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让城里人向往!看黄庄镇刁李庄巨变!

前几年的黄庄镇刁李庄,可是附近出了名的穷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道路没硬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饮用水安全不达标……刁李庄好像跟时代脱了节一样。然而仅仅四年时间,进村入户的道路不仅宽敞平坦,还都栽上了道牙子,新建的农家书屋、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宽敞明亮,一块块比肩接踵的光伏电板熠熠生辉……

美丽乡村让城里人向往!看黄庄镇刁李庄巨变!

刁李庄村委大院

刁李庄村位于温县和沁阳、博爱三县交界地带,全村289户966口人,耕地1092亩,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思想较为落后。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的时候,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达48户210人。他们对贫穷的日子抱怨不已,同时,对小康生活的向往也在与日俱增。

基础设施夯实抓 村庄环境大变样

“基础硬件设施薄弱、群众精神娱乐缺失、集体产业几乎为零。”回想起当初刁李庄村的情况,第一书记郑中校感触颇多。“那时候真的是有点犯愁,但我想,咱们既然是来帮扶的,就一定要做出点实事,让刁李庄变个样儿!”于是,帮扶干部们和村两委一起开始走访入户,访贫问苦,并把老百姓们反映的问题都一条条地记录在策。

美丽乡村让城里人向往!看黄庄镇刁李庄巨变!

郑中校记录村民情况

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但是,筹措资金可是个大难题。于是,帮扶单位和村两委一起多次到乡里、县里跑资金跑项目,终于,4条长达1.5公里道路实现了硬化,修路的问题彻底解决了。随后,帮扶单位又帮着村里一起多方筹措协调资金对村里的一系列设施进行了改造和新建:改造破败不堪的村委大院并购置全新的办公桌椅;修建120平米崭新的村级标准化卫生室;更换新安路灯70盏;新打吃水井1眼、灌溉井7眼,保障了居民的安全用水;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使村民用上了放心电;更换新安监控探头,实现主街道和所有路口全覆盖……

基础设施建好了,精神文化设施也得跟得上。曾几何时,刁李庄人也羡慕城里跳广场舞,但苦于村里连个像样的广场都没有,这个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帮扶干部们深知精神娱乐活动对于提升百姓生活品质的重要性,就协调专项资金1.5万元在村中新修了一座文化舞台,不仅多次邀请市、县剧团来村演出,更为文化广场配备了一台音响设备,完成了刁李庄人从台下观众到台上主角角色的转换。

看着刁李庄村已经变换了的容貌,百姓们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夏天晚上没事了村里人就爱到广场看看。广场上跳舞的人可不少呢,还有很多人看着看着就加入到跳舞的队伍里去了。”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东高,说起村里的变化来是喜笑颜开。

贫困群众是重点 精准帮扶到个人

“以前俺一家人窝在一间屋里,一到雨天就怕房塌,是扶贫政策让俺住上了新房。”刘三才家是村里的特困户,他家60平方米的新房是县政府捐建的。他的妻子和儿子都是残疾人,全家生计都靠他当搬运工维持。现在,刘三才不仅住上了新房,享受了残疾低保补助,村里还给他安排了清运垃圾的公益性岗位。郑中校告诉记者:“我们经过商议,想把刘三才一家安排到村里的幸福院去。这样,不仅刘三才能通过劳动每月领到2000块钱,他的家人也都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刘三才家的变化只是刁李庄村精准帮扶的一个缩影。在脱贫攻坚战中,该村始终坚持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头等大事,持续推出增强“造血”功能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尝试扶贫“方程”中的多个“解法”,因户因人制订脱贫方案。

美丽乡村让城里人向往!看黄庄镇刁李庄巨变!

