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娶了兒媳婦楊玉環,那麼後來李隆基的兒子怎麼樣了?你怎麼看?

農人牧子


唐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楊貴妃是中國四大美女之一,中國成語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指的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楊貴妃的美使得花朵都不敢開放,可見她的美貌非凡。

李隆基能與楊玉環結合在一起,這其中還有一個比較尷尬的故事,說起來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文化遺產,但也留下了一些尷尬的的歷史。

楊玉環本是壽王李瑁的妃子,也就是李隆基的兒媳婦,可是怎麼又成了李隆基的貴妃?這其中的緣由還是比較複雜的。


壽王李瑁的母親是武惠妃,她曾是李隆基最寵愛的妃子,因為子憑母貴,李隆基很想立李瑁為太子,但是當時大臣們都非常反對,李隆基的想法被消滅在萌芽之中。

可是武惠妃不甘心哪,她當然想讓自己的兒子做太子,以後好繼承大統,可是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當時已經有了太子李瑛,武惠妃只有先除掉舊太子才能立新太子。

後來她如願以償除掉了李瑛,可是俗話說的好,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做了虧心事,心裡就有鬼了。武惠妃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居然生生的把自己嚇出病來,沒過多長時間就死了。

武惠妃一死,唐玄宗就像掉了魂兒一樣,整天茶飯不思,他身邊的人當然會非常擔心,皇上要是因此得了病該怎麼得了?所以他們開始積極給李隆基物色美女,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入得了唐玄宗的法眼。

這時伺候唐玄宗的高力士想起了一個人,這個人李隆基之前曾經見過,她長得美貌非凡,只是她和李隆基的關係,好像不能被世人所接受,但是高力士也想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於是在李隆基面前,試探著提起了這個人,她便是楊玉環。


原來當年李隆基和武惠妃在驪山泡溫泉的時候,曾經遇到過楊玉環。她不知道李隆基在哪裡,在驪山策馬奔騰,李隆基看到後召見了她,曾驚為天人。

但是因為那時武惠妃還活著,楊玉環還是自己的兒媳婦,所以並沒有往那方面想,可是現在李隆基出於情感空窗期,他急需有個女人來安慰自己,一想到楊玉環,李隆基枯死的心,好像被注入了一汪清水。



高力士一看李隆基的表現便知道有戲,於是安排了驪山之行,並讓楊玉環隨駕伺候,聖旨到達壽王府,李瑁震驚不已。沒想到自己失去了母親,連妻子也要失去,他當時的心情可想而知。

但是皇命不可違,他只是沒想到厄運來的這麼快,李瑁和楊玉環成婚後,兩個人琴瑟和鳴,恩恩愛愛,本是很美滿的一對夫妻,可是天下的事情只有皇帝說了算,更何況唐朝時期的倫理道德觀念本就沒有那麼強,所以李瑁已經預想到會發生什麼。

沒辦法他只能讓自己的妻子去陪伴自己的父親,而楊玉環作為一介女子,命運本就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只能隨波逐流而已。

楊玉環去歷山陪伴唐玄宗後,李隆基徹底被李玉環迷住了,不管她是誰,無論如何都要納入自己宮中,但是如何堵住悠悠眾口呢?這時又是高力士替他想出了一個辦法,不得不說高力士還真是一個為主子著想的“好奴才”。

李隆基下旨讓楊玉環到太真觀出家,而太真觀本就在皇宮之中,想要和李隆基見面特別方便,這只是為了掩人耳目。等到風聲一過,李隆基便將楊玉環納為了自己的妃子。

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異之,即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號“太真”。(《新唐書》)

李隆基為了補償李瑁,又給他另賜了一門婚事,也算是對他的一種補償。作為李瑁又能有什麼辦法?他只能聽從皇上的安排,否則的話,只怕連命都保不住。

所以皇家的事情不過是皇帝一人說了算而已,連把兒媳婦佔為己有都能做得那麼冠冕堂皇,或許還有許多人羨慕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但是從倫理上講,他們畢竟是違背了道德規範,他們的快樂終究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而楊玉環最終也沒有得到好下場,李隆基最後也生活在孤獨痛苦當中。

所以不管到任何時候,做人做事還是要以道德為基準,正所謂人在做天在看,不要為了一時的享樂,而讓自己落入另一個深淵。(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浩瀚文史


楊玉環出生於公元719年,而李隆基出生於公元685年,兩人整整差了34歲。這在古代來說等於是差了兩輩人,李隆基都能夠當楊玉環的爺爺了。



公元734年,楊玉環參加了咸宜公主的婚禮,一同在這次婚禮上出現的有李隆基,還有壽王李瑁。兩人對眼前的楊玉環都是一見鍾情,這時李隆基的寵妃武惠妃看到了自己的兒子和老公都喜歡這個女人。於是為了圓兒子的夢想,以及避免楊玉環入宮爭寵,所以力主將楊玉環嫁給了李瑁。

