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慚愧,我看《復聯4》是被逼的!

說來慚愧,我看《復聯4》是被逼的!

我男朋友是初中同學,在相戀7年後的今天,我們決定在我生日這天慶祝一下。

嗯,也就是說之前幾乎沒怎麼慶祝。或者說,我們之前的慶祝沒那麼多形式。

在朋友的慫恿下,我們決定來點兒不一樣的。

說來慚愧,我看《復聯4》是被逼的!

朋友說,生日都不好好過,太沒有儀式感了!

她建議道:去高檔餐廳吃個飯、送個鮮花禮物、看個電影···

還加了句:這是標配啊!

女朋友過生日基本標配都沒有,怎麼說明對方愛你呢?於是,我們吃了飯我收了禮就一塊兒去電影院看《復聯4》了~

畢竟這是最近最熱的電影啊!朋友說,那麼熱的電影出來,你們怎麼不一起去看呢?你們的生活太隨便太沒有儀式感了!

說來慚愧,我看《復聯4》是被逼的!

其實,我和初中同學都是對生日不太鄭重過的人。而且我總會忘掉自己的生日。在生日的前幾天,我會想著,過幾天就是我生日了,到那天來點兒帶儀式感的吧!

但到了那天我就忘了。

生日後的幾天後才突然想起:呀,前幾天是我生日呢,我怎麼給忘了呢!

然後我發現初中同學也是這個樣子。

我們記不住自己的生日,自然地也記不住任何人的生日。


念中學之前,家裡沒有過生日的習慣,也沒有過生日的意識。

念中學之後,得知自己是難產而生的,那自己的生日豈不是母親的受難日?那還有啥好慶祝的?於是就更不想過了。

說來慚愧,我看《復聯4》是被逼的!

後來和初中同學戀愛,發現他和我一樣既不過生日,也記不住別人的生日,那正好,那就不用為怎麼給對方慶生燒腦了。

有時候,正好記住對方的生日,那就一塊兒吃點兒不一樣的~

但我好朋友說:你可以記不住他的生日,但他怎麼能記不住你的生日?!

我反問:為什麼?

朋友:因為連生日都記不住怎麼證明他把你放在心上呢!

我說:沒有吧,你看我也記不住他生日,但還是很把他放心上的啊!


雖然,我倆不過生日,但我們約會送禮的由頭多了去了。因此,回憶中多姿多彩的片段也多了去了。

這大概就是,遇到對的人,每天都是情人節吧。

說來慚愧,我看《復聯4》是被逼的!

這個生日我們又是去餐廳、又是送玫瑰、又是看《復聯4》,初中同學還得提前好多天選禮物、提前幾天定我們都不太喜歡吃的蛋糕。

講真,整套儀式下來我並不感到有什麼特別的心情,反而覺得勞心、費神、費時間。

說來慚愧,我看《復聯4》是被逼的!

我和初中同學都不太喜歡去電影院,

覺得一塊兒窩在家一邊吃零食一邊看動漫更有味道;

我們時常來個小小的旅行,在旅行中,我看到一些喜歡的小東西,他就會買來送給我,如此順其自然。

我們時常一塊兒吃飯,或去想去的餐館,或直接在家一塊兒動手,他主廚我打下手,一道道精心的主食、一盤盤美味的小吃···想起來都是很溫馨的時光。

說來慚愧,我看《復聯4》是被逼的!

誰說儀式感,非得在某天去某地買某個東西送某件禮物呢?

我覺得吧,每個人的儀式感都是不一樣的。

人家看《復聯4》那是真的喜歡、真的享受在電影院看電影的過程,那這就是他的儀式感。

如果,你既不粉《復聯4》,也不喜歡電影院,但為免“落伍”、為增加社交談資,也去了,那你所謂的儀式感也只是依葫蘆畫瓢。

跟風、追捧、趕潮流,那不叫儀式感,那是做作、刻意、走形式。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儀式感很重要,它讓我們記住了人生某些時刻而那些因儀式而誕生的溫暖記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精神營養。

如果把日常的瑣碎變成故弄玄虛的儀式,把本該內化的個人體驗變成炫耀的資本,人就像珊瑚附在礁石那樣,只能依附在堅硬生活的表面。

說來慚愧,我看《復聯4》是被逼的!

我們的生活缺儀式嗎?不缺,缺的是熱愛生活、品味生活、享受生活的態度。

儀式的存在,是為了表達莊重感,提醒我們要珍惜生命中罕有的美好。

儀式感應該是我們熱愛、品味、享受生活之美好的過程,而不是遠離生活本身,只有一個形式在那裡。


在戀愛中,可能有人會說,如果他不這樣做或者不那樣做,那他就不是真的愛你。

其實吧,愛情不是數學方程式,沒有特定的標準,令你覺得幸福的,那便是好的愛情;令你覺得美好的方式,就是屬於你們的儀式感。

如果你囿於表面的形式,那你可能會被各種各樣的偽儀式掏空,反而體會不到內裡。

說來慚愧,我看《復聯4》是被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