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我国沙尘天气为何呈偏少趋势?

气象科普

今春我国沙尘天气为何呈偏少趋势?
今春我国沙尘天气为何呈偏少趋势?

“今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气象局联合会商分析指出,今年春季我国沙尘天气过程呈偏少趋势。”杨明珠说,在沙尘天气趋势预测会商会上,专家全面分析了气候因素和地表状况,采用多种预测模型和方法,形成了今年春季沙尘天气趋势预测意见。

采访人:中国气象报记者 宛霞 通讯员 王德毅

根据两部门联合发布的预测意见,今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过程次数和日数均较常年同期(1981年-2010年)明显偏少,总体较2018年同期也偏少。

全球变暖、沙尘源区地表植被、海冰海温等是影响沙尘天气偏少主因

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有利于今春沙尘天气偏少——

杨明珠分析说,20多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春季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以纬向型为主,冷空气势力明显偏弱,我国北方地区春季沙尘天气进入偏少阶段,沙尘天气日数和过程次数一般少于常年同期。目前,欧亚中高纬度地区大气环流仍处于纬向型背景下,有利于今年春季沙尘天气偏少。

2018年主要沙尘源区降水、土壤墒情、植被状况有利于抑制今春沙尘天气发生——

2018年,除新疆东部、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和青海北部的局部地区以外,北方地区降水量较2017年同期偏多1到5成,局部偏多近1倍,土壤墒情总体较好。主要沙尘源区植被生长状况总体好于2017年同期,其中,华北北部、内蒙古东部明显好转。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加之北方地区降水量呈增多趋势,主要沙尘源区植被状况稳定向好。此外,蒙古国南部降水量和植被生长状况较2017年和近10年均明显偏多和偏好。地表状况有利于抑制今春沙尘天气的发生。”杨明珠说。

海冰、海温等前期信号有利于今春沙尘天气偏少——

研究表明,海冰和海温的前期变化对导致春季沙尘天气的大气环流有明显影响。

2018年秋季,北极地区海冰总体较常年同期偏少,其中,楚克奇海及邻近海域偏少两成以上,部分海域偏少6成。太平洋北部海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鄂霍次克海和西白令海偏高1℃到2℃;西南印度洋海温偏高1℃到1.5℃;赤道中东太平洋近期出现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上述海冰和海温外源强迫信号的特征,有利于今年春季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盛行平直的纬向型环流,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冷空气活动将偏弱。另外,多个沙尘预测模型均预测今年春季我国北方沙尘天气偏少。”杨明珠表示。

沙尘发生偏晚偏少但不排除有强沙尘暴

今年首次沙尘天气于3月19日开始,根据以往的沙尘监测数据,2000年到2017年的沙尘平均发生日是2月14日。“可以说,今年沙尘首发时间明显偏晚。”杨明珠说,尽管沙尘发生偏晚、偏少,但不排除发生强沙尘暴的可能。

当前,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仍有极端气候事件发生,从不同强度春季沙尘过程的统计情况看,春季强沙尘暴也时有发生。

杨明珠介绍,2010年3月19日到22日出现的强沙尘暴过程,影响了我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年4月24日到26日,西北和华北南部等地出现大范围沙尘暴天气,民勤县19.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同时,局地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更是时有发生,比如2018年5月20日甘肃酒泉出现的局地强沙尘暴,同年6月12日内蒙古锡林郭勒出现的强沙尘暴……

“这些沙尘天气均发生时间较晚,但影响较为严重。”杨明珠说,未来,仍可能出现强沙尘暴对我国北方造成严重影响及重大损失的情况,而且扬沙、浮尘天气对环境、交通、生产生活和人体健康也会造成危害。因此,在沙尘天气趋于减少的气候背景下,对沙尘灾害性天气仍不能掉以轻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