李隆基在無奈之下,勉強同意了武惠妃的要求,冊封楊玉環為壽王妃。李瑁的人生因為母親武惠妃的努力開始朝著頂峰前進。公元737年,武惠妃因為想讓兒子李瑁做太子,所以誣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謀反,最終這三人被處死。此時的李瑁距離太子之位僅僅一步之遙,可謂是事業愛情雙豐收。



然而好景不長,自從武惠妃將三王陷害致死後,不知是因為心虛,還是受到了驚嚇,很快就一命嗚呼了。李瑁也因為母親的去世開始滑向人生的低谷。

武惠妃去世後,李隆基對楊玉環的思念也逐漸加深,甚至到後來對楊玉環達到了日思夜想的狀態,最終不甘寂寞的李隆基下定了決心扒灰。公元740年,李隆基下令楊玉環在長安太真宮出家為道士,但是僅僅過了幾天,楊玉環就被迅速的接到了皇宮之中。



李瑁在母親武惠妃去世後,接二連三的受到了打擊。先是落空了太子之位,然後又被父親搶走了心愛的女人。但是卻因為李隆基是皇帝的原因,他沒有任何辦法抗爭,只能無奈的接受現實。

當楊玉環離開後,李瑁的養父寧王李憲恰好去世,心灰意冷的李瑁選擇為養父守孝三年,李隆基也不想再看到他,於是慢慢的疏遠了李瑁。公元745年,李隆基想把楊玉環冊封為貴妃,這時想起了李瑁還沒有王妃。於是做為補償也好,交易也罷,李隆基給李瑁娶了一名姓韋的妃嬪,其後李瑁和韋妃相依為命,生育了5個兒子,3個女兒。



公元775年,55歲的李瑁去世,這悲劇式的一生也正是的結束了。


我是越關


唐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歷史為大家所熟知,本來皇上愛自己的妃子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為什麼會被人們所津津樂道,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楊貴妃曾經是李隆基的兒媳婦,這事情聽起來就不是那麼順理成章,這不是亂了倫理嗎?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唐玄宗早期是一位勵精圖治的皇帝,有人說他從前人的手裡承接了一份龐大的祖業,可是繼承祖業的皇帝多了去了,沒有人能像他一樣,把國家治理的那麼繁榮昌盛。


從開元之治到開元盛世,唐玄宗開創了歷史上最繁榮的一個朝代,這是他個人的驕傲,也是中國歷史的驕傲,他將中國的繁榮達到了一個不可企及的巔峰時代。

唐玄宗任人唯賢,他任用宋暻、姚崇兩位賢相,他們無論從才幹還是品德上來說都是一等一的人才,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左膀右臂,後來又重用張九齡,人才是國家的一切,有了人才國家才能繁榮發展。唐玄宗時期還編撰了《大唐開元禮》和《大唐六典》這兩部規範禮儀制度的著作,使當時的規範制度日趨完善。

當時人民的生活非常富足,國家繁榮,杜甫曾經寫詩懷念當時的繁榮景象,“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稟俱豐實”。

人民安居樂業,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滿足,從而才能在精神上追求進步,所以當時的文化生活非常豐富。當時出現了很多文人墨客,民間的老百姓也都很愛學習,處處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的盛世景象。

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李隆基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之後,再加上隨著年齡漸長,他表現出了人性特有的弱點。開始滿足於自己所取得的成績,聽不進旁人的勸諫,有點驕奢淫逸起來。



寵妃武惠妃的去世使他日益消沉。

武惠妃是李隆基最寵愛的妃子,也就是壽王李瑁的親生母親,當時李隆基非常寵愛她,甚至想將她立為皇后,可是大臣們反對,害怕再一次出現像武則天掌權這種事情,所以李隆基只能打消了這個念頭。

可是武惠妃不甘心,因為她想讓自己的兒子李瑁做太子,如果自己能當上皇后,那麼太子之位早晚是李瑁的。如果自己當不上皇后,那麼就要把現在的太子除掉。

當時的太子是李瑛,武惠妃幾次想要除掉太子都沒有得逞。 後來她又和李林甫勾結在一起,想辦法誘騙太子和其他兩位皇子進宮,然後跑到李隆基面前,謊稱三位皇子想要謀反,李隆基一氣之下把三個皇子都給殺了。

正所謂害人害己,武惠妃做了虧心事後居然把自己嚇出病來,從此一病不起,沒過多久就暴病而亡了。

武惠妃死後,李隆基非常想念她,時常在她的宮裡一坐就是一夜。每日無精打采,下了朝以後就來到武惠妃的宮裡,就那樣呆呆的坐著,這讓伺候李隆基的高力士非常著急。

高力士開始想辦法讓李隆基高興起來,四處搜尋美女,可是沒有一個人能夠讓李隆基動心。 這時高力士想到了一個人,她就是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玉環,也許只有她能博得李隆基的歡心。

