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看一线】打造成都水利“明星工程”

消费日报讯(胡毅 朱隐 陈果)5月1日一大早,水电七局李家岩水库项目生产副经理王启忠便坐车驶出了营地,他不是回家过节,而是前往施工现场“蹲点”,这是王启忠几十年来又一个坚守一线的“五一”。

【履约看一线】打造成都水利“明星工程”

“国家172个重大水利项目之一”、“成都市第二水源地”、“风景区内的水利工程” ……成都环境集团李家岩水库现场质量安全负责人吴澜在接受川台记者采访时以这样几句话作为开场白。这一个个光环在提升李家岩水库的影响力的同时,也给建设者带来无形的压力。

李家岩水库位于崇州市文井江山区河段,开发任务以城乡供水为主,并为城市供水提供应急备用水源,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

明明是水利工程,水电七局李家岩项目为什么要学习市政工程的管理模式?为什么这里的标准化建设严格到近乎严苛的地步?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的水电七局李家岩水库工程项目。

“绿色”的李家岩

李家岩水库工程建设区内涉及鸡冠山—九龙沟风景名胜区,部分料场位于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缓冲区范围内,属于“风景环境保持区”和“三级保护区”。

为此,水电七局项目部计划开展《临近生态保护区料场大规模开采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科技项目立项、报审和研究工作。同时,在面板堆石坝填筑期间引用土石方碾压填筑监控技术、工地视频监控系统、工程质量(验收)信息的数字化、成果的可视化查询、查询结果的定制化输出、质量验评数据基于BIM模型实现结构化管理等技术。

在建点初期,项目管理者就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严格按照合同文件和设计施工图纸、优化组织,做到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重视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严格贯彻“珍爱自然,福荫子孙”的环保理念,严防“先破坏再恢复,先污染再治理”的现象发生。

现场绿色施工方式随处可见:对边坡用绿色密目网进行遮盖;屋后空地、渣场裸露地全部选择根系发达、抓地力强的草种,起到美化环境、固土防冲刷的作用;定点设置垃圾箱、垃圾池;配备洒水车,每天在施工便道、生活区、作业区进行洒水降尘,有效降低因施工引起的粉尘浓度,提高空气质量。

“标准”的李家岩

李家岩项目管理人员来自不同地方,搞过市政工程建设的,搞过铁路施工的,搞过水电站建设的。不同的工作经历带来了不同的理念,这些理念彼此碰撞、融合,造成了李家岩项目的高标准严要求。

“标准就是各种事物的一种规矩”,李家岩水库工程项目负责人介绍,“推行标准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建设管理水平,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大规模建设任务,这也是打造精品工程和安全工程的客观要求。”

过去项目管理更多的是采取被动的“事后管理”,如各种质量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件等,大多数是因为事前未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或缺乏科学风险防范意识和手段。李家岩水库项目管理团队,从开工就要求从经验管理向标准化管理转变,强调高起点起步,高效率运作,高标准管理,绝不能固步自封于过去传统靠经验管理的方式,所有的过程管理都要转变为标准化管理。以4号公路贝雷桥为例,4月17日施工完成,项目经理部第二天便组织专家评审,邀请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交大土木工程设计院、四川路桥、攀枝花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的专家到施工现场,形成评审意见。

项目部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制定175个管理办法、职责、制度等,全面覆盖各级机构,并按照部门职能分篇分章节对管理制度进行了汇编成册。下一步,项目部将打造“互联网+VR”安全智能体验馆,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预计5月底前,项目部将完成上坝路、4#路通车这一重要节点。李家岩水库正朝着打造水利行业标杆项目的目标砥砺奋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