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有些專家在農資上漲、糧價下跌的環境下宣傳土地流轉?

餵你才到我腰了


你怎麼看待有些專家在農資上漲、糧價下跌的環境下宣傳土地流轉?有人說,老農民自己搭上人工種糧食還不賺錢,流轉給合作社或大戶就賺錢了?這些所謂的新型農業主體是怎麼賺錢的?難道只是賺取國家補貼?也有人說,一家一戶小農耕作模式,不改變的話,我國農業現代化無從談起,也註定會淪為農業弱國?哪一種說法更有道理呢?

1、土地流轉到底是不是農業未來新方向?

其實,這些年我國三農問題的研究和嘗試一直都在深入。土地流轉是在現階段一家一戶小農耕作模式上的創新,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必然的選擇。有人說,土地流轉給大戶了農民失業怎麼辦?其實,這些人把目光都集中在農業,當然跳不出來。目前階段,我國城市化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每年一千多萬農民進城安家落戶,到2050年我國城市化接近尾聲時,農民總數只剩下2-3億了。人均土地的增加,這才能解決農民富裕的問題。

2、農民搭進人工種糧食都不賺錢,流轉給大戶就能賺錢?

其實,農民自己耕作土地種糧食不賺錢是很容易理解的,而土地集中到新型農業主體手裡為什麼就能賺錢呢?這裡面有幾方面的增長點。一是,土地整理,包括灌溉、田間道路和土地改良。這些工作完成後,畝產可以增收4成。而是,科學化,包括優選種子、測土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每畝可以增收一成。第三是機械化,就是從耕地、施肥、噴藥、採收節約大量人工,每畝又增收三成。最後,產業鏈增值,包括訂單生產,烘乾、加工、包裝等,減少儲藏和晾曬等環節,每畝又增收一成。

3、糧食價格低,農資漲價情形下,種糧大戶怎麼應對?

其實,越是規模經營,對抗市場的能力越是強。比如說,糧食價格下降,大戶可以通過糧食期貨對沖降價風險,這是小農不可能實現的。再加上,農資漲價,大戶可以規模採購,直接對接藥廠,減少了中間環節,還掌握著議價空間。當然更容易賺到錢。那些聲稱種糧大戶不可能賺到錢的人是不可能理解現代農業的規律和管理思路的。在他們眼裡,農民種幾分地尚不能賺錢,大戶種幾千上萬畝就能賺到錢?呵呵,該怎麼說農民好!

4、土地流轉會不會讓農民收益減少?

其實,土地流轉只會讓農民收益增多,不可能讓農民收益減少。原因就是,種糧大戶或者農業合作社或者農業企業也要僱傭員工幹活,自然要招收農民成為員工。農民的土地出租收益再加上農業企業打工收入就是2份收入。當然,不可能所有的農民都能進入農業企業打工,大部分農民把土地流轉給新型農業主體後進入城市打工賺取工資。若干年後,這些進城的農民把手裡的土地有償退出,換一筆錢就在城裡安家落戶了。


聚焦三農熱點說


土地流轉說白了,就是讓農民下崗。在當前農業不景氣的情況下,農民土地流轉根本無法獲得比較合理的流轉費用。

而且對於那些已經四五十歲,五六十歲的農民來說,土地流轉後,他們的出路在那裡?還像以前似的去建築工地去打工?據我所知,農村以前比較忙碌的瓦匠師父現在都沒有活幹。去工廠打工?五十以上的農民,沒有經驗,沒有技術那個工廠會用?

全部都改成養殖業?明顯不現實,那樣又會造成養殖業的過剩,而且養殖業的發展也必須是循序漸進的。

就因為這種種原因,大多數農民雖然面臨著糧食掉價,生產資料漲價的雙重壓力,還是無法放棄自己的土地。他們毫無怨言的勉強維持著他們的貧困生活。

農民出路在那裡?需要專家拿出切實可行的,能夠讓大多數農民能夠接受的意見,而不是簡單的說教,和什麼旅遊農業之類不適合大面積推廣的辦法搪塞人。



佔禮文化雜談


一說糧食降價,土地流轉,咱就談談為什麼糧價低的原因,為什麼糧價低呢?是因為國家管控不讓糧價漲起來,糧價低農民就會對種地失去耐心,不掙錢誰還種地啊,這就為流轉土地打好了天時基礎,理順了道理,就明白了國家的措施手段也並不怎麼高明。農民在這個時候有的願意流轉土地,有的不願流轉,不願流轉的有幾個原因,第一對國家流轉土地的政策不信任,認為真要是把土地流轉出去拿不到錢怎麼辦?第二是流轉出去的土地,到最後糧食漲價了那點錢不夠買糧錢怎麼辦,第三自己有能力工作土地流轉了還不想出去打工,還想自己再種一些年。究其原因還有等等。這就要看國家出臺的政策連貫性。就看中央政府得了!


