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爱人、家人、朋友,不要给对方太多“负罪感”

面对爱人、家人、朋友,不要给对方太多“负罪感”

其实人与人相处,大多还是愿意善待对方的,少有的一些人才会充满恶意面对别人。有的人想与别人友好往来,只是他可能害怕对方带有敌意,故而先垒砌一道城墙,一旦“发现”你充满恶意,随时准备反击。

但这很可能会产生“误判”,即别人的无心之举他却很容易记恨在心。尤其是关系亲密的人之间,要是这样相处,客气多了但会很累心,万一疏忽了,说错了一句话或者做错了一件事,就可能导致感情出现矛盾。

还有的人,其实他只是为了表达“我为你付出了很多”,他也只是想让你明白他的善意,继而保证彼此间的亲密关系。

就像不太成熟的爱情,总会有人把它理解成爱与被爱的“单向道”,曾经有一个姑娘讲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是结婚,会选择一个爱我的人,而不是我爱的人。”

因为她又说,她有过一段失败的爱情,那时候她一直是“爱的人”,她把她前男友惯得不像样了,使得她爱的很累,对方却因为被无限纵容变得有恃无恐,动不动就冲她发脾气,而且丝毫不关心她……

可是如果真像她说的,将来她嫁给了一个她一点都不爱的人就能保证幸福吗?肯定不幸福,感情本身就是冲动的表达,爱一个人是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为什么要欲擒故纵。

面对爱人、家人、朋友,不要给对方太多“负罪感”

只是有时候我们既想给予爱,又想获得爱罢了。我们既想把好东西送给关系亲密的人,又想他能够收获这份感动,更希望他能“礼尚往来”,哪怕回馈一份真心呢。

家人之间更是如此,为什么大家都明白“我们一家人是最亲的”,可还会有好多家人之间因为利益反目成仇,别人看来那是现实的一面,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事情的复杂性,会让你感到无奈。

“感情”最厉害之处就在于,我们似乎都觉得自己很懂它,但却永远无法完美的把控它,甚至沦为“感情”的玩具。

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一到她家她就不停的说关于她女儿的事,从她的话语里完全能感觉到,她是非常爱她女儿的,要不然怎么能半句话不离女儿。

可是她又说,她女儿很不听话,脾气特别大!她说这话时,她女儿就在我们身边,结果她女儿能不生气吗,突然吼了她一句。

她也不敢再说女儿“坏话”了,笑着给我使了一个眼色,意思就是“你看到了吧,这孩子多混蛋呐!”

面对爱人、家人、朋友,不要给对方太多“负罪感”

可我当时就看到了——你觉得她是个孩子,是自己的孩子,然后就可以毫不避讳的说出她的“缺点”。可孩子也有尊严感,何况我这个“客人”在,她感觉丢了面子,自己的母亲没有尊重她,她当然生气了。

更重要的是接下来,因为孩子生气了,她又赶紧“卖好”,她的方式是:“妈对你多好啊,零花钱要多少给多少,我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挣钱,为了谁啊?我才四十多岁就有胃病了,有时候胃疼的整宿睡不着觉……”

这时候她女儿低头了,也不知道此时的她会怎么想。她见她女儿低头沉默了马上又说了一句:“人家谁谁的孩子和她一般大,可知道心疼爸妈了,现在都会洗衣服做饭了,要是我,我可不舍得让我女儿做这些……”

她还没说完呢,她女儿突然起身,冲着她吼道:“那你讲这些废话有什么用?我求求你别说了行吗?”她女儿说完这句话就哭着跑了出去,场面顿时特别尴尬……

所以说,面对家人也好,面对爱人、朋友,请不要给对方太多的负罪感。其实深爱的最好方式就是维持一份平衡,爱是互相的,哪有什么绝对的单方面。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付出了太多,就会被自己的大脑欺骗——觉得回报太少了。你给予爱是心甘情愿的,就像给予女儿的爱,给予恋人的爱,但若把这份“爱”强加到对方身上,其实对于被爱者,也是不公平的,而且你明明付出了很多,却可能换来的是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