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商汤只三千诸侯大会于亳,而夏禹涂山大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

成汤灭桀5:为何商汤只有三千诸侯大会于亳,而夏禹涂山大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


在上一篇图文,老龙给朋友们叙述了商汤对夏桀发动了最后一击,战前动员令《汤誓》极大地提振和鼓舞了全军征伐夏桀的士气。而虚弱的夏军不能经受住这致命的一击,夏桀带领500余残部逃亡,但最终都摆脱不了自己失败的命运。夏桀真正的醒悟却是被流在南巢的亭山的一段后悔之言,可这时为时已晚矣!失去的机会不可能重来。本文精彩呈现给大家的将是成汤灭夏后建立商王朝事件的一些细节。

为何商汤只三千诸侯大会于亳,而夏禹涂山大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

汤和伊尹为了彻底消灭夏王朝的残余势力,又率军西进。因为韦、顾、昆吾和三这样一些较有势力而又忠于夏的方国都被商汤所灭,商军在西进的路上就未遇到大的抵抗,很快就占领了夏都斟鄩。夏朝的亲贵大臣们都表示愿意臣服于汤。汤和伊尹安抚了夏朝的臣民后,就在斟鄩举行了祭天的仪式,向夏朝的臣民们表示他们是按上天的意志来诛伐有罪的桀,夏后氏的“历数”(帝王相继的世数)已终。这就正式地宣告了夏王朝的灭亡。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的王朝至此宣告结束。这一年大约是在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700年之间。商代后人歌颂他们开国之君商汤的功绩时说:“韦顾既伐,昆吾夏桀。”(《诗经 商颂长发》)就是说,汤是先征伐韦、顾两国,然居才灭昆吾和夏桀。老龙认为,成汤在解决了夏桀之后率军西进,是为了彻底消灭夏朝残余势力,在夏都斟鄩祭天是宣示汤灭夏的合法性,这其实是对成汤进行这场革命的一次总结。

为何商汤只三千诸侯大会于亳,而夏禹涂山大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

汤和伊尹在夏王都告祭天地以后就率军回到了毫。这时期商的声威已达于四方,各地的诸侯、方伯以及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的酋长们都纷纷携带方物、贡品到亳来朝贺,表示臣服于汤。就连远居西方地区的氐人和羌人部落 也都前来朝见。数月之间,就有“三千诸侯”大会于亳 (《逸周书般祝》)。400多年前夏禹建国时在涂山大会诸侯时,“执玉帛者万国”。经过400多年的发展,这些上万的“诸侯”由于兼并、融合,到汤建国时,只有“三千诸侯”。但是这时商汤统治的地域远比夏禹时大。汤对前来朝贺的诸侯皆以礼相待,汤自己也只居于诸侯之位,表示谦逊。“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史记·殷本 纪》)。也就是在“三千诸侯”的拥护下,汤作了天子,告祭于天,宣告了商王朝的建立。 商朝建立时,虽然只有三千诸侯国的数量远小于夏禹建国时的上万,但是商所统治的疆域却远大于夏,所以,老龙认为商比夏强大可不是一丁半点。

为何商汤只三千诸侯大会于亳,而夏禹涂山大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

古书中把汤伐桀灭夏称做“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周易·革》)。“革”的本意是指皮革,兽皮去其毛而变更之意。“汤武革命”是说商汤变革夏王桀之命。“顺乎天”是商讲究迷信,凡作一事都说是上天的意志,所以是 顺天命。“应乎人”就是得人心的行动。商汤革命是我国奴隶社会中一个奴隶主的总头目革去另一个奴隶主总头目的命,虽革除了夏桀的暴虐,但仍然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所以后世人们又称为“贵族革命”。我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奴隶制王朝,也就是在汤革了夏桀之命后建立起来的。汤经过20年的征伐战争,最后灭了夏王朝,统一了自夏朝末年以来纷乱的中原,控制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势力所及,远远超过了夏王朝。所以商代的后人称颂说 “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诗经商颂武》)意思是说从前商汤的时候, 连远在西方地区的氐人和羌人都不敢不来进贡和朝见,都说商汤是他们的君主汤灭夏后奠定了商王朝疆域的基础。成汤革命用现代词汇来表达实际上就是顺应潮流,合乎民意。也由于商超乎夏的强大,连远在西方地区的氐人和羌人都得来朝见,说明商的统治疆域比夏扩大了许多。

为何商汤只三千诸侯大会于亳,而夏禹涂山大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

为了控制四方诸侯,防止夏遗民尤其是夏后氏的奴隶主贵族的反抗。汤和伊尹决定将处于东方地区的亳放弃,把王都迁到距原夏王都斟相近的西亳,西亳在现在的什么地方?学者各说不一或说是在今河南偃师。也就是古书中所说的“尸乡”。 汤灭夏后所建立的王都西亳的遗址在现在什么地方? 不久前的夏季的某一天,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城西的尸乡沟一带, 发现一座古城遗址,呈长方形,东西宽为1200多米,南北长为1700多米。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截至1984年 初,已经探到七座城门和若干条纵横交错的大道。同时在城中发现大型建筑基址三处,其中有一座大型的宫殿基址。发掘这遗址的考古工作者认为,可能这就是商汤所建的王都西亳。如果商都的发现被证实,那么对于研究或还原商代的场景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老龙和大家一样期待着这个好消息。

为何商汤只三千诸侯大会于亳,而夏禹涂山大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

小结:成汤在解决了夏桀之后率军西进,彻底消灭了夏朝残余势力,并在夏都斟鄩进行祭天仪式。揭示了商汤取代夏桀是顺应潮流,合乎民意的革命行为,得到了大多数诸侯国和人民的拥护。因此,一时间呈现“三千诸侯”大会于亳的盛况,虽说此时数量小于夏禹建国时的上万,但是商所统治的疆域却远大于夏,连远在西方地区的氐人和羌人都得来朝见。也说明了商的强大令四夷臣服,华夏文明波及到四面八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