛繁複雜的物業糾紛中探索行業規律,從源頭上減少糾紛的產生,爭取調處一批個案,做出一個“示範”,形成一種“模式”。

物業糾紛為什麼會產生?有哪些典型問題?如何有效解決?物業糾紛涉及到的幾個重要主體——業主、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各自在法律框架內享有什麼樣的權利,又該承擔什麼樣的義務?8年努力,夏添不斷總結實踐經驗,給出了這些問題的答案,撰寫出了《常見物業糾紛調處手冊(草案)》,被業界稱為物業糾紛調解的“秘笈”。

從物業管理的基本常識到物業的使用、維護、管理,再到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的權責,手冊裡詳細講解了近50類典型問題和相應的解決辦法、法律依據,對全市物業糾紛調解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普法宣傳可從源頭上減少物業糾紛的發生,夏添的這一建議得到漢陽區司法局高度重視。漢陽區司法局將夏添寫的《常見物業糾紛調處手冊(草案)》作為普法宣傳的重要參考,發放給居民、物業公司、業委會。並且以夏添主持工作的物業調委會作為普法先鋒團隊,在全區建立起區、街道、社區三級普法宣傳聯動隊伍,引導業主理性維權,幫物業公司理清責任邊界,協助社區建立理性成熟的業委會。

建立群眾“情報員”制度,物業調解“觸角”深入最基層

在夏添的參與、推動下,漢陽區還在物業糾紛調解領域圍繞“快處置”展開了一系列探索,遠程視頻調解便是其一。

2016年年底,漢陽區法院接收了一起物業糾紛調解案件,並將其委派給夏添進行訴前調解。雙方當事人接受了夏添的建議,在手機上安裝了“在線法院”APP,進行網上調解。經過雙方當事人簡短的視頻對話、質證,夏添與法官共同做雙方辨法析理的工作,雙方當事人不用跑腿,很快“隔屏”達成了調解協議。

此外,漢陽區還建立司法、房管、法院、社區律師四方聯動聯調製度,有了房管部門的協調、社區律師的助力,多方力量合力迅速化解糾紛,達成的調解協議經過法院司法確認,可增強法律效力,避免矛盾反覆。

漢陽區建立的群眾“情報員”制度,也屬全省首創。它將調委會的觸角深入最基層,建立微信工作群,將小區業委會成員和物業公司工作人員納入其中,這些“情報員”隨時發現糾紛,第一時間預警。

兩個鄰居住對門,一家為了擴大室內空間,將房門改裝成向外打開,另一家也效仿對方把門做了改造。由於樓道較窄,雙方同時開門時會碰到一起,導致鄰里糾紛。物業公司瞭解到情況後,及時在微信群中向夏添反映。夏添接到信息後,馬上給出糾紛處理的指導辦法,由物業公司工作人員先調解,雙方很快達成協議做了整改,鄰里關係得以修復。

漢陽區司法局負責人表示:“人民調解為了人民,造福人民,更要依靠人民,群眾情報員制度就是探索新時代調解的群眾路線。”

公開公正透明,是溝通的最好良方

物業資訊:八年撰寫出物業糾紛調解秘笈

物業資訊:八年撰寫出物業糾紛調解秘笈

張海濤認為:

安居則樂業,關於社區的思考和實踐是多方面的,實踐經驗,制度建設必不可少,就身邊的宜昌長江瑞景小區,民悅家園小區,問題至今仍待解決,看似複雜其實簡單的問題,無不考驗職能部門及基層的智慧和決心。高效、廉潔的來服務於民、取信於民,造福於民。

基層治理是社會治理體系中最基礎的環節,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嚐盡人生百味,方知人間冷暖。從街頭巷尾到百姓人家,從衣食住行到治安物業,生活中那些看似雞毛蒜皮的事情,卻是人民群眾最為關心的事。

正所謂群眾利益無小事,基層治理水平高低,直接關係人民群眾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基層治理究竟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呢?

民生“小事”必須“大辦”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小區物業管理與每一位小區居民息息相關。要明確業主委員會的法律地位和組織性質,將其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立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企業三方聯動工作機制。對居民們比較關心的公共用房、公共收益等問題,要加強監督管理,建立公開信息平臺。

區區小事關民生、利在長遠,要以敬民之心,革煩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守法規之底線,實事求是,溯本清源,小事管好、服務到位,也是功德一件。

(免責申明,文章內容系轉載的,轉載內容為原作者觀點或資料整理而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原作者觀點,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你有什麼物業鬧心事及更多物業資訊與業委會資料及維權交流,關注後私信微信聯繫

郵箱:[email protected]

<strong>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