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謝宇:媽媽怎麼也沒想到有一天她的愛成為一種累贅

吳謝宇:媽媽怎麼也沒想到有一天她的愛成為一種累贅

作為從母親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我們每一個人必須經過3次“斷奶”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第1次:身體上的“斷奶”——即哺乳期的結束;

第2次:人格上的“斷奶”——即青春期的叛逆與抗爭;

第3次:經濟上的“斷奶”——真正的分家。


第2次的斷奶,不管是母親還是我們自己,往往都是痛苦的。

因為想斷奶的我們,急切的想從父母給我們塑造的人格掙脫出來,如同蝴蝶從一個形狀既定的繭突破而出。

而母親呢,她一時沒法接受向來溫順的我們忽然的有了所謂的“自我”,並事事同她針鋒相對唱反調。於是,她開始以愛的名義控制我們、規範我們。

然而越是這樣,雙方之間的矛盾越是激烈。


這時候,有的孩子會安靜隱忍、有的會衝動爆發。

吳謝宇在隱忍中爆發。

他默默地策劃著一切,“完美”的面具後邊是各種用於弒母的刀。

吳謝宇:媽媽怎麼也沒想到有一天她的愛成為一種累贅

20多年來,為了維持母親心目中的完美形象,他一定偽裝得很累吧?

他曾想自殺,以為一死一切就結束了,他就再也不需要偽裝了,他就可以做自己了。

於是他下手了,只是卻把手伸向了自己的母親。

這種極端,即使是在大白天想起來,脊樑骨都有一種森森然的感覺。

是否,他以為殺了母親,就順帶了殺掉了完美的自己,從此便可以恢復真實的自我?

不過,不管他想法如何,現實卻是他殺了母親。


誰的青春不逆反?然而我們挺多跟母親吵吵架,再不濟摔摔東西,也就成長了。

為何吳謝宇卻選擇最極端的方式?

我想問題就出在他極度的“完美”。

所有的報道都指出一點,他的老師、他的同學沒有人說得出他的一個缺點,反而對他都有著極高的評價。

而這種完美怎麼來的?是他徹底的封閉真實的自己,帶上面具、偽裝、演戲。

於是,當他想做回自己時,已經辦不到了。這個完美的面具他戴得太久、他偽裝得太久、演戲演得太久,

想要破壞掉維持了20多年的完美,唯有徹底的毀滅。


為何他不毀滅自己,轉而毀滅他的母親?

我想是因為某種程度上他把母親當成了自己的影子。以為殺死了影子,他就可以順利的做回自己。

而他的母親呢,20多年來,幾乎是為他而活的,愛著他、無微不至的照顧他,生活上是他強有力的依靠、精神上是他完美的榜樣。

母親幾乎活成了他的影子,一個完美的影子。

吳謝宇:媽媽怎麼也沒想到有一天她的愛成為一種累贅

為什麼,他完美了20多年,突然不肯繼續完美下去了呢?

我想是因為那個時候,母親的愛已經成了他的累贅。他再也不需要母親的愛了,於是也不想再為母親心中那個完美形象而活了。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叛逆期的孩子,雖然沒有動手傷害過父母親,但實際上,操刀指向父母親的並不少。

就算,不操刀相向,惡語相向的也不少見吧?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正在長大成ren,對獨立生活、對無人管束的自由有著前所未有的嚮往,此時,他們最不想要的就是父母那充滿規矩的愛,甚至為此不惜拉開戰線。

吳謝宇:媽媽怎麼也沒想到有一天她的愛成為一種累贅

經歷第3次斷奶後的我們,也就是經濟獨立後的我們更是如此,我們擁有了自己的一套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我們會比任何時候都更抗拒父母的的介入。

有個朋友,就特別抗拒她母親催婚。

每次她媽媽一催,她都一副要將她媽媽的錯誤思想糾正過來的樣子,恨鐵不成鋼的勸她媽媽說:

不是每個人的人生目標都是結婚生子,女人的價值也不只有結婚生子,除了結婚生子,我們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喜歡什麼就創什麼業,想去哪兒去哪兒,有了錢,還怕養老送終這等事兒?

她媽媽一聽,大呼女人不結婚不生子簡直違背天理!


其實她們都沒錯,只是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思想也完全不同而已。

但這位朋友,不能理解她媽媽為何如此“迂腐”、如此“冥頑不靈”,於是孜孜不倦的想要改造她媽媽。

結果,總是兩敗俱傷。

吳謝宇:媽媽怎麼也沒想到有一天她的愛成為一種累贅

我們的媽媽是不會逆生長的,改變她們固有的觀念,就像脫胎換骨一樣難。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耐心,去改造父母,何不求同存異?

你說你不結婚生子照樣可以過得很好,那你證明給媽媽看嘛。


自我爸過世,我媽就沒再婚。

以前有一兩個人真誠的追求過她,但她擔心後爸對我們不好。於是堅決的拒絕了。

但我一直希望她再婚,勇敢的做自己,覺得她如果再婚就不會那麼孤獨,就不會總期待我們回去,就不會把自己的命運拴在弟弟身上。

她如果有自己的生活,就不會事事以我們為先,總把自己的放在後頭;

她如果有獨立的自我,就不會在我們這個節或那個節不回去時,她就受不了。


後來想想,其實這些都是我自己的自私心理作怪。

自己沒有辦法陪伴媽媽、沒辦法給媽媽更好的生活,就指望她可以通過結婚得到。

如果我媽媽特別自我、特別獨立,那麼她或許早就改嫁去,才不會理會我們那麼多。到時候,也許我們估計會被拋棄在爺爺奶奶家,或者跟著媽媽嫁過去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比現在不知要糟糕多少倍呢。

吳謝宇:媽媽怎麼也沒想到有一天她的愛成為一種累贅

小時候的我們,最希望媽媽寸步不離。媽媽上個廁所,我們都能哭得昏天暗地。然而當我們長大,媽媽寸步不離的愛就成了我們的累贅。因為我們不需要了。

我們開始希望媽媽自我,希望媽媽有自己的生活。


其實,小時候媽媽為我們付出越多,她失去的就會越多。

為了我們,她受了委屈也不輕易辭職;為了我們,她即使過得不幸福也不輕易離婚或再婚。

然而,長年的委屈求全,使她成為所謂的“問題母親”,她越來越離不開兒女,她徹底的失去了追求自我的資本。

而這時我們卻反過來指出她的問題,要改造她,要她獨立、要她有自我。

吳謝宇:媽媽怎麼也沒想到有一天她的愛成為一種累贅

長大後的我們,何不顛倒一下角色?我們做大人,媽媽做小孩?

將自己代入媽媽的角色,將媽媽代入童年的自己。

或許,這樣我們就能理解我們的媽媽,在我們長大後她處在一個怎麼孤立無援的狀態。


沒有人天生就會做賢妻良母。哪個媽媽不是摸著石頭過河的呢?

小時候的我們,拉著媽媽的衣角,不願她離開。

當我們長大,我們老去的媽媽就變成了小時候的我們,不希望被我們拋開。

很多我們希望媽媽改的東西,她是改不了的了。

但當你把她當成小時候那個拉著媽媽衣角不願放媽媽走的你,或許你能給她更多的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