高力士作為一個奴才,他的任務就是讓李隆基高興,至於這個人是李隆基的兒媳婦還是什麼人,對他來說都無所謂。


原來李隆基在武惠妃還沒死之前已經見過楊玉環,對她的印象非常好,那是一次美好的邂逅。

有一次李瑁的妹妹咸宜公主來找楊玉環一起出去玩,當天風和日麗,咸宜公主便約楊玉環一起去驪山泡溫泉,兩個人開心地向驪山出發了。

到了這裡,看著漫山的野花,晴朗的天空,楊玉環興致大增,她本來就很喜歡騎馬, 這樣的大好時機,她肯定不能錯過,於是便找了一匹精壯的馬騎上飛奔起來。

沒想到當天李隆基帶著武惠妃也在驪山泡溫泉,李隆基遠遠地看到一個麗人身穿綵衣騎馬飛奔著,頭上的髮帶飄舞在身後,李隆基便讓人把楊玉環叫到自己的大帳前。

楊玉環和咸宜公主一起來到李隆基面前,落落大方地盈盈下拜,一般人見到皇帝都會非常緊張,可是楊玉環沒有,她還衝著李隆基甜甜地笑了笑,這一笑便刻在了李隆基的心裡,久久不能散去。

經武惠妃介紹,得知這是壽王李瑁的妃子,當時因為武惠妃還健在,所以李隆基並沒有怎麼往心裡去。

現在高力士提起楊玉環的名字,李隆基不僅想起了以往的一幕,他的心又活了。 所以高力士再一次安排了驪山溫泉之行,還特意將皇帝的聖旨帶到了壽王府中,讓壽王妃前去侍駕。

這其實是挺可笑的一件事情,老公公泡溫泉,卻讓兒媳婦去陪伴,這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可是李隆基是皇帝,皇帝的命令誰敢違抗,只怕此時的李瑁心裡也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聖命不可違,再加上母親已經去世,沒有人可以為他撐腰,也許李瑁還幻想著有朝一日自己能被封為太子,但那也只是幻想而已。

這一次驪山之行後,李隆基已完全離不開楊玉環,他下定決心哪怕她是自己的兒媳婦,也要把她留在自己身邊。


開元二十九年正月初二(陳寅恪先生考證),李隆基發佈了《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聖人用心,方悟真宰。婦女勤道,自昔罕聞。壽王瑁妃楊氏,素以端懿,作嬪藩國。雖居榮貴,每在精修。屬太后忌辰,永懷追福。以此求度,雅志難違。用敦宏道之風,特遂由衷之請。宜度為女道士”。

這之後,楊玉環入太真觀出家,太真觀本就在宮內,與李隆基可以時時相見。可李瑁終究沒有做上太子,試想李隆基怎麼可能會讓他做太子,等到自己百年之後,李瑁做了皇帝,再把楊玉環搶回去嗎?他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後來還是給李瑁另賜了一位妃子,對他也是一種安慰吧。

天下之事向來只有皇帝一人說了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倫理之事也只是皇帝一人說了算,只要自己開心,管他兒媳婦還是弟媳婦,都可以納入自己宮中。所以封建王朝的皇權果然是最吸引人的,難怪這麼人多打破了頭都想要得到它,因為它可以滿足一個人所有的私慾,成就一個人所有的理想,有誰會不心嚮往之呢。(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小焱論史


關於李隆基之子李瑁之前後宮瑋事,有簡單介紹一下:

說起李瑁,他本身是個平凡無奇的皇子,是那種史官都不會浪費筆墨多做記載的皇室成員。卻因為一場扒灰往事而留名唐史。

李瑁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八子,其生母武惠妃頗得恩寵,愛屋及烏唐玄宗對李瑁也不錯。16歲那年迎娶了楊玉環為妃,小兩口恩恩愛愛的生活了五年。

後來武惠妃為了扶植李瑁為太子,設計陷害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人謀反,就在三人被殺後不久,武惠妃也去世了,李隆基、李瑁父子便不似從前親近,李瑁也就無緣太子之位了。

失去愛妃的唐玄宗內心無比空虛寂寞,兒媳婦楊玉環常常代替婆婆親侍御前。以前就只覺得兒媳漂亮,如今看來還風情萬種啊,總之結果是唐玄宗看上了兒媳婦楊玉環,想佔為己有。

雖說唐朝民風開放,但是公公搶了兒媳婦畢竟不是什麼光彩之事,也得顧及一下兒子的感受,於是唐玄宗以為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命楊玉環去道觀修行。

公元745年,李隆基為兒子李瑁娶了一位韋姓的王妃。一個月後,李隆基便把楊玉環接回宮中,封為貴妃。自王皇后被廢后再未立後,楊玉環雖無皇后之名,卻已是皇后之尊。

李瑁雖然不捨得楊玉環,但是誰讓自己老爹是皇帝呢,想搶自己的女人,自己也無能為力,只能打碎牙齒往肚子裡咽。生活還得繼續,只好湊合跟韋氏過日子。好在韋氏性格不錯,兩人過得還算和睦,生了5個兒子。

不過時常看著老爹和前妻秀恩愛,估計李瑁心裡還是犯膈應的。尤其是帶著妻子就朝拜皇帝老爹時,見著前妻還得喚聲小媽,自己現任得向前妻行跪拜禮,叫聲婆婆。這滋味旁人體會不來啊!

