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叫“收拾好了無法維持”,這叫“正常人類的生活狀態”!

这不叫“收拾好了无法维持”,这叫“正常人类的生活状态”!

井井有條又熱氣騰騰的生活

这不叫“收拾好了无法维持”,这叫“正常人类的生活状态”!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卡爾·羅傑斯在他《On Becoming a Person》一書中曾經說過:“A good life is a process,not a state of being.It is a direction not a destination!” 美好的生活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狀態,它是一個方向,而不是一個目標。

“只要收拾好就再也不用動”只是一種空想,沒人住的房子最整潔,從來不使用的物品永遠不會到處亂跑,但你知道,這毫無意義。

既然日常的維持是我們逃不掉的工作,那麼你只需要做兩件事:首先,為它打好一個容易執行的基礎;其次,讓過程儘可能高效和愉快。

在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方法之前,先給大家放送這個價值1個億的金字塔:

这不叫“收拾好了无法维持”,这叫“正常人类的生活状态”!

“生活規劃”、“整理”、“收納”這三件事,是這座金字塔的基石,是我們把自己的家變得“容易維持”的生活基礎。如果你是小螞蟻的老讀者就會知道,我在這裡寫過的幾乎所有文章裡,像個嘮叨的老太婆一樣跟大家反反覆覆說的都離不開這三件事。

但是今天不一樣,我們要來看看金字塔的那個小小的塔尖。

雖說只要打造好了生活的基礎,給物品找到了固定的“家”,維持就是很輕鬆的事。但每天我們都在使用這些物品,用完之後它們可不會自己走回家去,還是需要我們去進行“歸位”,把它們送回各自的”家“。

這些事情每天都在發生,哪怕我們每次只節省到10秒鐘,日復一日積累起來也是很大一筆。

就算是天生整理癖的我,也並不是每天以“收拾屋子”為樂趣,而是以“享受收拾好的屋子”為目標的。我也希望儘可能地縮短花在這件事情上的時間,在經過各種嘗試之後,現在基本可以把它控制在“平均每天10分鐘”之內。

我的這“平均每天10分鐘”是怎麼做的呢?

維持小貼士1:“不要不停地收拾”

上班前試了好幾套都不合適,隨便穿一套出門,剩下的就隨意扔在了衣櫥;烤蛋糕的時候,打蛋器、模具、碗盤攤了一桌子;孩子放學一回家,把玩具“嘩啦啦”從收納盒裡倒出來,從兒童房排到客廳……

“天哪,整理的結果無法維持!”——如果每次看到這樣的場景你都發出這樣的感嘆,立刻忍不住動手收拾,那就真的是搞錯了。這不叫“整理的結果無法維持”,這叫“正常人類的生活狀態”。要讓維持變得簡單,最重要的就是不要以“無時不刻的整潔”為目標,只要能定期歸位,能順利歸位,就不是問題。

这不叫“收拾好了无法维持”,这叫“正常人类的生活状态”!

正常兒童的生活狀態

維持小貼士2:“不要跟在家人屁股後面收拾”

孩子剛玩完玩具,就立刻收到盒子裡,老公剛脫下來扔到地上的襪子,就撿起來拿去洗……這樣做結果往往就是,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去做這些事情,就不會有第二個人再去做了——“反正有人會幹的,不是嗎?”

我經常任由孩子把玩具扔的家裡到處都是,好幾天都不收拾,最後他自己忍無可忍地說:“我的房間怎麼這麼亂啊!”這個時候我提議:”咱們一起來Clean UP一下吧!“他非常愉快地就答應了。體驗自然後果,讓家裡每個人都看到亂糟糟的感覺是什麼樣的,他們才會知道整潔有多重要。

那些媽媽一直跟在屁股後面收拾的孩子,還常常會在長大之後發生”報復性“混亂。從小到大,無時不刻都感受到來自媽媽的那種”必須時刻維持整潔“的壓力,等到可以自己做主的一天,這種壓力就會突然爆發性釋放,屋子越亂,心裡反而越舒暢。這一定也不是你想看到的結果。

維持小貼士3:“星期一是個好時機”

如果每週整理一次,你會選擇什麼時間來做呢?以前我常常在週五晚上去做這件事,結果週六日先生孩子在家一頓折騰,剛整理好的成果瞬間就毀於一旦,收穫一噸的挫敗感不說,週一又不得不重來一次。

現在,我把這個“每週整理”的時間安排在週一上午,基本上維持到週末都不成問題。如果你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也可以選擇在星期日的傍晚來做這件事情。也就是說,如果可以預見到即將出現的”亂糟糟“,那就先不收拾。

这不叫“收拾好了无法维持”,这叫“正常人类的生活状态”!

