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百农:生而不养,谁之过?

上周午餐时,在公司楼下看到了《迦百农》的宣传海报。那个位置,之前是《暗恋桃花源》的。海报上的小男孩腼腆地笑着,笑容下赫然写着“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迦百农:生而不养,谁之过?

周围很多女孩这个年龄都结婚了

12岁的赞恩在与妹夫对簿法庭时,妹夫如是说。

他11岁的妹妹在来月经之后,被父母卖给房东的儿子。

房东带儿子来跟赞恩父母谈婚事时,赞恩刚刚从外面回来。

赞恩11岁的妹妹扎哈刚刚有了生理期,这标志着,她可以嫁人了。嫁给房东的儿子,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房东大概就可以抹除大笔拖欠的房租,并且嫁出去一个女儿,可以换来几只鸡,少了一口人,生活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房东家人来接的时候,11岁的扎哈哭着挣扎着拉住赞恩,这个家里,只有哥哥是真心为自己着想。可是哥哥也只是个12岁的小孩,他瘦小的身板,还扭不过父母的拳打脚踢,于是,赞恩眼睁睁地看着扎哈被人带走了。

扎哈就这样嫁人了。

几个月后,扎哈死了。

因为孕期大出血,以及没有身份证明医院拒绝收治。

法官问扎哈的丈夫,“11岁就可以结婚了吗”?

扎哈的丈夫说,“我周围很多女孩这个年龄都结婚了,他们也都好好的,我的继母也是,她今天就坐在这里”。

法官没有接话。

迦百农:生而不养,谁之过?

他还是把弟弟卖给了人贩子

收留赞恩的拉希尔忽然失踪了。

在确认找不回拉希尔之后,赞恩开始独自带着拉希尔1岁的儿子——尤纳斯生活。

12岁的小孩带着1岁的宝宝,日子并不容易。

赞恩用药品兑水卖给街头混混,去市场的办证人那里混点吃的,抢邻居小孩的奶瓶和玩具,以养活自己和尤纳斯。

本来以为,赞恩可以这样半骗半工地带着尤纳斯长大,但生活终究不会给这些可怜人好日子。

赞恩把赚来的钱藏在拉希尔出租房里,可是某天,因为长期欠缴房租,他们的房子被锁了。

没有了钱,赞恩再也没有能力养活尤纳斯,想要把“弟弟”丢掉,可是刚刚会走路的尤纳斯以为赞恩在跟自己玩游戏,笑着跌跌撞撞地扑过来,拴住尤纳斯的腿,不让他走向自己,尤纳斯无助地哭,却也没有人捡走尤纳斯。

终于,在拒绝了人贩子很多次后,绝望的赞恩还是把尤纳斯送到了人贩子手里,换来了400美金的现金。这个“弟弟”,大概永远都不会再见到自己了。

迦百农:生而不养,谁之过?

他们这一生都是奴隶,谁有资格责怪他们

赞恩重回家中,得知了扎哈的噩耗,愤怒下,捅伤了扎哈的丈夫。

在监狱里,他发起了对父母的诉讼:“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迦百农:生而不养,谁之过?

赞恩,在进监狱之后,根据监狱医生的判断,才知道了自己的大概年龄。

他的父母生了7个孩子,一家9口人,蜗居在牢笼一样的隔间。全家人都没有身份证明,孩子从可以走路起,就到街上兜售自制的水果茶养家糊口;女孩子性成熟后,会被嫁给有利可图的家庭。尽管这样,他们依然不断地生孩子,继续这穷困地看不到头的日子。

面对儿子赞恩的控诉,他的父母哭着回应:他们自己也是这样长大,他们一生都是奴隶,为了活下去,只是活下去,用糖水养活孩子,做蝇营狗苟的事情谋生。至于为什么这样做,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周围的人都说,年纪到了就该结婚,就该过这样的日子。让11岁的女儿嫁人,也是因为嫁人了就能有东西吃,有像样的床睡,他们也没想过女儿会发生意外。


故事的结局,赞恩因为伤人坐牢。出狱后,得以离开恶劣的生活环境,尤纳斯也被警察寻回,重新回到了母亲身边。

但我们都知道,故事不会这样结束。更多尤纳斯和赞恩这样的孩子流落街头,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会市侩的生存技能,学会坑蒙骗人,学会算计,你看,赞恩的父母不就是这样长大的人吗?

