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房整治後,休閒農業還能不能搞?”

“這麼大力度整治大棚房,是不是國家不再支持休閒農業了?”“我投入這麼大,現在被拆了,以後該怎麼辦?”“政策如果一直這麼嚴,休閒農業是不是徹底沒希望了?”“剛拿到地,就遇到大棚房整治,還要不要去做?” ——轟轟烈烈的大棚房整治,拆掉的不僅是違建,更是部分從業者的信心。那麼,未來休閒農業還有沒有前景,我們還要不要繼續搞?今天想聊幾句心裡話。


01

“一刀切”絕不可取,

但“沉痾重疾”確需猛藥

大棚房整治的“一刀切”讓很多人叫苦不迭,不過我們必須看到,部分人被“誤傷”不假,但現階段的休閒農業的確染上了“沉痾重疾”,到了必須用猛藥的地步。

現在,狹義上的大棚房(違規建房以租代售)已成眾矢之的,但這還畢竟是少數,更多廣義上的大棚房(違規佔用耕地建休閒設施),幾乎存在於絕大多數莊園。

為何會存在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我們休閒農業相關用地一直沒有明確,逼著從業者被迫違規。

另一方面則是主觀原因。現在我們很多莊主進入這個行業,還沿用的是傳統觀光時代的“景區思維”。


“大棚房整治後,休閒農業還能不能搞?”


這個主觀原因裡面也有客觀情況,那就是行業不成熟。既缺乏被實踐證明的有效理論體系,又沒有細分的成熟產業鏈支撐。所以,跨界的莊主一入行,很容易借用慣常的“景區思維”。

在“景區思維”的帶動下,建景觀小品、挖池塘湖泊、修亭臺樓閣、蓋餐廳住舍、上休閒項目……,就成為常見的標準動作。

於是,當休閒農業不再“姓農”,不再以“農”為屬性,大量違規佔地,也就不可避免。

從這個角度講,我們休閒農業染上的“沉痾重疾”,一方面是“環境苦寒”帶來的病入骨髓,另一方面則是迷茫焦慮造成的“心病”。

沉痾重疾,那就需要猛藥,哪怕會帶來副作用。否則,身體的病容易醫治,心理的病很難康復。

如果“心病”不治,即便將來休閒農業專項用地政策出爐,那個指標比例恐怕依舊滿足不了慾望所需。那時怎麼辦?


“大棚房整治後,休閒農業還能不能搞?”


02

任何行業的成熟,都是螺旋式演進

國家會不會不支持休閒農業?休閒農業有沒有前途?——不誇張地說,這種擔心完全是“杞人憂天”。

且不說2018中央一號文件從13個方面支持休閒農業,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要大力支持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單說休閒農業本身的價值屬性,就足以說明很多問題。

從全球農業版圖來看,雖然我們是傳統的農耕文明國家,但至今我們只能算是農業大國,還遠遠稱不上農業強國。不僅每年糧食進口量全球第一,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坪效、人均產能、新品種研發等等也都亟待進步。

而在農業崛起的路上,休閒農業憑藉空間地緣和市場地緣優勢,將會承擔更多的引領和示範功能。

從鄉村振興角度,休閒農業不僅能拉動就業,成為農村農業發展的新動能,其三產融合的屬性,更能提升鄉村土地附加值、保護鄉村傳統文化、復興鄉村傳統產業、鏈接城鄉文化互動……


“大棚房整治後,休閒農業還能不能搞?”


再從市場端看,在中國踏入“十萬億美元俱樂部”,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升的當下,能提供自然田園氛圍、健康綠色食材、鄉村文化體驗等內容的休閒莊園,已經成為都市消費升級轉移的最佳承載地。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休閒農業的發展,都將是不可逆的大勢所趨。

那為何要大棚房整治?其實站在莊主之外的角度看,也不難理解。

一方面基本農田保護是不容置疑的國家大政方針,很多地方的擦邊球看似問題都不大,但累積起來看,絕對稱得上觸目驚心。

另一方面,休閒莊園的“景區化”、“非農化”也逐漸成尾大不掉之勢。雖然這種景區式莊園也能帶動就業,也能幫助扶貧,但這和國家支持休閒農業發展的大初衷,已經完全背離。糾偏,也就勢在必行。

事實上,任何行業的演進,都非線性發展,而是呈“發展、糾偏、再發展、再糾偏”的螺旋上升軌跡。實踐證明,也只有這種“非線性”,才能讓一個行業健康存續,而不至於一朝登天,然後轟然倒塌。


“大棚房整治後,休閒農業還能不能搞?”


03

後大棚房時代

才是休閒農業的黃金期

大棚房前,我們的休閒農業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下,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

不過這種花團錦簇,更像是“虛假繁榮”:盲目開發、硬開發、景區化開發導致的重硬件輕服務、重建設輕創意、重景觀輕體驗、重開發輕運營、重資源輕市場以及由此導致的單一化、同質化、低趣化問題極為普遍。

這些問題導致的最直接後果,就是行業裡流傳的“超過九成莊園不盈利”以及人人談之色變的“幹農業不可能賺錢”。


“大棚房整治後,休閒農業還能不能搞?”

所以,這種背景下的大棚房整治,至少可以帶來五個變化:

1、由“重三產”向“重一產”轉移

後大棚房時代,休閒農業必將回歸到以農為核心的時代。當然,以農為核心,並不意味著休閒屬性的降低。相反,自然時尚的休閒農業,恰恰是最優質的三產。

2、由“重投入”向“重運營”轉移

以前,誰能拿到好地,誰有錢建設好景觀,誰有錢引入好項目大項目,誰就能吸引關注。未來,隨著用地政策的收緊,以及用戶更加註重精神消費,考驗莊主的更多是運營能力。

3、由“重設施”向“重內容”轉移

後大棚房時代,隨著農用地的管理趨緊,輕資產的內容打造、課程化的內容打造、體驗化的內容打造,將成為莊園的核心競爭力。

4、由“重建設”向“重創意”轉移

休閒農業相關用地政策大概率會出臺,但數量控制必然嚴格。有限的空間內,休閒農業場景打造更多需要文創驅動,比拼的不再是數量,而是品質。

5、由“重關係”向“重市場”轉移

隨著大棚房的整治,靠打各種擦邊球以及爭取各種補貼來做莊園的機會越來越少。誰更理解市場,誰更懂消費者,誰的機會就會更大。

“大棚房整治後,休閒農業還能不能搞?”

樂觀地看,大棚房整治帶來的這種轉移,會讓2019年成為中國休閒農業的新元年。在嚴格的農用地管控下,我們的休閒莊園將徹底告別過去“野蠻生長”的景象,走向“內容為王”的新道路。

後大棚房時代,對新莊園而言,誰會用輕資產打造莊園,誰會用內容引爆莊園,誰會場景塑造為土地賦能,誰才能“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

後大棚房時代,對老莊園而言,如何利用此次契機實現項目升級、內容升級、產業升級、品牌升級、資本升級,去適應政策形勢和消費大趨勢,同樣是一道亟待解決的問題。

因此,即將舉行的莊主學院第十期,我們將主題定為“後大棚房時代的休閒莊園內容打造”。

5月10日-12日,江蘇南京,我們將一起探討,後大棚時代的莊園頂層設計、輕資產打造、莊園轉型升級、自然教育和研學旅行等話題,期待你的參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