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約看一線】打造成都水利“明星工程”

消費日報訊(胡毅 朱隱 陳果)5月1日一大早,水電七局李家巖水庫項目生產副經理王啟忠便坐車駛出了營地,他不是回家過節,而是前往施工現場“蹲點”,這是王啟忠幾十年來又一個堅守一線的“五一”。

【履約看一線】打造成都水利“明星工程”

“國家172個重大水利項目之一”、“成都市第二水源地”、“風景區內的水利工程” ……成都環境集團李家巖水庫現場質量安全負責人吳瀾在接受川臺記者採訪時以這樣幾句話作為開場白。這一個個光環在提升李家巖水庫的影響力的同時,也給建設者帶來無形的壓力。

李家巖水庫位於崇州市文井江山區河段,開發任務以城鄉供水為主,併為城市供水提供應急備用水源,兼顧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

明明是水利工程,水電七局李家巖項目為什麼要學習市政工程的管理模式?為什麼這裡的標準化建設嚴格到近乎嚴苛的地步?帶著疑問,記者走進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的水電七局李家巖水庫工程項目。

“綠色”的李家巖

李家巖水庫工程建設區內涉及雞冠山—九龍溝風景名勝區,部分料場位於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緩衝區範圍內,屬於“風景環境保持區”和“三級保護區”。

為此,水電七局項目部計劃開展《臨近生態保護區料場大規模開採施工關鍵技術研究》科技項目立項、報審和研究工作。同時,在面板堆石壩填築期間引用土石方碾壓填築監控技術、工地視頻監控系統、工程質量(驗收)信息的數字化、成果的可視化查詢、查詢結果的定製化輸出、質量驗評數據基於BIM模型實現結構化管理等技術。

在建點初期,項目管理者就把環境保護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嚴格按照合同文件和設計施工圖紙、優化組織,做到環境保護、水土保持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重視環境保護和文明施工。嚴格貫徹“珍愛自然,福廕子孫”的環保理念,嚴防“先破壞再恢復,先汙染再治理”的現象發生。

現場綠色施工方式隨處可見:對邊坡用綠色密目網進行遮蓋;屋後空地、渣場裸露地全部選擇根系發達、抓地力強的草種,起到美化環境、固土防沖刷的作用;定點設置垃圾箱、垃圾池;配備灑水車,每天在施工便道、生活區、作業區進行灑水降塵,有效降低因施工引起的粉塵濃度,提高空氣質量。

“標準”的李家巖

李家巖項目管理人員來自不同地方,搞過市政工程建設的,搞過鐵路施工的,搞過水電站建設的。不同的工作經歷帶來了不同的理念,這些理念彼此碰撞、融合,造成了李家巖項目的高標準嚴要求。

“標準就是各種事物的一種規矩”,李家巖水庫工程項目負責人介紹,“推行標準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建設管理水平,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大規模建設任務,這也是打造精品工程和安全工程的客觀要求。”

過去項目管理更多的是採取被動的“事後管理”,如各種質量安全事故、環境汙染事件等,大多數是因為事前未對風險進行有效的評估,或缺乏科學風險防範意識和手段。李家巖水庫項目管理團隊,從開工就要求從經驗管理向標準化管理轉變,強調高起點起步,高效率運作,高標準管理,絕不能固步自封於過去傳統靠經驗管理的方式,所有的過程管理都要轉變為標準化管理。以4號公路貝雷橋為例,4月17日施工完成,項目經理部第二天便組織專家評審,邀請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四川交大土木工程設計院、四川路橋、攀枝花公路橋樑工程有限公司的專家到施工現場,形成評審意見。

項目部結合本工程實際情況,制定175個管理辦法、職責、制度等,全面覆蓋各級機構,並按照部門職能分篇分章節對管理制度進行了彙編成冊。下一步,項目部將打造“互聯網+VR”安全智能體驗館,提升項目管理水平。

預計5月底前,項目部將完成上壩路、4#路通車這一重要節點。李家巖水庫正朝著打造水利行業標杆項目的目標砥礪奮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