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亿校城融合资金撬动近60亿产业投资

记者 孙银峰 通讯员 徐以强 王刚

5月5日,记者从淄博市科技局获悉,校城融合三年成绩显著。驻淄高校人才、科研、学科优势,成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囊团、创新源和人才库,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人才支撑。三年累计对山东理工大学财政支持资金8886万元,撬动近50亿元社会资金、企业资金与山东理工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其他驻淄高校财政支持资金2550万元,撬动近10亿元社会资金、企业资金投入相关产业领域项目建设中。

搭建人才与产业桥梁

培育创新种子

4月30日,在临淄区政府举办的“2019院士专家进临淄——现代高效生态循环农业高峰论坛”上,山东理工大学校长张铁柱与临淄区副区长刘恩慧共同签署了《共建生态无人农场合作协议》,以进一步深入推动校城融合,助力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

据悉,本次双方共建的生态无人农场在国内尚属首个。农场融合生物防控、绿色植保、无人机、农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依托多种传感节点和无线通信网络,通过天、空、地一体化获取农情信息,采用地、空一体化智能农业机器人和农业装备等协同作业,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决策、智能预警以及专家在线指导。项目全部完成后,农场可达到绿色生态化、农业生产的无人化、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操控,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生态无人农场新模式。

这是山东理工大学与淄博市校城融合合作的又一硕果。生态无人农场项目由山东理工大学兰玉彬教授提出建设并主持,目前已历经近两年的试验、论证准备工作,并已形成顶层设计方案。3月17日,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实施基础建设。3月30日,临淄区举办了生态无人农场技术装备演示会,受到全国关注。

兰玉彬教授也是校城融合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数据显示,2016-2018年,共支持山东理工大学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62人,给予补贴资金2913.8万元;引进了包括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温广武、省政府“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兰玉彬、千人计划专家王鸣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兰玉彬教授也于2018年成功入选了欧洲科学院院士。

事实证明,“即插即用”的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人才支撑,淄博良好产业基础也给了他们发挥才智的舞台。山东理工大学毕玉遂教授承担的新型聚氨酯化学发泡剂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实现巨大的产业价值,目前已在淄博建设自动化生产装置,推动10万吨聚氨酯化学发泡剂的市场推广。山东理工大学乐红志教授与淄博天之润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赤泥透水砖已建成国内首条赤泥生态透水砖示范生产线,引起国内众多企业的关注。淄博水环真空泵厂、唐骏欧铃汽车公司与山东理工大学合作的项目分别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2项校城融合项目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得益于校城融合对招才引智工作的极大促进,校城融合也从最早淄博市与山东理工大学的合作扩展到所有驻淄高校。另外,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淄博市与市外高校院所的合作快速发展,在全国各创新资源富集区域快速铺开,带动全国智力资源、技术成果向淄博市汇集。近三年共促成100余所市外高校院所在淄博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300余项,涉及全市各产业领域骨干企业200余家。山东省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与齐鲁工业大学联合研发的“山东省玻璃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中性硼硅玻璃离子析出综合性”项目列入2018年度山东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获扶持资金1000万元。

数据显示,淄博市三年累计对驻淄高校投入11436万元校城融合扶持资金,带动了近60亿元产业资金投入,取得丰硕成果。据淄博市科技局相关人士介绍,今后校城融合发展的步伐还将提速。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推进一流大学、优质院校和一流学科、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加快推进山东理工大学争创国内一流大学和省部共建高校建设,齐鲁医药学院建设省内一流医学本科特色名校,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其他院校争创国家级优质高职院校和全国示范性(重点)技师学院。按照“扶优扶需扶特扶新”原则,重点建成一批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带动全市高等教育水平整体提升,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今后将围绕淄博市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布局,重点建设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推动淄博市与山东理工大学和京东集团战略合作、规划建设齐创大厦、建设淄博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建设齐鲁医药学院创新创业产业园、推进老年照护人才培训基地、推进大数据处理产教融合基地建设等22项校城融合项目。与淄博市“传统产业高端化、动能培育新兴化、产业结构轻型化、发展方式绿色化”的新旧动能转换主攻方向相吻合,让校城融合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智力支撑和科技支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