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麻花:去年旗下藝人收入飆升213.83%,為何利潤卻暴跌70%?

開心麻花:去年旗下藝人收入飆升213.83%,為何利潤卻暴跌70%?


若要評選當下最有票房號召力的喜劇演員,沈騰必定榜上有名。從開心麻花起家,沈騰那張被網友評為“看了就想笑”的“喜劇臉”近幾年在大屏幕上賺足了人氣。

電影票房上的成績更直接地體現沈騰的火熱程度:據貓眼數據顯示,沈騰個人電影總票房已突破100億,成為繼吳京之後的第二位“百億演員”,許多吃瓜群眾好奇他究竟掙了多少片酬?

謎底在4月18日露出部分面孔:當天開心麻花公佈了2018年的年度財報,財報中顯示去年沈騰通過出演開心麻花的電影勞務費高達9249.07萬元,當然這不包括沈騰參演非開心麻花製作電影所得收入。

不僅僅是沈騰,去年開心麻花整個藝人團隊都迎來了大豐收。根據財報顯示,去年開心麻花的藝人經紀收入達到2.92億元,同比增長213.83%,佔公司總營收的比重達到28.92%。

按照正常邏輯來看,急速上漲的經紀收入應該為開心麻花帶來了不菲的利潤來源,但詭異的是,在營收達10.09億元,同比增長17.36%的同時,開心麻花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

淨利潤卻只有1.12億元,同比去年減少了超過70%,出現斷崖式墜落。

作為一家娛樂傳媒公司,公司利潤竟與藝人收入出現背離式發展,開心麻花究竟怎麼了?利潤暴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危機?

1

藝人收入為何對公司利潤幾乎無貢獻?


目前經紀業務板塊似乎成為開心麻花 的“搖錢樹”,沈騰、馬麗等藝人片酬都實現了直線飆升。不過仔細研究開心麻花的利潤來源,你會發現儘管經紀板塊營收已經佔到公司28.92%,但它對公司的利潤貢獻度微乎其微。

問題的切入點在毛利率上。

根據財報顯示,去年開心麻花經紀業務收入達到2.92元,但成本卻達到2.75億元,毛利率只有為5.82%,也就是說這一板塊對公司總體利潤貢獻非常低。一般來說,傳媒公司的經紀板塊的毛利率通常非常高,比如李易峰和楊紫所在的歡娛世紀經紀業務毛利率就高達96.27%,

為什麼開心麻花會出現這種反常現象?

這恐怕就要用經紀公司關於藝人收入的會計記賬法來解釋了。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經紀公司在藝人經紀收入上一般有兩種會計方式,一種是淨額收入確認,也就是將除去藝人收入後的部分計入公司收入中,這種方式可以減小公司成本,提高毛利率,歡娛世紀就採用這種方式。

另一種是全額確認收入,也就是將藝人所有的收入計入公司營收中,然後將藝人的收入當做成本轉給對方。這種記賬方式對於快速發展期的中小型公司來說非常有利,因為它可以提高營收,讓財報看起來更亮眼。

顯然,開心麻花采取的正是第二種方式。

以沈騰為例,在2018年前五大供應商中,第2名新沂喜祥騰騰影視文化工作室、第4名長興臻品影視文化工作室,均為沈騰實際控制的公司。開心麻花向這兩家家公司採購的金額分別為6010.07萬、3239萬,合計9249.07萬,也就是說沈騰的收入在開心麻花的賬上過了一遍流水後又回到了自己的口袋


開心麻花:去年旗下藝人收入飆升213.83%,為何利潤卻暴跌70%?



開心麻花CEO劉洪濤就曾公開表示,公司與藝人是合作關係,最重要的目的是一起創作出好的作品,而不是靠做經紀業務來賺取佣金。事實上,一直以來開心麻花都是將經濟業務收入的絕大部分都給了藝人,自己只是充當藝人收入過流水的作用。

2

利潤暴跌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這樣看來,開心麻花的經紀業務對利潤幾乎無影響,那麼造成它暴跌的真實原因又是什麼呢?

事實上,經紀業務只是開心麻花三大業務板塊之一,另兩大板塊演出和影視衍生業務營收均已超過經紀業務。

據財報顯示,演出及衍生作為開心麻花的第一主營業務,去年帶來營業收入3.77億元,佔總營業收入的37.37%; 而影視板塊由於參與出品製作的電影票房累計超過31億,併為其帶來約3.40億元收入,佔營業收入的33.71%。

作為開心麻花線下深耕多年的傳統業務,演出業務利潤已經比較穩定,而去年利潤下滑問題正是出在影視板塊上。

首先來看開心麻花去年影視板塊表現。儘管去年開心麻花參與了爆款電影《西虹市首富》,票房達到25.47億元,但它並非主投主控,因此收入有限;而其主投主控的電影《李茶的姑媽》卻遭遇票房滑鐵盧,只有6.04億。

開心麻花:去年旗下藝人收入飆升213.83%,為何利潤卻暴跌70%?