安史之亂爆發後,楊貴妃被縊死在馬嵬坡,一代傾城佳人就此香消玉殞。那時的李瑁大概會想,如果老爹沒有看中楊玉環,她沒有成為赫赫有名的楊貴妃,依舊守在自己身邊過著悠閒、與世無爭的日子,便不會發生今天的悲劇。但是她真的甘願平凡安穩的度日嗎?

歷史不能假設,即使李瑁有心救楊玉環,也是有心無力,皇帝老爹都無法保全的人,何況他一介小皇子呢?

楊玉環去世後,李瑁度過了20年平淡的光陰,於公元775年溘然長逝,享年56歲。


雲飛龍965


在母親武惠妃逝世後,玄宗妃嬪中“無當帝意者”,他的妻子楊氏逐成為玄宗的新寵。開元廿八年(740年),玄宗命楊氏出家為女道士。他與楊氏的婚姻結束,沒有正式的史料顯示兩人曾有子女,民間傳奇稱有一女。

開元廿九年(741年),寧王李憲去世,他視李憲為義父,服喪以報其恩。天寶四載(745年),韋昭訓之女韋氏為壽王妃,同時,前妻楊氏被皇帝立為貴妃。

至德元年(756年),安史之亂爆發後,玄宗奔蜀,李瑁與之同行。途上,陳玄禮兵士凌遲處死了楊國忠、逼玄宗賜死楊貴妃,玄宗命李瑁撫慰兵士。玄宗命皇太子李亨留下抗敵,後來李亨自行稱帝,是為唐肅宗,尊玄宗為上皇。


晨光百科


古代帝王扒灰公公不多,最出名的可能得算唐明皇李隆基了。

在咸宜公主的婚禮上,壽王李瑁遇見了楊玉環,而且一見鍾情。還好首王她媽惠妃正受老爹的寵愛,在惠妃發嗲下,李隆基二話不說,直接賜婚。

李瑁如願以償地娶到了美人,人生即將走向新的巔峰,有可能在惠妃的影響下被封為太子時,惠妃突然掛了。

好吧,母親掛了自己的騰飛之路也就沒有了。

李瑁沒有了母親傷心難過,唐明皇失去了愛妃也不好過啊!

就在這時候,唐明皇身邊就有人安慰他,壽王妃天生麗質,非常適合您。

如果是別人聽到這話定然大發雷霆,輕則掌嘴,重則殺頭,敢慫恿皇帝扒灰,還要不要混了?

唐明皇並沒有乾死提醒他的人,反而屁顛屁顛的找了個藉口,把楊玉環召進宮來。

要的就是這種味道,唐明皇被楊玉環迷得神魂顛倒,直接娶了楊玉環肯定不太好,但是要長久據為己有,還是要玩點手段。

先把楊玉環丟進道觀,沒幾天就公然接進皇宮,變成了自己的妃子。

其實,自從楊玉環進宮,李瑁心裡肯定也是綠油油的,自己老爹是什麼貨色自己會不知道嗎?可是,這又有什麼辦法呢?

自己老爹看上兒媳婦沒有幹掉自己已經算是不錯了,至於殉情自殺,那是傻帽乾的事情,李瑁是幹不出來的。

惠妃死,李瑁老婆被老爸搶,自然永遠沒有當太子的機會了,被打發得遠遠的。

後來,李隆基又給李瑁賜了個媳婦,李瑁從此生兒育女,並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來,默然的度過餘生。






馬豌豆


這個問題怎麼看,我們後人不能想當然,要依據史實。根據可靠的史料來梳理,不能隨意八卦。開元初期,唐玄宗的愛妃武惠妃生2子1女均在襁褓中夭折,玄宗為此十分傷心,又是追封,又是築臺遙望愛子愛女,悼念不已,雖然此時他已有十幾個子女。後來武惠妃再次懷孕,玄宗十分小心,對宮內外秘而不宣,恰逢玄宗大嫂寧王妃入宮,見玄宗愁眉不展,面帶憂鬱之色,就問為何?玄宗說出心事,原來是怕武惠妃的孩子再次夭折,寧王妃主動請求撫養孩子,在孩子生下後,就被秘密抱養到寧王府,寧王妃對孩子視如親生,親自哺乳,別人也都以為是寧王妃的親骨肉。當然玄宗也經常去寧王府看望大哥,見到兒子,寧王也經常帶著孩子入宮看望玄宗,因為他們兄弟的關係十分親密,只是不戳破孩子的身份。這個孩子就是李瑁,直到李瑁七歲的時侯,才公開皇子的身份,封為壽王,寄託著玄宗希望兒子能長壽之意。到此時大家才恍然大悟,難怪玄宗見了這個孩子格外憐愛呢!原來是親生兒子。寧王夫婦為了不辜負玄宗重託,對李瑁精心培養教育,所以李瑁在七歲上朝時的舉止禮儀比他許多年長的哥哥們都優秀,玄宗對此十分高興,為報答大哥對孩子的養育之恩,叫李瑁仍視寧王夫婦為父母。

