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商誉权不容侵犯

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商誉权不容侵犯

A企业冒用B公司名称,生产许可证、地址、电话大量生产建筑专用材料,在全国销售,严重影响到B公司正常生产和经营. A企业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所谓名誉,是一个公民、一个法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在社会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A企业冒用B公司名称,生产许可证、地址、电话等行为违反法律规定.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也就是说A企业应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法人名誉权是一种人格权,商誉是法人名誉权中的核心利益。我国对法人名誉权不仅在人格权制度中加以保护,同时在侵权民事责任中也作出了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1993年8月7日)第七问的解答为: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下文笔者将讨论A企业赔偿B公司损失有关法律问题,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