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投海峽環保福州紅廟嶺危廢項目即將投運

在日常的垃圾分類過程中,常常有一類垃圾讓我們感到棘手,比如耗盡電量的電池,廢舊的水銀溫度計,廢燈管,過期藥品等等,這些垃圾如果直接丟掉,會對環境產生不可逆的傷害。為了讓這些有害垃圾得到有效處置,福州紅廟嶺從去年開始興建的危險廢物綜合處置項目近日基本完工,已具備大批量處理危險廢棄物的能力,一起來看看。

深投海峽環保福州紅廟嶺危廢項目即將投運

在紅廟嶺垃圾綜合處理園區,一系列危險廢物處理流水線目前已經全線完工。在垃圾收集口後方,矗立著結構複雜的焚燒處理裝置,有害垃圾按照不同的化學成分和熱值進行分類處理,之後被送進焚燒爐。與普通垃圾焚燒爐不同的是,這裡採用的焚燒裝置叫做迴轉窯,最高溫度可達1200度,處理有害物質更加高效。

福建深投海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於鵬:危險廢物處理,首先從進料口抓料進料,然後進入焚燒迴轉窯,在迴轉窯進行依次燃燒,然後到二次燃燒室,二次燃燒室下面就是爐渣的出渣口,在二次燃燒室燃燒後(產生的)氣體再到後面的餘熱鍋爐,將餘熱進行利用。

垃圾經過焚燒處理後,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廢液都要通過層層工序,達到國家標準後才能排放。對於依然殘餘有害元素的廢渣,它們還要經歷第二次的"無害化"之旅,到廢渣固化車間"再走一遭",通過相應的化學技術進行穩定化,讓其中的有害元素不再損害環境。

福建深投海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於鵬:危險廢物的有機成分,通過燃燒,最終變成二氧化碳 氮氧化物進行處理,焚燒產生的廢爐渣,裡面是含有一定有毒有害成分的,我們通過加一些藥劑,把有毒有害物質進行穩定化,這樣它們就不會再擴散出來汙染環境,通過這個處理過程之後,再進行安全填埋,廢液也一樣,是經過汙水處理站進行處理,也是達到國家汙水的排放標準後,再進行排放。

經過這樣的處理,原本對環境與人體有害的廢物被成功分解,變為達標可排放的物質,對環境的影響被降到了最低。據瞭解,紅廟嶺危險廢物綜合處置項目一期建設完成後,每年焚燒處置能力達到16500噸,未來項目二期完成後,處理能力還將再翻一倍。項目建成後,能夠處理福州全市範圍內產生的醫療廢棄物、工業廢棄物,以及生活垃圾分類中的有毒有害廢棄物。

福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黨組成員楊立宏:有毒有害垃圾的處理,有特別嚴格的要求,和比較高的技術需求,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在2017年就啟動了這個項目,處理能力在總項目全部建成以後,將達到每天處理100噸危險廢棄物的規模,能夠把有毒有害垃圾從前端的收集,中間的運輸,到後端的處理,形成一個完全閉環的處理產業鏈,能讓福州市整個環境更加優美,更加宜居,創造一個更加和諧美麗的(生活)空間。

(載自:固廢產業服務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