李瑁17歲時玄宗為其選妃,選擇了弘農楊氏女,即楊玉環。弘農楊氏是當時的高門大姓,依當時人的觀念,門第是指家族名望,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家學淵源等,所謂世家大族,詩禮之家。不看當時的官位權勢,財富多寡。弘農楊氏家族是東漢大儒,門生故吏遍天下,人稱關西孔子的太尉楊震的子孫,在東漢是四世三公,非常顯赫的頂級門閥。一直到魏晉南北朝隋唐,幾 百年間人才輩出,屬於官宦世家。從玄宗冊封壽王妃的詔令可以看出玄宗對楊玉環的家世門第十分稱許,而且知道楊玉環美貌非凡。說明楊玉環在貴族圈內早已是遠近聞名的美女。

另外有人認為楊玉環是武惠妃選的兒媳婦,過門好幾年玄宗都沒見過,這不符合事實和常理。按照唐朝禮儀,新娘拜見公婆後才正式成為婆家人。婚後三日還要親自下廚,為公婆奉上食物,才算完畢。給壽王選妃應該是玄宗親自操持的,武惠妃只能是有推薦權。因為根據史料記載,玄宗其他子女婚嫁,包括太子的兒女婚嫁,都是玄宗親定人選。強悍如武則天,她的幾個子女的婚嫁人選,也是她丈夫唐高宗親選的,武則天想把唯一的女兒太平公主嫁給武家人也未能如願,那得等唐高宗死後才行。玄宗經常舉行皇室家宴,且喜歡到皇親國戚家做客,比如皇子和公主家,兄弟家等,史書上都有記載,因為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有專人記錄,其中去壽王和壽王同母妹咸宜公主家最多,這說明他二人和父皇關係最親密。到壽王家不可能不見壽王妃,應該多次見過楊玉環。而且按照當時人禮節,父親到子女家,女兒或媳婦要親自下廚,奉上食物,以表孝敬的。史書曾記載玄宗的女兒們爭相獻食以表孝心。

開元25年,武惠妃為給壽王奪太子位,陷害三皇子,遭了報應,多次見三皇子索命,武惠妃得了精神病,近乎瘋了,一直拖延了大半年才死。武惠妃得病的這大半年,玄宗對她倒是一直不離不棄,想盡各種辦法救她,請了不少高僧高道,不停的做法事也無濟於事。武惠妃最後被玄宗追贈為貞順皇后,葬敬陵,陪祀太廟。

話說武惠妃纏綿病榻半年有餘,想必這種病也把她的親人們折騰的夠嗆,按禮制,她的幾個子女和兒媳都要在床前親自侍奉,玄宗也是時刻關注著她的病情,不時的探望,最終還是撒手人寰去了,年僅40餘,她早年夭折的3個子女陪伴在墓側。武惠妃說是報應而死,其實也是壽命將盡,據載,在她死的前一二年,玄宗的國師金剛智,就是那位大唐密宗的始祖預測到她的壽命不長,勸她造一佛像,及早做功德祈福。

武惠妃去世後1年,即開元26年,玄宗為選誰為太子一事,舉棋不定,寢食難安,夜不能寐,十分憔悴,高力士見此情形,就建議說:推長而立,誰敢不服!於是玄宗下定決心立長,即立忠王李亨為太子。有人說為何不立壽王?試想壽王此時處境尷尬,他母親是為他奪太子位才陷害太子謀反的,導致三皇子被廢自盡,當時天下震動,紛紛稱冤。此時若立壽王為太子,必成眾矢之的,諸王不服,此前就因為玄宗偏愛武惠妃母子,諸皇子頗有怨言,最終矛盾激化,玄宗震怒,導致三皇子事件。這就是玄宗舉棋不定,寢食難安,想立壽王而不得的原因,加之壽王排行18 ,上邊兄長太多,立他為太子,將來如果地位不穩,無論是對他個人還是國家來說都未必是好事。說來壽王最終不能成為太子,也是她母親平日積怨太多種的孽根。

壽王雖未被立為太子,且他母親也已去世,但他依然頗受父皇寵愛,玄宗仍舊會時常駕臨壽王府。開元28年,武惠妃去世已經3年了,玄宗對她依然難以忘懷,無人能取代她在玄宗心目中的位置,雖說後宮美女如雲,但玄宗視若無睹,時常鬱鬱寡歡,獨自傷情,有時甚至神思恍惚。他身邊的內侍自然會十分焦急,希望他儘快尋找佳偶。後來在一次宮廷宴會中,壽王妃彈奏琵琶,忽然使玄宗心情大悅。可能周圍人會感覺到皇帝很喜歡壽王妃。