郑中校在贫困户刘三才家打扫院子

在深度贫困户杨秀娥的家中,记者看到她家的五口人里四人都有残疾,唯一身体健全的杨秀娥虽已年近九十,但仍然在做饭,照顾着家里的生活。杨秀娥说:“如果没有这些干部们这样照顾,我家里的生活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过。”以前,杨秀娥的家中屋内院里都是土地,房子也破败不堪。现在,村里不仅给她办理残疾低保补助,帮着她进行地面硬化、房屋改造,还协调县残联、镇政府对她家实施“无障碍行动”扶贫救助,给她家厕所安装了不锈钢扶手、坐便器,彻底解决了杨秀娥一家生活不便的问题。

榜样引领起效果 扶“志”不能忘扶“智”

做给乡邻看,带着群众干。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大力培养致富模范,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让贫困村里涌现了一个个“致富带头人”。这些带头人不仅实现了个人的致富,还以实际行动鼓舞了全村村民,成了村里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郑浩然就是这些“致富带头人”之中的一个。前些年,在外地打工的郑浩然因为头脑灵活、善于观察,很快找到一条致富的路子,于是毅然决然地回村里开了一家加工纸箱打包带的厂子,目前销量可观。现在,郑浩然的厂子已作为村里的扶贫就业点,吸纳了村里的三个贫困户,实现了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为鼓励脱贫模范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村两委和帮扶干部们经过商议,对厂子进行了政策倾斜:优先保障这个扶贫就业点的供水供电,并且水、电的计价标准都按照居民生活用水用电来制定。

美丽乡村让城里人向往!看黄庄镇刁李庄巨变!

郑好江采摘蔬菜

郑好江就是这个厂里的工人。郑好江的孙子郑一鹏是残疾人,因为不能正常说话,他跟不上普通学校的教学进度。但是,教育的路上不能使一个孩子掉队,尤其是特殊孩子。于是,村里联系了民政局,将郑一鹏送到了县特殊教育学校,并享受到各项补贴。郑好江告诉记者:他现在在厂子里做零工每个月能赚六七百块钱,家里的土地已经流转,年租金三千元,还享受到残疾低保,孙子在学校也有餐费补贴,贫困帽已经摘掉了,生活也在变得越来越好。

近年来,帮扶单位始终坚持提升刁李庄贫困群众教育文化、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注重贫困家庭资助政策落实的同时,还多次组织开展图书室捐建、图书捐献、扶贫义诊和捐赠的公益募集行动以及帮扶慰问演出,更好地塑造了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精神风貌。

为进一步提高就业率,尽快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帮扶单位还协调县人社局入村开展扶贫专题招聘会。招聘会上不仅有30家单位为群众提供了机械、食品、计算机等的400多个岗位,更有8家培训机构提供了免费的职业技术和技能培训来引导贫困户就业,受到了刁李庄村民的一致好评。

产业发展理思路 干部村民心连心

农村要发展,归根到底还要靠产业发展来实现。地处偏远、无资源、无产业、底子薄,这些都是困扰刁李庄发展的难题。所以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刁李庄必须负重拼搏,奋力追赶。

于是,帮扶工作队联合村两委多次组织召开村民大会,经过多方征集、多次探讨,成立的村种植合作社将全村土地进行了大面积的集中承包和机械化种植,不仅降低了农作物的种植成本,还让解放了的劳动力能够出门务工增加收入。同时,合作社实行有偿劳动的方式让留守家中的村民帮忙生产,从而保证了全村收入增加的道路上不落一人。

美丽乡村让城里人向往!看黄庄镇刁李庄巨变!

郑中校和张东高向村民了解情况

与此同时,该村还建成扶贫开发集体增收4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增收4万元,并利用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建成41.58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带动14户贫困户,每户可增收1000元;利用国家金融扶贫政策,采用户贷社用的方式将5户贫困户的政府小额贴息贷款15万元入股温县新泉种植专业合作社,每户每年可分红1500元;按照集体受让中国太极拳博物馆固定资产,返租运营公司获取保底分红的方式,把30万元折股量化给该村14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400至1500元不等。2018年,刁李庄终于摘掉了顶在头上的贫困帽。

张东高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正在规划绿化带,准备在每家每户门前都栽种上果树。这样一来,不仅街景漂亮,还能结果实有收益。并且这个愿望今年就可以实现。”如今的刁李庄,亮化、硬化全面完成,电视网络、街道监控、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居民用水、灌溉用水全部达标……在不久的将来,刁李庄村俨然会是一副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景象。

温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秋霞 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