《李茶的姑媽》票房的失利拖累了整個影視板塊,其營業收入同比下降了23.97%,從而進一步拉低了公司利潤的下滑——影視業務毛利減少了1.82億元,大於演出和經紀業務帶來的毛利增量0.41億。

由此可見,主投的電影票房失利成為去年開心麻花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其開心麻花實這種“利潤嚴重依賴電影”的情況早在前幾年就出現苗頭了。

比如在2017年,開心麻花營業收入8.2億元,同比增長182%;淨利潤3.9億元,同比增長442%。開心麻花官方稱,2017年利潤大增主要原因是電影業務,尤其是《羞羞的鐵拳》貢獻了較多收入。

這個解釋相當實誠。事實上,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開心麻花的淨利潤僅僅為2635萬元,但在下半年《羞羞的鐵拳》上映創造22億人民幣的票房後,開心麻花全年利潤瞬間猛增至3.9元。

開心麻花:去年旗下藝人收入飆升213.83%,為何利潤卻暴跌70%?


當然除了影視業務,開心麻花利潤下滑還受到去年爆發的稅務核查風波的影響。

可以說去年整個影視圈都陷在“稅務風波”的陰霾裡,各大傳媒影視公司如驚弓之鳥般紛紛檢查自身稅務,截至2018年底全國範圍內影視行業自查申報稅款達117.47億元。

開心麻花同樣也在此行列中。

據其財報顯示,去年開心麻花共繳納所得稅1.39億元,相比2017年的0.44億大漲0.95億,漲幅超過200%。

對於稅費的增加,開心麻花在財報中非常簡略地稱主要是因為公司業務和人員數量的增長以及政策影響。

實際上,開心麻花去年營收、員工總數增長了不過百分十幾,但是稅費卻漲了兩倍多,顯然不是主導因素,而"政策影響”或許才是稅費上漲的關鍵。

總的來說,去年開心麻花影視票房的失利和鉅額稅費的繳納導致了全年利潤的急劇下滑。

3

利潤暴跌背後隱藏著什麼危機?


從2015年《夏洛特特煩惱》猶如一匹黑馬闖進中國喜劇市場後,“麻花出品必屬精品”成為開心麻花影迷津津樂道的宣傳口號。

但近些年,開心麻花喜劇片不斷下滑的口碑讓這句口號遭遇危機。


開心麻花:去年旗下藝人收入飆升213.83%,為何利潤卻暴跌70%?



可以看到,從《夏洛特煩惱》開始,開心麻花的喜劇片豆瓣評分就一路下滑,雖然2016年上映的《驢得水》評分達8.3,但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喜劇。許多影迷懷疑開心麻花是否具備持續產出優質喜劇內容以及解決作品同質化的能力。

當然,並不能因《李茶的姑媽》一部電影的斷崖式失利就否定整個開心麻花團隊,但卻可以從中窺見背後蠢蠢欲動的困境與危機。

首先是開心麻花劇場與影視笑點的融合問題

開心麻花做喜劇電影和其他影視公司不同,它的大熒幕作品基本都是根據同名話劇改編的,也就說是裡面的笑點是經過劇場舞臺的驗證後再登上大銀幕,比如《夏特特煩惱》、《羞羞的鐵拳》、《李茶的姑媽》都是這樣產生的。

這種形式雖然可以使開心麻花在一場又一場的演出中調整對觀眾笑點的把握,但

在目前段子滿天飛的“文化快消費時代”下,其笑點已經越來越滯後於觀眾對新鮮感的需求,許多觀眾甚至已經摸透了開心麻花的喜劇套路與內容橋段。

另外劇場笑點其實與大熒幕笑點也不太一樣,劇場的笑點通常會更放大和浮誇一些,如果在劇本的改編過程中沒有把握住度就很容易出現尷尬的情況。

除了笑點問題外,開心麻花嚴重依賴沈騰、馬麗等頭部IP藝人也讓其在拓寬喜劇邊界的路上充滿桎梏。

目前開心麻花旗下喜劇藝人超過200人,但為大眾所熟知的還是沈騰、馬麗等頭部藝人,但沈騰自《夏洛特煩惱》後再也沒有主演過開心麻花製作的電影,二人也沒有再合作過。

有人可能會猜測沈騰、馬麗紅了後想要從開心麻花脫離,但其實沈騰和馬麗與開心麻花簽有九年以上的經紀長約,並且二人在某種程度上與開心麻花這塊招牌已經形成了品牌捆綁,因此不太可能“單飛”。

開心麻花:去年旗下藝人收入飆升213.83%,為何利潤卻暴跌70%?


更有可能是的開心麻花在捧紅頭部藝人後想要進一步孵化更多存在潛力的新人,但是令人尷尬的是其公司內部藝人並沒有再出現第二個沈騰、馬麗,這就導致了開心麻花青黃不接的局面。

《李茶的姑媽》的失利就集中暴露了這些問題:劇本改編失敗,新晉演員沒有得到市場認可。

從2015年進軍大熒幕大獲成功後,開心麻花就被寄予了“改變中國喜劇電影”的厚望,在交出一系列亮眼的商業成績後,它在2018年遇到了自己的第一道坎:影視板塊票房、口碑雙重遇挫外,資本也對它潑去了冷水——去年公司的第二大股東中文投以6.12億的底價清空所持全部股權。

但不管是業務能力遭到質疑還是遭到資本拋棄,開心麻花此時最重要的是反思自身進軍大熒幕的方式是否有所偏離,關於藝人的管理是否合理等等,把這些問題鑽研透了才能真正有實力扛起“改變中國喜劇電影”的大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