面对穷困和无力,成人的生育自由权和孩子的人权孰轻孰重?

回到全片高潮的那段,“我希望没能力养育孩子的人,别在生了”,和父亲说的,“到了年纪就应该娶妻生子”,形成鲜明对比。

所以究竟是为什么要生孩子?

传宗接代的工具?别人生孩子我也要生?还是不负责任的激情产物呢?

生活在贫困社会背景下的赞恩父母,我们无力谴责。如他们为自己辩护时说的,我们没有在她的立场,说这些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话,无非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罢了。

和平且衣食无忧的国度,让我们可以坦然地说,“孩子是爸爸妈妈爱的结晶”,“有了孩子可以见证一个生命的绽放与成长”;可是,赞恩的父母没有条件去见证一个生命健康的生长。

黑人女工拉希尔,为了带孩子去上班,把孩子装在行李拉车里,上班时间,孩子只能躺在公厕的隔间;拉希尔自己是个黑户,孩子也没有证件,对于户籍警,这个孩子永远是个不存在的人,幼年时期不得不被拉希尔藏在破烂的出租屋,长大后,也没法去上学。其实正如人贩子说的,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已经死了。

恶劣环境下生而不养,成人的生育自由权,与他们孩子的人权究竟要如果抉择,这是影片编者抛给我们的问题,但我们也没有资格作答。

迦百农:生而不养,谁之过?

赞恩的故事里,受害者=加害者

这个故事里,赞恩是他父母生而不养的受害者,但也是把尤纳斯卖给人贩子的加害者。

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前,卖你对要么和尤纳斯一起被饿死,要么卖了尤纳斯,两个人都有活路的选择时,赞恩犹豫再三还是选择了后者。

我在想,是不是他的父母在把扎哈卖给房东儿子时也经历挣扎的选择,是守着女儿一家九口因为交不起房租被赶到大街上,还是卖了女儿,一家人可以继续有房子住,女儿也能得到好一些的物质生活?

如果说,赞恩的父母是扎哈悲惨结局的加害者,那么赞恩是否也间接成为尤纳斯遭遇转卖的推手呢?

当然,赞恩卖了尤纳斯真的是没有办法的举动,可是赞恩的父母除了卖了女儿就有其他可以活下来的选择吗?

没有。

他们从头到尾,都没有选择。

每一步都被生存的压力推着向前,无论是对是错,都得硬着头皮走下去,不走,就是死路一条。

《迦百农》中每个人面临的,从来不是道德或人性的选择,他们走的每一步都关乎能否活下去。他们只是本能地选了活着,至于是不是能够活得很好,他们根本无力担心。

迦百农:生而不养,谁之过?

现实距离影片有多远?

现实里的赞恩,与影片主角同名。

导演发现他的时候,12岁的他正以叙利亚难民的身份居住在黎巴嫩,也是因为战乱,12岁的他还没有上过学。而妹妹扎哈的扮演者,被导演发现时,正在街头卖香烟。

这些小演员,演技惊人,或许因为,影片中的剧情根本不用演,那只是他们现实中正在经历或身边人在经历的生活。

在黎巴嫩,不满15岁的小女孩,嫁给4、50岁的中年男人并不是稀罕事,而父母嫁出女儿的要求,可能只是几万块钱或者是一些生产物资。

女孩对他们来说,只是和牛羊一样可以交换的物件而已,卖了女孩,可以让家里过上更好的生活。

影片永远说不尽现实的阴暗,这些人的悲剧命运代代相传。

可是他们不是生来如此的。

迦百农:生而不养,谁之过?

1965年叙利亚街道,图源自网络 ,侵删

上世纪60年代的叙利亚,也有着整洁的街道和美丽的绿化。那时,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玫瑰正渐渐风靡全球,几乎所有大牌化妆品都是大马士革玫瑰的粉丝。

而现在,那里是一片废墟。

很多像影片中赞恩一样的孩子在迁徙中出生,他们的童年没有学校,也没有零食,只有不断地搬家与逃亡。

迦百农:生而不养,谁之过?

图源自网络,侵删

《迦百农》是一部让人不忍二刷的好片子,看完电影,心里钝钝的不舒服。

播着宣传片的商场楼下,路过的孩子手里拿着刚买的歌帝梵,让妈妈帮忙拆开;而在荧幕里地球的另一个地方,这些同龄的孩子正为了生存煎熬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