光腳的扛鋤人


我一直反對土地實行“流轉”,你這一個問題牽涉幾個關鍵詞,來一個一個地回答。其實在頭條上,這些都是重複。

關於“農資”上漲,我姐夫哥就是在經營除農藥外的所有農資的。我一年還是要回幾次老家,加上我們兄弟姐妹共7個(現在已經是7個家庭)都集中在一起居住在姐那裡,知道這方面的就多了。我是這樣分析的:一是農資生產廠家本身的人工和物資原料上漲影響引起終端價格上漲;二是農業衰敗,散戶、小戶種、養減少,銷量逐年下滑,廠家、商家為確保全年的總體收入採取的單位利潤上調趨勢引起的。去年和20多年前比,姐夫的各類農資銷量本來減半,但區域也發生了較大變化:20年前只針對10個就近村銷售服務都忙不過來,現在是針對6個鄉鎮的100多個村獨家經營都沒業務,你就可想而知!說實在的,經營農資是最笨重的生意:資金量大、利潤低、苦力型!幾包肥料,上車、下車搬過去搬過來,賺幾塊錢。好在哪?廠家都是賣了才給貨款,就這一點!

真正的農民要克服這個困難多容易,如果你這個困難都克服不了,就別當農民了!一點自然有機肥都沒有,全靠買,種地只會朝天一把化肥,結果產量又低、品質又差。自家的有機肥為主,生長期內需要的節子上少用點化肥也是必要的。過去農民多數種子都自己留的,現在呢?我上農校放了寒假回家過年,到了臘月27那天,我們家一鄰居到家找我媽,說話繞來繞去,半天才向我媽說過年她家沒麵條,“借”幾斤麵條!我媽給了她兩捆有7、8斤吧,說,借啥借,拿回去吃。我心裡很不舒服:土地下戶都7、8年了,各家各戶雖然“存錢”沒多少,但“餘糧”還是多的!“吃”根本就不是問題了,過年還沒麵條!我媽說,這一家,豬毛都沒一根!懶死人,沒養豬就沒肥,沒有肥就沒有糧收的!我媽又說,三個半大子娃兒,兩個大人,過年豬都沒殺一個,只吃飯,肉、油都沒,盡吃米麵,一人要吃幾碗!年年多早就斷糧了!

大家說呢?

至於第二個問題是糧食價格走低,這個事情我們都無奈!有三:第一是進口(略);第二是農民的市場不在了!過去農民背幾十斤糧去市場賣,不管三角五角一斤,是生產者(農民)與消費者對接後得的淨收入!現在,中間商做生意,生產者出手價低賣不脫,消費者價格高吃不起!第三是農產品品質日趨下降!種養切割開來,種沒有有機肥;養又用激素過催長!還無計劃無序競爭消耗農業產業應有的利潤!

這一些是本可解決的但無人解決……

最後一個才是“土地流轉”,這是個不成熟的提法!現在要“適度規模經營”農業才有出路,自己“一畝三分”地誰也吃不飽、不夠用,所以誰都不會對土地負責任或全依賴。撂荒是必然的!但是採取“流轉”,要給錢,農業成本問題考慮過沒有?土地資源好寶貴,但要利用又何其難!適度規模、成塊連片、充分利用機械化、種養結合降成本提品質、以家庭農場模式構建“農業經濟(收益)綜合體”才是農業的出路!

至於土地,農民實行有序分流,解決一點點退休養老金後不願務農的交出土地統一整治適合機械化後交給能務農的家庭才是對的!

農業要復活,決不能拍腦袋的!

謝謝!