開元28年末,壽王為壽王妃向皇帝上表陳情,自請出家為女道士,要為慘死的祖母,即玄宗生母竇太后盡孝,祈福頌經。隨後在開元29年正月初二竇太后的忌辰,玄宗派他的兄長寧王親自持節到壽王府度壽王妃楊玉環為女道士,賜道號太真,入住太真觀。

從以上這兩條記載來看,玄宗想娶楊玉環,是事先和他大哥商量研究過的,因為楊玉環身份太敏感,不可不慎重。寧王不僅是玄宗的大哥,還是壽王的養父,還相當於皇家的大族長,地位十分尊崇。按資治通鑑記載,在朝堂上玄宗是君,寧王是臣,寧王行君臣之禮,跪拜如儀,但退朝之後,玄宗則規規矩矩地給寧王跪拜,行家人之禮,因為寧王是兄,玄宗是弟。在國君為大,在家父為大,無父則兄為大嘛!最終兄弟倆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讓楊玉環出家做女道士為過渡,從而改變身份。因為當時人盛行以出家為道士的方式為死去的先人祈福,短則一至兩年,長則終生。後來玄宗故去,他的多個女兒也以為父皇追福為名,出家做了女道士。所以當女道士順理成章,不足為奇,而且還有一好處,就是按當時人的宗教觀念,出家就等於斷了今世的塵緣,如同再世了,這就與她壽王妃的身份一刀兩斷了。

野史記載,是高力士到壽王府去說服壽王獻出壽王妃,恐怕不準確。高力士是皇帝身邊的大太監,他去傳話,等於是玄宗自己讓兒子獻出妻子,這不等於明搶嗎?那今後父子關係將何以相處?可以設想,如果寧王以壽王養父之尊,對壽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暗示壽王只有讓出王妃,才能使他父皇擺脫失去他母親的痛苦,此時壽王恐怕也別無選擇,他已失去了疼愛他的母親,他的父皇是他唯一的保護傘,不能再失去父皇庇佑,如果他的父皇因思念他的母親過度,導致身體有恙,他的皇兄即位,他今後的日子可不好過。

我們今人可能認為壽王李瑁和他父親有奪妻之恨,應該十分怨恨他父親或有所表示才對,否則就是太懦弱,但在唐代那個以孝為先的時代,父子天倫終究是要大於夫妻之義的。古人認為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可以換,手足不可斷,兄弟尚且不可斷,何況是父子天倫!玄宗於李瑁既是君又是父,身為臣子毫無怨言才是被那個時代所稱道的吧!

楊玉環入住太真觀近一年之後,寧王病逝,玄宗慟哭失聲,哭之甚哀,為表示對大哥當年讓位的感激之情 ,特追尊為讓皇帝,大嫂寧王妃為恭皇后,建惠陵安葬。玄宗素服發哀,並率親王大臣冒雨為其送葬,壽王李瑁請求為養父守陵,以報乳養之恩。一時間天下人紛紛讚頌玄宗父子是孝悌的楷模。

天寶四載,也就是楊玉環當女道士的第五年,還俗被冊封為貴妃,史載一切禮數實同皇后。此前玄宗已為壽王選了同樣是出身名門望族的京兆韋氏女為壽王妃。韋姓和楊姓在唐朝都是和皇室世代聯姻的大姓。

人算不如天算啊!有野史記載,楊玉環小的時侯,有一個相士偶然看到她,對旁人說,這小女孩將是一個貴人,別人追問到什麼程度,相士認為若干年後,天下人都得向她朝拜,她的夫君將是至尊,她將是不是皇后的皇后。野史或真或假,不足為憑,也可能是附會之辭。但武惠妃確實是在壽王李瑁娶了楊玉環之後,才有了為兒子奪太子位的行動。楊玉環成為貴妃後,玄宗還把她的堂弟楊錡招為駙馬,算是親上加親,娶的是壽王的同母小妹太華公主,排行第21,她是玄宗的第一愛女,禮遇過於諸公主,玄宗傾盡宮中寶物珍玩,盡數賞賜。說來壽王和楊家仍是親戚,有著扯不斷的關係。此時從歷史記載來看,壽王並未失寵,而且他的地位仍在諸皇子之上,他排行第18,宮中都稱他為十八郎。在唐朝,家中奴僕稱主人為郎君,女主人為娘子,如同後世稱呼老爺太太,稱呼某人為某某郎是個十分尊敬的稱謂。宮中上下都稱他為十八郎,說明他的地位很高,因為他母親是被追封為皇后的嘛!母以子貴,子以母貴嘛。

楊貴妃能歌善舞,精通音律,擅長自度曲,精通各種樂器,尤擅擊磬和 吹笛,她彈奏的琵琶被稱做當世一絕。為了不讓她的琵琶絕技失傳,玄宗讓她廣收弟子,於是諸王公主爭相拜她為師,號稱貴妃琵琶弟子,同時她也收一些有天賦的宮女為弟子。

