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什麼時候繁體字改簡體字的?

無墨秋水


問題:中國是什麼時候繁體字改簡體字的?


前言

最早的簡體字在漢朝的碑帖中就可以看到了,古人的書法作品中有不少簡體字。但是真正為了提高百姓的識字率,據說太平天國時開始有了推廣,晚清和民國時也都有這類措施。但是真正實現簡體字的普及還是80年代以後.

一、漢朝史游《急就章》中的簡體字

史游在漢元帝時做過黃門令。他著的《急就章》用隸書草寫的方法書寫。

其中有不少簡體字我們今天還在使用:

時、東、陳、孫、檢、帳、項、樓、來、夾、頰、俠、篋、貝、學、見、為、偽、長、張、隨、狀、問、覺、樂、犢、讀、斷、變、鄲...

二、蘇軾書法中的簡體字

下面這個字帖是蘇軾的《人來得書貼》,其中就有不少簡體字:萬、誠、來.....

在晉朝王羲之王獻之、唐朝歐陽詢褚遂良、元趙孟頫、明朝董其昌、清朝鄭板橋中的字帖中都有所謂的 “俗體字”。

我們今天的很多簡體字來源於這些古人的“俗體字”。

六、簡體字的推廣

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當時的知識分子們為了民族的復興,為了提高國人知識水平、增加識字率,提出了複雜的繁體字簡化的辦法。

參與這項運動的有陳望道、葉聖陶、巴金、老舍、鄭振鐸、蔡元培、邵力子、陶行知、郭沫若、胡愈之、朱自清、李公樸、艾思奇、郁達夫、林漢達.......

1935年8月21日,中華民國教育部公佈《第一批簡體字表》,但因為遭到國民黨元老戴季陶強烈反對。“簡體字應暫緩推行”,後來抗日戰爭爆發,漢字簡化工作被迫停止。後來漢字簡化運動解放區開始執行,這些字又稱為“解放字”。

1950年主席指示:文字改革應首先辦“簡體字”,不能脫離實際,割斷歷史。

這項巨大的工程一波三折, 一直到2000年第九屆人代會才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結束語

現在簡化字已經完全普及了,但是很多人又開始呼籲恢復繁體字。 當年推廣簡體字是為了提高國民的認字水平, 如今這項使命已經完成了。

而且目前手寫文字的比率越來越小,用電腦打字越發普遍,很多當年推廣簡體字的因素已經不復存在。港、臺一直在使用繁體字,並沒有影響到國民經濟的發展。

不過繁體字的字形過於繁雜,甚至同一個字十幾個寫法,對於國人識字也是一項考驗,可能會在學習和溝通上降低效率增加成本。從這方面來看,目前恢復繁體字的可能性不大,雙軌並行並且繁體字規範化也許是一個好辦法。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簡化字,又稱簡體字。廣義上的簡化字通常指古今流傳下來的俗體字與筆畫較少的異體字。狹義上的簡化字通常指中華民國時期頒佈的 《第一批簡體字表》 ,其第一次把簡化字稱呼為簡體字;以及建國後通過的 《漢字簡化方案》 、 《簡化字總表》 ,其對於簡化字與未被簡化的字合稱為規範漢字。規範漢字中的簡化字主要來源於歷朝歷代的古字、俗體字、異體字、行書與草書的楷書化,以及在抗日根據地與解放區的人民自己創造的一些形聲字、會意字、特徵字(如:團、隊、戰、護、藝、憲、窮)。1935年8月21日,中華民國教育部發布第11400號部令,正式公佈 《第一批簡體字表》 ,同時公佈 《推行簡體字辦法》 9條。1936年2月5日,由於當時的國民黨元老戴季陶強烈反對,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訓令:簡體字應暫緩推行, 《第一批簡體字表》 被收回。1949年10月10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成立。1950年7月,吳玉章在全國文字改革協會幹部會議上傳達了毛澤東的指示:文字改革應首先辦簡體字,不能脫離實際,割斷歷史。1952年,蔣介石在國民黨宣傳彙報會上再次提出簡化漢字,後遭胡秋原極力反對,最終不了了之。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公佈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2001年1月1日,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簽署了第三十七號主席令,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了規範漢字的法定地位。2013年6月5日,國務院發出《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明確了規範漢字的新標準。


樂樂愛收藏


根據我的瞭解,中國大陸是1958年以後,繁體字改為簡體字的。

1958年,中國國務院頒佈了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長起草的(中國常見漢字簡化字總表)、(現代漢語通用字表)。從此,中國大陸就進入了簡體中文字時代。

1978年,國務院又頒佈了(中國常見漢字簡化字總表修訂版),這次漢字改的一塌糊塗,被中國人民痛批。隨後不久,國務院宣佈取消1978年頒佈的(中國常見漢字簡化字總表修訂版)。我在讀高小的時候,語文老師教的字很多都是1978年頒佈的簡化漢字。直到讀中學的時候,我才在語文老師的幫助下,書寫正確的簡化漢字。

現在,我的家鄉湖南農村的老房子,還殘存少量1978年版簡化漢字標語、口號,現在的年青人還認不全。

中國港澳臺地區,至今依然保留書寫繁體中文字的習慣,臺灣同胞書寫書信,還從右到左,豎寫成行,真是令我們大開眼界。

我完全憑自己的知識,不翻閱資料,憑記憶寫的本篇文章,如有錯誤,請網友批評指正。


黃常慧湖南郴州汝城縣


自漢字出現後的歷朝歷代都存在繁改簡現象,沒有特定何時“改”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