一號農民王永堯


在糧價下跌,農民種地不掙錢的情形下,專家為增加農民收入。鼓勵農民土地流轉,把土地流轉給農場主或個企去種,這個理由不能說服農民,農民會問,難道農場主種了糧價就高了嗎?或者說就掙錢了嗎?至於說流轉後,種植面積擴大,利於機械化耕作管理,比個人單幹省力而工作效率高,這一點還可信,但僅憑這一點就識肯定能掙到錢好象沒有說服力。因為前提是糧價下跌,而農場主又要付給農較高的土地租金,這就增加了種地成本,農資,化肥的價格又處於漲勢。規模化經營之所以有人積極參於,城市資本之所以願意下鄉務農,一定是將要成為農場主的人有了種植有巨高價格或說是鉅額經濟效益的作物品種,不然單貨現有的農作物品種(麥,稻,黍,谷,豆,油料)要想掙錢也難,專家不如將好的能夠掙錢的種植項目也給農民朋友透露一點兒,農民一定會感恩的。


快樂80147


現在的一些磚家,就是用磚砸農民的磚家,它們光出一些看似為.國為民實則是坑老百姓害老百姓的餿主意。現在農民種田不賺錢,養家餬口實在難,日子過得不算甜,四處打工好心酸。有的磚家蹦出來高喊要把農民的土地來流轉出去。

現在種田是不賺錢,但耕地足農民的命根子,都流轉出去],農民幹啥?現在種田的最年輕的也四五十歲了,大郜分 都是六十多歲的人,按城裡人己到退休年齡了,進工廠根本沒人要,工廠現在都是自動化,智能化,五六十歲己人老眼花,適應不了工廠快節奏。進工地也幹不了幾年了,再說耕地都流轉了,工地少,打工的多難找活,老闆開的工錢肯定也少。有地種起碼能解決溫飽。

中國的社會性質及基本國策是耕者有其田,這也是保證國家的發展能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避免重走拉美國家發展失敗之路。土地都流轉出去了,對農民的生活是雪上加霜,失地農戶大量湧入城市,將對城市產生巨大的壓力。

耕地現在流轉出去了,農民可能永久失去了土地,自己失去了養老的依靠,兒孫們再也沒有了土地,將成為真正的無產階級。


李彬v3nd


在這個問題上,我做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也是難以回答。

現在國家,對農村各項惠民補貼多了,也如玉米今年補貼每畝八十元,大豆今年可能補到三百元每畝,小麥補貼八十元。那麼在算一下,每畝地從種到收的成本,以玉米為例。耕地每畝25元,播種,直播每畝16畝,覆膜為35元。覆膜產量高一些,因我所居住地在赤峰北部,約260公里。這裡無霜期在一百二十多天。活動積溫為1900到2300左右,如覆膜種植120天的玉米免強成熟,直播就一百天都得看年景好壞,也就是說一年的雨水,春天到秋天的氣候,霜來的早晚等不卻定因素,產量在300公斤450公斤不等。覆膜高產一些,在500公斤到750公斤之間。那麼覆膜成本高一些,每畝膜在40元左右,每複合畝肥以40公斤計為100元左右,尿素25公斤在45元左右,籽種以一二十天的,先正達408玉米雜交種計算,每袋90元,種一畝半地,為每畝種子60元,滴灌管為每畝100元。除草劑在10元左右,收割每畝60元。因覆膜防上茬作物根扎膜,必須旋耕每畝20元。水電費以澆二次計,為50元左右。那麼所有的費用相加,每畝投資為550元。以每畝平均產值1200斤乘0.8元計為960元。減去開支剩下430元,如果在去掉人工費,基本白玩。

那麼如果向提問者所講,農資物價上漲,糧食值下跌。三農也就真成問題了!是讓農民下崗嗎?什麼解決農民問題,如果讓農民自己為糧食定價,農民根本沒問題!我在弱弱的問一句,土地流轉了,我們這些中老年人幹什麼去?等養老吧,沒老呢。打工吧,沒有人用。是不是又有了農民,農村的三農問題?中國農民為中國,乃至世界做出了,巨大而不可磨滅的貢獻。抗戰時期,我們農民以飛蛾撲火的精神,前仆後繼為國捐軀。建國初期,我們勒緊腰帶,交公好糧,我們吃秕糧。以世界百分之七的土地,養活世界百分之十九的人口。中國農民何等悲壯,可歌可泣。

現在來農村看看吧專家們,收糧沒有。











巴林盧永財


一天同一80多歲老農閒談,說到農田拋荒和土地流轉問題。老農說:從我記事時開始,農村實行土地改革,私人有田契的土地,只要不是地主、富農,國家承認土地是私有財產,由新政府頒發土地證,允許自主買賣或繼承。沒有土地的佃戶和貧顧農,由土改工作隊將沒收的地主富農的土地按人均分給他們耕種。政府將所分發的土地重新頒發土地證,為私人所有,允許自由買賣或永久繼承。