星期一,整理日

維持小貼士4:“眼不見為淨收拾法”

工作辛苦起來,有的時候難免會懶得動彈。這個時候如果想要家裡看起來舒服一點,或者臨時要招待客人需要把客廳整理出來,就可以使用”眼不見為淨“的方法。

比如,我常常在懶得收拾的時候,直接把孩子的玩具一股腦兒扔到他的兒童房去,只要把門一關,客廳看起來依然可以是美美的。老公的一些丟在外面的小雜物,直接扔到他專屬的抽屜或者收納盒裡面去,只要”關上抽屜”就等於“關我p事”,怎一個爽子了得!

維持小貼士5:“一個房間一個房間來”

本來在整理客廳,結果發現幾件衣服要放回衣櫃,走到衣櫃前發現衣櫃也很亂,於是收拾起衣櫃來……如果你是這麼做的,那每次收拾都要花掉一兩個小時也就難怪了。做規劃的時候我們建議大家不要按照房間,要俯視全局。但我們完成規劃後,日常給物品歸位時,則一定要一個房間一個房間的來進行,先把臥室整理好,再到客廳,把客廳完成,再到廚房。

那如果我們在整理客廳的時候發現應該放到其他地方的東西怎麼辦呢?我的解決辦法就是,準備一個“轉移籃”。當我在客廳整理出需要放回兒童房的玩具時,都會先暫時放在這個籃子裡,等到客廳收拾完,就直接拎著它,去下一站兒童房。這樣,我就不用在家裡各個房間跑來跑去,極大地提高了效率,節省了時間。

这不叫“收拾好了无法维持”,这叫“正常人类的生活状态”!

我的“轉移籃”

維持小貼士6:“不是必須親自做的,先不做”

收拾屋子的時候,有一部分工作是給散落各處的物品歸位,有一部分是擦桌子掃地,清潔我們的桌面地面。後者是可以找人”代勞“的工作。

如果你時間緊張,忙不過來,那就不要一邊收拾桌子上的雜物,一邊擦桌子了。先只把”歸位“的工作完成,把東西都放回原來的位置,擺放整齊。剩下的清潔部分,可以交給掃地機器人、拖地機器人,或者請保潔阿姨來幫忙完成。實在不行,”外包“給老公也是個好辦法。他本來是樂意幫忙做家務的,你卻總是擔心在整理這件事情上他會越幫越忙,那不如就把掃地擦桌子這種不需要智商的活兒分配給他好啦!

維持小貼士7:“給枯燥收拾加上生活儀式感”

在玄關準備一把小刀,快遞到了,立刻拆掉包裝紙盒,不讓它們進入家門,這樣的儀式,是在捍衛著”家“的邊界;

每天下班前,先整理好自己的辦公桌,回到家之後,把出門的物品放在玄關,把外套換成家居服,於此同時告訴自己,不要把和工作有關的那些壓力,在外面遇到的不開心帶回家,這樣的儀式,是把”外面的你“轉換成”家裡的你";

每天睡覺前,和孩子一起整理自己的物品,把玩具們送回家,這樣的儀式,是在告訴孩子“日事日畢”的道理,不要把麻煩留給第二天的自己;

每天安排幾個固定的時間來做這些工作,給本來枯燥的勞動增加心理上的意義,賦予生活的“儀式感”,你就會更會有動力。

这不叫“收拾好了无法维持”,这叫“正常人类的生活状态”!

回家後立刻把鞋子放到鞋櫃裡

前幾天接到一個諮詢,在美國住著大house的小艾非常鬱悶地跟我說:“只要每天收拾屋子的時間可以控制在一個小時內,我就很開心了。”跟隨著手機攝像頭參觀完她的家之後,我非常肯定地告訴她:“只要用對方法,你完全可以把這個時間控制在20分鐘之內。”

你呢?每天花多長時間在“收拾屋子”這件事情上?

先在下面選出你的答案,然後留言告訴我,你還有些什麼快速高效的好方法吧!

E - N - D

圖文 | 螞小蟻小姐

Welcome

整理線下課

由Coco老師和我聯合開課,針對零基礎小白的規劃整理三級課正在持續招生中,2019全年排期已定,一起來學習吧!

这不叫“收拾好了无法维持”,这叫“正常人类的生活状态”!

Q:我很好奇,整理師自己住的房子真的很整潔嗎?

A:公眾號後臺回覆:“家”,圍觀我的小窩

Q:怎麼選購傳說中的收納神器?

A:公眾號後臺回覆:“工具課”,下單之前先學方法

Q:我想約你……的一對一高級服務?

A:公眾號後臺回覆:“諮詢”,為你提供專屬解決方案

Q:整理師這個行業真新鮮,給我講講?

A:公眾號後臺回覆:“電臺”,業內大咖分享等你來聽

这不叫“收拾好了无法维持”,这叫“正常人类的生活状态”!

螞小蟻小姐

日本JALO一級生活規劃師

韓國KAPO一級整理收納專家

中國規劃整理塾上門導師

熱愛秩序的水瓶座

長按二維碼加個人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