楊貴妃最善跳霓裳雨衣舞,關於此舞還有一段故事。開元八年的八月十五夜晚,玄宗醉臥宮中,夢中被一群仙女引領至月宮,仙女環繞他翩翩起舞,舞姿曼妙,美不可言,並告訴他此舞名霓裳雨衣舞,是天上樂舞。玄宗醒來,牢記於心,把此樂舞傳與宮中和梨園弟子。為紀念此次神遊月宮,神仙傳授他霓裳雨衣舞,玄宗特規定每年的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以示慶賀。這就是中秋節的來歷。

據道家典籍記載,玄宗後來又在葉法善,張果老,羅公遠的幫助下多次遊覽月宮,這三位都是道教中的神仙級人物。張果老用玉帶向空中一拋,化做一座彩橋,引領玄宗登月,彩橋隨走隨滅。國師葉法善和羅公遠則分別是用笏板和竹杖做為法器,化為一座彩橋。

雖說玄宗把霓裳雨衣舞傳授給宮中人等,但沒有一人能達到盡善盡美。據載,每當玄宗心緒不佳時,只要楊貴妃一舞霓裳雨衣舞就龍顏大悅,因為只有她的霓裳雨衣舞才和當初玄宗夢遊月宮時看到的一模一樣。玄宗剛剛新作一曲,即興吹笛,楊貴妃只聽一遍,立刻能把新的笛曲絲毫不差的重複吹奏一遍。這也許就是楊貴妃頗受寵愛的原因之一吧!

安史之亂前夕,從道士那兒傳出一首詩,其中有云:若逢山下鬼,環上系羅巾。大家都不解其意。直到馬嵬坡楊玉環自縊,才恍然大悟,山下鬼是嵬字,環是楊貴妃名字。

安史之亂時,壽王被委以重任,他時刻在皇帝身邊,代表玄宗傳達旨意,慰問大臣和將士。他是益州大都督,他的同母弟盛王李琦是揚州大都督,益州指四川,揚州地轄江浙一帶,這兩地都是富庶之地,是唐朝的經濟命脈,佔當時全國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可見壽王兄弟地位之高。據載,馬嵬之變前夕,因為一起逃難的有不少婦幼家屬,行動遲緩,而後邊叛軍已經離的不遠了,玄宗憂心忡忡,怕被叛軍追上,皇室全部覆滅,曾和大臣商議,由壽王李瑁率領一部分軍隊保護皇室大部分人和婦幼家屬,先行到達成都。玄宗本人和太子,宰相等大臣暫緩行進,這樣可以保護皇家大部分人的安全,萬一有不測,大唐王朝仍後繼有人。這說明皇帝頗信任器重李瑁。不料發生了馬嵬之變,玄宗改變計劃,仍舊一起逃亡四川。此後李瑁一直是做為玄宗的代表,協調與大臣的關係,與新即位的肅宗的關係。

壽王李瑁在唐代宗大曆年間去世,皇帝給了很高的禮遇,輟朝三天,追贈太師。這也是諸王中的最高禮遇。他的侄子代宗皇帝之所以給他如此禮遇,一是他本人為人忠誠謹慎,二也是因為他是玄宗生前器重的皇子,是出於對祖父的尊重。因為代宗和祖父玄宗關係很好。

據載,玄宗行至四川某處,問這是什麼地方,左右回答這是萬里橋,玄宗說我不擔憂了。原來開元年間,有位高僧一行曾對玄宗說,將來陛下如若有難,走到萬里橋就安全了。玄宗追問是何意,一行說天機不可洩露。又走到劍門,忽然看見他早年的國師羅公遠站那兒迎接,羅公遠一直護送玄宗到成都才悄然離去。這羅天師本來是在玄宗身邊,怎麼又出現在四川呢?

據唐正史記載,羅公遠法術高超,尤其擅長隱身術,玄宗拜他為師,學習隱身術。但玄宗每次隱身時不是露出衣帶,就是露出帽翅,和羅公遠一起隱身則不露形跡。玄宗問羅公遠為何?羅公遠說:陛下是一國之君,只管專心治國,學隱身術對您沒用,只是出於好奇心罷了。還不停地數落玄宗的過失。玄宗不肯罷休,堅持要學。羅公遠無奈,隱身在大殿的柱子中,玄宗教人劈開柱子,散落了許多碎石,每一碎石都有羅公遠的形象。玄宗害怕了,急忙謝罪,羅公遠忽然不見了。後來,有朝廷使者在四川看見他,羅公遠笑著對使者說:替我向陛下問候!陛下的玩笑開的也太大了!並讓使者帶給玄宗一隻四川當歸。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玄宗歷經千辛萬苦,長途跋涉,終於來到成都。面對山河破碎,玄宗感慨萬千,正式發佈罪己詔書,傳告天下,,表示由於他一人之過,導致天下大亂,蒼生遭難,因此痛切責己,以謝天下!