五二年成立互助組,勞動力多的幫勞動力少的,土地還是私人的。後來參加農業合作社時,是採取土地、耕牛、農具自願入股的方式,土地生產資料由合作社統一管理耕種。收穫的作物除上繳國家留足種子外,按參勞的天數和入股的股數進行分配。當時有不願參加合作社的依然單幹。當時的口號是:入社自願,退社自由。雖然入了社,土地還是私有的,土地證保障了農民私有土地的權利。讓農民覺得只有經營好自己的土地,才能過更好的生活,只有多交公糧才能對得起共產黨和新政府。後來…後來……他的聲音嘶啞了、低沉了。吸了一支菸才又說:土地證雖然還在,但土地已變成集體的,只有了經營權沒有了自主權。改革開放後,農民又獲得了土地承包權,過上了好日子。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他們對土地的依賴已經淡化,農業的投入與產值難以滿足消費的需求。務工與務農的收入相差懸殊。留在農村的大部分都是老、小、病、殘,多好的土地只能荒蕪。……


不要再讓我失望


土地流轉,還是先找幾個縣級,或地級地方,搞試點。搞好了再逐步推廣 。山區,丘陵,平原,高原,牧區,沿海地區,都要試點。

在沒有更好的辦法之前,只能逐步推進。

中國需要高能力的農業企業,或農場主,農莊主,大量的流轉土地。大量的集中使用耕地土地山地牧場漁場,幾十畝,幾百畝,幾千畝,幾萬畝的集中使用。並且,按排好土地上的農村農民,給工作,或給基本生活費。讓農民,特別是中老年農民,願意流轉。做到農業企業農場主莊園主與農民雙贏。

18億畝耕地紅線要保證,18億畝以外隨便搞,只要不違法。中國的地還是不少的。特別是山區,山很多。養殖種植都可以,就是不方便,機械操作。可以研製一些輕型機械,用人可以容易搬運的。以後也可以用直升飛機,無人飛機運輸。也可以研製特種機械,會爬山的機械。

政府和企事業單位,應該給農業企業,提供免費的經營用地,在人口稠密的地區。民以食為天。

對農業企業的各種稅費,應該控制在利潤的10%以內。

農民農業農村的事,要麼政府管,要麼企業管。企業可以是國有集體私營,還可以是個體戶。總之要穩步推進。要研究出辦法來。

也可以考慮,讓農民五分之四進城,政府企業安排工作,不願意工作,或沒能力工作的,政府給低保待遇。實在不願意離開農村的,就留在農村。

只要政府能安排好,進城農民的工作生活學習,相信有很多農民是願意進城的。完成由農民到市民的轉變。他們在農村的土地宅基地,由村或鄉集中管理利用,可以分配給留在農村的農民,或者以後一起流轉,沒流轉前分配給農民。減人不減地,增人不增地,應該調整,只要沒有違反計劃生育政策,都應該分地。

這樣就完成了,一個偉大的轉變,偉大的變革。

一步越百年。在農業上,從落後幾十年,上百年,幾百年,到與美國德國日本以色列等,發達國家相競爭,甚至超越他們。

真正實現工業趕超,農業趕超。實現四個現代化。

實現領先世界。

實現民族復興。


東風wbsy


清明節我回陝北老家,看到雖然一冬無雨,可是農民還在積極備耕,有人用驢馱著水桶給山上送水栽樹,馱糞筐給山地施肥,當然退耕還林也做的很好,人還是要勤快。反觀關中農村,由於種地都靠機械、化肥,,種地的人都幹了什麼?種子、化肥、機械費用一扣除,當然不掙錢,青壯勞力都去打工掙錢,連五十歲以上的大媽級、六十歲的大爺級都去打工(建築、裝修,家政),一般打工有歷史十幾年的,都在城裡買了房,老家的土地種的糧食夠自己吃,最多收種季節回去招呼一下,耕種僱拖拉機、收麥子收割機可以把麥子送到晾嗮的場院,這就是在現今的土地私有制度下農村的現狀。“城裡人”到農村租地搞蔬菜基地,多數是外行,而且多是束手當老爺,大部分時間在城裡做其他產業、請客、鑽營、享受,騙補貼,其實這些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前多年從農村出來的的“能人”。破壞了集體所有制就成了今天的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