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培峰:做南安文物、文保單位的“保姆”

作為海絲起點的九日山雖然聞名四方,但很多人對其背後的意義卻不甚瞭解。如今,走進九日山景區,很多遊客可以先從大門右側的祁風石刻展示館瞭解一番九日山的歷史內涵。而這個祁風石刻展示館就是南安市博物館黨支部副書記盧培峰,負責協調處理九日山申遺工作的項目之一。

2016年6月,盧培峰從鄭成功紀念館來到南安市博物館,他把對歷史文化的興趣轉化為工作激情,常常主動加班,其幹一行鑽研一行的精神獲得了廣泛認可,入選2019年度南安市崗位學雷鋒標兵。

盧培峰:做南安文物、文保單位的“保姆”

歷史文化遺產圖片展走進美林消防中隊。圖為盧培峰為消防員宣講文物保護知識。

為九日山申遺

夜間工作是常態

在一個潮溼的下雨天,記者見到了盧培峰,一米八的個頭,身材偏瘦,笑起來彷彿鄰家大哥。燒水倒茶畢,他和記者聊起了九日山申遺工作。

“古泉州(刺桐)史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是一項國家戰略,作為泉州市委市政府“一號工程”,南安市專門成立申遺辦,負責協調處理九日山申遺工作。彼時,南安市博物館無兵可用,因此,將盧培峰調至南安市博物館專門從事申遺工作。

由於申遺各項工作任務繁重,且時間節點緊迫,盧培峰要接受許多臨時任務,處理許多突發情況。“有時候開著車,就接到申遺事項的工作,我只能靠邊停車,開啟手機錄音功能,把工作錄下來。”盧培峰告訴記者,回去後再對照錄音一項項落實工作。

在申遺期間,盧培峰沒有周末,沒有假日,夜間工作也是常態。有一次,他到福州開會,當天上午就接到電話,泉州申遺辦第二天上午就需要他的一份材料。事情緊急,盧培峰當天夜裡開車回南安,回到單位寫好材料已經是凌晨兩點多,材料發送出去他才安心回家。

幾個月的連軸轉,讓盧培峰的身體不堪重負,發起了高燒,他向單位請假在家休息,不料此時卻接到任務需要去福州開會。盧培峰說,由於沒有人手,最終他高燒出差。

申遺期間,盧培峰負擔起文本編制資料提供、文物保護修繕、祈風石刻展示館建設、安全防範系統工程建設和現場迎檢準備等工作,並配合上級領導做好九日山申遺的組織協調工作。

2017年9月25日,國際專家對九日山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讚譽。“是自然與文化的完美結合,是村莊與遺產區的和諧共處”。

文化遺產保護

他自稱是“保姆”

在日常工作中,盧培峰一直以“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的精神激勵自己,深入開展不可移動文物普查、文物數據庫建設、可移動文物普查、文物保護項目等文物保護工作。有時候省市專家來指導工作,他帶著專家一天之內從北到南,從西到東,跑20個文保單位。

以文物數據庫建設為例,盧培峰告訴記者,數據庫是國家文物局建立的文物平臺,基層博物館則是將館藏珍貴文物數據上報。“一件文物,包括文物的尺寸、重量、保存現狀、文物描述等數據,還有照片都要一一上傳,我們要一件件地記錄上傳。”2010年,還在鄭成功紀念館的盧培峰做起了這項工作,“我們就像這些文物的‘保姆’,他們就像我們的孩子,我們不僅要了解它、保護他,還要自豪地展示它們”。

記者採訪期間,南安中憲第的工作人員就來找盧培峰探討安防工程建設。記者瞭解到,目前正在實施的蔡氏古民居建築群、南安中憲第、林氏民居等文保單位的文物本體修繕工程。作為文保項目建設的主要管理人員,盧培峰需協調推進相關工作,同時他還推動國保、省保安全消防工程建設,逐步構建文物安全平臺。

在宣教服務上,盧培峰積極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宣傳,持續做好博物館免費開放日常接待工作,開展歷史文化遺產圖片展進鄉鎮、進校園、進社區宣教活動,之前就通過拓片的形式進學校宣傳,提升了公眾對文物工作的認知,激發廣大民眾參與文物保護的熱情,擴大文物工作的社會影響力。

在學習上,盧培峰發揚刻苦鑽研的“釘子”精神,先後參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管理機構負責人培訓班”“古建築和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培訓班”等。在工作之餘,開展學術業務研究。論文獲得南安市“學習十八大精神,創業創新當先鋒”理論徵文活動三等獎,兩篇學術論文發表於專業期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