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經典的以少勝多,7千騎兵打30萬,被寫進西方軍校教科書

中國古代最經典的以少勝多,7千打30萬,被寫進西方軍校教科書古人出兵都有吹噓的習慣,喜歡將出兵的數量做一個放大,因此在史書、典籍中,經常能聽到“調動60萬大軍”“出兵40萬兵馬”這樣極其誇張的字眼。以古代的軍事、民生水平來說,稍微一點亂世,國家出兵數量達到超過10萬就對整個國家都是一種負擔,像大唐在李世民時期,征討朝鮮半島時,真實兵力也就10萬,就這樣還差點耗空了大半國庫。而隋朝最鼎盛的時期,隋煬帝真實兵力能有30萬也就非常厲害了。

最經典的以少勝多,7千騎兵打30萬,被寫進西方軍校教科書

古人之所以愛在兵馬上做吹噓,倒不是浮誇,只是為了能從心理上震懾對手。不戰而屈人兵,這才是最好的效果。北魏後期,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朝廷腐敗到了極點,令六鎮發生動亂,葛榮趁勢揭竿而起,帶著號稱30萬大軍,直撲洛陽。

最經典的以少勝多,7千騎兵打30萬,被寫進西方軍校教科書

這場戰爭雖然是農民起義,可是葛榮卻是有軍事才華。“30萬大軍”中,老弱病殘佔了超過一半以上(大多起義軍都有這種習慣,將所有隨行人員都算是兵馬,不能參戰的也算)。可就是這樣的一支隊伍,硬生生讓葛榮帶著從信都打到了定州,將河北諸城全都納入名下,洛陽局勢岌岌可危。面對大軍進發洛陽,孝莊皇帝元子攸急的慌了神,連忙找大將軍爾朱榮勤王救駕。

最經典的以少勝多,7千騎兵打30萬,被寫進西方軍校教科書

爾朱榮無愧大將稱號,一時間就想出反間計,讓高歡先去策反了葛榮手下。最終高歡以強大的遊說技巧,策反了葛榮手下七王,這些人帶著一萬大軍倒戈去了朝廷。這個反間計其實也是疑兵之計,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讓多少人策反過來,而是讓葛榮軍中互相不信任,讓軍心不穩。在反間計得手之後,爾朱榮帶著7千騎兵直撲鄴城。

最經典的以少勝多,7千騎兵打30萬,被寫進西方軍校教科書

在得到爾朱榮僅帶7千騎兵前來時,葛榮有了錯誤的概念,他認為爾朱榮是想用騎兵消耗自己的兵力,而不是正面迎戰。有了這個錯誤的概念之後,在鄴城一戰中,葛榮就有了錯誤的決定,以鶴翼陣鋪開,並且讓將士都攜帶繩索,這樣就能更好的絆倒爾朱榮的騎兵。然而沒想到的是,爾朱榮打算擒賊先擒王。爾朱榮在山林中知曉葛榮以鶴翼陣迎敵,於是打算直取葛榮。爾朱榮帶著騎兵衝鋒,掩護住後方的重騎兵,先是在鶴翼陣中四處迂迴,讓葛榮誤以為他真打算打消耗戰。直到戰了一會之後,爾朱榮才突變隊形,以重騎兵直插葛榮主陣,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由於先前被爾朱榮打亂陣型,葛榮一時間來不及調動兵馬,最終被爾朱榮帶騎兵擒獲並帶走。群龍無首的情況下,叛軍最終選擇投降。

最經典的以少勝多,7千騎兵打30萬,被寫進西方軍校教科書

這場戰役說出來簡單,可是步步為營,葛榮就算沒有30萬兵馬,也有超過10萬。爾朱榮以7000騎兵衝殺葛榮10萬步兵看著很簡單,可是這10萬步兵都帶著絆馬繩,一個不注意,騎兵消耗過大,就容易導致後來衝擊不了主陣,每一點都需要計算的清清楚楚才行。這場精彩的戰役,後來也被記錄到了西點軍校教科書中。(值得一提的是,爾朱榮雖然2年統一全國,可是在史書上罵名頗多,爾朱家後來也是被絞殺了一個乾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