一年之後,玄宗從四川回到長安,忽然明白了羅公遠送給他當歸之意。回到長安後,已是太上皇,他令人畫了一幅貴妃的畫像,懸掛在室內,朝夕視之。從一些詔令來看,在他的心目中,貴妃的形象始終是端莊高貴,知書達禮的。由於對貴妃的死,感到非常的痛苦和內疚,他請道士為貴妃招魂。

據道家傳說,玄宗讓道士尋找楊貴妃魂歸何處,道士四處尋找,終於在蓬萊仙山找到了貴妃,這時叫太真,此時和仙人們在一起。見到貴妃之後,道士問貴妃是否可以回去見太上皇一面,楊太真告訴道士,現在不宜相見,太上皇也不會在人間太久,以後自會相見。並囑咐告訴玄宗不必思念悲傷。道士問有什麼別人不知道的事或信物,好以此來做為憑證向太上皇覆命。楊太真徘徊良久,說天寶十載的七月七日夜晚,她和玄宗仰望牛郎織女星對天盟誓,願生生世世為夫婦,此事沒有任何人知道,並把一金盒交給道士,裡面有盟誓的誓言。道士拿著金盒離去向玄宗覆命,於是玄宗相信道士見到了貴妃。後來玄宗徹底食素,再後來玄宗辟穀,親自煮煉石英。

唐玄宗和明朝的嘉靖皇帝都是虔誠的道教徒,酷愛煉丹,但玄宗的煉丹和嘉靖有所不同,嘉靖是請道士為他煉丹,玄宗是自己親自煉丹,比嘉靖修道還要勤勉,從開元到天寶至退位,一直如此。經常請道士為他授道術,一講就是半天。據他自述,每天半夜即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給太上老君焚香叩拜,數十年從未間斷。

玄宗辟穀一段時間後,有一天晚上,焚香沐浴更衣後,宮門緊閉,只剩他一人在內室,但聽裡面有說笑聲,室外宮女太監不敢打擾。早晨起來,室內寂靜無聲,推門而入,玄宗已逝,終年78歲。

玄宗死後,被唐代的道教徒們尊為元始孔昇真人。


福滿多2020


我是安定郡潛夫,讓我們共同撥開歷史的迷霧去探究真相吧。


楊玉環原來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壽王李瑁的母親武惠妃是玄宗的寵妃,由於幾次懷孕但孩子都沒養活,所以李瑁出生後就寄養在伯父寧王李憲家,由其妻元氏撫養,假稱為元氏子。直到開元十三年(725年),十幾歲的李瑁入宮獲封壽王,並遙領益州大都督、劍南節度使。

開元廿三年(735)年,不到17歲的楊玉環被選納為壽王李瑁的妃子。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惠妃欲仗著玄宗的寵愛,欲立李瑁為皇太子,誣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要謀反,三人都被害,然而武惠妃不久也受驚而死。不久,玄宗看上了這位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就這樣兒媳婦接了婆婆的班。


被皇帝老子橫刀奪愛,戴了綠帽子的壽王李瑁,不但太子沒有當上,李亨被封為太子,李瑁反而受到玄宗日益疏遠。天寶四載(745)年七月下旬,他才在他的父親作主下,重新娶了一位姓韋的王妃,僅僅10天后,他的父皇就把自曾祖爺唐太宗時代就已廢置不用的"貴妃"名號,賜給了那楚楚動人的楊玉環。

壽王李瑁在王妃楊玉環離開後的第二年,就替剛剛死去的養父寧王李憲守孝三年。後來,可能玄宗覺得這樣搶了兒子的女人有點不地道吧,主持為李瑁娶了左衛勳二府右郎將軍韋昭訓的第三女兒。


從此,壽王李瑁與韋妃相依為命,生有5個兒子,其中3人封王。分別是德陽郡王李僾、濟陽郡王李伓、廣陽郡王李偡、薛國公李伉、國子祭酒李傑。李瑁本人到大曆十年(775年)正月十二才溘然長眠。


蘇紀龍讀史


媽了巴子騷牯蛋,娶他兒媳楊玉環。楊玉環生孩了沒有,生孩算是啥球蛋。和兒生的喊他爺,和他生的孩咋辦。老婆給他生弟弟,成了他娘真扯蛋。和兒一起喊他爹,爹爺唉再喊楊玉環。奶奶媽老婆請受安!


用戶3173721874236


我覺得李瑁失去楊玉環反倒可能是好事!想想後來的安史之亂馬嵬兵變楊玉環被縊殺李隆基失去皇位,一落千丈等……從古至今,報應一事還是有的,大到國家興衰小到個人命運際遇!這種姦夫淫婦喪盡天良豬狗不如的亂倫戀,連自己兒子的媳婦都搶霸佔,最後一個被縊殺一個落成階下囚,國破家亡滿目瘡痍也是因果循環報應吧!我不太相信楊玉環與李隆基有真正高尚真摯唯美的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